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2
相关主题
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兵 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转帖]民主的惨胜:麦卡锡拯救美国
阻击南方系的“中国版麦卡锡主义”纪念钱学森同志
民主的惨胜:麦卡锡拯救美国方打假有一件事让我精神上与之绝交
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1民主就是没有政治犯
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5郎朗明显还是太嫩了
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6反对对琅琅进行麦卡锡式政治迫害 是保护美华人利益
麦卡锡”阴魂还会卷土重来吗刚在youtube看到这个,太有才了---by chinapride (转载)
一个真正的中国通you管开始加紧网络管制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麦卡锡话题: 谢伟思话题: 贾菲话题: 美亚话题: 参议员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d
发帖数: 9770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8 00:20:26 2018, 美东)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1/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26.html
谢伟思与毛泽东、朱德等合影
3
1858年,麦卡锡的祖父带着一家从爱尔兰移民美国,他们在威斯康辛州东部爱尔兰人聚
居区落脚,然后开了一块农田就安顿了下来。那地方在芝加哥北面大约200英里,当时
四周仍然是荒芜的平原。到了麦卡锡父亲的时候,老麦卡锡慢慢地开拓了一个140多英
亩农场,靠种地和奶业的收入养活了一家。1908年11月,排行第五的约瑟夫·麦卡锡出
生了。
不像历史上美国主要政治人物如总统、联邦部长、议员等大多都有一些显赫的家庭背景
,麦卡锡是在其父亲用原木搭建的小屋(log cabin)中长大的。才十几岁他就是家里
的全劳力开始在地里干活,还要照料家禽牲畜。这样一直到21岁时麦卡锡才在镇上高中
注册,和14、15岁的孩子一起在教室里上课。不过他成功地说服校长让他上比别的同学
多一倍以上的课程。结果他用了9个月的时间读完了高中,1930年6月拿到了毕业文凭。
事实上,他是他们家大人小孩中唯一读完高中的。(《Reexaming The Life and
Legacy of America『s Most Hated Senator 》以下简称《R》P.23。)
但是在申请大学时他遇到的麻烦,招生办老师怀疑他是否真的只用了9个月就读完了高
中课程。这时他那校长又给了他足够的支持。终于,在别人到这个年龄已经毕业的时候
麦卡锡才开始读大学。他先选了电气工程科目,结果发现数学太难而改学法律。在法学
院读书期间,他白天是拳击队、辩论队成员,晚上则在加油站打工。1935年他从法学院
毕业并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反过来证明麦卡锡具有较强
的记忆能力,能够应付考试。
早期的爱尔兰移民和后期的亚裔一样,大多数倾向于美国民主党的政策,麦卡锡一家也
是这样。1932年大选,罗斯福在威斯康辛州获得了67%的选票,全国一共赢得了42个州
的选举人票。到了1938年麦卡锡第一次竞选公职,他也是以民主党的背景,成为地区历
史上最年轻的法官。
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虽然法官的身份可以让麦卡锡免于兵役,但是他仍然选择留职
从军,加入海军陆战队。因为有朋友告诉他,服兵役,尤其是海军陆战队严酷的条件对
任何有志从政的人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R》P. 30)
麦卡锡是以少尉军衔接受情报官训练,1943年随部队开往南亚所罗门群岛地区。就在船
上为第一次跨越赤道的水手举行的传统仪式中,麦卡锡不慎摔断了腿骨,但是他在给威
斯康辛报纸发送的新闻稿中却说自己在战役中受了伤。那时通讯条件、手段都非常落后
,当事人自己说什么,旁人很难去核实,所以给喜欢撒谎的人创造了机会。事实上,陆
战队经历让麦卡锡后来在竞选参议员时夸大、编造自己从军故事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
