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转载: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相关主题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将军们,美国没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俩词儿
大家议议,取消公立教育这事靠谱么?将军们,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没有完美的
快乐教育是忽悠底层百姓的利器现在是应试教育,特点就是凭分
从韩寒到何天白:拷问中国素质教育降低教育水平,并不等于快乐教育
以前zuzu在梦版,也有几个女ID和她吵逆向种族主义教育之危害
快乐教育 祸国殃民精英大学教育目标从来不是教育
神马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瞎扯蛋花费5千亿美元和30多年设的毒化教育的骗局
国男擅长的东西求生存可以,求偶不行家长吐槽:送孩子到美国读书原来害了孩子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教育话题: 公立话题: 中国话题: 学生话题: 西方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l
发帖数: 431
1
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作者:储殷 自《燕赵都市报》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中国老师教
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
绩高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
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
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
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
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
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
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
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
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
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
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
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
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
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
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
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
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
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
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
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
位的。”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作者:储殷 自《燕赵都市报》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中国老师教
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
绩高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
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
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
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
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
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
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
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
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
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
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
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
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
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
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
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
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
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
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
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
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
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
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
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
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
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
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
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
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
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
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
“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
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
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
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
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
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
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
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
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
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
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
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
,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
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
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
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
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
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
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
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
。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
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
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
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
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
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
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
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
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
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
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
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
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
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
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
“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
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
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
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
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
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
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
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
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
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
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
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
,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
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
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
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
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
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
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
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
。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
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
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
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
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
---------------------------------------
这篇文章确实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什么是对的教育。老将们还记得自己当年拼高考的
场景吗?你是得益于中国的那种不分贵贱的教育。小将们也别得意你接收神马素质教育
,若要是没有老将当年拼高考的那股韧劲,想要轻轻松松就搞定一切,门儿都没有,嘿
嘿!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家长吐槽:送孩子到美国读书原来害了孩子 (转载)以前zuzu在梦版,也有几个女ID和她吵
美国阶层之分比你想的更明显快乐教育 祸国殃民
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误是放弃了礼节的教育神马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瞎扯蛋
版上为啥还有傻逼说中国应试教育不好呢?国男擅长的东西求生存可以,求偶不行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将军们,美国没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俩词儿
大家议议,取消公立教育这事靠谱么?将军们,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没有完美的
快乐教育是忽悠底层百姓的利器现在是应试教育,特点就是凭分
从韩寒到何天白:拷问中国素质教育降低教育水平,并不等于快乐教育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教育话题: 公立话题: 中国话题: 学生话题: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