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孔子回族后裔采访 ZZ
相关主题
孔子的回回后代铁流:他亲自处决了自己的父亲
抢购土豆:土豆涨4倍 原产地首现海囤族”中国夏都“---最适合6,7,8月避暑的地方是西宁!
男子向巡视组交举报材料,出门就被警察撞死。深情牵挂青海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纪实
甘肃的一个小县建设也不错了为什么纯正的汉人王朝,只能在长城以南?(转)
“宁”和“安”出现在很多城市/地区的名字里全球最显赫的四大家族,亚洲就占了两个,最厉害的还是
再现珊瑚海的海空大战兰新第二双线(增建)的相关指标
媒体称旱情中三峡工程成民意宣泄口中国发展快主要是技术的传播快。
孔骂与国骂zt: 于汉奸,从唾骂到唾弃,应该是国人必然的立场和行动多个地区再查出百余吨含三聚氰胺奶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孔令话题: 回族话题: 有福话题: 孔子话题: 孔氏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j
发帖数: 40861
1
孔子回族后裔采访录
□青海马有福
采访缘起:一天,正在家里休息,《回族文学》副主编王勇先生从新疆打来电话,
说《中国回族史》(邱树森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360页言及孔子后裔
中的一支回族,就在青海和甘肃交界,请你留心并写点东西。
就在当天,我打开书,其中写到:在今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会合处,
有地名达家川,“这一带的居民多孔姓,大川附近的孔庙即孔子家祠也,其族人中之一
部分则信奉回教,又大川家亦有信奉回教之孔家。汉民中孔姓皆自称为孔子之后,不知
何时起而改从回者,可知环境移人之力实有不容忽视者(顾颉刚:《甘青闻见记》,甘
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86页)”。
眼前为之一亮。当天就想起现任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管委之一的孔令贞。他是众
人皆知的青海省民和县人,他的西宁话里还带着浓浓的民和乡音,他是否就是这一支人
中的一员?打通电话,果然!就这样相约采访他,但真正实现愿望却是在两年之后。幸
运的是,就这样老挂念着这么一件事的过程中,2012年4月20日,我在兰青公路边一个
叫做旋子的村里发现竟有18家共100多人的孔氏回族后裔。在其中经营清真饭馆的一户
人家,在简单的寒暄之后,还与他们拍照留念。就在采访孔令贞先生的过程中,他还把
至今仍在甘肃永靖县政协副主席的孔令奎的电话告诉了我。本来,我们是约在西宁见面
的,但因开斋节马上来临,我将已经采写的内容通过电子邮箱发给他,并就有关问题通
过邮箱进行了采访。现将对孔子两位回族后裔的采访录整理如下:
马有福:孔哈吉,相约了两年之后,我们今天终于可以坐在一起说说你们的家务事
了。孔子怎么会想到他的后生中有你这么一位哈吉呢,真是有意思!
孔令贞:真是有意思,而且哈吉不止我一个,往少里说,也有十几个。在伊斯兰教
信仰方面,我们还都表现得比一般回族人更加虔诚。马有福:那么,在你们行为中的儒
家思想就相对淡一些吧?
孔令贞:也不见得。我们孔家人在汉文化学习方面一直抓得比较紧,而且特别注意
修身养性,在道德和做人方面不敢降低标准,最起码不能给孔子丢脸,哈哈。比较而言
,我们的读书人比较多,念经人也比较多。因为,从根本上说,孔子的思想和伊斯兰思
想在大道理上是一致的,我们觉得一点也不冲突。就说我父亲孔祥成吧,在西宁,他虽
然不是当地人,但在过去,人们买房写契约时几乎就是找他。他写的契约条款分明、用
字正确,不偏不倚,比较公正。他在私塾的一点文化底子,让他在外边为生存奔波时始
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识字人、明白人。
马有福:礼仪方面也是如此吗?
