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從“蘇常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相关主题
我小时候经常设想这样收复台湾无锡威武! 用5年投了发达国家100年的项目
种子问题:求真相美国下一代新概念武器估计也就是第二个虎王罢了
轉:[新聞分析:夏糧減産,中國人的飯碗還端得牢嗎?]毛时代的主粮(给某些毛论)
再論糧食戰爭:軍事共產主義和中國大饑荒的發生我给想一下子吃大米白面的人发几个地方志的水利灌溉和农业生产条件
电力供需形势全年将偏紧 各地需发布用电预警michelin (四世同堂)咱们不yy的回答几个问题好么?
湖北千余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 投入不足致抗旱难轮子骂共产党贪污,看来共产党贪污又对了
军版去年痛陈水利失修,今年已经被干旱应验从联产承包到工程性缺水,制度性缺水
卫星实拍触目惊心的中国“沙漠化” (组图)对66-76年经济的再认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江南话题: 糧食话题: 生產话题: 蘇常话题: 天下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o
发帖数: 12685
1
從“蘇常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葛劍雄
太湖把最旖旎最嫵媚的曲線給了江南,更讓它成為活力之源、富庶之泉。
明朝以前,江南地區曾是“天下糧倉”,糧食生產成為國家經濟命脈。后來,這一
地位逐漸被湖廣地區取代,但江南的經濟地位並沒有降低,數百年來在全國一直保持領
先地位。這與江南地區重視農業生產,同時重視集約用地有密切關系
“魚米之鄉”的形成實屬不易
從唐朝后期開始,中國的經濟重心不斷南移。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農業生產的發達,
南方、特別是江南,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經過五代和北宋200余年的持續發
展,江南的農業生產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地生產的糧食成為國內主要的商品
糧來源。在陸游的文章中已出現“蘇常熟,天下足”這樣的說法,說明最遲到北宋末年
,蘇州、常州(大致相當於今江蘇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和上海市西北一帶)生產的
糧食不僅能滿足本地日益增長的人口的需要,還有大量富余,可以保証中央政府的調撥
並供應外地。
江南的農業生產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實屬不易,因為這一帶雖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土地肥沃,但地勢低窪,洪澇頻繁,有時也會出現持續干旱,還容易受到台風和海潮
的影響。隻是自晚唐、五代以來不斷興修水利,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排灌系統,才形成“
魚米之鄉”的格局。江南土地有限,在人口增加后更是地少人多,因此逐漸形成了精耕
細作的傳統,復種指數不斷提高,土地利用達到極致。北宋初年從今越南引進的早熟雙
季稻已在江南推廣,對增加糧食產量起了一定作用。
當然,江南的農業生產能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還與北宋總的形勢有關,當時的首都
開封一帶需要大批糧食,主要通過汴渠咻敚昵滞ㄟ^淮河至揚州間的吆优c江南相
連。沿線的豫東南、淮北、淮南、蘇北都無法提供大批糧食,江南自然成為最理想的來
源。北宋的北界已退到今河北、山西的中部,西北又受到西夏威脅,今陝西已是前線,
所以對南方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西南今雲南一帶是自立的大理國,今廣西和湖南西部還
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四川盆地雖已相當發達,但向中原的咻斚喈斃щy。
由於南宋的疆土局限於淮河和秦嶺以南,南宋后期川陝戰事不斷,經常交通斷絕,
江南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蘇常的糧食生產成了南宋的經濟命脈。
“蘇常熟,天下足”變成“湖廣熟,天下足”
到了明朝中后期,卻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並且此后再也沒有改變。
顯然,以今湖北、湖南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平原已經取代蘇常,成為全國商品糧的基地。
江南的農業生產並沒有退步,依然保持著“魚米之鄉”的美稱。但畢竟土地資源有
限,除了圍湖造田、攔河造地或利用沿海灘涂外,已經沒有任何開拓的余地。而向水要
地很快會導致水旱災害,而且成本很高,並非小農經濟所能承受。明朝初期全國已有約
7000萬人口,到明朝后期突破2億,加上境外的蒙古、女真等民族也需要供應部分糧食
,如此大的需求自然無法由江南一隅來滿足。再說江南本身的人口密度也在不斷提高,
居全國之最,能夠提供的商品糧越來越少。像人口最稠密的蘇州地區,已需要從外地購
買商品糧了。
商品糧生產格局的改變,非但沒有降低江南的經濟地位,相反,在明清的大多數年
代,蘇州府、鬆江府(今江蘇蘇州市、上海市一帶)承擔的賦稅額度是全國最高的。如
果加上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府州,經常佔全國半數以上,是朝廷最重要的利藪。清朝前期
將江南的大多數縣一分為二,主要也是出於征收賦稅的考慮。如果說湖廣的糧食主要供
應各地百姓,那麼充實國庫的主要還是江南的糧食。
集約用地是江南地區持續繁榮的重要原因
顯然,在如此人多地少的條件下,完全依靠糧食生產已經無法充分發揮當地人力資
源的需求,甚至難以養活持續增加的人口。所以在繼續精耕細作,不浪費一寸土地的同
時,大批勞動力逐漸轉向生產經濟作物和從事手工業、商業及其他服務業。這種轉變既
是江南經濟發展的巨大進步,也是江南人有生存壓力下的明智選擇。盡管一部分由自己
生產糧食轉變為購買商品糧,江南由糧食輸出地變為局部糧食輸入地,但經濟發展沒有
受到影響,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城鎮不斷增加和擴大,商業手工業持續繁榮。為了節約
土地,江南的民居相當密集,就連富人的私家園林也以精致高雅取勝,佔地面積一般不
大。
在“湖廣熟,天下足”格局形成后的數百年間,江南的經濟在全國始終保持領先地
位,說明江南由以糧食生產為主向重視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濟和服務業的轉變取得了
完全成功。這也為19世紀后期上海的崛起准備了條件,中國的現代化首先在江南展開絕
不是偶然的。
《華東新聞》 (2004年07月21日 第十二版)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对66-76年经济的再认识电力供需形势全年将偏紧 各地需发布用电预警
黄莉新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湖北千余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 投入不足致抗旱难
黄莉新任南京市委书记军版去年痛陈水利失修,今年已经被干旱应验
中国安全生產黑名單 天津爆炸肇事廠首位卫星实拍触目惊心的中国“沙漠化” (组图)
我小时候经常设想这样收复台湾无锡威武! 用5年投了发达国家100年的项目
种子问题:求真相美国下一代新概念武器估计也就是第二个虎王罢了
轉:[新聞分析:夏糧減産,中國人的飯碗還端得牢嗎?]毛时代的主粮(给某些毛论)
再論糧食戰爭:軍事共產主義和中國大饑荒的發生我给想一下子吃大米白面的人发几个地方志的水利灌溉和农业生产条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江南话题: 糧食话题: 生產话题: 蘇常话题: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