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为什么说文革的精神是不朽的
相关主题
人民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丢掉大原则江西唱凯堤加固五年仍决口 土质堤坝仅有鹅卵石
汶川奇迹见证制度优势方舟子:中国农大副校长毕业于“野鸡大学”
人民日报:改革必须循序渐进避免社会动荡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菜农的卖价如此之低,市民买来的菜价却如此(转载)
习近平谈国企改革: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看看这个媒体采访薄熙来的结尾
取消一胎化 证明土共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执政能力湖南一逃犯母亲煽动村民打死派出所长被执行枪决
喜大普登!奥巴马呼吁停止暴力,习近平指出中国制度的先进性澳门司法官员:内地官员赴澳门赌博很容易查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文化的积淀,真情的流露。
我这样理解“用改革开放的眼光看改革开放”这个提法网传某院士因为作风问题出事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眼光话题: 权力话题: 张建华话题: 文革话题: 改革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o
发帖数: 1
1
为什么说文革的精神是不朽的——请读张建华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老田
张建华作为接近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一辈大学生,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就如同教
科书一般经典:从农村和农业走出来,进入城市和工业,脱离了故乡父老乡亲的关注目
光,走入现代官僚组织的权力眼光之下,然后在文革期间对权力眼光的公正性进行反向
审视和追问,由此与对方展开了最激烈的政治博弈和互动。他在改革后,亲眼看到权力
眼光的质变过程,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多样的际遇,使得他至今依然未能放下对“权力眼
光”的关注和思考。
权力眼光对于现代社会所有人来说都十分重要而关键,而思考此种现代社会带有根
本性的问题,尤其需要走出盲人摸象的独立状态,迫切需要对照其他重要思考者的成果
来思考,所以,谨向那些依然关注权力眼光公正性的人士,郑重地推荐这本回忆录。

张建华1944年出生于湖南宁远县老张家村,1964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电机系自动化专
业,文革前曾参加校广播台的宣传工作。1966年文革起来之后,他反对工作组镇压群众
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由此参加了造反派组织“新华工”并成为宣传部副部长。1967年
新华工革委会成立之后,是革委会委员。1968年工宣队、军宣队进入高校之后,革委会
被夺权,革委会成员作为“专案审查对象”挨整两年多时间。1970年分配到云南工作。
1980年9月,他“揭榜应招”成为最早吃“改革螃蟹”的人,他选择与群众紧密结合,
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方向,这样的改革得到群众的高度拥护和支持,所以
取得很好的成绩,还因此被任命为厂长。
1983年的“清查三种人”运动中间,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等人秉承官场意志,颠
倒是非黑白,把犯有打砸抢罪行的老红卫兵看成“反文革英雄”还作为“第三梯队”人
选,而对于真正拥护毛主席周总理文革主张、为被镇压群众伸张正义的大学生造反派,
则“记录在案”永不使用。张建华作为老一代共产党人培养的大学生,心里始终是装着
人民的,文革期间他们批判当权派联手保守派镇压群众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受到当权
派的记恨;而李锐等人能够颠倒黑白的基础,就在于官场中间“坏当权派对群众怀恨在
心”的那一股情绪。
张建华这一批大学生,亲历过大跃进和文革,打心里就牢记着鞍钢宪法的“两参一
改三结合”以及文革期间毛主席说的“认真搞好斗批改”,改革舆论初起的时候说是要
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他们都很高兴还积极起来响应。对于这一批
大学生来说,从来脑子里都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地去结合群众的力量,向前推进和
完善的问题意识。但是,真正结合群众智慧和利益的改革,很快就被强行终止和逆转。
按照上面指导逐步展开的改革,改着改着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跟当初的宣传和承诺
完全相反。
如果改革方向早就被内定,而且后来的改革也不算是走偏的话,显然李锐等人所代
表的组织部门,对这一批大学生搞“记录在案”和永不重用,也算是有原因的:如果放
任张建华这些人管事和主导改革方向,他们肯定就会反对资改方向的。李锐等人也算是
看清楚了,这批人是一帮死不改悔的走社派,所以,哪怕是德才兼备,也坚决不予使用。