孔令贞:是的,礼仪上我们更讲究。比如,在一桩婚姻中,为了尊重媒人,我们一
定要把他让到炕中间坐,就是他的父亲在,也只能坐边席。另外,在家里待客时,主人
从来都是站在炕下笑脸侍奉,不敢有丝毫怠慢。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我们小时候,站在
炕下的主人每上一道菜,就说一个色俩目。如今,虽然有所简化,但礼仪和学习上我觉
得我们还是延续了先辈的重学传统和礼仪待人的传统。
马有福:怪不得,你的儿子孔德军成为青海、甚至西北有名的学者型阿訇,这是有
家学渊源的。我想问问,截至目前,孔德军比较叫响全国的著作有哪些?
孔令贞:他的译著《不要忧伤》那本书比较有名,发行量一直看好。另外,中国社
会科学院出版的《古兰经译注》也深受读者欢迎。他组织编写的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
的伊斯兰常识丛书也比较受欢迎。马有福:到孔德军这一辈应该是第77辈了吧?
孔令贞:是,77辈。我们“令”字辈是第76代。再接下去是:德、维、成、有。
马有福:这辈分一直就这么排下去,从未乱过?
孔令贞:从未乱过。不论是有家谱的,还是没有家谱的,我们都很注重辈分。一般
是汉民孔家到山东曲阜领辈分,我们就沿用过来。按照规矩,一般是每一辈人中的第一
个人去曲阜取名字,其他人很少亲自去曲阜的。当然,也不排除通过出差、旅游等方式
去曲阜寻根问祖的。
马有福:那么,你们跟汉族“党家”还保持联系吗?
孔令贞:不刻意联系,但在一地或一乡,大家都心照不宣,相互尊重,依旧很亲切
。在出差或旅游到异乡,如果遇到本家,我们简直是一家,相互之间一下子显得很亲热
,有时不忍离开,毕竟是血脉相连嘛。
马有福:能不能举个例子?
孔令贞:我们到达家川办事时,从来就不愁住宿。随便的一户孔家汉民都是我们自
家人。有一年,我去达家川时正是枣儿熟透的季节,他们争着请我做客,家家都摆上了
红枣等新鲜水果招待我,本来是该去放船的人也干脆不去放船了。因为靠水吃水,在达
家川一代的营生中放船是祖业,也是种地之外的家门副业。他们特别看重我们相互之间
的寒暄。同样,我们路逢或迎来孔家汉民做客时同样的不遗余力,竭尽热忱。
马有福:据说,在祖庙里祭孔时,回民们也赶去参加,真是这样吗?
孔令贞:我没有去过。据老人们说,在前几辈,在过去还都有保留地参加活动。后
来就渐渐淡化了。这是自然而然的。
马有福:关于回族后裔的源头,马跃、樊前锋著《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宁夏人
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中是这样介绍的:“《孔子世家谱》中记载,孔子后裔中有一支
远迁至广东惠州,被称为岭南派。南宋末年,岭南派的孔子第52代孙孔嘉兴来到甘肃定
居。明成祖朱棣年间,这拨孔子后裔又迁到永靖县太极镇四沟村。这一年,孔子58世孙
孔公佑生了4个儿子,第4个儿子孔彦嵘生的魁梧高大,力大无穷。一日,在路边遇见一
群土匪打劫一小女子。不容多想,孔彦嵘三拳两脚打走了匪徒。被救者是邻村回族女子
马甲尕。马甲尕的父母重金谢恩人,岂料孔彦嵘坚决不收。马家遂将女儿嫁给汉族青年
孔彦嵘。很快,马甲尕为孔彦嵘生下3个儿子。这时候,马甲尕请求丈夫把其中一个儿
子立回教门户,这样年幼的三儿子就顺从母亲皈依了伊斯兰教,孔氏回族后裔与汉族宗
亲荣辱与共,艰难求存。”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孔令贞:不完全同意。关于孔子后代在太极镇寺沟村的这一段历史是有据可查,当
然毫无异议。关于我们这一支人是随娘回回,这也是可以肯定的;这个我们先人们也一
