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sohu] 一半孩子来自“超生”的三孩家庭,人口是膨胀还是萎缩?
相关主题
梁建章:中国生育率1.05可信吗中国计生的错在于执行不力
中国人口新危机新浪:放开生二胎政策可能试点 短期难以全面实施
中国必须立刻放开二胎,十年后放开三胎,最终规定最少生育2胎。放开生二胎政策可能试点 短期难以全面实施
中国人口趋势确实很严峻,身边的例子评煞笔文章, <<透析中国二胎官方路线图 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人口学者:少子化趋势难改 人口负增长恐提前希望中国政府短时间放开二胎,十年后放开三胎,最终规定最少生
放开生,中国人会生多少这个能治本:境外超生回国定居要“罚款”
中国计划生育为何持续这么久?为啥计划生育在这里叫的这么响
卫计委的罪恶,罄竹难书计生委前主任:已提交放松城市生二胎建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生育率话题: 三孩话题: 孩子话题: 家庭话题: 人口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d
发帖数: 5274
1
如果全社会有一半的孩子来自“超生”的三孩家庭,独生子女只有六分之一,你是否会
觉得这样严重的“超生”将导致人口急剧膨胀呢?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是被自己的直
觉欺骗了,因为事实与这种印象恰恰相反。
假设全社会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三分之一,那么每6个孩子中,来自一孩、
二孩、三孩家庭的孩子分别是1个、2个、3个。在这种生育状态下,来自“超生”的三
孩家庭的孩子正好占一半,而独生子女仅占全社会孩子的六分之一。
但是,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三分之一意味着,每3对夫妻,总共生了6个孩子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有八分之一的家庭不孕不育。所以相对于3对有孩子
的夫妻,还有0.43(因为0.43/3.43=1/8)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这就是说,父母辈的3.
43对夫妻到孩子辈变成了6个人。这6个孩子可以组成多少对夫妻呢?现在出生男女性别
比是118:100,即每6个孩子只能组成2.75对夫妻(3*200/218)。简言之,夫妻数量从父
母辈的3.43对夫妻减少到孩子辈的2.75对夫妻,衰减20%。再考虑孩子从出生到组成家
庭还会面临夭折风险,衰减幅度会更大。
上述现象可用学术的语言来描述。生育率可通常理解为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孩子数,根据
中国男女性别比和女孩存活率,中国生育率的更替水平高于2.2,即每对夫妻平均需生
育2.2个孩子才能让孩子数量与父母辈持平,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如果全社会生一孩
、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三分之一,那么生育率是2,再考虑到1/8的不孕不育比例,生
育率仅为1.75。相对于2.2的更替水平,这意味着每一代人减少20%(即1-1.75/2.2)。
换言之,如果周围的孩子有一半是来自三孩的“超生”家庭,只有六分之一是独生子女
,人口不仅不会膨胀,反而还会以每代减少20%的速度萎缩。这意味着,只有当人们感
觉三孩四孩很普遍时,生育率才勉强达到更替水平;当两孩家庭很普遍时,生育率其实
已远低于更替水平;当独生子女比例很高时,生育率则处于极低水平。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需要大量家庭生育三孩、四孩才能弥补一些家庭的不生或只生一
个所造成的亏缺。有些支持放开二胎的人,包括在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出放开二胎建议的
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都会画蛇添足地同时提出严禁三胎。但如上所述,为了维
持民族的正常繁衍,不要说单独放开二胎,就是完全放开二胎也是远远不够的。即便在
三孩家庭的孩子占到一半的情况下,人口依然会每代减少20%,而在严禁三胎的政策背
景下,人口每代至少会减少40%。
导致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多孩家庭的孩子会以更大概率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比如一半家
庭生一个孩子,一半家庭生三个孩子,那么人们见到三孩家庭孩子的概率是见到一孩家
庭孩子的三倍,让人们误以为三孩家庭是一孩家庭的好几倍。不同家庭生育孩子数越不
均匀,错觉也就越严重。无数人都被这种错觉蒙蔽,甚至一些人口学家也陷入这种误区
,看到很多“超生”的孩子就觉得调查出来的生育率与他们的直观感受不符。
但实际上,中国大陆的生育率之低已无悬念。台湾生育率在0.9至1.3之间徘徊,属世界
最低之列,但却没有大陆如此普遍的独生子女,而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能
见到。从不同证据判断,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的生育率基本是可靠的。根据2010年
人口普查的数据可验证2000到2010年的抽样生育率非常准确,根本不是计划生育部门宣
称的实际生育率要比抽样高50%。“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对短短五年的增长人口竟
接连两次高估超过50%。对这种彻底的错误,计划生育部门从未给出正式解释。
近年国家统计局的抽样生育率在1.04到1.26之间,高值对应于婴儿潮的龙年,但卫计委
仍坚称生育率在1.5至1.6,罔顾许多专业人士的意见。有理由相信,卫计委将部门利益
凌驾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继续修改数据来误导高层和民众,竭力拖延生育限制的完
全取消。
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农村生育率还较高。其实,农村青年已大量进城打工,生育环境和观
念已改变。以“生育意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出1990至2010年共211篇文章。综
合这些文章中的475张表格共280897人的数据可发现,从1990年代到2000年代,城乡生
育意愿都在下降;农村与城市的生育意愿相差不到30%,外出务工者居中;甚至农村的
理想孩子数平均都不到1.8,远低于更替水平。在日本和韩国的调查中 (Yamaguchi和
Youm, 2012),理想孩子数都超过2,而实际生育率却不到1.4。
既然生育率如此之低,为什么中国人口依然在增长?其实,这种增长完全来自于过去高
生育率产生的惯性,因为中青年人较多,他们的孩子虽然比自己一辈少得多,却依然多
于步入生命终点的老人。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人数为1600万左右,比起1990年代初已下
降了40%。即使立即全面放开(不仅是放开二胎),即使鼓励生育,在经历补偿性反弹
后,由于90后母亲数将锐减,出生人数几年后依然会雪崩式下滑。
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每年将减少至少1000万人,其衰减速度和幅度在人类历史上都
将是空前的。由于低生育率陷阱以及与老龄化的不断恶化,人口衰减的惯性比人口增长
的惯性更强劲、更持久、也更难应对。从2030年到2070年,中国人口的下降幅度将达30
%以上。相比之下,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在过去20年人口下降幅度不过3.4%
,扣除移民因素后的自然下降也只有7.8%。
我们在《财新网》本专栏的系列文章,已经从人口趋势、资源、环境、经济、文明传承
等各方面反复深入论证:人口衰减,特别是未来不可避免的深度老化和急剧衰减,对中
国没有任何好处,对中国的复兴更是釜底抽薪。所有支持继续控制生育的理由都像本文
所叙述的错觉一样,乍一看是那么一回事,但深入分析就知道完全都是站不住脚的误区
。如果你对此还有任何疑惑,请仔细阅读我们的系列文章,相信很多疑惑会得到解释。
最后,我们忠告读者,不要先入为主地想当然,在几十年的一面倒的偏执宣传下,中国
社会对生育和人口问题的认知已经远远偏离了维持民族繁衍所需要的正常状态,你也许
就是这种极端思维的受害者。这种状态没有根本的改变,中国最终一定会付出极为沉重
的代价。
s******d
发帖数: 9806
2
近平同志知不知道这个情况?

