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 发帖数: 4002 | 1 就苏联为什么会崩溃,有大量结构性推论——经济、政治、社会等等,然而当这件事发
生时,这些理由却全部无法解释其为何发生。1985到1989年间, 无论经济、政治、人
口、以及其他结构性环境,都没有发生急剧恶化,那么,这个国家及其经济体系是如何
突然间被大量善男信女看作可耻、非法和不能忍受,以至于走向灭亡呢?
虽然以经济改良为旗帜 ,但戈尔巴乔夫及其支持者无疑首先修补了道德,而不是经济
上的错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公开谈论这场改革时,无不对精神文明的倒退,以及
斯大林主义过往的腐败影响感到痛心疾首。如此一来,历次大革命爆发前夜曾提出过的
那些问题,便再次吸引绝望的人们寻找答案:什么是好的有尊严的生活?构成一个公
正的社会和经济的基础是什么?一个合法与正派的国家是怎样的?这样一个国家,应与
其公民社会保持什么关系?
与那些引爆其他经典现代革命的人相比,传播这类“认识转变”的人们并无不同:作家
、记者和艺术家。这些男男女女“帮助创造了那些普遍的不满意识,那些凝固的公众
舆论......并由此创造了对于革命变革的有效需求”。顷刻之间,这个国家的“整个
政治教育”成为“文人的行当”。
因此,在前苏联。卖报亭前排队的长龙—— 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排起长队,每天的报
纸两小时之内便被一扫而空——以及著名自由化报刊杂志的销量猛增,证实了话语权开
始转向绝大多数开放论点作者,或者用塞谬尔.约翰逊的话说,“真理教师”们手中,
这些人包括:经济学家尼古拉.什梅廖夫,政治哲学家伊格尔.卡尔雅美琴和亚历山德拉
.楚帕科,著名作者瓦西 里.瑟宇宁、尤里.车尼琴科、伊格尔.维诺格拉多夫和阿列斯.
阿达莫维奇,记者耶格尔.亚科夫列夫,列.卡尔平斯基,费多尔.波拉斯基,以及至少
两打其他人等。
为了拯救人民,必须拯救改革开放,但只有在改革开放能够从“内心”改变人民时,它
才可以被拯救,这种逻辑的迂回性质看上去似乎并无问题。鼓吹这套逻辑的人们似乎
假定,这个国家的救赎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和让人民摆脱无法逃避的精神沼泽来实现,两
者密不可分,别无他途。当务之急是把人民从“奴隶”和“农奴”改造为公民。“够
了!”著名二战小说家鲍里斯.瓦西列夫宣布。“谎言够了,奴性够了,怯懦够了。最
终,我们要记住,我们都是公民。一个骄傲国家的骄傲公民”。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俄国似乎再次进入发起另外一场俄国改革的时点。虽然石油价格
的高企和1990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为这个国家的千百万人民带来史无前例的繁荣,但统
治精英的腐败行径,新式审查制度,以及对于公共舆论的公开蔑视,都已经促使社会
的疏远和愤怒达到1980年代的水平。
在莫斯科,只要花费几天时间与知识分子攀谈一下,或用更快的方式,浏览一下俄国
人气最高的生活杂志博客,或是登录反对组织的站点,就可以看到那些1980年代的警句
——“我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重新成为人们的信条。自由道德的当务之急
是重新焕发生机,而不仅仅是在民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里流传。
从对这个国家过去与现在残酷的道德审视开始,知识分子对于尊严的寻求似乎同样在短
短几年内挖空了强大的苏维埃政权,剥夺了他的合法性,终于在1991年秋天,让这个燃
烧殆尽的空壳粉身碎骨。在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大革命中,这段关乎探索道义神话,绝对
是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
C***J 发帖数: 7594 | |
k*******r 发帖数: 16963 | 3 毛子的爱国公知,无论是古拉格群岛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让历史来审判吧的麦德韦杰夫,
苏联解体后都痛心不已。 |
r******g 发帖数: 4002 | 4 毛子的爱国公知,与中国公知太相似了。中国公知也爱国吗?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毛子的爱国公知,无论是古拉格群岛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让历史来审判吧的麦德韦杰夫, : 苏联解体后都痛心不已。
|
k*******r 发帖数: 16963 | 5 1994年,索尔仁尼琴以一个流亡者的身份,怀着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拖着76岁老人疲
惫的身躯,在远东登岸,坐火车向西横穿全俄,回到他阔别整整20年的俄罗斯故土。他
要落叶归根,是的,他该回来了!看到物是人非、满目疮痍、人民极度贫困的祖国悲剧
般现状,令他的政治雄心折损大半,他逐渐沉于隐居状态,孤居在远离尘嚣的莫斯科郊
外圣三一雷科沃村自己盖的住所里。他依旧孤独,除了陪伴他的妻子,他没有亲人,没
有朋友,他还能做些什么呢?他辗转反侧,他在更深刻地忏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
苏维埃时代的看法,他开始对目前的现实采取批判的态度。在1996年发表的小说《在转
折关头》里肯定斯大林是伟大人物,赞扬斯大林发动的“伟大的向未来的奔跑”。这些
都说明他的内心在忏悔,在他心中对曾经一度强大的祖国充满着无尽的惋惜。这是一位
历史人物,是东西方“冷战”的时代背景造就的特殊时期的产物,文学赋予他的使命、
旧俄时代打下的深深烙印都决定他必然生活在无尽的忏悔之中。