直这么认定。但是,说的非常具体的这个故事谁也说不准。让我怀疑的是,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恩情再大,再开明的回回人家也不会贸然将女儿嫁给汉民。就是嫁给,条件
也一定是随了回回之后。因为回族先民们的婚姻模式几乎也是这样的:没有门槛和任何
成见,但是必须随教。在回民的婚姻中,教门是最看重的,其他一切都不显得那么重要
。我认为还是模糊一点认定,比较符合历史的真实。太有板有眼,反而有一种生拉硬拽
的感觉。
马有福:我也这么认为。如果从文学的角度说,有板有眼、有情节、有细节,故事
就会更加生动,也容易被别人记住。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无法揣测时宁愿让它
空着、或模糊着,我们绝不能以一己的想像或一种经不起推敲的故事填充它,这是对于
历史和学术的尊重。当然,如果确实是这样,那我们也没有必要断然否定它,因为安拉
的定然里有太多的奇妙,历史的当口许多事也就是那么一瞬,而这一瞬稍纵即逝,我们
总是参悟不透啊!遗憾的是,有时我们不屑于记录这样的一瞬,许多历史的真实就这样
与我们失之交臂。
孔令贞:就是,就是。包括我们这一支人由达家川四处分散开来的具体细节也是越
来越模糊了。在经历一件事情时,当事人一点儿不觉得这件事情是珍贵的,到了第二代
、第三代也许还隐隐约约知道前代的一些事情,但等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对前辈们的
陌生简直是可怕的。
马有福:如果有一幅孔子的回族后裔四处散开来的比较清晰的地理图,就可以拍一
个有意思的纪录片。对不起,这是我干啥务啥的职业思路。下面我们俩试着把这个线路
对接和拼凑一下,看能不能拼成一张《青甘孔子回族后裔生活图》,其实,这不仅是你
们家族的一页历史,也是整个青甘历史和生活的一个断面。现在能够说得清立了回族门
庭的第一代人的名字和他们正式随了回教的那个年代吗?
孔令贞:早说不清楚了。根据汉族家中保存的家谱和有关资料推断,随回的时间大
概是15世纪的80年代。那是明朝。一个回族并不受歧视的时代。因为有那么多的回族在
朱元璋开疆拓土的时代有过大贡献,官府曾经大张旗鼓地鼓励回汉通婚。这是大环境。
再加上,达家川与临近的马家湾、小茨沟等回族村庄离得很近,回汉之间关系融洽,回
汉之间的一桩婚姻在当时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所以也就没有记录下来。
马有福:从明朝到清朝,在300多年的时间里,孔子的回汉后裔能够和睦相处、手足情
深,而为什么一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回族就要迁出达家川呢?
孔令贞:我也没有做过深究。我猜测,这之中有两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起自河
州的反清起义激化了回汉之间的矛盾,在时代的大潮中,家族之间就此肯定产生了一些
相互之间都做得不到位的罅隙,这使昔日的党家变成了冤家,为后来的出走埋下了隐患
。另外,随着人口的增多,开辟新的生活空间的需要可能也促使先人们做出了迁徙的决
定。
马有福:我比较认同于第一种原因。因为同治起义在办理善后的过程中,对回民比
较不公:给回民的安置地不是穷山恶水,就是荒僻偏远。当然了,在那个民族矛盾激化
的年代,为了躲避战乱,自愿放弃川水肥沃的土地而选择比较安逸的山区也不是没有可
能。但让我迷惑的是,他们共38户180多人举族迁徙,而且还不是直奔今天的大本营永
靖县新寺后坪的,这之中一定有什么深刻的原因,你能说说吗?
