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k*********k 发帖数: 4882 | 1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正式开业之前,华特·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格尔(
Robert A. Iger)特地再一次小心翼翼地强调了他“对中国人民和文化的极大敬意”,
“我们认识到,我们在中国是应邀而来的客人。能够到这里来是一种荣幸……”
这家称霸全球娱乐业半个世纪的美国业界巨头掌门人的谦卑姿态,显然是为了回应近来
中国国内因迪士尼进入中国而再度燃起的对美国“文化入侵”的担忧。
今年3月,一位曾担任过某东部省份文化厅官员的人士罕见地在北京的一个会议上公开
呼吁限制迪士尼在中国内地的扩张。他认为,迪士尼会让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追求西方
文化,长大了就会喜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冷冰冰。”
而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业前不到一个月,它的直接竞争对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
林通过央视向它喊话,称迪士尼不该来中国。“我们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都
无法盈利……现在已经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鸭为之疯狂的年代了。”
除了价格比迪士尼更为便宜以外,立志于成为中国娱乐业老大的万达最容易打的毫无疑
问也是中国文化牌。按照它的说法,上海迪士尼乐园是照搬美国文化,而万达在各地的
娱乐项目则重视本土地方文化。
虽然迪士尼方面发言人称王健林的评论“不值得回应”,但看得出来,这位叱咤政商
两届的中国巨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发声,让在世界其他地方傲慢惯了的美国人相当紧张。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确非同一般,这个总投资逾55亿美元的项目是迪士尼在中国大陆投
资的第一座乐园,全部建成后的规模将是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的4倍、香港迪士尼乐园
的3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日后中国市场即便只是少量增长,也会给迪士尼
带来重大的财务增长。因此,近年来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经营压力的沃尔特·迪士尼公司
和它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尔,把未来最重要的赌注压在了这个项目上。伊格尔将
与中国的这次合作称为自从1960年代沃尔特·迪士尼本人在佛罗里达中部买下土地以来
,该公司面对的最了不起的机会。
但更重要的还不在于直接的经济收益,而在于全球最大的内容企业终于进入了全球最
大的市场——这是曲折坎坷的17年谈判后修成的正果。由于中国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特殊管制政策,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西方媒体公司真正成功打入过中国市场。作为一个
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印记的品牌,迪士尼能够进入中国简直就像个奇迹。
为此,中美双方政府甚至都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业上升为中美关系中一个具有历史
意义的重大里程碑。奥巴马总统在他的贺信中称这座乐园展示了“我们双边关系的潜质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则说,它展现了“跨越文化的合作精神和顺应时代的创新思维”
……
实际上,迪士尼方面在一开始就接受了中方的理念,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主题公园注入尽
量多中国元素。它的口号是:“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
由于担心引进经典游乐设施会招致实行文化帝国主义的骂名,迪士尼放弃了“太空山”
“丛林巡航”“小小世界”等传统中坚项目,上海乐园中80%的游乐设施是独一无二的
崭新项目;迪士尼在利润分成、营运控制权等许多方面也降低了自己在世界其他地方的
一贯要求,其中就包括放弃其长期以来坚持的在乐园所在地经营一个电视频道的诉求;
与此同时,它还向中国政府承诺,帮助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并利用迪士尼影响力巨大
的全球平台向世界介绍中国……
罗伯特·伊格尔曾说,“我们要是觉得自己可以(在中国)得到想要的一切,那就是在
自欺欺人。”
二
有关迪士尼及其承载的“美国(西方)文化”的争论,又一次触动了国人潜意识深处
的那根敏感的“文化神经”。而在我看来,它是鸦片战争以来近两百年间从未停止过的
“古今中西之辩”中的又一朵小浪花而已。类似的激烈辩论每个一段时间就会借不同的
话题浮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还将换以各种各样的面目持续下去,难有盖棺定论
之日。
在大英帝国的大炮轰开国门之前,中国人对于华夏文化的自信既不需要任何理由,也
没有任何节制。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古代的月亮比现在的圆,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
说得更彻底一点,四夷蛮荒之地其实压根就没有月亮!
