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微信、QQ需“实名制”注册公众号未获批不得发布、转载时政新闻
相关主题
国信办依法关闭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公众账号“约谈十条”今日起正式实施
澳大利亚国防部禁止该部门人员使用中国即时通信...要查百度了?
猫扑"大杂烩"栏目关闭整改国家网信办:依法关闭演员孙海英、纪昀等大V账号
四家机构公布网络色情举报受理方式工信部对360与腾讯进行通报批评 责令公开道歉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清理网上淫秽色情信息工信部终于开始干点正事了:捆绑软件要有卸载方式
国家网信办约谈网易负责人:存在严重导向问题西藏公布互联网用户真实身份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网易公司负责人专家探讨微博反腐边界:把握不好易误伤
国家网信办约谈新浪负责人:若整改不力将停网网上发帖要实名制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公众话题: 规定话题: 即时话题: 通信话题: 服务提供者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54598
1
复制链接
打印
2014年08月08日12:46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扬州网-扬州时报
随便用个昵称,就能注册微信号,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昨日,国家互联网
信息办公室公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这个被简称为“
微信十条”的规定,其中要求,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即时通信工具使
用者要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注册。这意味着,如今大家普遍都在使用的“微信”
以及QQ等其他即时通信工具用户都将逐渐施行“实名制”管理。玩微信要“实名制”了
,会有啥影响?
政策发布
看点一:微信实名制正式实施
看点一:微信实名制正式实施
据网信办新闻发言人姜军介绍,按照规定,所称即时通信工具,是指基于互联网面
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这一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
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
具体就实名制而言,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
原则 ,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即时通信工
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
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
等“七条底线”。“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这
条规定,也意味着微信等通信工具使用人将正式迎来“实名制”时代。
啥影响:微信账号或需重新验证,
微博不受影响
新规对市民有啥影响?记者昨日也请教了业内人士。世界绿色设计论坛扬州峰会秘
书处新媒体推广部负责人杜颖超告诉记者,规定只是要求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在注册账
号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但其在前台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也可以选
择个性化的网名或昵称。
杜颖超认为,对于普通微信用户来说,此条规定影响最大,这意味着微信需要推进
实名化认证,甚至意味着所有微信账号可能需要重新验证,并填写身份证号。“重新注
册的可能性不大,这样会导致微信损失一部分客户。”杜颖超说。
“一个大V可能有几万个粉丝,但是他不会个个都关注。微博是类似于媒体性质的
社交应用工具,不属于即时通信工具。”杜颖超认为,即时通讯工具包括微信、QQ、易
信、陌陌等,微博不是即时通信工具,应该不在此规定管理之列。
看点二:公众号要备案,
未经批准不得发布时政新闻
新条例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
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
部门分类备案。
同时,《规定》还要求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
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
。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
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啥影响:
老百姓不会受不实新闻干扰了
“即时通讯工具的传播力非常大,让人真假难辨。这些公众号发布一些新闻,就会
对老百姓造成干扰。比如,一个名叫"周XX"的公众号,就是以个人形式注册的公众号,
之前发布了一些新闻,称某国家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这就会对公众造成影响。”杜颖
超认为,实行“分类备案”等规定后,老百姓将不受不实新闻的干扰。
记者实验
昨天,凭验证码就能注册微信账号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信办的要求,“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不过,记者昨日
发现,如微信等“实名制”尚未实施。
记者昨晚8时注册微信发现,页面提示“确认国家代码和输入手机号”,记者输入
手机号码后,页面提示将发验证码短信到手机上。记者点击确认,两秒钟后,记者就收
到了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就进入“填写名字”的环节,而填写姓名的一栏标注着“昵
称”。记者随便填写了一个昵称,即完成了注册。
整个环节只要凭手机号、验证码等就能注册微信账号,并不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等
实名认证。记者实验发现,QQ注册也不需要实名认证。
网友声音
要保护隐私,别弄一堆小广告
昨天,“即时通信工具规定”也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网友也普遍表示出了支持
的声音。网友“诤言无惧”就称:“早就该管管了,要不乱得没法看。上当受骗的比比
皆是,造谣诽谤的层出不穷。”网友“高七五微博”则称:“卖假表、假包、假鸡汤的
终于消停了......”
不过,也有使用者担心,如何确保自己交给服务商的信息安全,避免自己成为各种
小广告、骚扰信息的目标对象。 扬州微信用户孙女士就认为,现在广告收到很多,卖
化妆品,卖服装,还有商家点赞,积赞送东西的,不少还是虚假广告, “我最关心的
是,实名注册不能让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
对此,《规定》中指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
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
违规了怎么处罚?
违反约定的
微信等账号或将被关闭
据悉,新条例同时提出,即时通信工具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
此外,《规定》第八条也明确,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
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
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
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义务。 记者 金鑫
五问新规
问:是否能“蛇打七寸”,有效治理即时通讯工具存在的乱象?
答:“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请扩散!”“某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求转发!”…
…当前,许多微信用户都收到过此类不实信息的骚扰,有的甚至还衍生出很多“夸张”
版本。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
饱受诟病。《规定》出台后,能从源头有效遏制。
问:《规定》出台后,微信公众平台中以发布时政信息为主的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
会被关闭?
答:《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公众账号的发布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
工具使用者无论以何种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都应当遵守服务协议,遵守“七条底线”
。同时,《规定》还对时政类新闻的发布、转载提出了要求。因此,自媒体公众账号是
否会被关闭,取决于其是否依法依规发布内容。
问:是否将“因噎废食”,影响网络言论自由?
答:恰恰相反,《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的言论自由。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
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
问:有网民表示,在向一些移动即时通信服务提供者举报不良信息时,遇到反复举
报后却未能得到有效处置的情况,《规定》对此有何要求?
答:《规定》第五条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
法和不良信息。”公众如果发现举报未能得到及时受理,可以直接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
公室主管的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一经核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
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问:《规定》施行后,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有何影响?
答:《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
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群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众双重属性
。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
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对用户通过上述功能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
性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用户应按照协
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
(综合新华社)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网上发帖要实名制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清理网上淫秽色情信息
小将应遵守中共新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新闻国家网信办约谈网易负责人:存在严重导向问题
五毛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网易公司负责人
“你国要断网”“绝对不可能!谁会受得了?会造反的!”“好吧,那换一个说法,不属于境内注册的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啊,这样听起来舒服多了”。国家网信办约谈新浪负责人:若整改不力将停网
国信办依法关闭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公众账号“约谈十条”今日起正式实施
澳大利亚国防部禁止该部门人员使用中国即时通信...要查百度了?
猫扑"大杂烩"栏目关闭整改国家网信办:依法关闭演员孙海英、纪昀等大V账号
四家机构公布网络色情举报受理方式工信部对360与腾讯进行通报批评 责令公开道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公众话题: 规定话题: 即时话题: 通信话题: 服务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