他之所以忏悔,就是因为他还有对民族文化难以割舍的依恋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虽然
西方社会对他个人有“恩”,但他始终是一个西方现代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坚定反对
者。2005年6月媒体采访时,他公开指责俄罗斯政治现状,同时,强烈批评了美国社会
虚伪的民主,打着民主旗号,推行强权的做法。在《倾塌的俄罗斯》一书中,索尔仁尼
琴阐释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人民的精神生活比疆土的广阔更重
要,甚至比经济繁荣的程度更重要。民族的伟大在于其内部发展的高度,而不在于其外
在发展的高度。” 他认为,如今能给俄罗斯人以力量、保证俄罗斯民族永远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的,也许只有俄罗斯的文化。正因为在《倾塌的俄罗斯》一书所折射的这些品
质,他才被人们视为“民族的良心”和“文化的主教”。
索尔仁尼琴是一个永恒的持不同政见者,面对媒体,他再次选择了与当局对立的生活方
式,他无所顾忌,不以为然,还继续保持着政治批评本色,出面设计国家的“人民自治
管理”体制,逐渐与新的当权者拉开距离,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叶利钦在他生日时授予他
的俄罗斯国家最高奖圣安德列奖。他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对人民力量的信赖,就能让人
们觉出他的满腔赤诚,一颗真诚忏悔的心,并因此而感动。索尔仁尼琴所体现出来的生
活态度同世界观,远远超出了本书的价值和影响。近90岁高龄的他已不能再写那些批判
社会现实的长篇巨著了,而是通过媒体直接抨击当政者。或许他认为直接提建议要比他
写文学作品影射一些社会政治现象更直接,所以,2006年媒体再次采访他时,他一再提
出强国富民的方略。 |
k*******r 发帖数: 16963 | 6 “历史的判断,主要的标准只有一个:他接管国家时的状态和他离开时的状态。我一向
反对斯大林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但他1924年接管国家时,国家处于可怕的状态之中,而
在他离开时,国家成了超级大国,国际威望大增。”--麦德韦杰夫 |
k*******r 发帖数: 16963 | 7 自由派诗人尤丽娅德鲁宁娜。1990年曾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91年“八·一九
事件”发生时,她不顾年迈,前往白宫对叶利钦表示支持,当时她觉得叶利钦是“正义
与善”的体现者。她曾认为在白宫旁待的三天是“幸福的三天”。但是这种兴奋和激动
的情绪迅速消失了,她很快觉得一切不是应有的样子,周围的生活难以忍受。她发觉最
高苏维埃只是一个空谈的场所,在那里根本无所作为,便毅然决定退出。她目睹国内出
现的混乱状态,开始为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而担忧。她的情绪变化之急剧,甚至出乎她
的许多朋友的意料。1991年11月21日,在“八·一九事件”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她就服
安眠药自杀。自杀前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为什么要走?我觉得,像我这样一个不
完善的人要留在这个可怕的、人们拼命相互厮打的、为长着铁爪的生意人创造的世界上
,必须有自己可靠的后方才行……”她在绝命诗里写道,她担心没有人能在“悬岩边上
拉住罗斯”使之不掉下深渊,她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因为“不能、也不愿意看到俄
罗斯翻车颠覆”。 |
b****l 发帖数: 23606 | 8 要中国翻船了,后悔的公知只有一个,就是刘三百。
别的公知才不后悔呢。国家越乱,他们越容易发财,而且还不会被清算。
斯.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就苏联为什么会崩溃,有大量结构性推论——经济、政治、社会等等,然而当这件事发 : 生时,这些理由却全部无法解释其为何发生。1985到1989年间, 无论经济、政治、人 : 口、以及其他结构性环境,都没有发生急剧恶化,那么,这个国家及其经济体系是如何 : 突然间被大量善男信女看作可耻、非法和不能忍受,以至于走向灭亡呢? : : 虽然以经济改良为旗帜 ,但戈尔巴乔夫及其支持者无疑首先修补了道德,而不是经济 : 上的错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公开谈论这场改革时,无不对精神文明的倒退,以及 : 斯大林主义过往的腐败影响感到痛心疾首。如此一来,历次大革命爆发前夜曾提出过的 : 那些问题,便再次吸引绝望的人们寻找答案:什么是好的有尊严的生活?构成一个公 : 正的社会和经济的基础是什么?一个合法与正派的国家是怎样的?这样一个国家,应与
|
k*******r 发帖数: 16963 | 9 毛子的公知不少是爱国有良心的。无论是苏联时代的公知还是沙俄时代的公知。恩,眼
前又浮现出12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 |
r******g 发帖数: 4002 | 10 中国公知一部分收钱写文章,一部分受外F文化影响。战争时期,这些人估计会成为汉
奸。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要中国翻船了,后悔的公知只有一个,就是刘三百。 : 别的公知才不后悔呢。国家越乱,他们越容易发财,而且还不会被清算。 : : 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