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自然资源压力不是限制生育的理由
相关主题
世界石油储量疑夸大 40年后全球石油或枯竭情问将军: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还是美国资源丰富?
世界人口到底是太多还是太少?应该多生还是少生?胡鞍钢, 又谁不知道这个人?
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社会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就是种族和阶级的问题, (转载)
52年肉类人均5.95公斤,78年:9公斤,08年:55公斤国务院:在南海等地建设9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亚投行关键是为了: 人民币国际化 和 索取自然资源中国将在南海渤海等建9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论国家和人权两部门:去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为美国1/5
自然资源都没得卖了中海油在美抛出收购大单 11亿美元德州采页岩气
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2010年1-11月中美发电量、售电量、供电量和用电量(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资源话题: 自然资源话题: 人口话题: 中国话题: 国家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u***r
发帖数: 4825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c46fb80102uwr5.html?tj=fina
黄文政 梁建章
自然资源压力一直是人口控制的核心理由。西方1970年代曾盛行的人口过剩思想
与当时的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人口与资源相适应一直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各种官方
文件中的常用语言。那么自然资源与人口到底是何种关系?限制生育能否改善中国的资
源状况?
(一) 中国的资源占有量是否太少?
中国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这是否说明中国人口太
多呢?其实,这种比较有极大的误导性。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少数资源丰富
国会拉高世界平均值,使其失去代表性意义,导致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资源都要少于世
界平均水平。我们使用联合国统计署的数据来说明这点。表1显示的是各项人均资源低
于世界平均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和它们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表1有多少国家和地区的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
自然资源压力不是限制生育的理由
注: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署、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署(2010)。
以淡水资源为例,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平均的就有166个,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占世界的73.76%。法国是欧洲人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但除耕地一项外,在国土、淡水、森林、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每一项资源上的人均占
有量都远少于世界平均。德国、英国、意大利更在每一项上都是如此。甚至巴西这样地
大物博,人口并不太多的国家,其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都要远低于世界平
均。
表 2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自然资源压力不是限制生育的理由
注: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署、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署(2010)。
因此,以没有代表性的世界平均值为标准来衡量一国的资源是否丰富容易产生错觉
。如表2所示,在国土、耕地、淡水、森林、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每一项自然资源上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占有量都处于世界中间甚至靠前的位置。除耕地外,人
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总人口都不到世界的50%。,而且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并不
比低于中国的国家更富裕。除此之外,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在几乎所有自然资源的人
均占有量上都像中国这样居于中间靠前的位置。
至于国土,有人会说,中国西部很多高原和山地,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因此很不
均匀。实际上,各种地形占中国国土的比例分别是:高原26%、山地33%、丘陵10%、平
原12%、盆地19%。中国的人均国土是每百人0.71平方千米,即使不计入高原和山地也有
0.42平方千米。相比之下,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的人均国土分别是每百人0.297
、0.385、0.437、0.495。也就是说,即使高原和山地不计入中国的国土,但计入其他
国家的国土,中国的人均面积也高于日本和英国,与德国和意大利相差无几。更不用说
,这些国家的国土中也有很多是山地,如日本仅有18%的土地适宜人类居住(国家地理
)。再者,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呢?比如,美国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离
海岸线不到50英里的区域(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2008),而且美国最富裕的地方大
多集中在这些区域。
自然资源可分为非交易和可交易两类。非交易资源包括国土、耕地、淡水等,资源
量取决于国土的物理特征,一般可循环使用。可交易资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矿
产等,可在国际市场上交易,一般不可循环使用并且最终会枯竭。这种区分并不严格,
比如森林作为国土环境特征是非交易的,但森林产品则是可交易的。上表显示,中国非
交易和可交易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都不低。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
的非交易性资源,如耕地和淡水在人口峰值时也是足够的,而可交易资源则是全球供应
的。以世界平均占有量为标准来认定自己人口太多并限制生育完全是削己足适他履。按
这种思路,如果世界上除了中国,只有俄罗斯、阿根廷、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中国岂不
要把人口降到现在的几十分之一?
(二) 限制生育对减少资源使用有多大效果?