张建华的回忆录,2016年年初在“乌有之乡”网站连载,我那个时候就已经重点阅
读过,感到深受启发。经过两年的修订和校雠功夫,现在正式出版的回忆录,内容更加
丰富,文字也更加洗练。
张建华的一生,联系在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新中国成立
后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与此有关的教育普及过程,张建华在此过程中间读完高中考
上了大学并进入城市;第二个转折点是现代社会关于权力眼光的性质及其服务方向问题
——毛时代权力眼光属于公共领域后来则转型为私人领域,在这个近乎“质变点”的问
题上,张建华参加了文革并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以自身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权力眼光的
不同运用方式和类型。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业化大规模展开,即便是生在湖南偏远农村的张建华也在无意
识之间被卷入。在这个过程中间,张建华作为一个农村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机会,
走出他父辈和祖辈从未经历过的新路,受完高中教育并考入大学,将要被培养为工业化
所需的技术人才。张建华这一段经历,也是一种真正的现代化的冲击——走出农村进入
城市和工业,在此之前人们需要先走出地域、老传统和经验的人生局限。张建华的回忆
作为个案,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人在现代化大潮中间,个体的身体与心灵一同迁徙的过程
——“男人十五、穿州过府”——中的各种有趣经历与困窘。
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城市和工业,不仅仅意味着生活地域和谋生方式的转换,更为
重要的是:传统的组织方式和观念的变革。传统农业时代,人们跟随着父兄长大,在熟
悉前人经验和生产技术过程中间长大,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成长和见识过
程——还是在熟悉的地域、农事活动和乡党经验沐浴下成长的,这就足够应付了。工业
和城市则不满足于这一切,人们需要隔断旧有的有机联系,单独进入学校进行长期的学
习,在经验之外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这还只是人生“质变”的一个部分——但是,这
已经说明老经验远远不敷应用了。
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则是:人们不再是在亲邻的眼光底下劳作和生活,改而在
一个组织得很系统的权力眼光之下学习和工作,权力眼光的一部分观察结果则会形成文
字记入档案,并从此成为如何评价一个人工作和学习成果的关键依据,甚至还成为机会
分配的依据。
在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中间,人们不得不走出经验眼光的局限,走出父老乡亲的关
注目光,现在开始进入组织权力的监视眼光之下,进行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而权力眼光
公正与否,现在则成为一个人努力成果是否被公正评价、同时一个人的合法利益是否得
到尊重的关键。
父老乡亲的关注眼光和评价,在一个人离开农村之后,就不再成为评价标准了,但
永远不会消失。无论如何长大,父老乡亲不仅始终保留在记忆里,同时也总是在关键时
刻浮现出来,与权力眼光进行各种对照。张建华在咸宁挨整的时候,他认识了老庚也得
到老庚的巨大道义力量扶助,权力眼光就是这样得到对比和对照的。
文革发起之后,之所以得到群众的高度拥护和自觉参与,关键原因乃在于对所有人
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权力眼光,其公正性究竟如何?不公正的权力眼光如何得到纠正?
在这个意义上,文革的发生,特别是文革的群众参与基础,是现代化过程中间,至关重
要的权力眼光及其公正性问题,首次受到严肃和具体的追问。
文革群众运动的巨大规模,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现代化过程中间,新出现的权力眼
光及其公正性问题的严肃审视。造反派作为群众,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他们从自身的
经验和记忆出发,去理解权力眼光的重要性和公正性问题。反过来,当权派和保守派作
为现实社会中间,更接近权力并一定程度上代表权力眼光的监视功能,也在造反派的反
向审视眼光中间,更为具体全面地呈现自己。如何看待权力眼光起作用的方式,以及权
力眼光使用过程中间是否应该得到被监视者的反向考评和审视,这是现代社会永恒的话
题和问题。
今天回顾,只要权力眼光的重要性不变,权力眼光无法自动实现最低水平的公正性
标准,那么,自下而上的对于权力眼光的追问就永远不会止息,换句话说,权力眼光是
否公正及其监视对象在权力眼光评价问题上的发言权问题,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文革的精神是不朽的。
从张建华的文革亲历中间,我们可以更为具体地切入权力眼光的监视功能,以及在
文革特殊年代权力眼光被群众性地反向审视的后果,通过对自上而下的监视功能及其运
作状况,以及自下而上的权力眼光被审视的对照状况,我们都能够得出小部分结论来,
