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苏德之战:俄罗斯的酷寒到底帮了谁
相关主题
德国闪电战最成功的应用就是打苏联二战德军前期战术是降维打击水平
假设二战时让共军拿苏联红军的装备,打得赢德军不?有军盲说T34型坦克造出来不是为了突破德军防线的
其实二战时德军神勇只是一个myth5名俄军“格鲁乌”精锐特种兵在叙遭遇伏击被杀
苏联啥东西做的都是笨重的 有好处啊两年来格鲁乌死了两任局长
不考虑德军的空军参战俄国情报机构首脑死亡 曾涉嫌下令毒杀英国双面间谍
德军的传统,是在一个夏季攻势中消灭敌人这个莫虎是明白人
影片一开始出现的德军坦克中华裔律师莫虎提议为无辜身亡的非裔青年葛利设立纪念基金
二战时期的德国在遇到苏联之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诺奖作品,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真的是一部反共小说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德军话题: 苏联话题: 德国话题: 格鲁乌话题: 柯夫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i
发帖数: 174
1
在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开始了入侵俄国的征程,他指挥自己的军队一路打到了莫斯
科,但由于当时严寒天气的到来和俄方坚壁清野的“焦土战术”,这位军事天才已无力
回天。几十天后,拿破仑军队在饥寒交迫中崩溃。所以后来就有了“无人能战胜俄罗斯
寒冬”的说法。
时间到了1941年6月22日,在西欧取得了巨大军事成功的纳粹德国通过“巴巴罗萨计划
”入侵苏联。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希特勒100多年后重蹈拿破仑的覆辙,苏联再次经由
寒冷天气的帮助,将纳粹德国击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苏联的寒冷天气到底成了谁的
助手?
绵羊价格和擦枪油带给苏联人的误判
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希特勒的600万大军乘坐火车横穿整个西欧,上千
架作战飞机转场,这些是无法掩饰的军事行动,连英国的情报人员都能判断到,德国即
将对苏联下手。虽然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保驾,但如此数量的德国大军进行集中调
动,苏联情报人员也判断德国已经将对苏战争提上日程。但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简
称格鲁乌)却误判了德国入侵苏联的时间。
在朱可夫的回忆录中,他对此有所描写,他说1941年上半年,斯大林还是不太相信德军
敢在当年发动战争,虽然苏德之战必然要到来,但现在德国人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苏军
还是具有威慑力的。
斯大林认为:苏军刚刚在诺门坎地区教训了德国人的盟友日本关东军,苏军的战斗力有
目共睹,远超在波兰时候的表现;德国在1941年下半年才进行战争,而不久后苏联将进
入极寒的冬天,明显德军准备时间已经不足。斯大林和他的情报机关认为希特勒和他的
将军们不会蠢到不准备充足的过冬补给就妄图开战。
所以,在德国入侵前夕斯大林还在和任州委书记的赫鲁晓夫讨论当年的粮食丰收问题,
明显他关注的重点不在防御纳粹德国上,以至于德军打进来的消息传到时,斯大林足足
10分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1940年12月,葛利柯夫向斯大林报告:根据可靠情报,希特勒有可能不等西线战事结束
便进攻苏联,因为德国虽然有罗马尼亚提供原油,但德国总体的原油消耗还是处于赤字
状态,入侵苏联是最现实的能解决石油窘境的办法。格鲁乌的情报得到了格列齐科元帅
的支持,但斯大林并没听进去。
1941年3月,葛利柯夫又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情报。在这份情报中,格鲁乌断定
:德军最有可能在战胜英国或与英国签订有利于德国的和平协议之后,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葛利柯夫在会上报告了德军在苏德边境大
规模集结的情况,此次进攻的代号是“巴巴罗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葛利柯夫却
信誓旦旦地说,德国人还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并表示若有差池,甘愿接受处罚。葛利
柯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拍着胸脯保证“德国人还没到开战的时候”后10个小时,纳粹德国
的军队越过苏德边境,向苏联发动了大举进攻。
实际上,葛利柯夫之所以在政治局会议上敢拍胸脯,其判断也是有依据的。后来有报道
对此有详细描述。格鲁乌的情报专家们认为,如果希特勒想要大规模进攻苏联,必须准
备应对苏联的严寒。因此,德军需要准备大量羊皮袄来御寒。
根据格鲁乌的估算,德军至少需要采购600万件羊皮袄。这就意味着要有数百万头绵羊
被宰杀,会有大量超出日常需要的羊肉涌入欧洲市场,从而引起羊肉价格大跳水。在几
个月的时间里,格鲁乌密切监控欧洲各绵羊产区动向,收集、整理出各地公绵羊的数量