【在 M********d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全社会有一半的孩子来自“超生”的三孩家庭,独生子女只有六分之一,你是否会
: 觉得这样严重的“超生”将导致人口急剧膨胀呢?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是被自己的直
: 觉欺骗了,因为事实与这种印象恰恰相反。
: 假设全社会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三分之一,那么每6个孩子中,来自一孩、
: 二孩、三孩家庭的孩子分别是1个、2个、3个。在这种生育状态下,来自“超生”的三
: 孩家庭的孩子正好占一半,而独生子女仅占全社会孩子的六分之一。
: 但是,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三分之一意味着,每3对夫妻,总共生了6个孩子
: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有八分之一的家庭不孕不育。所以相对于3对有孩子
: 的夫妻,还有0.43(因为0.43/3.43=1/8)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这就是说,父母辈的3.
: 43对夫妻到孩子辈变成了6个人。这6个孩子可以组成多少对夫妻呢?现在出生男女性别

w*********g
发帖数: 30882
3

中国很多惊天绝密,譬如“中国即将崩溃”这种事情,只有老将和轮子知道,中国全国
上下13亿人谁都不知道。

【在 s******d 的大作中提到】
: 近平同志知不知道这个情况?
G*****h
发帖数: 33134
4
民科了民科了
那个错觉怎么出来的?

【在 s******d 的大作中提到】
: 近平同志知不知道这个情况?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计生委前主任:已提交放松城市生二胎建议人口学者:少子化趋势难改 人口负增长恐提前
看来要放开生2胎了放开生,中国人会生多少
计生委反扑了:前主任所称放开二胎非官方口径中国计划生育为何持续这么久?
看看我是怎么说的吧:部分80后双独家庭放弃二胎:申请手续繁琐卫计委的罪恶,罄竹难书
梁建章:中国生育率1.05可信吗中国计生的错在于执行不力
中国人口新危机新浪:放开生二胎政策可能试点 短期难以全面实施
中国必须立刻放开二胎,十年后放开三胎,最终规定最少生育2胎。放开生二胎政策可能试点 短期难以全面实施
中国人口趋势确实很严峻,身边的例子评煞笔文章, <<透析中国二胎官方路线图 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生育率话题: 三孩话题: 孩子话题: 家庭话题: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