孔令贞:我不清楚。我给你推荐我们孔家的同辈孔令奎,他有兴趣于我们家族的历
史,这些年搞了不少研究,包括你刚才所说的38户180多人都是他的研究成果。他是永
靖县的政协副主席,也是统战部部长,近年来好多专家和民族学家都曾找过他,我有他
的电话。
马有福:关于那么多先辈的迁徙,据网上资料显示:在同治六年,也即1867年,从
达家川迁出之后,先居甘肃喇嘛川,也即十大庄。在这里居住了8年之后,接着移居青
海省民和县鞑子庄,这里住了3年,生活一直不安定。最后才是迁到今天的甘肃永靖县
新寺后坪村的。这个村庄真正是在大山深处,与青海省民和县马营乡相邻。对于这一段
历史,你听先辈们讲过吗?
孔令贞:我的爸爸没有讲过。我是从一些不常见到的书本和网上下载的资料上看到
过这一切。我想,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这一切都是可能的,甚至还会有过之而无不
及。不过,我知道的是:我们这个小家族是解放五六十年前又从祁家沟(后坪)迁徙到青
海民和马场垣乡金星村的。至今,算我们又辗转到西宁的几户,我们共有2、30家。
马有福:你知道迁徙的原因吗?
孔令贞:主要是生活。在后坪时,我们的先人们住的是窑洞,种的是牛都站不稳的
山地,再加上吃水困难,交通不便,燃料奇缺,日子过得很艰难拮据,连肚子都吃不饱
。没有办法,男人们就常年奔波在外:地不养人,人还得养地。在外闯荡中,老人们学
会了在湟水和黄河里放筏子的营生,这营生使他们与各种过往的生意人打交道,由此也
开阔了眼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知位于湟水南岸的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有出卖的
土地。于是,他们心一狠就把家迁到了民和马场垣。马场垣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福地
: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在西宁和兰州的中间,而且是一个瓜果之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金
子一样宝贵的米粮川;从交通便利上说,湟水就在身边,放筏子不到几十公里就是黄河
,借着水道可以远走内蒙等更遥远的地方;再加上,烧煤、购物、做生意等与原来相比
,简直是天上地下。
马有福:至今在西宁有多少户回族孔家,他们又是怎么来到西宁的?
孔令贞:我没有做过专门统计,但粗略估计至少有20多户。我们是从民和马场垣来
的,在我的父亲那一辈,主要的还是为了生计。我不是说过吗?我父亲是一个念书人,
在他那一代人里是出类拔萃的,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通过经商和给人写契约,在西
宁落脚。另外的一些孔家是直接从后坪过来的,也是通过奔波生计而落户的。在旧社会
比较有名的筏子客掌柜孔赛迪(经名)他们很早就在西宁落脚,并过上了很体面的生活。
马有福:就你所知,哪些地方还有孔氏回族?
孔令贞:青海和甘肃很多,而且越来越散。就我所知:除了大本营永靖祁家沟之外
,在甘肃兰州红古区的上下旋子村有20多家,虎头崖有10多家,海石湾也有几家;在青
海,民和马营等乡镇通过买地、招女婿等方式散落了几十户,在马场垣的团结村有20多
户。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在云南也有我们孔家回回。前几年,一位“令”字辈的客人
远赴西宁为清真寺募捐时,还住我家,你说巧不巧?据说,他们人数也有好几千人,而
且是散居在彭冲县等不同地方的。
马有福: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迁往云南的?