、主要集散地和屠宰中心的情况。葛利柯夫每天两次听取欧洲各地公绵羊价格的情况,
还命令苏联情报人员监视库存1.5万件以上羊皮袄的德军在冬装方面的备战动向,但是
,均未发现异常。
后来有报道披露,还有一个令格鲁乌做出错误判断的依据,是德军使用的擦枪油。情报
专家们认为:德军目前使用的擦枪油在寒冷天气中会受冷凝结。如果要与苏联开战,需
要配备适合严寒地区的特殊擦枪油。
因此,葛利柯夫命令手下注意搜集德军的擦枪布和油纸,看德国人是否改变了擦枪油的
配方。德军对于擦枪布有很严格的管理规定,使用过的擦枪布都要烧毁或就地深埋。但
经过格鲁乌的努力,德军使用过的擦枪布还是被秘密搜集、送回苏联国内进行化验分析。
当运送大量脏布和废纸通过边境时,为了不引起德国边防军的怀疑,格鲁乌情报员常常
在这些破布、废纸里面裹上铁锭以蒙混过关。但是,化验结果显示,直到德军开始进攻
苏联之时,仍旧没有使用新式擦枪油。
与此同时,格鲁乌还有计划地从德国占领区偷运大量煤油灯、煤油炉和打火机等生活必
需物品,再对这些物品中的油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国人还在使用在严寒地区无法
使用的燃油,没有更改适合寒冷天气使用的燃油配方。
然而,这些判断到最后都落空了,从而导致了苏军备战节奏减缓,没有及时收缩力量,
让德军在战争前期所向披靡。从情报判断来看,寒冷的冬天,麻痹了苏联的情报机构,
让德国人占了先机。
实际上,葛利柯夫的总体判断方向是对的,只是最终落脚点发生了偏差。因为希特勒在
进攻苏联之前,根本没有按照常理进行备战。希特勒常向他的将军们鼓吹:苏联就是一
栋即将倒塌的房子,只需要我们在门口踹上一脚,整个房子就会坍塌!希特勒想利用闪
电战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就占领苏联的重要城市,迫使苏联投降,这样他根本没有必要
在俄罗斯过冬。即便是没有实现打垮苏联的目标,希特勒最主要的目标是高加索油田,
那里属于苏联南部,过冬条件并不是特别严苛,所以德国的军队在备战时也没有考虑过
冬的问题。
雨水“黏住了德军的靴子”
在战争初期,德军“闪电战”进军速度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战争进入到两周以后,
德军感觉到了明显的压力,因为他们从战场上俘获的是大批老旧坦克以及丝毫没有作战
经验的“预备役”士兵。德国军队就像猎豹一样,而苏联军队就好像北极熊,虽然初期
北极熊被猎豹抓得浑身是伤,可猎豹也清楚,这没有伤及北极熊的要害,在接下来的消
耗中,北极熊还可以继续有破绽,而猎豹却经不起一次失误。
为了寻求歼灭苏军主力的机会,德国三个方面军都沿着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进行进攻
。在攻坚战中,德国消耗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交通干线和主要
城市之间大部分未能控制的区域,则为后来德军并不稳固的补给线带来了压力,这种压
力远大于天气带来的压力。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哈尔德上将的工作日记中关于前线部队的状态有清楚的记
载:1941年7月7日(战争的第16日)南方集团军情况:第11集团军司令官的情绪已由乐
观变成了失望。第11军的进攻又受阻,其原因不明。第17集团军进展顺利,并已集中其
先遣支队,准备在普罗斯库罗夫方向上实施突击。他在7月30日的日记中写到:德军最
高统帅部已就东线下一步的作战定下了新的决心,即应在战场中部转入防御……
到了9月,德国人也认为应该在寒冬困境到来之前解决战斗。9月30日,德军重新展开了
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代号“台风行动”——剑指莫斯科。这一次苏联人又没有料到,德
国人会在那么晚的时间发动攻势,因为12月寒冬就将来临。德军俘获了大量的驻守士兵
和装备,当然包括相当多的过冬用品。它们都被发放到了一线部队,当寒冬来临时,这
些物品发挥了一些作用。朱可夫对此也有描述:希特勒匪徒身上穿着从居民那里抢来的
御寒衣服,脚上穿着简陋的自制稻草套靴。短皮大衣、毡靴、棉背心、防寒衬衣,所有
这一切也都是武器。
10月过后,德军认为胜利唾手可得,但寒冷的大雨让苏联的领土变成了一片泥地。有许
多德国将领在战后的回忆录里提到最痛恨的就是那场雨“黏住了德军的靴子”,然而实
际情况是,德国人因为泥泞丧失了一些进攻时间,而苏联军队则因为泥泞损失更大。当
时苏军的T34坦克在正面战场上数量和技术都处于绝对优势,相对德国方面只有3号和4
号坦克,无法和T34正面抗衡,而能够击穿T34的75MM火炮也还没有运往前线(当时的铁
路已经得到了保障)。
正是因为路面的泥泞,使T34行进速度和苏联重型火炮的发挥受到了极大限制,才让德
军前线逃过一劫。苏联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在莫斯科外围挖掘战壕,进行纵深防御
。由于道路泥泞,准备反攻的两个苏联集团军和200辆坦克集结受到了阻碍,不得不投
入到防守作战。朱可夫也由此抱怨过连续下雨的泥泞让部队集结和反击不能顺利展开。
德军著名的将领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严寒
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在克宫里饮酒庆功了。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大
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
严寒的天气到底帮了谁?