他虽然有一个俯冲轰炸机后座的炮手,但是在战场7个月中他只随机上天了12架次。但
这不妨碍他在后来竞选时给自己安排了一个雅号叫「尾炮手乔」(Tail Gunner Joe)
。为了有资格获跨军种「飞行优异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最低标
准,麦卡锡战后声称自己一共参加了32场战役。52年麦卡锡气势如虹时陆战队未加审核
就授予了他。他印制了750,000明信片,上面有他穿着陆战队制服的照片。夸大事实和
撒谎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切应该是他决定从军的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的。
1943年还在服役时,麦卡锡就告诉他的教官明年他要竞选联邦参议员。1944年3月,他
寄出了候选人申请表,不过这次他是以共和党身份。一般来说,有意竞选公职的人临时
转换党团关系并不少见。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为了增加获胜的机会,但这同时也说明候
选人本身并不具有强烈的党派政治立场和理念。不过那时麦卡锡从民主党转换成共和党
还有威斯康辛州自己的特点。
自1897年第55届国会到麦卡锡准备参选的1944年那将近半个世纪里,威斯康辛州一共举
行了20次参议员竞选,民主党只赢了其中两次。也就是说,在联邦议员竞选时,共和党
候选人获胜的机会远大于民主党。这样的趋势让麦卡锡感到,如果以民主党人资格挑战
共和党参议员席位,他胜算的机会是百分之十。不过,如果以二战「英雄」的背景先参
与共和党党内初选,赢得机率是50对50。但如果党内初选赢了,最后同民主党对决时赢
得概率就相当于百分之九十。这跟「田忌赛马」是同样道理。不过这样做暴露了麦卡锡
对民主、共和两党的理念都没有强烈的认同。
由于一直到初选投票前几个星期才从军队退役,44年党内初选麦卡锡根本没有机会宣传
造势,所以没有出线,不过倒也赚了不少名声。45年他的法官任期满了,不过地区里没
有人挑战他,所以自动连任。到46年,麦卡锡真的在党内初选时把对手挤出竞选、获得
提名,并在年底赢得了参议员的选举。
1946年中期选举是共和党在少数派席位上坐了14年后同时赢得了参、众两院多数党资格
。在那届新科议员中有两名后来成为美国总统:民主党肯尼迪和共和党尼克松。肯尼迪
虽然也是爱尔兰后裔,但是他家庭背景雄厚,而麦卡锡的父亲是连高中都没有读完的农
场主。不过麦卡锡是从中西部偏远乡镇里长大,到了21岁才读高中,靠半工半读才拿了
法学文凭。所以当他38岁成为参议员时仍然为人赞道,他的那种经历能够成为参议员在
当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相信。
4
还在麦卡锡成为参议员之前的1945年,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发生了《美亚》(Amerasia)
杂志案和本特莉(Elizabeth Bentley,1908-1963,美共党员、苏联间谍)投诚案。「
美亚案」在短期内带来的后果是暴露了美国太平洋关系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IPR)的亲共立场,而本特莉陆续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总共87人的名单,那
是些为苏联提供情报的美国公民和在美国的苏联人,其中24名美国政府雇员立即遭到解
雇。值得留意的是,这些事件和其中涉及的人既是后来麦卡锡反共的具体目标,也是麦
卡锡主义的实质内容。
《美亚》是由费尔德(Frederick Vanderbilt Field,1905-2000。美国铁路大王范德
比尔特后裔)出资在1937年开始发行的一份杂志。费当时是太平洋关系学会的资助者,
也是该学会执行主席卡特(Edward Carter)的助手。关于他的政治身份,50年代初费
尔德在国会调查时否认加入过共产党组织,但晚年他在自传里宣称他是美共「无党籍的
党员」(member at large)。菲而德在美亚杂志的搭档是乌克兰出生的美国人贾菲(
Philip Jaffe,1895-1980)。贾菲在1937年6月以美亚杂志编辑身份到中国访问,还到
过延安,因此成为第一批「突破封锁线的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周恩来时由拉铁摩
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担任翻译。(见谢伟思传记《为中国蒙难》P. 130
。)
