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小资女蓝萍去延安睡窑洞土炕吃小米确实令人佩服!
相关主题
延安红色时代两性生活:露水夫妻每晚交5毛行房费zz日军投降后的牡丹江
《芳华》终于上映刘少奇的公仆精神·例一
住窑洞、睡土炕,与村民同吃同住今天《重庆晚报》称呼琉球群岛“琉球”而不是“冲绳”!
武汉会战后,日本鬼子的飞机可曾大规模轰炸延安?gcd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叶挺座机坠毁背后不敢公开的内幕(转载)老外眼里1971年的中国:“很协调的、走得很准的钟”
老毛革命胜利后没有回过西北一次包二奶是我党的光荣传统【高岗每到一处都找女人:受处分仍不悔改】
[zz]废墟上的战斗-布列斯特要塞(1)太子如果登岛,下面10年就是每天搓麻将
1971年美记者拍摄的中国:看不到乞丐与痛苦. 1971年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国家,大多数人的气色都是健康的。”延安性事:与众多女人有染的高岗为何一路走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延安话题: 窑洞话题: 小米话题: 会餐话题: 虱子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e
发帖数: 15912
1
介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http://www.scimao.com/read/1622279
冉思尧/ 文
“吃”在延安
1936 年10 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7 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当时战火已经
席卷中国大地,生灵涂炭、饿殍遍野,但在边区不仅相对安全,还可以吃上一顿饱饭。
延安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供给制,初到延安最直观、最新鲜的感受莫过于“有饭大家
吃,有吃大家饱”了,伙食一般标准是“每人每天一斤半小米、一钱油、二钱盐”,小
米是主食,菜多是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上面浇一勺葱油。每次开饭盛小米的是一个约
直径一米、半米高的大木桶,盛菜的是一个大粗瓷盆,众人围着小米和菜盆,或站着或
蹲着,一会儿就吃得精光。每个月也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来改善伙食,每逢那天
就跟过节一样,大伙儿“手持特大号的缸子,挥舞勺子和筷子,一齐向盛面条的木桶‘
冲刺’”,不一会儿便抢光了,饭碗小的或吃饭慢的,在这种时刻总是比别人着急。何
方晚年回忆吃馒头时仍略带自豪地说:“我是基本上不用嚼的,吃一口当场就咽下去了
”,“一顿饭起码能吃十三四个,女生也能吃十一二个”,对于吃面条更有心得,不怕
烫不用嚼,“那面条一到嘴里,就自动滑进肚子里去了,有什么嚼头呀?”
虽然有饭吃,但毕竟油星太少,又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学生们常馋得慌。王紫菲晚年回
忆那时最深的感受就是馋,身无分文走在延安街上,“见了摊上雪花银似的白面馒头,
真眼晕,真想偷几个吃”。
到了大生产运动以后,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各单位开荒种地、
养猪创收,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机关部队学校的大灶每人每月伙食标准为“肉2 斤、油
15 两、菜30 斤、盐l 斤”。“油、肉和菜蔬比过去有了很大增加,各种粗粮也可任你
吃饱”,每隔十天半月还能会餐一次,每人分一碗红烧肉。不少人在会餐的时候撑得无
法爬山回宿舍,常有人仰倒在路边,还有人吃得拉肚子。即使如此,人们还是惦盼着下
一次会餐。
“穿”在延安
到达延安的知识青年,一切吃穿用度都由公家统一供给。一般衣服是从国民党给八路军
的军装中,省一部分出来给学生,每年发一套单衣,3年发一套棉衣。1940 年起每年发
一套衬衣,两年发一套棉衣。因而当时的延安城内,满目皆是灰军装。延安本地也产土
布,多染成深蓝色,后来边区经济一度发生困难,土布衣服也成了热门首选。当然也有
极少量从国统区购买的青色斜纹布,这种布料缝制的衣服主要供给高级干部以及外来的
