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g 发帖数: 662 | 1 本阁按:
唯心主义为什么能培养大师?明末、民国短短几年为什么能出大师?唯物主义为什么老
是搞成那种邃密之学?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把这个教育的事情总结了一下,给唯物主义清代学界介绍了正宗明代
心学如何培养人的方式,其实也不难。我摘抄四十八回如下: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
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
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
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
、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
看到没有,一年的时间:一百首王摩诘+一二百首老杜+一二百首李青莲+陶渊明、应
玚、谢、阮、庚、鲍+极聪敏伶俐。这叫做淹没浸润的功夫。当然这个成本很大,一般
的学生就这么陪人读书给淘汰掉了。
所以才有后来的:
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这里面,黛玉的点拨也是很重要的。胡适的老师就比梁启超的老师差远了。
唯物主义的教学方式,是反过来的。就是大陆一些老师教的那样,以教学大纲为纲,以
生产实践为纲,以教科书为主导,课外读物为辅助。这样出来的学生,严密而繁富有余
,空灵不足,不够尚玄。
前苏联的数学物理体系本出自欧美,但高举唯物体系,洋洋洒洒,功底深厚,但终非光
明大道。前清的嘉乾学派本出自惠能,但高举实事求是大旗,要么寻章摘句,笺注训诂
,要么理学功夫,太极无极,不能光大恢宏我族。唯心之流弊,根子即在这里。
我们唯心主义正派的学问,是尚玄的,六经注我的。康有为说:“日埋故书堆中,汨其
灵明,不如绝学捐书,静坐养心,静里忽现天地万物与我一体,大放光明。” 这当然
是我教中的圣人。
————以上是观习主席讲话有感。与同学们共勉。
1964年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
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
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
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架车子,也了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作
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到了。他后
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
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更早些的,有所发明的祖冲之,
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
美国的佛兰克林是印刷所学徒,也买过报。他是电的大发明家。英国的瓦特是工人,是
蒸汽机的大发明家。高尔基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
学制可以缩短。
学制缩短以后,中学毕业生只有十五六岁,不够当兵年龄,也可以过军队生活。不
仅男生,女生也可以办红色娘子军,让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去过半年到一年的军队生活。
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
活动。
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
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
体会。
课程讲得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
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
,都要灭亡的。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
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