据此加深我们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的认识。

有个顺口溜说:“跟着宣传部,时时犯错误;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
张建华亲历的第二个历史转折,是从文革被彻底镇压到改革肇始。在这个时间段中
间,他作为最基层的改革拥护者,试图如改革宣传文字那样去落实改革的设计,结果证
明他依据字面而形成的理解是不对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张建华的经历,让他们能够轻易理解和接受真正服务于
大多数人利益的努力方向,无论是文革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还是改革年代宣传的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这都不超过他基于人生阅历形成的牢固经验。
看起来,在第二个历史转折开始的时候,张建华以及有着类似经历和认识的人,不
得不落伍了,他看不清宣传字面背后的微言大义,跟不上背弃多数人利益的先富先贵列
车,只好成为今日社会底层的一员。
事后对照,文革之所以发生,其前提条件也在于:毛时代的管理权是继承了革命时
代的传统,呈现出高度的公共化特点——这就是管理权不是由专职管理者垄断和单独行
使,而是向被管理者开放,哪怕是反文革派同盟——当权派和保守派的联合——也是在
这个管理权公共化的轨道上运作的。文革期间造反派对于当权派和保守派的批评,也是
在这个公共领域中间发生的,造反派要求权力眼光实现阳光运作,体现多数人的利益和
意志,符合政策和法律的明规则,不违背道德要求;反过来,当权派联合保守派对造反
派进行压制,也同样是公共领域内部的政治博弈。不过,双方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不同,
从后来的历史和政治演化看,当权派和保守派压制造反派的内在逻辑,最终指向封闭毛
时代的公共领域。对于造反派的系列镇压并“记录在案”,这意味着一种权力意志和政
治规则——权力眼光的运用方式和方法绝对不容许自下而上的反向审视,由此,权力眼
光的运用方法也逐步地走向垄断,从而,旧有的公共领域也回归为私人领域。
文革的失败和后来改革的指向,其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革命年代的管理权公共
化特点被彻底取消了,管理权及其运作过程——权力眼光由公共领域转换为一个标准的
私人领域,此后,私人领域恢复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终点,就是朱镕基任上的国企私有
化和对工人买断工龄的改革——在这个终点上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得到全面恢
复。
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构成真实的历史,不管达官贵人怎么想怎
么说,历史永远都不会终结。只要权力眼光的重要性还存在,只要权力眼光不公正性还
存在,质疑权力眼光的反向审视眼光,也就永远不会消失。所以,张建华虽然不是成功
人士,但他所经历过的奋斗和曲折,却寄托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永恒困境和奋斗
希望——人们只要一天不想放弃挣扎着求解放的努力,文革就是那个最光辉的起点——
虽则参加者大多是懵懂少年且手法生涩。
正是从张建华文革挨整和后来不成功的改革亲历中间,我们同样可以学会相当多的
东西,更为具体地把握到历史和政治的真实脉搏,也许在奋斗求解放进程中间,还能够
因此少走一段弯路。
这一切,都期待通过仔细阅读《风雨七十年》去把握。
二〇一八年五月九日
张建华《风雨七十年》全书下载
http://60nd.org/70n.pdf
s******n
发帖数: 518
2
文革的精神是不朽的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网传某院士因为作风问题出事了取消一胎化 证明土共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执政能力
为湖南农村的留守儿童捐图书 (转载)喜大普登!奥巴马呼吁停止暴力,习近平指出中国制度的先进性
村民晒64年前解放军借马欠条 官方:绝不赖账 还马一匹(图)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村妇产后流黑水5个月 体内藏纱布已与肉长一起(图)我这样理解“用改革开放的眼光看改革开放”这个提法
人民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丢掉大原则江西唱凯堤加固五年仍决口 土质堤坝仅有鹅卵石
汶川奇迹见证制度优势方舟子:中国农大副校长毕业于“野鸡大学”
人民日报:改革必须循序渐进避免社会动荡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菜农的卖价如此之低,市民买来的菜价却如此(转载)
习近平谈国企改革: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看看这个媒体采访薄熙来的结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眼光话题: 权力话题: 张建华话题: 文革话题: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