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发帖数: 6858 | 1 龙乐豪院士访谈:日本火箭能力 转贴
来源: ouyanghui 于 2013-09-01 10:23:31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
文已被阅读:276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记者:运载火箭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国的太空控制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本次请龙院士
谈谈对日本火箭的看法。
龙乐豪:运载火箭方面,现在美俄还是领先,其后是欧空局,日本应算第二阵营中的领
先者,其后是中国。如单项排名,俄罗斯发动机水平是最高的,比如它的高压补燃液氧
煤油发动机水平相当高,氢氧发动机也不错。但运载火箭的综合能力方面,美国要强于
俄火箭。日本运载火箭的单项技术和美俄差不多,但规模还不及。
欧空局的“阿丽亚娜”—5起飞重量700多吨,规模比H-2B大。H-2B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6000千米,轨道倾角一般28.5°)运载能力是8吨,低轨道(近
地点200千米,远地点400~500千米,轨道倾角40°左右)运载能力是16~17吨。低轨道
速度增量较小,一般7.8千米,秒左右。同步转移轨道的速度增量要达到10千米/秒左
右,因此运载能力要小一些。
中国的运载火箭里最强的是“长征”-3号乙(CZ-3B),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是5.5吨,低轨道最大运载能力是12吨的样子,所以日本的比我们强。俄罗斯的地球同
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也就是八九吨,因为它地理纬度高,吃亏了。如果俄罗斯火箭拿到
同样纬度发射,也能有十吨多的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美国火箭的这个数值已达到11~12吨左右,“阿丽亚娜”-5已达到12吨。这是因
为“阿丽亚娜”-5是在圭亚那发射,北纬4°,占了些便宜。美国佛罗里达纬度在28°
左右,与西昌差不多。“长征”-5同步转移轨道运载力将达14吨左右。
记:这是否算入了文昌的纬度?
龙:文昌的纬度接近20°,占的便宜不太。而且文昌纬度最低海拔也低了,这也要吃亏
。火箭在发射开始阶段如果能减少两千米上升距离还是能省点劲。西昌海拔1800米,比
文昌高很多。
记:日本的火箭比中国的优势在哪?
龙:H-2B的规模比“长征”系列大。“长征”系列起飞重量最大的为570多吨,是载人
的长-2F。但运载能力最大的是长-3B。长-2F为什么起飞重量大?因为它的芯级一、二
级燃料都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密度大,每立方米约700~800千克。而长3B的芯级
二级以上都是液氢液氧,密度很小,每立方米只有70千克左右,所以起飞重量只有540
吨左右。长一3B高轨道运载力是5.5吨,低轨道12吨,长217低轨道运载能力是8吨左右
,跟日本人的16吨比还是小了。
日本的传统是芯级液氢液氧加固体助推,我们的传统是助推和芯一级都采用四氧
化二氮/偏二甲肼。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应用后,运载火箭上就不用这种燃料了。
卫星上可能还用,但量不大。四氧化二氨,偏二甲肼在生产时有毒。如果发射时出事,
未经充分燃烧也会污染环境。
我们下一步也要搞固体助推器,因为固体火箭相应简单些。当初我们没搞固体助推
,当时我们这方面技术能力差一点,而液体技术的条件要相对具备一些。日本搞固体主
要是为转化成导弹。
日本H-2B火箭直径达到5.2米,而“长征”系列只有3.35米。从3米多扩大到5米多是很
大的技术差距,需要全新的工艺、装备。制造5米直径储箱的工作母机、厂房都要重来
。日本固体助推器水平也比我们强,我们的没这么大。固体火箭扩大后会遇到装药、粘
结工艺、燃烧稳定性、壳体制造等问题。
记:固体火箭的壳体与液体火箭有何区别?
龙:液体火箭的壳体都较薄。如果箱子做得很笨重,运载能力就小。固体装药密度很大
,体积很小,壳体很硬,过去是钢的,现在用玻璃钢、碳纤维等。液体火箭的壳体一般
用铝合金,没有用钢的。液体会晃动,横向载荷比固体火箭要大,所以壳体用复合材料
比较少。固体火箭装药都上百吨,用铝合金做壳体强度不够。
记:日本H-2系列的助推器布置方案繁多,还有不对称布置的。
龙:这是推力组合计算的结果。助推器越少越好,多了增加故障几率。我国固体火箭用
于导弹的水平也不低,但比较小。其实日本固体火箭水平仍算低的,美国航天飞机固体
助推器的推力达上千吨。
记:它推力大是因为它体积大。
龙:但这种大体积别国做不了。美国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分4~5节,是一次点火,每节
之间燃烧传递技术要求很高。
记:助推器和芯级是否同步点火?
