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zt
相关主题
16岁考入哈工大的天才少年,如今沦为“低保户”魏晋时期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白牛
何苦呢?妻子撞见丈夫会小三 拉其车门不放被拖行致死刘姥姥游了大观园后回村炫耀 村里人都说贾府真好真好
春天是抑郁症高发期?江苏90后女干部跳楼身亡那会儿胡人是不是被汉人混血不少
索南16岁考入哈工大、钻研数学20多年成五保户早年的福建农村小年轻
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感觉陶就是无病呻吟
人民日报1979年01月08日第3版广东富豪回村,送每家一套房,还带车位!
中国的乡镇干部,日常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吃喝请问,扬州泰州分家的背景
寒门学子回村相亲陷尴尬 姑娘嫌其年龄大工作差zt抗日战争,谁消灭了国军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刘汉话题: 数学话题: 翟明话题: 数论话题: 钻研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1
发帖数: 10330
1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2017-12-01 09:56: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举报
11929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更多
(原标题:重访“数学痴汉”:少年天才30多年前名校肄业,回村钻研数论,如今靠低
保度日……)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刘汉清在刮胡子 杨书源 摄
30多年前肄业,吃低保维生
1980年,江苏兴化戴南双沐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他叫刘汉清,当年16岁,考上了哈工大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那时候的大学生
,比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海归派还要稀罕。
那时候,“天才少年”刘汉清是整个村子的骄傲。他去报到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为他
送行。但是,刘汉清没能让乡亲们继续骄傲——他没有顺利毕业。
刘汉清痴迷数学,除了数学之外的其他功课,很多都荒废了。学校曾为他保留学籍,让
他再学1年,他最终还是没能毕业。
留级的那年,刘汉清获得了去数学系旁听的机会。他依旧毫不理会专业。
当时在东南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陈国营,曾去看望刘汉清。结果发现,上课时间,刘汉
清就痴坐在宿舍演算数学。陈国营劝他好好学习,刘汉清并不表态,温和地送走了他。
刘汉清说,数论里的很多东西很美,数字、数字规律很有美感。他之所以不努力学金属
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的课程,是想把原来的专业忘光,“那是杂念,对数学研究有
害。”
或许是受陈景润事迹的影响,他也想摘取数学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却不得其门而入。或
者说,他没有遇到千里马的赏识、引导,机遇女神也没有眷顾他。
1985年,回到村里后,他依然继续自己的寻美之路——钻研数论。30多年过去了,社会
似乎已经忘了他,他也忘了社会。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刘汉清在第四排最左边。(周奕婷
供图)
谁还会想起30多年前一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谁会去关注一个村里“大门不出,二门不
进”甚至“烂事无用”的老学生?谁有兴趣想知道他整天在思考什么?
以前,当北京大学学生菜市场卖猪肉的时候,社会震惊了;当人民大学学生沦落为赤贫
农妇时,社会震惊了:天之骄子,竟然落魄至斯?
现在,当人们发现,江苏农村还有一个老大学生只能靠低保过日子的时候,人们又震惊
了。当人们发现这个没能毕业的大学生还在痴迷数学研究时,更加震惊。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刘汉清退学回家研究数学。(周奕婷供图)
“成果”被弟媳付之一炬
痴迷钻研数学,前有成功者。
陈景润大学毕业后,一度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来,他被“
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
那时,他蜗居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6
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他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
明珠“1+1”只一步之遥的辉煌。
陈景润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人。刘汉清就是其中一位。“那个年代,流行理想,流行为
祖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和老师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
。”刘汉清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戴南镇双沐村见到刘汉清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小屋中,无所事
事。尽管已经54岁,除了憔悴一点,他看上去也就40多岁,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头发
很随意的梳着,衣服干干净净。
最特别的是那双手,白白净净,就像20多岁年轻人的手。刘汉清不懂农活,不做家务,
“刀耕火种,不算学问。”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刘汉清在新翻修的房子前 杨书源 摄
刘汉清的小屋,掩藏在一堆民居中,但他的房子最老。房子建于他考上大学前一年,也
就是1979年。在高中同学筹资为他修葺房屋之前,他的小屋更破旧——泥地、屋漏、窗
破,一片狼藉。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刘汉清的房间,维修期间很杂乱。(周奕婷供图)
小屋到河边二三十米,是几块零碎的菜地,种着青菜、芫荽、胡萝卜等。这些并非刘汉
清的“杰作”,而是76岁母亲刘加红精心打理的结果。
屋子里的家具,全部是父母在20世纪70年代置办的。一笸箩剥开的蚕豆,都是虫蛀的痕
迹,随意摆放在桌上。
地上有一堆小得可怜的山芋。刘汉清家里没养猪,这山芋应该是他自己吃的。
“大学没毕业,你父母没怪过你?”
