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一带一路”怎么翻译?这可不是小问题
相关主题
世界已不再需要马歇尔计划 需要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如郑和下海的理由
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里程碑:一带一路2017年5月27日墙外仙
央视发布权威“一带一路”版图 福建对接方案中泉州将成先行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
关注“一带一路”:企业安保研讨会在京召开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成果属于世界
说实话哥不懂一带一路到底有啥用《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主要篇目介绍
到底啥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这个视频讲得太好了!
谁科普一下, 什么是一代一路啊菌斑没几个支持一带一路的
现在觉得一带一路战略真是有很大问题各国学者对中国“一带一路”看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一带话题: 一路话题: 丝绸之路话题: 中国话题: 理解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2015-10-04/11104641.shtml
2015年10月04日11:10 新闻专栏 作者:观察者网
“一带一路”怎么翻译?这可不是小问题
文/王义桅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指出,“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一样
是很少的。每一方面都只能按自己所创造的关于对方的图景去理解对方,具有深入观察
的眼力的个人是很少的、少见的。”([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第308页)
这一点,对于中国公共外交更突出。中国概念太中国化,不了解中国特殊文化背景
的外国人很难理解,很难把中国的政治语言翻译成他国语言。到底是迁就西方的理解还
是让西方迁就中国的理解,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典型悖论。
中国的象征——“龙”,翻译为西方语境中会喷火的邪恶“dragon”,容易被西方
理解但也容易遭异化。这背后是文明的道统与通约性问题:外界能否放弃先入为主、自
我为中心的认识习惯,以中国语境理解中国。如果中国政府用通用的国际语言来表述自
己,将会失去中国特色,也会因为太西方化而受到国人的批评;但完全用中国特色的语
言表达,国际社会往往不容易准确、全面理解中国的意思。
与中国的龙文化不同,西方语境中的“dragon”是一种会喷火的邪恶的动物
中国公共外交的这种异化悖论——类比容易理解,但异化;不类比,又无法理解—
—在“一带一路”翻译中再次凸显。
在美国化的全球化难以为继之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这是古丝绸之
路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丝绸之路”概念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的,
美国在2011年为从阿富汗撤军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故而中国用一个很中国特色的
概念——“一带一路”,才体现中国的产权。
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一带一路”绝非一条带、一条路—
—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silk road——用的“路”也是单数,其实古丝绸之路有多
条:茶叶丝绸之路、香料丝绸之路、瓷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应该用“silk
roads”。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等经验的外延,通过各种经济走廊形成经济带,与海上经济走廊形成陆海联
动的系统化效应。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为了强调在21世纪里如何实现港
口改造、航线升级换代,不仅提升航运能力,更要做到“人海合一”,与陆上丝绸之路
强调的“天人合一”相呼应。
日前,有关部委下文统一将“一带一路”翻译为“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AR)或“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而不是此前广泛流行的“One
Belt & One Road Initiative”(OBOR),试图避免“一带一路”的公共外交悖论。
这种努力是有必要的,但似乎有点晚了,因为OBOR已经大量流行。笔者多次出国讲
述“一带一路”,多用OBOR,发现与BAR相比差不多,老外不是误解,而是不解、听不
懂——“一带一路”是什么?当然,听不懂本身就是中国特色。像“龙”翻译为“
dragon”,外国人听得懂,但往往会曲解!
“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否其名称也应遵循此原则而非中方单
方面确定?不能因为有抱怨就改,是否“一带一路”中文说法也改呢?老外对“一带一
路”概念的抱怨主要是其中没有“丝绸之路”,对“带”的说法一头雾水,对“一”的
提法更是莫可名状!其实,老外抱怨的不是名称,而是内容——油画思维无法理解水墨
画。
因此,“一带一路”的翻译悖论本质是名与实的悖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行不端。虽然我们为了怕引发外界猜疑,不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改用“一
带一路倡议”,但“一带一路”还真的不只是倡议,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战略、合作规
划。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
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带一路”还是中国提供给国
际社会的国际公共产品。
从这个角度讲,“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还是难以通过规定译法而一了百了。正如
中国梦英文翻译为Chinese Dream而非China Dream,似乎准确了,其实“中国”还指“
中华”,还可翻译为Chunghwa Dream。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x******g
发帖数: 33885
2
不用翻译。就用ydyl好了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2015-10-04/11104641.shtml
: 2015年10月04日11:10 新闻专栏 作者:观察者网
: “一带一路”怎么翻译?这可不是小问题
: 文/王义桅
: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指出,“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一样
: 是很少的。每一方面都只能按自己所创造的关于对方的图景去理解对方,具有深入观察
: 的眼力的个人是很少的、少见的。”([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
: 1995年版,第308页)
: 这一点,对于中国公共外交更突出。中国概念太中国化,不了解中国特殊文化背景
: 的外国人很难理解,很难把中国的政治语言翻译成他国语言。到底是迁就西方的理解还

h******i
发帖数: 21077
3
one carry,one path
d*********u
发帖数: 2952
4
楼主最近发财了?
不发任务贴,尽发些乱七八糟水贴。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2015-10-04/11104641.shtml
: 2015年10月04日11:10 新闻专栏 作者:观察者网
: “一带一路”怎么翻译?这可不是小问题
: 文/王义桅
: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指出,“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一样
: 是很少的。每一方面都只能按自己所创造的关于对方的图景去理解对方,具有深入观察
: 的眼力的个人是很少的、少见的。”([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
: 1995年版,第308页)
: 这一点,对于中国公共外交更突出。中国概念太中国化,不了解中国特殊文化背景
: 的外国人很难理解,很难把中国的政治语言翻译成他国语言。到底是迁就西方的理解还

l****p
发帖数: 27354
5
一带一路作为汉语我也不能很好理解,谈何翻译?
应该是 新丝绸之路, New Silk Road.
f******t
发帖数: 19544
6
CNBC上有个一AIIB的广告不错,一直找不到油管视频。
k*******p
发帖数: 8821
7
谁他妈画的这鸟地图?陆地画成兰色(中国除外),海洋画成黄色。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2015-10-04/11104641.shtml
: 2015年10月04日11:10 新闻专栏 作者:观察者网
: “一带一路”怎么翻译?这可不是小问题
: 文/王义桅
: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指出,“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一样
: 是很少的。每一方面都只能按自己所创造的关于对方的图景去理解对方,具有深入观察
: 的眼力的个人是很少的、少见的。”([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
: 1995年版,第308页)
: 这一点,对于中国公共外交更突出。中国概念太中国化,不了解中国特殊文化背景
: 的外国人很难理解,很难把中国的政治语言翻译成他国语言。到底是迁就西方的理解还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各国学者对中国“一带一路”看法说实话哥不懂一带一路到底有啥用
神圣的复兴之旅——大话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线路到底啥是一带一路
中国打造高铁丝绸之路贯穿17国到伦敦仅两天(图)谁科普一下, 什么是一代一路啊
为啥到了鸦片战争,中国才有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现在觉得一带一路战略真是有很大问题
世界已不再需要马歇尔计划 需要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如郑和下海的理由
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里程碑:一带一路2017年5月27日墙外仙
央视发布权威“一带一路”版图 福建对接方案中泉州将成先行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
关注“一带一路”:企业安保研讨会在京召开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成果属于世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一带话题: 一路话题: 丝绸之路话题: 中国话题: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