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V 发帖数: 21731 | 1 东北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东北各地不断探索现代农
业发展路径,效果显著。
农业工具更新、农村金融创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颇具特色的改革让东北地区的农
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为东北振兴“再出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架飞机整齐编队,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七星农场的万亩有机大豆高产示范基地低空掠
过,形成四道白线,在绿色秧苗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这种飞机喷施药剂场景在如今的黑龙江农场已经较为普遍。不仅如此,这个省很多地区
的农机已经装上GPS系统,耕地采取精量化测土配方施肥,针对性极强。
在红星农场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对应农机在田间作业的整个
轨迹和作业量一目了然,对应农田地块的施肥配方也会由电脑系统准确给出。
在以水稻生产闻名的吉林省吉林市大荒地村,农忙时节这里的田间地头却鲜见人影。一
间小小的监控室里,操作员方晓强只要看着电脑屏幕,几百亩稻田便尽收眼底。
“通过电脑我们就能知道田间地头的温度、湿度,种植品种、发育时间也随时可查,每
块地只需几位工人负责。”方晓强说。
当地农民介绍,这里育苗、插秧、施肥、收获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让大荒地村节约15
%的生产成本,提高18%的单产。
除了生产设备,困扰农民的资金难题也在逐步破解,金融活水通过各种创新融资方式支
持中国东北的农民,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
在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城村村民乔显会的家里,一个标有“贷款证”字样的绿皮小本给他
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
小本清晰载明了“授信额度”为3万元、信用评定为“AA级”。“贷款证和信用卡差不
多,凭我的级别不用担保一天之内就可以在信用社贷到3万元。”乔显会说。
在人民银行北票支行的支持下,辽宁省北票市2006年起在全域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近九成农户建立起电子信用档案,超五成农户有了信用评级。
在吉林省,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一方面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建立详细完备的档案,一方
面自主研发集征信、整理、分析为一体的数据库。
为满足农民多元化金融需求,吉林省、黑龙江省通过创新抵押质押模式,设计出一批农
村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农业保险有效联结,解决了不少银行“想放不敢放
”、农民“想贷贷不着”的金融断桥难题。
“身份证、户口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等拿到市里的服务平台审核抵押,再到银
行登记办理,顺利贷了30万元。”黑龙江省同江市种粮大户刘津江说。
根据吉林省金融办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末,吉林省共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近3万
笔、金额达15亿元,有效激活了各类农业生产要素。
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东北,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大农业的生产格局逐渐形成。
“同是一块田,收入两重天。”土地流转让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民王志刚“华丽转身”,
“家里30亩承包田流转给辉山乳业公司后,每年2万多元租金,还被企业招工当上驾驶
员,每月工资2000多元。”
农业企业专业化经营、合作社抱团生产闯市场、投资兴建家庭农场……辽宁省农村土地
经营权流转面积近1400万亩,占农民承包田总数四分之一左右。
在吉林省,目前已经有24%的耕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不少支持政策也侧重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施一年来,释放出巨大红利,这个省新
型经营主体种粮能力明显提升。去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135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以肥沃黑土地著称的中国东北,正不断创新生产方式谋求转型升级。“东北正迎来新一
轮振兴的机遇。”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说。 (记者李建平、汪伟、段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