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刘远举: 霍金去世,全球同声纪念
相关主题
“自强是一种精神力量这两位老兄被海扁,再次觉得中国有希望
菌斑最爱国的应该是西雅图屁帝重庆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活动口号遭质疑
中秋佳节 聆听习近平的家国情怀熙来这是要干什么?重庆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活动口号遭质疑
美国人为什么没有家国情怀重庆发起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教委回应作秀质疑
胡锦涛:历史关头总有岳麓书院湖南人起决定作用北京警方:李承鹏签售时遭掌掴 打人者称反感新书内容
新的长征新的战斗——现在听这歌,是不是觉得很讽刺?我有时候不明白中文的这个“等”字
在历史关头,中国当政者的每次选择都是错误的,这一点被历史反北京东三环80平米两居室住25人 月租金2万(图)
历史关头 中国百余公共知识分子为改革奋身呐喊接轨了,北京高中生成人礼 盛装华服亮相圆明园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电影话题: 陈鹏话题: 知识分子话题: 家国话题: 情怀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R
发帖数: 22479
1
刘远举:
霍金去世,全球同声纪念,国内社交媒体一时刷屏。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
成就远比霍金更高,且为华人的杨振宁,在国内的美誉度远不及霍金?
这个问题的答案,牵涉很多因素,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很多人的对杨先加入美国国
籍,后恢复中国国籍的行为嗤之以鼻,视之为“在美国做贡献,在中国养老”,杨自我
评价:“自己在每个历史关头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被视为厚颜无耻之说辞。
对知识分子的评价,价值观的基底应该如何设定?
杨振宁与霍金,他们的贡献,都是提升人类对宇宙的终极认识,其成果对全人类都是开
放的,是人类的全球普惠性结果。退一步说,改革开放后,杨也为中国物理学出了重大
贡献。但是,他在历史关头的选择,始终影响中国人对他的评价。科学没有国界,科学
家却有祖国,在家国情怀这个层面上,杨在“每个历史关头的正确选择”又该如何评价
呢?
这让我想起一部讲述知识分子的电影《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遗憾的是,
颇有深度的电影,绝大多数影评不过是加了浓汤宝的鸡汤,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些明显
的问题:与电影中前几个时代清华大学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相比,最后一个时代,也即
当下时代中,清华大学知识分子的故事却退化为了做人要善良、要正直这种基本问题。
最后一个故事的场景,很多人都觉得闹哄哄的,杂乱而喧嚣。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现
代、都市的背景,更因为对应着张震扮演的张果果的困惑、迷失。讲一个顶尖学校毕业
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故事,居然只能选“职场好人”这样的设定,某种程度上,就是
在暗示当下知识分子方向的迷失。电影中西南联大场景中的朝气、家国情怀、追求自我
实现,在那里断掉了,变为了张果果的迷失呢?
不妨再看另一部电影中的知识分子。2013年,动画大师宫崎骏创作了电影《起风了》,
讲述二战期间日本二战主力战斗机——零式战斗机之父堀越二郎因为热爱飞机而设计战
斗机的故事。有韩国媒体指责宫崎骏“美化了那些为战争服务的人”。面对韩国媒体的
强烈质疑,宫崎骏说:“我觉得一个在战争年代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不应该受到谴责
。”
人类对技术的追求根植于作为自组织系统的人类的发展的热力学方向,更加符合人类进
化路径的审美,比起家国主义精忠报国,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但是,即便如此,强调
纯粹的技术之美,强调人类对技术无止境的追求,并不能越过道义的审视。堀越二郎的
名言“我只是想制造一架完美的飞机”只是他臆想的一种状态,在现实之中从不存在。
在电影中,堀越二郎在与室友关于“一个战机机翼支架能养活多少日本贫穷孩子”的讨
论中,只能沉默以对。
可以找到为科学家开脱的理由,随着社会化分工与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需要国家提供
巨额的支持,某种程度上,某些学科的科学家失去了研究自由,他们身不由己,只能根
据国家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活动。但是,作为螺丝钉般的个体,仍然具有自己的自由空
间,在螺丝钉与尽心尽力之间,仍然有着小小的的空间。所以,不管是为了个人利益,
还是处于工程师面对的技术诱惑,堀越二郎的行为都只能是助纣为虐。支撑螺丝钉们在
这个小小空间挣扎的动力,是人们对“平庸之恶”的反抗,而中国的问题则更加简单—
—人们首先得意识到这种冲突。