不过,近代以后帝国主义入侵连同西方文化的挑战终于终于让国人第一次认识到,让
我们无比自豪的中华文明并非十全十美,“古今中西之辩”也第一次成为一个问题。从
早期的“师夷之长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变法图强”到“打到孔家
店”,直至“破四旧”和“批林批孔”……正如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所看到的,百多年
来,伴随着政治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也一步步加深。
至少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之前,中国文化是落后的这一判断已成定论,唯一的
区别在于:对何为先进,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有截然不同的标准而已。数千年来积淀而成
的文化价值也逐渐颠倒过来,国人心目中原来盲目的文化自豪转变成了同样盲目的文化
自卑,这根无意识的文化神经也日益脆弱,一直绵延至今。
极度的自卑既可能导致“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的虚无心态,也很可能表现为一种病态
的自尊。百多年来,“全盘西化”和“全盘拒斥西方”这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一再改头
换面粉墨登场,几乎从未停止过。在看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时,前者恨不得生就一双
蓝眼睛,而后者则仿佛是2000年前的出土文物。表面上势同水火,说到底殊途同归:都
是极度的文化自卑心理使然。
而近代以后迫在眉睫的“救亡”任务以及之后持续的社会动荡,则使得当时的人们很
容易削足适履地以政治的单向度遮蔽文化的多元性。他们无暇正确区分文化与政治的不
同,从而使得中国的这种文化危机又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向。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无所谓“落后”“先进”之分,一种文化的兴衰取决
于它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潮流。文化的演进与经济——包括科技、
军事等整个“器物”层面——的发展有很大不同,后者是直线型的,前者则可能是钟摆
型或螺旋型的。
谁也不会否认,清代的经济比唐代先进,而唐代的经济又比先秦先进。然而,如果说
曹雪芹的小说比李杜的格律诗“先进”,而李杜的格律诗又比《诗经》《楚辞》“先进
”,恐怕没有人会同意。这就是文化的复杂性,它不像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有
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如“公平”“效率”等,文化的变迁不适用于目的论哲学。
正因为文化的“落后”“先进”之分是个伪命题,其变迁也无明确目标,因而也就没
有可能搞成跃进式的“文化革命”,文化只能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自然演进。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削足适履的文化进化史观直到今天依然支配着两岸的主流思想界
,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
我近来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按理说,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没有了“救亡”和“运
动”的紧迫压力之后,应当完全有机会从容地做一些基础性的“真学问”了,但实际的
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现实政治与商业机制的双重压力使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比他们的上
一辈更不耐烦做这样的工作,这是历史的悲剧。如果未来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再次破灭,
这种思想状况的不成熟将是难辞其咎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
几乎就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的同时,一年一度的上海电影节也在这座国际大都市的
淅淅沥沥的黄梅雨季中举行。蜚声海内外的华人导演李安在期间的一个论坛中也不经意
地提到了迪士尼。
在李安看来,中国文化眼下在两岸三地都有断层现象,而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传统
与未来很好地连接起来。
“美国人老是领导话语权”……但“这个世界并不会出了一个英雄就变成迪士尼乐园”
。往长远想,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悠久很多,东方民族有自己的情怀和表达方式,但现
在还没有变成一种世界语言。但这将要经历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必着急去追逐“超
英赶美”的目标。文化需要细火慢炖,不然就变成速食面。中国现在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有庞大的市场,人们也有朝气。
李安认为,中国人应该找到自己的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重要的是,“不要
用掠夺市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要撕开可以给世界提供什么。”
的确,伴随着中国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的逐步复兴,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里的那根饱
受创伤的“文化神经”也重新萌动起来。一个志向高远的人在吃饱穿暖,赚更多钱、掌
握更大权力之后,一定会思考自己的历史定位问题:我能够为后世留下些什么样的精神
财富?一个抱负远大的民族也是这样。每个民族都需要一个精神家园,而最强大的认同
感和凝聚力恰恰来自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从“五四”到“
文革”之间一度看似尘埃落定的“古今中西之辩”将重新成为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一
个重大命题。
古今中西,月亮哪个最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观察者变了,观察的立场和角度也
变了,上一代曾经一致认同的那个答案就又一次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今天,也许
文化的钟摆向西已经摆到了头,正掉头向东摆回来呢!
在当代分析文化问题,当然还必须加入全球化背景这个重要的新变量。全球化的基本
特征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在全球化的时代,过去那种单一而纯净的民
族文化已经不再可能,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充满了来自其他民族的“异质文化因子”。
一种文化是强势还是弱势,首要当然取决于其附着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实力,但也与这
个社会的群体心理亦有很大关系。在我看来,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由衰转盛的复兴
,第一要务就是先让我们的心态强健起来。这就需要培养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这
种包容包含了正反两方面含义:如果我们自己的文化是足够优秀的,我们就完全没有必
要担心外来文化的侵袭;如果我们的文化是有很多缺陷的,那我们就更应该虚心接受和
学习外来的文化,借鉴它们中好的因素来完善我们自身。历史上的中国人没有因为引进
了佛教就变成印度人,未来的中国人也不会因为融合的西方文化就变成西方人。
与包容的强健心态相反,当一种文化需要靠排斥外部世界来保持自身所谓的“纯净”
的话,它一定不是“强大”而是虚弱不堪的;而当一种文化只有通过仰赖其他文化的承
认才能界定自我价值的话,它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前提。
好在今日的中国毕竟已不是100年前或40年前的中国。
6月16日的开业仪式上,迪士尼的首席执行官伊戈尔在上海的雨天里喜气洋洋地用汉语
说:“我们梦想成真了。”
而出现典礼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站在华丽的迪士尼奇幻城堡前打趣说,雨在中国文
化中是好运的征兆,“今天下的不是雨,下的是美元和人民币……”
作为一个既观赏过万达在武汉的“汉秀”表演,也游览过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媒体人,我
个人最大的感受是:万达与迪士尼其实根本不是在同一个舞台上唱戏。尽管万达近年来
雄心勃勃地进军娱乐产业,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的核心身份依然是那些电影院线和游
乐园的物业业主。而对迪士尼来说,内容和品牌才是它的核心资产——它为一代又一代
人造梦,游乐园和电视频道只是这些梦的实物载体。
万达与迪士尼,仿佛就是中国与美国的一个隐喻。正如李安所说的,今天的中国已经
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舞台,但在讲述动听的“中国故事”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
要走。也正因为如此,这片“龙的传人”的古老家园需要敞开胸怀拥抱更多的米老鼠和
唐老鸭们。
(本文原标题:《当米老鼠、唐老鸭闯入龙的家园……》) | K***a 发帖数: 9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