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n 发帖数: 4140 | 1 人民日报:周永康都一查到底 无需隐瞒一起事故
应对突发事件,“信任共同体”很重要(人民时评)
面对这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中央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决的,严查
严办是确定无疑的
距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已经5天了。几天来
,从中央领导到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牵挂着天津。肆虐的火焰吞噬了生命和财产,
也灼烧着人们的心,舆论场满是对惨烈悲剧的震惊、对救火英雄的痛惜,更有对抢险救
援、善后处置的关切与追问,也有一些质疑和传言。
事故发生3天之内,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伤员,严
查事故原因,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
全生产事故发生。继13日刘延东、郭声琨等领导同志急赴现场指挥救援、慰问伤员之后
,李克强总理16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赶赴天津,看望慰问消防队
员、救援官兵和伤员及受灾群众,部署下一步救援救治、善后处置和安全生产工作。
面对这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中央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决的,严查
严办是确定无疑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这样的大案都要一查到底、公开
处理,还有什么必要对一起安全事故有所保留和隐瞒?又怎么可能“官官相护”?想明
白这一点,就会知道有些疑虑是多么没有根据、没有必要。
只是,这起事故的处理难度,显然超出了我们的经验。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采访
记者、化工专家都承认,天津港“8·12”特大事故的燃爆现场具有高度复杂性,即便5
天过去,前方还不能够宣布现场险情已经完全排除,相关事故原因也未能拿出阶段性调
查结果。燃烧、爆炸往往会彻底破坏现场,此类事故的具体原因,调查难度极大,注定
需要较长的时间,心急是没用的。
越是复杂,越容易引起舆情的关注甚至揣测。事故面前,及时发布事故处置信息,
并不比洒向火场的灭火剂次要。公众对事故信息的需求,是与事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成
正比的。越是严重复杂的事故,越应该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否则就容易发生“次生舆
论灾害”,造成舆论上的被动,恶化事故处置的舆论环境,甚至给救援、调查、善后等
实际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应该坦承,作为权威信息的提供方,我们的政府部门
总想在把情况搞清楚、把证据搞确凿后再向公众发布信息,这与公众特别是舆论对事故
信息的急切需求有明显落差。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相互理解:政府要充分理解公众的
信息需求,尊重公众特别是事故中受伤害人及其亲属的知情权,随事故处置进程及时发
布信息,让事故处理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进行,坚决改变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旧做法;公众舆论对政府的谨慎和郑重其事也应给予理解,尤其应充分相信政府是想把
事情办好的,一味的质疑和否定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事故具体原因调查难度大、需要时间长,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可慢慢来。有些情况,
如涉事企业是否违规违法、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是否到位等,是可以较快查明的,这就不
能等。当然,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和对舆情的回应,应当以实事求是、经得住考验为第一
要求,不能迫于舆论压力而仓促言事。政府希望发布的、老百姓希望了解的,都应是负
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信息。
政府部门希望尽量提供确凿的信息,公众和媒体希望及时了解更多情况,两种怀着
同样目的但处于不同境遇的力量,如何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这是信息时代的新考
题。当此之时,救援还在继续,确定人员伤亡情况还在紧张进行。当此之际,信任最为
宝贵,我们需要成为一个“信任共同体”,天灾人祸我们一起面对,不要被各种“负面
猜想”牵着鼻子走。陆侠
编辑:SN05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