“没,他们什么都没说。我回来后,该吃吃,该睡睡,继续研究我的数学,愿意看什么
书,就看什么书。”
“那你研究数学,有什么目的吗?”
“你这个问题,有点过分了吧?”刘汉清显得有点不开心,一下让记者也愣住了——怎
么就不能问“目的”了呢?
“我就是喜欢数学,喜欢研究。这也是我荒废其他学科的原因。”
“那有什么研究成果吗?”记者只能换一种方式去问,依然没能免俗。
1989年的时候,刘汉清还真有了点“成果”。那一年,他在研究“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
布”,写了15页纸的“论文”。
他的高中同学翟明,首先想到已在美国的同学陈国营。陈国营将他的研究翻译成英文挂
到网上。后来,陈国营收到一位挪威数学家的信,说论文看到第3页的时候有些疑惑,
需要与原作者交流交流。
翟明让刘汉清针对数学家的困惑重新说明一下,翻译成英文寄了过去。但是,再无下文。
“既然外国的数学家看进去了,也有疑惑,说明刘汉清的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已是
《泰州晚报》总编的翟明,当时就希望能有人来验证刘汉清的研究成果。
1990年,当时只是乡镇教师的翟明陪着刘汉清,想方设法找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潘
承彪。
当时为数学研究慕名前往请教潘承彪的人很多,但实在受不了翟明的死缠烂磨,潘承彪
只能答应抽空看一下再给说法。
回兴化一个多月后,兴化科委收到潘承彪的来信。来信只是说,刘汉清的论文第5页上
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那个地方根本不用证明。”刘汉清说,潘教授骨子里有点看不起农村人的研究。打那
以后,他不再继续纠缠潘教授。
随后,刘汉清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研究照常,只是不再轻易说什么“成果”。
对于别人的不解,刘汉清从来不去解释。“你们不懂。理科转化为工科的应用,工科再
转化为实际应用,都是隔了好几层的。我说了,你们也不懂。”
长期赋闲在家,朋友们尝试给他找些工作。曾经有个朋友,让他到兴化刃具厂去做热处
理车间的技术员,但刘汉清只是去看了看,一周以后就离开了。
“那里太吵,我没法好好思考。”刘汉清说,“数学就是我的一种爱好,放弃了心里就
不舒服。”10年前,刘汉清对数学的痴迷已经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严重影响到身体健
康,经常要大量服用安定片,才能睡觉。他只能暂时放弃他的研究。
今年高考之前,当人民大学毕业生沦为赤贫农妇的消息见诸报端时,又刺激了《泰州晚
报》总编翟明的神经。于是,刘汉清重新浮出水面。
“你后悔过自己如此痴迷数学吗?”记者不免世俗地问。“从来没有后悔过。”刘汉清
肯定地说,“再休息半年时间,我会继续我的研究。尽管我的那些资料都不在了,还都
在我脑海里。”
采访到这里,记者很佩服刘汉清。但与周围村民一聊,这种钦佩感立马荡然无存。
“他就是一个废物,烂事无用。”
不止一个村民这么评价他,包括很多老人,他们更了解刘汉清的过去和现在。在村民眼
里,大学没读完,就是一个失败者。
回到村里不能面对现实,不去自谋职业,这么大岁数还在靠父母养活,就是好吃懒做,
“烂泥扶不上墙”。
一个现实的社会,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废人”存在?事后得知,刘汉清的那一大堆数
学资料和研究“成果”,正是被他的弟媳妇烧掉的。
不难理解。在农村,公公婆婆还在家中忙里忙外,丈夫也在为生活辛勤奔波,偏偏家里
的大哥什么事也不做,“酱油瓶倒了也不去扶”。一把火烧掉那些让大哥痴迷的数学资
料,或许是她最好的发泄方式。
至此,这稿件还有必要写下去吗?记者犹豫了。
进村以前,记者见到了匆匆下田干活的刘汉清的母亲。她已经76岁,依然操心自己54岁
的儿子。而54岁的刘汉清,竟然只傻坐在家中,无所事事。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刘汉清的父母在家。(周奕婷供图)