但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摄氏度(此前10月份还下过多场雨,
造成道路泥泞),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虽然11月11日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
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被称之为“严寒”。
战场上,希特勒调集的51个师的增援力量加入战斗,这支部队配备了过冬装备,同时由
于气温下降,有些泥泞的路面变得稍微好走了一点,德军在这个阶段发动了一些稍微有
点威慑力的进攻。而莫斯科方面因为后勤线没有像样的公路而导致补给更加困难。不得
不说11月的小降温对于德军是更加有利的。在武器方面,德军的坦克是汽油发动机,苏
联的柴油发动机在低温下更加容易结冰损坏;机枪的配备,德军用的是气冷机枪,苏军
用的是笨重的水冷机枪,在零下的温度中其稳定和持续性更不利于发挥。朱可夫对此描
述:1941年10月,道路泥泞时期是比较短的。11月最初几天比较冷,下了雪,道路到处
畅通无阻。在希特勒军队发动“总攻”的11月份,在莫斯科方向作战的地区内,气温稳
定在零下7至零下10摄氏度。而在这样天气条件下,是不会有泥泞的。
真正严寒(零下25摄氏度)的降临是在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严
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
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从事后看来,莫斯科会战以后,德军没有出现
拿破仑时期的全线崩溃,有两个方面的巧合,一个是因为寒冬,德军和苏军都丧失了大
规模的机动能力,德军因为御寒烧掉了不少汽油(之前讲过煤油为何没有用),坦克和
卡车都不能机动,大批的士兵只能选择在原地修筑工事进行防守,苏联则因为担心一个
巨大的突出部分被包围分割,外加莫斯科以东的两条运输线路已经不堪重负,不得不保
持相持局面。
另外,希特勒下达了死守命令,不少将军顺水推舟就地进行防守,稳住了阵线,让濒临
崩溃的德军获得了喘息。更为幸运的是,德国的后勤有火车、卡车,作战部队机动依靠
坦克装甲车,这些机器就是饿上一个冬天,在有油料补充后,依然可以作战。
“严寒挽救了苏联”的说法之所以能喧嚣一时,很大程度上是冷战的环境造成的。西方
国家出于反苏的需要,极力贬低苏联军队在战胜德国中发挥的作用。当然最强调“天气
”的当属希特勒的将军们,他们也是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力图挽回德军的声誉。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历史的真相是苏军以纵深防御挫败了德军不可一世的闪电战。对
此,亲身参加莫斯科会战的德军将领布鲁门特里特,在评论莫斯科城下的败北时,说过
一段中肯的话:“一切决定中最致命的决定,是对这个国家首先发动进攻。因为这时的
敌人比我们先前所遇到的敌人要强大得多。”说明当时在前线的高级将领已经意识到德
国没有实力战胜苏联人。
战场东道主苏联将“寒冬”作为出发点,从而误判情报,在战争前期险遭致灭顶之灾;
德军盲目自信,忽视了“寒冬”的存在,却让他们出其不意、连撞大运。要说苏联的鬼
天气帮了谁?当然是德国,要不是因为“天气”欺骗了苏联,德国人连苏联的大门也未
必踹得开。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诺奖作品,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真的是一部反共小说吗?不考虑德军的空军参战
虐杀留澳中国女生的凶手受审若无其事 喜听恋尸癖歌德军的传统,是在一个夏季攻势中消灭敌人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下)影片一开始出现的德军坦克中
俄总理发言人否认普京小女儿将嫁韩国人传闻二战时期的德国在遇到苏联之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德国闪电战最成功的应用就是打苏联二战德军前期战术是降维打击水平
假设二战时让共军拿苏联红军的装备,打得赢德军不?有军盲说T34型坦克造出来不是为了突破德军防线的
其实二战时德军神勇只是一个myth5名俄军“格鲁乌”精锐特种兵在叙遭遇伏击被杀
苏联啥东西做的都是笨重的 有好处啊两年来格鲁乌死了两任局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德军话题: 苏联话题: 德国话题: 格鲁乌话题: 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