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邮票发明:“鬼点子”怎么变成了好制度
相关主题
为让妹妹上大学 蒙古族女孩比武招亲
研究了一下中国股市,感觉很恶心
我觉得中国人打仗不行
南航做的好事:我人回到雪城了,行李还在广州
美国报告将日韩列为有能力制造核装置国
怎么每次捐款大户,都是民族企业?
中国的房地产这么炒,国家经济真的有持续发展性?
===2010年上海GDP超过香港(图)===
89, 绿坝,民意潮。
康梁算老将还是小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邮票话题: 罗兰话题: 希尔话题: 英国话题: 制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http://history.sina.com.cn/bk/sjs/2016-01-11/path-ifxnkkuv43481
2016年01月11日10:11 大众网-齐鲁晚报微博
罗兰·希尔本着当时英国乡绅特有的那种道德观和思辨力,他认为姑娘的这种揩油
行为正是造成邮资畸高的原因之一,必须创新制度堵住这一漏洞,罗兰·希尔想到了邮
票的主意——只要寄信人在信封上贴上“邮票”,以示邮资已付,就不会再出现偷漏邮
资的行为。
黑便士: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正式发行。
作者:王昱
本周,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在设立仅四天后暂停实施,引发舆论对此项制度设计者
的口诛笔伐。其实,对于制度设计这个事,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有一种误解,似乎“好
制度”就应该是官老爷们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完美方案。其实,好制度未必都生
来完美,有些最初听起来甚至像“鬼点子”,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让世界受益百年的好
制度的诞生史——邮票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话说1840年1月10日这一天,女王维多利亚宣布对英国邮政系统进行改革,其中最
主要的一条是加入了邮票这个概念,邮票这东西在今天看来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却是一
项十分开脑洞的重大创新。
邮票的发明人名叫罗兰·希尔,此人原本是英国乡村的一位普通乡绅,话说有一天
他在散步时,看到一位邮递员来到村里,将一封远方的来信交到了一位姑娘手上,谁知
姑娘拿到信后,只在信封上扫了一眼就把它还给了邮递员,干脆地来了一句:“对不起
,我没钱付邮费。”
在邮票发明之前,邮政系统一直遵循着“收信人付款”的模式,寄一封信的价格是
很贵的,即便在邮政系统发达的英国,稍远一点的路程要上个十几便士也是很稀松的事
情,考虑到当时英国的物价四便士就能买一磅牛肉,手头紧一点的人付不起邮资也很正
常。
罗兰·希尔见到此景后顿生怜悯之心,正当他要掏钱替姑娘买下这封千里家书时,
却被姑娘本人制止了。姑娘跟他解释说,这封信是她在外谋生的未婚夫寄来的,由于家
里穷,她俩事先做了约定,在信封上做各种记号传达信息,比如十字就是报平安,圆圈
就是已经找到了工作。姑娘见到这种信封后就不必付款买下,因为信封里根本没信。
听了这番解释,按照我们的思路,身为村里的大善人,罗兰·希尔充其量也就是感
叹一下不合理的高邮费、赞赏一下人民与邮政系统博弈时的“朴素智慧”。然而,罗兰
·希尔本人却不这么想,本着当时英国乡绅特有的那种道德观和思辨力,他认为姑娘的
这种揩油行为正是造成邮资畸高的原因之一,必须创新制度堵住这一漏洞,正是从在信
封上画记号这一点获得启发,罗兰·希尔想到了邮票的主意——只要寄信人在信封上贴
上“邮票”,以示邮资已付,就不会再出现偷漏邮资的行为。
故事讲到这儿,你可能会跳起来大骂,罗兰·希尔这个鬼点子,把草民跟体制博弈
仅剩的那么一点通道也给堵死了。别急,罗兰·希尔在发明邮票的同时,没有忘记这个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维持邮政系统的良性运转、降低邮资价格。他在邮票的设想背后,又
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方案,包括取消贵族和政府官员免费寄信特权等触动既得利益的建议
。按照罗兰·希尔的计算,如果改革能够全部进行,英国本土寄信邮资价格应该降到一
便士,穷人寄不起信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最初罗兰·希尔将这个创意写信告知了财政大臣,保守的财政大臣此时还在为邮政
系统连年亏本发愁呢,一听说让邮资大幅降低,还要取消贵族免费特权,根本就没理他
。罗兰·希尔索性将设想编成一本名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书,于1837年
公开发表。最终,强大的舆论压力让英国政府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方案,1840年,英国邮
政改革开始,整个世界近代化的邮政之路就此铺开,人类的交流与沟通开始踏上新的台
阶。
从英国百年前这次成功的制度创新中能看到什么呢?我们首先应当感叹那时的英国
有罗兰·希尔这样高素质的乡绅,他们对于穷人的怜悯、对于良性秩序的追求以及对于
国家的责任感,正是当年的英国称雄世界的内在动力。我们也应羡慕英国当时开放的言
论环境,正是这种自由的空气,逼迫着政府没有漏掉这个改革创意。当然,我们更要感
谢英国政府的“愚笨”,如果当年的英国政府“聪明”到像如今的某些监管机构一样,
只从维护特权者利益角度出发,对外来的改革建议来个“取长弃短”,比如只用邮票而
不降邮资,更不废除贵族特权,那么邮票只会以一个压榨百姓的“鬼点子”的形象被载
入史册。
制度改革能否见效,有时不只取决于创意本身是否精妙,更要看其设计者、执行者
是否能出于一颗真正的“公心”。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康梁算老将还是小将?
土共买的美国国债,就是交给黑社会的保护费
BBC真有意思
说说山西的女性
ZZ 我的嫂子竟然是一位北朝鲜的偷渡客
知识分子是怎样打中国一记耳光的--《伦敦街头的硬币》zt
我国拟立法禁“偷票房” 电影内容被禁增至13项
方舟子交税了没?(转载)
摩罗:鲁迅,费孝通,毛泽东三位知识分子的答卷
看来王是去了美国领事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邮票话题: 罗兰话题: 希尔话题: 英国话题: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