社会该怎样容忍“失败”
心有不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决定到泰州请教《泰州晚报》总编翟明。一来,翟明
长期关注刘汉清,更清楚事情的来由;二来,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更能客观地看待刘
汉清。
“我没法接受刘汉清的现实,尤其是当下,还执迷不悟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记者
开诚布公地告诉翟明。
“是啊,这个社会,总是习惯用‘有没有价值、成不成功’来衡量一个人。如果用这种
标准来看,刘汉清肯定没法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翟明很坦率。
翟明前两天还在和扬州的3位同学聊起刘汉清。这3位同学,同样是刘汉清的同学。他们
现在分别是扬州大学副校长、扬州市副市长、苏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副校长刘祖松是研究算法的,他明确地告诉翟明,刘汉清是研究不出什么东西
的,因为数学研究也讲究传承,自学数学很难成功。
“我也知道,刘汉清连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都没有。但是,刘汉清选择了自己的一种活
法。刘汉清的生活很简朴,但他没什么自卑,活得很纯粹。”“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
付出一辈子,没有任何功利心,去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仅仅因为贫穷,就不能研
究数学了吗?”翟明略带反问地说。
“我们现在的朋友圈,一直在呼唤‘让脚步慢下来,等一等灵魂’,可当这样的人出现
的时候,我们却又在拼命反对、否定,这不是很滑稽吗?”翟明说,当下的社会,功利
心太强太强。
“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利字当头。刘汉清的出现,就是治疗这种社会病的一剂良药
。我们当然不鼓励每个人都像刘汉清一样,但这个社会需要这样一面镜子。”
记者顿时有点豁然的感觉,但翟明的论断颇有点“石破天惊”,记者只能且信且疑。
疑云犹在,即使在与兴化市林湖乡党委书记刘荣柏闲聊的时候,记者依然忍不住提到刘
汉清,寻求观点的碰撞。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叫《解密》的电视剧,里面就有个数学天才。日常生活中,他就是
一个傻子,但最终是靠他才破解了密码。”刘荣柏自言自语说道,“当然,这部电视剧
,还是通过世俗的眼光来拍的,还是用成不成功来衡量的。如果这个傻子没有破解密码
,他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傻子,自然不会成为电视剧的主人公。”
刘荣柏突然对刘汉清的话题很感兴趣。“中国为什么难出‘大家’?因为每个人都想走
成功的捷径,年纪轻轻就梦想功成名就,而少有人甘坐冷板凳,甘冒不成功的风险,去
钻研一些基础学科。”
“现在教育的孩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教育要允许专才的存在,否则就不
会有人去攀登科学高峰了。有创新的人,肯定不会按既定模式去做,就看这个社会的容
忍度有多大了。”
记者仍然不能免俗地去思考刘汉清——万一他将来研究成功了呢?刘荣柏却说:“刘汉
清纵然失败了,又有何谓呢?”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6月12日,刘汉清的同学到兴化戴南看望他,在镇上的饭店聚会。杨书源 摄
一生痴迷数论的“孩子”
是啊,即使刘汉清将来一无所成,谁又能指责他当下的追求呢?
可是,依然有很多现实的、世俗的问题,无法回避。无所事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仅凭一个“虚无”的理想,如何立足?如何生存?凭什么54岁的他依然要“啃老”?