在电影中,前一个时代,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黄晓明扮演的陈鹏在遭遇情感的挫折时
,选择了去大西北。这是一个哪怕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都非常具有家国情怀的选择。但
是,不知道陈鹏回到故乡,发现自己偏僻的家乡仍然不是世外桃源,自己心爱的女人被
时代残酷地、反复地冲刷,最后不知所终的时候,意识到这种冲突没有。
电影也没有明言这种冲突,陈鹏是先因误解去西北,回来后发现王敏佳被批斗与构陷、
毁容。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回避这种冲突。但是,大的故事脉络却似乎在有意的暗藏这
个冲突。电影中,王敏佳与陈鹏都有着生机勃勃的脸,但从电影的时间段看,从1958年
开始兴建基地,到1964原子弹爆炸成功,算上陈鹏去西北的时间,这对年轻人大概率的
会遇上1958-1961的饥馑年代,他们不可能有那么阳光、不饿肚子的脸。于是,陈鹏仍
然是身处冲突。
如果陈鹏有机会选择,他在每个历史关头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是什么?留下来做“遇罗
克”是没有家国情怀吗?或者,带着自己的女人远走他国,比起他在电影中的选择,是
没有家国情怀吗?电影中,陈鹏不仅无法做出选择,某种程度上,他已经丧失了思考选
择的能力,已经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独立的人所具备的思考。没有独立人格与思
考,就没有真正的家国情怀。他只剩下善良了——比起其他人,他还剩下善良。
所幸,陈鹏留下了善良,但不幸的是,张果果也只剩下善良。中国最高学府的毕业生的
价值观、人文情怀、终极追问,仅仅只剩下善良,职场的正直、救助弱者,这些本应该
在幼儿园就完成的道德灌输。这个时候,迷失与困惑,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局面。当然
,这善良仍是宝贵的,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真正需要的,正是从国家宏大叙事中走出来
,用怜悯、人道主义、用个体的主体性,去实现真实。
电影在两次意义上完成艺术的生命,第一次,是电影本身,第二次,是电影引发的评价
、发掘。无论褒贬,无论其在导演本身的意图之中,还是朝着预料不及的方向,都可更
大层面、更深意义上的完成电影与社会的互动,从而完成电影的艺术意义与社会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希望这篇文章,让电影中隐含的知识分子与家国情怀所掩盖的个体主体
性显露出来。
个体生命鲜活的主体性。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这部电影以舒缓
素淡的画面娓娓道来,讲述了广岛乡下少女浦野铃,嫁到军港“吴市”,在日本侵略战
争中,一人担起家庭重任,为生活绞尽脑汁,经历原子弹,经历战争创伤、失去亲人的
故事。《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超过《你的名字》,一举囊括了年度观众最满意的电影、
年度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
有人认为,电影以受害者的角度描述,不是一部反战电影,还有人认为是自作多情的比
惨洗白。不过却有不同的意见。豆瓣上有影评这样写道:以“轻松笔调”描述着,人间
地狱里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却绝非美化战争和否认历史,而是不再被“天
皇即国家”的意识形态绑架,民众的主体性显现的瞬间,也是人性光芒闪耀的时刻。
的确,只有当主妇的油盐酱醋、孩子的欢笑雀跃,母女之间的舔犊情反映出人相对于国
家的鲜活的主体性的时候,才有真正的反战电影。同样的,从霍金、杨振宁、到堀越二
郎、陈鹏,这些真实或虚构的知识分子,也只有体现出人的主体性,才有真正的家国情
怀,才有真正的知识分子。从这个角度,且不说立德立言,知识分子成为知识分子,人
成为人,又怎能无问西与东?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接轨了,北京高中生成人礼 盛装华服亮相圆明园胡锦涛:历史关头总有岳麓书院湖南人起决定作用
102岁老人每天跑步锻炼 曾参加1936年奥运会新的长征新的战斗——现在听这歌,是不是觉得很讽刺?
习近平:勿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在历史关头,中国当政者的每次选择都是错误的,这一点被历史反
人民日报海外版:9亿中国人参与人大选举 规模世界第1历史关头 中国百余公共知识分子为改革奋身呐喊
“自强是一种精神力量这两位老兄被海扁,再次觉得中国有希望
菌斑最爱国的应该是西雅图屁帝重庆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活动口号遭质疑
中秋佳节 聆听习近平的家国情怀熙来这是要干什么?重庆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活动口号遭质疑
美国人为什么没有家国情怀重庆发起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教委回应作秀质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电影话题: 陈鹏话题: 知识分子话题: 家国话题: 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