1945年1月号《美亚》杂志刊登了一份同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
OSS)关于泰国局势的秘密报告内容完全相同的文章。3月11日,OSS调查人员秘密进入
《美亚》办公大楼搜查,发现办公室里还有其他几百份国务院、海军等政府机构的秘密
文件,甚至有绝密文件。调查工作随即被交给联邦调查局。FBI接手后一共调派了75名
特工和技术人员参与侦办美亚案件,最后形成多达17000页的案卷。在窃听和跟踪贾菲
的过程中,发现国务院雇员、海军情报人员以及前驻重庆大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等多人
涉案。6月,谢、贾6人同时被捕。
谢伟思(John Service,1909-1999)出生在中国四川(成都)传教士家庭,青年时代
回美国读了大学,1933年考取了外交官资格后被派遣到重庆大使馆。二战期间,升至二
等秘书。1944年7月,谢伟思以文职人员身份随美军军事观察组进驻延安。
提议美军在延安设立观察组是中共的高明手段。它既可以打破蒋介石对延安政治和军事
两方面的封锁,同时又增加了他们在斯大林面前的筹码,此外还可以借美国人之口,替
他们做宣传。驻华外交官不识毛、周之奸诈,借史迪威(Joe Stilwell,1883-1946)
之力促成了这桩「好事」。而时年35岁的谢伟思对共产主义的好感和热情正好为毛泽东
所用。那段时间他从延安传送回重庆的报告完全从中共的立场、利益出发。他一方面歌
颂延安所谓的开明政治,另一方面批评蒋介石的独裁专制。谢伟思听信毛泽东关于中共
是代表中国之未来的花言巧语,所以希望美国对华政策向支持中共方面倾斜。
1944年8月,赫尔利(Patrick Hurley,1883-1963)以罗斯福个人特使的身份到达中国
,旋即接任大使一职。当时日本尚未投降,二战仍在进行,国共政治、军事未来格局和
走向还不清楚。不过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明确的,而中共想要提升政治地
位和扩大生存空间最终推翻国家政权的目标也是明确的。但是驻华使馆外交人员「公开
地建议中共、除非得到控制权,否则不要同政府军队合作」。(见赫尔利辞职信,《白
皮书》582页,)赫尔利感到谢伟思不宜继续在中国担任外交工作,遂要求国务院将之
召回。
45年4月12日谢伟思回到华盛顿。由于已经失去了可以影响对华政策的官方渠道,一个
星期后,他约贾菲见面。在酒店房间里,谢伟思把他从中国带回的8份报告、其中有中
国提交给美国政府属于机密性质的材料交给了贾菲。这一切都被在隔壁房间的联邦特工
秘密监视着,贾菲当时不知道自3月份开始FBI已经24小时跟踪他了。(5年后胡佛把那
个秘密录音对麦卡锡开放。)另外,就在4月12日同谢见面前后,贾菲去过苏联大使馆
,还见了美共总书记和参加联合国宪章大会的中共代表董必武。把这一系列行为联系起
来在当时显得非常可疑,6月份谢、贾同时被捕。但是司法部最后决定不以间谍罪起诉
,代之以「非法占有、传送政府文件」把同案6人提交给大陪审团。45年8月份,陪审团
决定谢伟思那些报告不属于机密文件,而且政府工作人员同传媒之间交换信息是一种很
普遍的现象,遂决定不予起诉。而贾菲则以认罪、罚款而了结。
司法部没有起诉谢伟思,这让他本人及他的支持者后来一直坚持谢的清白无辜。可是未
触犯法律的行为并不等于是正当的。由于美亚杂志自开办以来就和太平洋关系学会在曼
哈顿的同一大楼里办公,两个机构的人员更是重叠交叉任职,谢伟思本人又是太平洋关
系学会会员,这样就显露出太平洋关系学会的政治立场问题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you管开始加紧网络管制了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5
NED独运轮想在军版掀起新的麦卡锡主义恐怖风潮,谁怕啊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6
要使美国当年批准钱学森的入籍申请麦卡锡”阴魂还会卷土重来吗
老毛如果出访过美国,中国现在或许已经PUSSY了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兵 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转帖]民主的惨胜:麦卡锡拯救美国
阻击南方系的“中国版麦卡锡主义”纪念钱学森同志
民主的惨胜:麦卡锡拯救美国方打假有一件事让我精神上与之绝交
麦卡锡和麦卡锡主义1民主就是没有政治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麦卡锡话题: 谢伟思话题: 贾菲话题: 美亚话题: 参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