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h 发帖数: 200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原子弹读书笔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1 12:24:40 2018, 美东)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一、原子弹的起源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民众兴趣寥寥,但在学界源远流长。德国物理学家Leo Szilard 1932年读了小说后,
全心致力于核裂变研究;同年,英国人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次年,Szilard提出
了加速中子产生核裂变的理论;再过5年,德国实验室首次实现核裂变反应,距Wells的
小说发表时间整整25年。
不由想到:如果没有Wells的狂想,没有Szilard的启发,还会不会有原子弹?估计还会
有,既然有E=mc²这根巨大的胡萝卜,又有放射元素、粒子加速器(1929年发明)
、原子可细分的条件,一定会有人去钻研怎样用细分得到大胡萝卜。没有Wells和
Szilard,胡萝卜到手得晚一点而已。罪魁祸首其实是爱因斯坦吧?没有他,或许真的
不会有原子弹。
二、天亡德
上面那位提出核裂变理论的Leo Szilard是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匈牙利)。1933年元首
上任德国总理时,Szilard和另一位犹太科学家同时离开德国——你没猜错,那位就是
爱因斯坦。1938年德国实验室做出裂变反应后,忧心忡忡的Szilard找到如日中天的爱
因斯坦,劝他作为科学家代表向罗斯福总统进言,以美国一国之人力物力赶造原子弹。
沉浸在理论世界的爱因斯坦还不知道他的大胡萝卜已被实验科学逼近,得知裂变反应实
现时惊呼“I never thought of that!”
除了这两位,德国裂变反应实验室的X光负责人Lise Meitner和她侄子Otto Frisch也是
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他俩力主用重物质铀做反应,立下汗马功劳;也先后逃离德
国。还有美国原子弹设计负责人Hans Bethe,也是逃离德国的犹太人。第一个核反应堆
的主持人Enrico Femi是意大利人,1938年趁着去瑞典领诺贝尔物理奖之机,和犹太老
婆逃离纳粹意大利,投身自由美国……
如果没有元首,拥有诸多关键人手的德国是否很有可能率先造出原子弹?忠直的德国首
席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33年就劝告元首莫逐犹太人,否则德国科学界损失惨重。任性的
元首天真地说:那就让德国没有科学好了……斯天意也。不过没有元首就没有二战,原
子弹研制失去最紧迫的动力,不知道猴年马月能造出来;说不定还会因为反人类而胎死
腹中?
三、德国、日本造得出原子弹吗?
美国政府搞曼哈顿计划的本意是和德、日赛跑,看谁先抢到大胡萝卜。可德、日政府都
不重视科研,一路贻误战机。德国开除犹太人后人才稀缺;国家财库大量消耗于常规武
器制造;1943年重水工厂被挪威游击队数度破坏至瘫痪后,已无力研制原子弹。日本起
先在战场上节节取胜,不屑于研究新武器。本国资源亦缺,本想开发中国满洲的铀矿,
苦于采矿技术不完备,盟军又不断轰炸满洲,阻止其开采。1943年日军在Guadalcanal
受挫后渐转劣势,政府与部队才着急组建了多个原子弹研究项目,然人力物力分散,互
相抢funding,最终一事无成。
相比之下,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从一开始就实行军事集中化管理,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征集120多万人参与,这样的财力与国力在当时无人可与比肩。1943年后美国已知轴
心国没戏,这时继续造原子弹,知情的科研人员或许是不舍得中途放弃,政治家们则是
为了全球称霸吧?所以战后美国拒不承认和英国秘密签订的核武器合作协议,拒绝分享
技术,抓了一大批苏联英国科技间谍,吓得各国巨资竞造核弹,大玩黑暗森林威慑,最
后又几乎全打水漂。如此奢华的浪费……
四、你会怎样投弹?
这是最让我困扰的问题。杜鲁门在45年六一儿童节决定使用原子弹时,军委给出了三种
选择。战争部副部长主张事先通知日本美国有原子弹,同时开出投降条件;另有人提议
召集日本领导人观摩原子弹演习;第三种方案便是鉴于日军鱼死网破的悍风,必须出其
不意、真枪实弹地袭击人群密集的军事要地,达到最大的心理震慑效果,如此才能促其
无条件投降。
你会选择哪一种?我觉得先通知再炸,可大幅度避免日后无穷无尽的道德谴责。不通知
主要是怕日本不降吧?可美国在长崎之后还有两颗原子弹;新原子弹制造速度差不多可
达十天一颗。即使日本不降,美国大可以无穷无尽地炸到夷平日本。又或当时不能完全
确定原子弹的威力,所以突袭一试?可之前都试爆三次了。
五、斯大林这么无耻?
苏日于1941年签订中立协约,保证互不侵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以外蒙
独立等利益需求为条件,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宣战。同年4月,斯大林通知
日本不再续签中立协约,但会遵守协约条款,一年之内不打日本。
然而德国5月9日投降。按雅尔塔协议,苏联需在8月9日之前对日开战。但按苏日协约,
苏联不得在46年4月5日之前打日本。孤军奋战的日本此时只想体面地停战,便以出让领
土为交换,多次请求斯大林代向同盟国协商停战条件。斯大林表示兴趣,但迟迟不明确
回复。
8月6日,广岛被炸。8日,日本再次恳求苏联出面协商停战。然而看到原子弹甜头的斯
大林断然拒绝,翻脸宣战;一小时后的9日零点,苏军挺进满洲,与日军开战。当天11
点,长崎再爆。
这是真的?如果苏联出面中介,就不会有第二颗原子弹?如此公然无耻见死不救、发战
争财的斯大林,当时怎么没被全世界的道德唾沫淹死,反在各国争夺利益的博弈中摇身
变成促使日本投降的大功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