孔令贞: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还是问问孔令奎老弟吧!他知道得多,而且关注得久
,说得比我更权威一些。
马有福:好!学了很多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再向另一位孔哈吉学习、请
教。马有福:孔主席你好,本来把你拦在从格尔木回来的路上进行采访,但因开斋节在
即,就以电子邮件方式采访你,多有不敬,请见谅!你先看看,以上我对西宁孔哈吉的
采访文字,并予校正,因为你是众人皆知的对孔氏回族渊源有研究的人,我比较看重你
的评价。
孔令奎:孔令贞兄长的解答我认为比较客观,符合实际。我需要纠正的是孔氏家族
排行,应该是:令、德、维、垂、有,你的采访将“垂”写成了“成”。另外,孔令贞
兄长对青海孔家穆斯林的了解比我要细致得多,我借此扩大了了解,应该感谢你所做的
细致工作。
马有福:关于云南那一支孔氏回族,他们的历史和现状,我想听听你的高见,你给
我作个比较细致的介绍。孔令奎:关于云南的那一支孔家穆斯林,我的了解也很皮毛。
有一年,我出差内地,在会议上得知云南宣威市的孔家既是穆斯林,也是孔子后裔,与
我们很接近。于是,在提供信息朋友的帮助下拨通了一位本家的电话,在电话里进行了
简单寒暄,互道了色俩目,并没有太多的交谈,因为对方是宣威市的市长(或者是书记
,我已记不清了),我怕人家有事,并没有太敢打搅。就从这简单的电话寒暄中,我了
解到:他们那支孔氏穆斯林是乾隆年间从山东迁往云南的,接受伊斯兰教并改从回族是
去云南之后的事。自此之后,我不断打听那边的消息,说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其
他我并不知情,也没有权威资料。但我有一个举意:准备今年冬或者稍后一点亲赴云南
,认亲采访,了却一己心愿。马有福:关于中国孔氏回回,你还有什么研究成果或展望
,让我们分享和了解一下?
孔令奎:成果谈不上,有志于这个课题的时间算起来也很有一段时间了。截至目前
,全国多位学者,包括兰州大学一位博士生也屡屡就此来我这里了解情况,进行田野调
查,我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等我的云
南之行圆满完成之后,我想成立一个孔氏穆斯林协会或者研究会,以汇聚更多的学者和
晚辈共同进行研究,然后再做一些事,当然包括进行学术研究,届时才可以指望成果。
关于需要补充的资料,我干脆给你一段网上的资料,写得比较权威,我提供如下:
据曲阜孔府主持编修的《孔子世家谱》记载:宋末元初(约公元1265———1286),岭南
派的孔子第52代孙孔嘉兴来到甘肃,先是居住在颜家湾(今永靖县陈井镇年家湾),明成
祖朱棣年间(约公元1403———1424),又迁居太极半个川(今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如
今孔氏岭南派的后裔将最早定居永靖的祖先称为“来甘始祖”或“来川始祖”。经过
700多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占永靖县总人口17.5%的孔氏后裔。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甘肃永靖县总人口20多万之中,其中,孔家人就有3万多,在
这3万多孔家人中,回族人口只有2000多人,主要分布于县境内的新寺、段岭、川城、
王台、小岭几个乡镇。就全国而言,目前孔氏穆斯林总数约为7000多人,包括分布在甘
肃岷县、青海、云南等地的。有意思的是,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也有融入到土族、东
乡族、藏族中的同胞。在孔氏家族繁衍生息的700多年间,回族分出的历史也已经有500
多年了。
马有福:谢谢孔主席为我补充了这么丰富的资料,我期待着您的成果和更深的研究。
(完)
(作者马有福系青海省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多个地区再查出百余吨含三聚氰胺奶粉“宁”和“安”出现在很多城市/地区的名字里
:最富裕的政府为何总患“财政饥渴”? (转载)再现珊瑚海的海空大战
国家查办问题乳粉系列案件 191名公务员被究责媒体称旱情中三峡工程成民意宣泄口
丈母娘强奸女婿如何论处 (转载)孔骂与国骂zt: 于汉奸,从唾骂到唾弃,应该是国人必然的立场和行动
孔子的回回后代铁流:他亲自处决了自己的父亲
抢购土豆:土豆涨4倍 原产地首现海囤族”中国夏都“---最适合6,7,8月避暑的地方是西宁!
男子向巡视组交举报材料,出门就被警察撞死。深情牵挂青海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纪实
甘肃的一个小县建设也不错了为什么纯正的汉人王朝,只能在长城以南?(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孔令话题: 回族话题: 有福话题: 孔子话题: 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