这个问题,刘汉清的母亲刘加红或许能回答。每每看到外地慕名前来探望儿子的人,刘
加红总忍不住说:“他要是像你们一样就好了。”
但她并不责怪刘汉清,“他爱学习,学习总不是坏事”。父母不责怪,并不代表其他人
就理解或接受他这种痴迷。数学资料被烧、左邻右舍的冷眼,就是周边熟人的态度。这
显然给与世无争的刘汉清,带来了不少压力,因而更加焦虑。
难怪他至今还会在记者面前自言自语:“我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干自己喜欢的事
,怎么就不行了呢?”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如果要有,肯定是“行”。
另一个,就是刘汉清的孝心问题了。记者无法就此直接去问刘汉清,但翟明帮回答了。
“刘汉清还有一个弟弟,比较有钱,父母是跟他弟弟过的。如果刘汉清是独子,不会坐
视父母老无所依。但是,他不会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父母的生活,因为他自身对
生活的要求本来就很低。”
因为和刘汉清交往甚密,翟明也多次和他的父母交流过。“他的父母,觉得亏欠刘汉清
的。没能让他成家,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小屋里。我现在反倒担心刘汉清的未来了。”
在常人眼里,刘汉清显然不是个正常人。
记者突然想起了“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是中国
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七人“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思想和生活态度均
异于常人。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七贤”,只因他们追求“独善其身”。
刘汉清能不能算在追求“独善其身”呢?如果他生在大富人家而不追求荣华富贵,依然
能如此痴迷数学,是否会引来大批仰慕者、点赞者?如今,生活穷困依然痴心不改,怎
么就不能为他点赞呢?再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为此称赞他“贤德”。如果刘汉清也是孔子的学生,是否也是
“贤德”?
地里的麦子绿了,稻子黄了,门前的野花开了,树叶落了,与他无关。
父母的头发白了,腰佝偻了,同学们都意气风发了,飞黄腾达了,他依然是个痴迷数论
的“孩子”。
d****o
发帖数: 32610
2
数学痴就数学痴
痴汉是别的意思

【在 g**1 的大作中提到】
: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 2017-12-01 09:56: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举报
: 11929
: 易信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更多
: (原标题:重访“数学痴汉”:少年天才30多年前名校肄业,回村钻研数论,如今靠低
: 保度日……)

m*******h
发帖数: 2005
3
民科吧
w**********g
发帖数: 5486
4
54岁
刚刚加入菌斑俱乐部
L**********g
发帖数: 498
5
英文不好,没法读文献,咋搞研究
y*j
发帖数: 3139
6
徐迟害人不浅呀,好像他自己也跳楼了。徐迟把陈景润描绘得像一个傻瓜。实际生活中
陈景润也是萎缩的,记得王元还是谁写过一篇回忆录,说他经常在别人背后偷看别人的
研究课题,然后抢在别人前面发表,搞得别人很恼火。时间一长,别人就藏着不让他看。
聪明如张益唐也只是在业余时间研究数学,这位把业余研究变成了生活的唯一。


: 数学痴就数学痴

: 痴汉是别的意思



【在 d****o 的大作中提到】
: 数学痴就数学痴
: 痴汉是别的意思

l****y
发帖数: 4773
7
害死人,盹盹盹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抗日战争,谁消灭了国军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ZT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热贴:江苏惊现全国最牛“校车” 看得我菊花一紧(组图)zt人民日报1979年01月08日第3版
俞大猷中国的乡镇干部,日常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吃喝
曹甸战役: 黄桥战役后四八军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内战寒门学子回村相亲陷尴尬 姑娘嫌其年龄大工作差zt
16岁考入哈工大的天才少年,如今沦为“低保户”魏晋时期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白牛
何苦呢?妻子撞见丈夫会小三 拉其车门不放被拖行致死刘姥姥游了大观园后回村炫耀 村里人都说贾府真好真好
春天是抑郁症高发期?江苏90后女干部跳楼身亡那会儿胡人是不是被汉人混血不少
索南16岁考入哈工大、钻研数学20多年成五保户早年的福建农村小年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刘汉话题: 数学话题: 翟明话题: 数论话题: 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