学者专家,被戏称为“干部服”。王实味文中的“衣分三色”就是这么来的。就整体而
言,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延安服装的式样和颜色还是很单调的。
但是青春的气息是无法阻挡的。女学生们在领到新发的军装后,总要想方设法再修饰一
番,“要么在领口处翻出个白色的衬领,要么在袖口处补上一块其它颜色的布”。帽子
也不是规规矩矩地戴着,而是歪扣在后脑勺上。男同胞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展示他们在
这方面的才华。当时在鲁艺戏剧系任教的塞克常“身着短大衣,围着红围巾,戴着船式
黑绒帽”,音乐系教师杜矢甲则常身披一件用麻毡制的披风,萧军穿的是自己动手设计
裁剪的俄国式衬衣,用紫色的布料绣边,胸前还扎上花或树枝之类的图形。当时延安的
鲁迅艺术学院,几乎总是引领着延安服装潮流。
穿鞋那时候也没有太多差别,除极个别来延安的有双皮鞋外,一般人都穿的是布鞋或草
鞋。每到了夏天,有人用木板做成木屐一样的木板鞋,既耐磨又凉快,当然也有不少人
干脆赤着脚,冬天则是做双厚厚的棉袜子,套在布鞋或草鞋里……
“睡”在延安
在延安住房比较紧张,一般教师是一人一孔窑洞,学生则是挤在一起睡火炕通铺,伸直
了腿挺着睡,翻身都很困难。女子大学学生的“卧位宽度只有一尺半,起夜回来常常发
现没了位置,要拱进去慢慢挤几下才能占领自己的空间”。
即便有地方睡,但并不是就可“高枕无忧”了。陕北地区降水较少,水源也不丰富,洗
浴几成奢侈,虱子、跳蚤之类的寄生虫比较多。采访延安归来的国统区著名记者赵超构
在《延安一月》中这样写道,“扪虱开会的参议员,这是绝妙的新闻,但这新闻并不足
为延安人之耻。虱子本是那边农家的‘好朋友’,生虱子的问题绝不像我们这边看的这
样羞辱”。但说归说,睡觉的时候却是极为麻烦的。力群的办法就是“把衣服脱得精光
,一丝不挂,再用两手摸小腿,把跳蚤摸掉,迅速上床”;“于光远到达延安首夜大战
跳蚤,落荒逃出房间,抱被睡在场院几根原木上”;胡绩伟睡在窑洞里拍臭虫,拍的满
手都是黄水,臭虫还是成群结队地从墙缝里爬出来,无奈之下只好将床单缝成一个口袋
,然后钻到里面。
毕竟是在战时环境,睡安稳觉是不大可能的。在延安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晚上常有军
事演习。1939 年日本飞机常轰炸延安,跑警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本不固定
的睡觉更是“雪上加霜”。一次有人说梦话大喊:“飞机来了!”同屋的人爬起就跑,
一时惊起很多人,指导员、队长纷纷跟着跑。跑着跑着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开始追查,
才弄清是说梦话引起的……
在延安,还有一种特殊的“睡觉”是要交钱的。因为住房比较紧张,没有条件供结婚后
的夫妇单独居住,平时男女双方在各自单位或学校的宿舍,每到星期六团圆一次,先申
请后交费,住在专门临时腾出来的十几孔窑洞里,“屋里只有一张床,被褥得自己带,
也不开饭,住一次五毛钱”。即便如此,也是供不应求。每逢星期六小客栈总是客满,
大家都心知肚明——“礼拜六了!”
(据《文史精华》)
r*****4
发帖数: 4016
2
当时去西南也很艰苦,当时流亡的大学教授也没余量。
倒是留在上海的张爱玲们过得不错。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延安性事:与众多女人有染的高岗为何一路走强叶挺座机坠毁背后不敢公开的内幕(转载)
主席女儿都吃不饱,何况全国人民老毛革命胜利后没有回过西北一次
风流延安:革命时期的性与爱 省委带头逛妓院[zz]废墟上的战斗-布列斯特要塞(1)
吾日详兵书,夜观天象,每至精彩处,不禁扼腕长叹1971年美记者拍摄的中国:看不到乞丐与痛苦. 1971年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国家,大多数人的气色都是健康的。”
延安红色时代两性生活:露水夫妻每晚交5毛行房费zz日军投降后的牡丹江
《芳华》终于上映刘少奇的公仆精神·例一
住窑洞、睡土炕,与村民同吃同住今天《重庆晚报》称呼琉球群岛“琉球”而不是“冲绳”!
武汉会战后,日本鬼子的飞机可曾大规模轰炸延安?gcd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延安话题: 窑洞话题: 小米话题: 会餐话题: 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