如果没有1980年后严厉化的计划生育,我们估算最多会多出生2亿多人,这也是国
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3)的看法。即使按最夸张的多生四亿人的估算(张维庆,
2006),相对幅度也仅30%,这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远不及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比如,中国2011年的能源消耗量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400%以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2),如果为了经济发展能够接受能源消耗增长400%多,那强力限制生育来避免人口
多出不到30%又有何意义?而且,如果把与限制生育同样的力度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能够节省的程度可能远大于30%。
和平时期,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矿产等可交易的自然资源均由全球市场供应。以
前,中国是原材料的出口大国。现在,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更低,但却是最大的原材料
进口国。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口少的工业小国向人口多的工业
大国出卖自然资源是经济合理性的体现。人口多市场容量大的国家具有规模效应和强大
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因而通常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资源。
当然,资源的供求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涉及国家安全。中国需要打破重物轻人,资
源至上的心理,只有树立资源的使用者才能赋予资源以价值的观念,进而在与资源大国
的博弈中应对自如,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战略储备,开辟多方来源,准备替代方案并充分
发挥政治影响力。其实,向外购买资源不仅可以平衡国际贸易,也有利于掌控国际影响
力。如果对外资源需求没有这么大,中国与澳大利亚、巴西和中东的关系可能不如现在
。保障安全的终极方式是战争,但战争时期的资源供应由军事力量保证。人口极度老化
和急剧萎缩会极大削弱国家的战争潜力。因此,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安全层面,减
少人口都毫无帮助。
(三) 自然资源会不会越用越少?
那么资源会不会越用越少?如图1,如果没有新的储量发现,按当前开采速度,石
油会在54年后枯竭,但这个数字在1980年是32年(英国石油公司,2012)。这是因为虽
然石油开采量不断增加,但探明储量的增加速度总体上却快于开采速度。汽油不便宜,
但每天在奔跑的轿车里有多少位置是空的?又有多少人开车去健身房在电子跑步机上消
耗多余的脂肪?这说明资源在短期内还没有稀缺到严重影响生活方式的程度。担心自然
枯竭而认为人口过剩的观念在1970年代曾盛行全球。现在世界人口翻了一番,类似的言
论却渐行渐远。
图 1石油探明储量/石油年开采量(1980-2011年)
自然资源压力不是限制生育的理由
很多资源最终会枯竭,但这对全球的影响是同步的。中国控制人口,也许会把石
油枯竭的时间从90延长到100年,但本质上并无区别。而且,中国限制生育的后果是人
口老化和萎缩,经济衰微,市场规模效应降低,政治影响和军事潜力下降,最后可能用
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国际市场的资源。因此,控制人口其实是以减少本民族后代为代价,
把资源留给其他国家来享用,并使自己的后代处于未来资源市场上的劣势。
其实,只要供求关系能在价格上得到真实反映,任何一种资源的枯竭都不会造成灾
难。因为某种资源变得稀缺,其价格会升高,这样循环使用或者开发替代资源将变得有
利可图。对于后发国家,这甚至还是机遇;石油价格要是超过300美元,中国的电动车
,太阳能企业都能兴盛起来,在这些行业,中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
果没有替代资源,生产与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由全球共同承担的。除非发
生灾变或市场被恶意误导,稀有资源的需求通常不会急剧改变,而供应的衰减也会相对
稳定,因此资源枯竭的时间会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让经济体有足够时间进行调整。这点
从上图有所反映:储采比(探明储量/年开采量)的上升过程比较突兀,但下降过程都
相对缓和。这是因为储采比的上升是由于发现新的储量或者技术进步,这些因素都存在
偶然性;相反,储采比的下降则是现有技术下的消耗,这本身是渐变和可预见的。
更重要的是,在终极意义上替代资源几乎没有物理限制。比如地球一小时接收的太
阳能足够人类一年的能源消耗(MacKAY,2009);中国1.02%的荒漠铺上太阳能光板足以
满足2020年所有的电力需求(张守一等,2010)。只是传统能源还没有昂贵到需要这么
做。替代资源也几乎没有技术极限。光纤的出现大幅降低了通讯基础设施的成本,因为
其原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近年开采技术的进步将美
国天然气的可开发年限从60年提升到200年以上(经济学人,2012),让美国天然气价格
从10美元降至3美元以下。根据美国能源署(2010)的评估,中国可开采的页岩气资源
总量占全球19.3%,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推动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来自需求。正是因为传统能源价格依然可以承受,代表替
