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a 发帖数: 6858 | 1 张维为:中国模式产生四重效应
字号:小中大2013-09-15 11:00:05
更多
87
关键字 >> 中国模式产生四重效应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模式中国文化中
华文明中国房地产
我们可以用“文明型国家+混合型经济”来概括今天的中国。“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世
界最悠久的连续文明与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叠加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其主要特点是“四
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底
蕴。“混合型经济”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即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的混合。史正
富教授的新书《超常增长》值得品读,它用“三维经济”概念(战略性的中央政府,竞
争性的地方政府,竞争性的企业)概述了这种混合型经济。
中国过去30多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中国模式和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四超”特点
结合了起来。只要我们坚持这条道路,它就会继续产生巨大的四重效应,所以我对中国
经济和社会的前景很乐观:
一是人口效应。以电子商务为例,网购在西方还是个人行为,而在中国它已是一种生活
方式。西方推测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网购交易额可能会超过整个美国,背后是中国巨大
的人口效应。同样,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也能做好,因为中国的人口效应可以大大降低
新能源的成本。
二是地域效应。中国模式产生了“准发达国家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的高度良性
互动。中西部地区正在重复沿海地区前20年的奇迹,估计可以持续15-20年。
三是传统效应。一个传统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趋利避害。以房地产为
例,过去我们强调房地产的商品和经济属性,后来又强调它的社会和政治属性,建设经
适房,实行房产调控,限购等等,但我们还要看到中国房地产还有传统属性。
多数海内外华人都认为没有产权房,自己的幸福感就要大打折扣,如果2400万上海人中
2000万都这样想,上海的房价怎么可能降下来?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的延续,人们对土
地和房产有一种眷恋,这大概决定了中国房地产的传统属性。所以我们能不能考虑调整
一下思路:利用这种传统属性,制定一些政策,使房地产和我们的经济解构调整结合起
来。为什么房地产只能是低端的传统产业?为什么它不能和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结合起来呢?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它就能有效地推动中国的
经济解构调整,使我们不仅在住房自有率上超越西方(这一点已经做到),而且在“绿
色居住”方面领先世界,历史留给中国这样一个机遇。
四是文化效应。我把中国模式的实施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雪中送炭”,第二步是“锦
上添花”。我们改革开放的前30年完成了“雪中送炭”,实现了相当高水平的温饱;现
在进入了“锦上添花”阶段,文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江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我们的农民总体上已经富裕起来,但我们新建的农村民
居漂亮的不多,江南建筑文化丢失得太多了。我们的人文学者、设计师、企业家能不能
联手去发掘一下江南小镇独特的文化底蕴,然后提出一些建筑改造和设计方案,让农民
进行选择?使长三角农村美丽起来,使整个中国农村都美丽起来,这将是多么大的市场
?文化切入任何一个产业和产品,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商机。乔布斯的Ipad设计引入了东
方元素而成功,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还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讨论文化问题。上海今天的口号是建设国际经济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我们还需要文化建设的口号,中国有了“美丽中国”的
目标,上海也可以提出“美丽上海”的目标。我理解的“美丽”指的是中国文化中的“
真、善、美”,这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
以城市建设为例,在硬件建设上,“真”就是不浮躁,重质量;“善”就是要“与人为
善”,让人用起来方便;“美”就是城市建设要符合美学原理,重品味和创意。在软件
建设上,“真”就是真诚和理性;“善”就是讲社会公德;“美”就是礼貌和优雅,就
是市民文化的建设。我们把西方二三百年走过的路,浓缩到三十年之中,但当我们的硬
件全面赶上乃至超过西方的时候(这本身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市民文化水准一时
还赶不上,但上海应该带头推动市民文化建设,从而使城市生活更为有序和温馨。
过去30多年,对中国前景的预测,有悲观的,有乐观的。但最后悲观的几乎都错了,乐
观的几乎都对了。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大变革,我看中国今后10年能
够提供的发展机会,大概比西方国家加在一起的机会还要多,祝大家都梦想成真。
(张维为教授在2013年上海书展“世纪中国论坛”上的发言摘要,本文为作者赐稿观察
者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