代能源产业发展前景的RENIXX指数自2006年设立到目前下跌了70%多,整个产业的发展
陷入困境。以色列在沙漠中发展和完善了滴灌等高效农业技术就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和对
粮食安全的渴望产生了这些需求。靠减少人口来降低需求实际上也抑制了推动技术发展
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很多人认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只会越来越紧缺,越来愈昂贵。但
从资源整体价值来看,事实正好相反。图2显示了自1947年以来,农业、非石油矿业、
石油开采业的增加值占世界GDP的比例。因为矿业增加值包含了开采许可费,所以资源
的稀缺性已经在价值中得到了体现。从消费的角度来看,GDP可解释为人类享用的财富
总量,因此可以理解为自然资源对人类享用财富的贡献比例总体上随时间在下降。换言
之,相对人类创造和享用的财富来说,自然资源并没有越来越昂贵。用资源的整体价值
来衡量资源的昂贵程度比用单项资源的静态价格来衡量更合理。这是因为随着技术条件
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资源的相对价格在不断变化。比如页岩气开采技术的进
步使得原先价值不大的页岩气资源变得有价值了,同时常规的天然气价格则大幅下降。
图 2自然资源占人类享用财富的比例(1947-2007年)
自然资源压力不是限制生育的理由
自然资源价值占人类享用财富的比例总体下降的原因是,经济体具有自我调节的
能力和多元化的趋势。若某种资源变得稀缺,经济体未及时调整,短期内其价格和占经
济的比例也许会升高。但若价格长期走高,即便没有替代品,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改变
,该资源在经济中的比例会趋于消失。某种资源一旦稀缺到无法普遍使用就不再是资源
了。因此,经济体的自我调整会挤出那些逐渐变得稀缺的资源。另一方面,经济多元化
源自社会复杂程度的增加,其推动力是人口聚集和技术进步。
近年新兴经济体的扩张基本在原有技术条件下进行,这成倍放大原材料需求量,因
而在中短期内会如图2所示推高矿业在世界GDP中的比例。在中国、印度等国的发展速度
与其他地区持平而达到相对均衡状态之后,世界经济会更加多元化,这个比例有望下降
。图2还显示,在整体下降的趋势中,自然资源贡献比例的波动几乎都与石油危机有关
,但石油价格波动主要归因于地缘政治变化和经济周期而非供求关系。
(四) 自然资源与国力是何种关系?
图2中自然资源贡献比例之低与日常生活经验是相符的。试想服装、电脑、手机、
汽车中的棉纤、金属、塑料值多少钱?住房中的石材、铁矿石值多少钱?听音乐、看病
、旅游、接受培训的花费中有多少与自然资源相关?这些比例其实非常低。在各种物品
和服务的最终价格中,自然资源的价值甚至远低于广义的交易成本,也即在零售、物流
、广告乃至融资环节的价值。相反,人所创造价值的比例却越来越大。正因为人口聚集
带来的广义交易成本的节省可能大于自然资源的价值,在一国内部,发达地区几乎无一
例外都是人口中心,其自然资源人均占用率通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经济自然发展
的结果。同样,如果打破国界屏障,世界经济真正全球化地自然发展,那么发达的地方
也会是人口集中地,其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即便在自然资源丰富的美国,真正体现国力的是其科技水平、政治影响力、军事力
量和文化软实力,这背后依然是美国人口稠密地区的公司、大学等机构和基础设施。实
际上,美国的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到50英里的地区(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2008),而这些地区正是美国的精华所在。俄罗斯的面积大于中国,人均资源远多于
中国,俄罗斯在25至64岁人口中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54%,为全球最高(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2011)。然而,除了在军事工业上还拥有些优势外,俄罗斯对外经济几乎就
是出卖资源,没有多少有竞争力的行业。
1980年代以前,中国是原材料出口大国。现在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了将近3个
百分点,但却是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按美国能源信息署(2013)预测,中国在2014年取
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2011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占全球进口量61.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这些变化让很多中国人觉得高处不胜寒。但实际上,
人口少的工业小国向人口多的工业大国出卖自然资源是经济合理性的体现,背后是中国
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的技术进步,使得人口的规模和集聚效应所带来的经
济效率的增加平衡甚至超越了进口自然资源的价值。比如,中国以前是原木出口大国,
但现在却几乎是纯进口国,在2010年中国原木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209倍(国家林业局,
2011)。虽然如此,因为中国是林业制成品出口大国,中国的林业对外贸易却是平衡的
。这是典型的人力资源可以置换自然资源的例子。
当然,自然资源贡献比例下降并不表示其基础重要性在下降。就像经济越发达,食
品开支占收入比例越少,可是一旦没有食品,生存都不可能。特别是,由于国界的存在
,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有利条件。然而,
维持基础的稳固和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发展经济,厚植国力,强化国防,减少人口的后果
适得其反。
在资源供求达到均衡后,除非垄断,资源丰富地区相对落后并非特例。比如,江西
、山西等资源大省都相对贫穷,系统性的分析更在全国范围证实了这点(姚予龙等,
2011);美国电力42%来自煤炭(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12),西弗吉尼亚州产煤量
第二,但人均GDP倒数第二。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原因是对资源行业的投入可能
对其他产业形成挤压。此外,资源占经济比例的下降趋势,其价格的内在波动性,和最
终会枯竭的命运,都让资源型经济先天不足。石油输出国相对富裕,部分归功于石油输
出国组织在维护其成员国的经济利益上的作用。石油价格被稳定在高于自由竞争下的均
衡水平,但却又不足以让替代能源变得有利可图。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因新兴经济体的成
长受益匪浅,但目前矿业对两国经济的贡献依然分别只有8.4%(澳大利亚统计局,2012
)和4.5%(加拿大统计局,2012)。两国在安全与经济上与整个西方世界高度整合并据
此享受在自然资源上的某种垄断利益。
资源丰富也许可以短期致富,但无法长期强国。出卖自然资源度日的国家和地区就
像依赖遗产生活的年轻人,长此以往将丧失上进的动力和竞争的能力。仅靠自然资源致
富的地方如不转型迟早会衰败。中国如果能维持足够的人口,就能以人口的规模和聚集
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率上的优势来换取他国的自然资源,让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
分工中永远依赖中国,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工业化。这种互相卡位的结果最终有益于中国。
过去40年的国际经济学杂志中几乎找不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瓶颈关系的论述,但却有
不少有关资源诅咒的讨论。现代经济史中,几乎没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阻于资源瓶颈但
却有很多资源诅咒的例子;许多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德国都发展得不
错,但拉美和非洲不少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陷入经济的长期停滞,只是近年受中印发展的
带动才有了些生机。即便像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绝大部分资源远低于中国的国家,其经
济发展的阻力也更多地被归咎于社会、教育、文化、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所谓的
资源匮乏。靠减少人口来降低所谓的资源压力完全就是本末倒置,既削弱自己的军事潜
力、政治影响力,又降低自己的经济优势,让一个有望靠人的才智来创造高附加值的经
济体向一个出卖初级资源的低端经济体的方向退化。
===============================================
推荐两本书:《中国人太多了吗?》、《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l*****o
发帖数: 9235
2
在人均淡水,人均海岸线,人均可耕种土地,人均矿产四大项,这作者至少也要列个表
吧。 淡水按全国年降水量,加上淡水湖泊的水量总和;海岸线和可耕种土地非常简单
;矿产按照年开采量或者储量换算成市场价的总和。
再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阿根
廷,墨西哥,米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
伯,埃及,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等全部列出来比较。
结论就是一个国家要想富裕,至少在一项必须非常出色,有很大优势,比如澳大利亚的
矿产,日本的海岸线,米国的土地等等。
而贫穷的国家几乎每一个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l******t
发帖数: 55733
3
房价翻3翻不是梦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2010年1-11月中美发电量、售电量、供电量和用电量(转载)亚投行关键是为了: 人民币国际化 和 索取自然资源
2010年1-11月中美发电量、售电量、供电量和用电量(转载)论国家和人权
中国上半年发电量超过美国自然资源都没得卖了
快速改变中的世界能源格局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世界石油储量疑夸大 40年后全球石油或枯竭情问将军: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还是美国资源丰富?
世界人口到底是太多还是太少?应该多生还是少生?胡鞍钢, 又谁不知道这个人?
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社会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就是种族和阶级的问题, (转载)
52年肉类人均5.95公斤,78年:9公斤,08年:55公斤国务院:在南海等地建设9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资源话题: 自然资源话题: 人口话题: 中国话题: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