龙:多数是同时点火。有个别情况是助推器先点,等火箭升到一定高度芯级再点。起飞
推力不是越大越好。对于载人火箭,起飞过载值都要小于5g。对于无人火箭,推力太大
轴向载荷就大,芯级内较薄的加强筋箱体就容易被破坏。
记:H-2的助推器与“阿丽亚娜”-5的类似,采用2个较细长的助推器。而H-2 A和、H-
2B都与“长征”系列类似,采用众多矮小的助推器。
龙:助推器与芯级的连接处一般要在芯级的箱间段,因为这段强度较强,而箱壁一般只
有一点几毫米,无法受力。所以助推器的连接处透露出箱间段位置,助推器的高度实际
上决定于火箭的总体设计。芯级箱间段如果处于较高位置。助推器就要做得细高。如果
将直径从2.25米减到1.8米,我们国家也没有现成的1.8米直径箱段的工装模具。
记:H-2A和H-2B的助推器都用了支杆结构。
龙:这是为分离用的,我们不用这种结构,是用分离火箭将助推器侧吹推开。
记:以前“长征”火箭的箱间段用杆系结构,现在发达国家似乎都不用了,其实这本应
是最有效的结构。
龙:杆系结构很轻,另外上面的火箭点火后,排焰正好能从这里排出。我们仍在用这种
结构,只是载人的长2F不用。长-2F的级间段是包着的:外面设计了一些窟窿。这也不
仅是为美观,只是设计师们的一种观点。他们当时可能觉得美国的火箭都没用杆系结构
。我们为何不可?
记:H-2B的芯级第三级明显变细,是什么原因?
龙:“长征”火箭也有这种设计。芯级第三级我们也叫做末级或顶级,它的重量与有效
载荷是一比一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一段结构重量如果增加1千克,有效载荷就得减少1千
克。所以要把芯级第三级做得细一些,这样死重就小一些,相对,有效载荷就大些。而
下面的芯级一、二级如果也变细,燃料就不够了。而且,芯级二级的结构重量如果增加
100千克,可能相当于有效载荷减小十几千克,芯级一级的这方面影响更小一些,只有
芯级三级与有效载荷是一比一的关系,它减重对有效载荷贡献最大。至于其它型号未将
芯级三级变细,是因为它们的运载能力够了,不需要那么大,H-2B是5米多直径,结构
重量太大。所以规模大的火箭常用这种设计。
有时想把芯级末段直径做小也不行。当载荷物的体积已经很大时,如果再减小芯级三级
的直径,就会形成大脑袋细脖子的状况。那样在变细脖子处会产生涡流, 压力脉动会
产生附加载荷。载荷一大,结构又要加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有恰当比例,设
计上有个选择。
记:日本火箭的发动机水平如何?
龙:氢氧发动机水平比我们高,它当初是买美国的。即使和我们用同样的液氢液氧燃料
,它的推力和比推力也要比我们更大。我们的氢氧发动机应该说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综合性能比日本差。日本氢氧发动机的比推力在450秒左右,我们的在440秒左右。
差一秒,运载能力可能就差了一百千克。再如同样一个5米直径的储箱,它做得可能就
轻,就精细。每处细节差一点,它打同样的轨道,运载力就比我们多一些。衡量火箭水
平的一个最综合指标是有效载荷系数,就是送到预定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与起飞重量之
比。H-2有效载荷系数曾世界第一,但当时太追求单项性能,不可靠。现在日、美的火
箭不大追求有效载荷系数,工程要实用化要可靠要廉价要占领市场,水平都差不多,不
太在乎运载能力高一点低一点。对客户来讲,有效载荷系数不是主要参照值。
记:保温材料上,中日是否有差距?
龙:保温材料与发动机无关,属于火箭总体范畴。这方面我们与美、欧水平相当,日本
是跟随美国的路子。这层保温材料约几十毫米,是喷涂的。这种发泡材料喷涂后会涨起
来,因此要再加工,把多余部分打平,外面再加上加固与密封层。欧洲“阿丽亚娜”火
箭保温层不是这种方式。
日本主要在总体规模、发动机、材料、工艺等方面超过我们。电气系统、控制系统方面
我们进步很快,我认为不比它差。
记:入轨技术中日对比怎么样?
龙:精度控制都差不多。从需求讲,运载火箭不一定精度特别高。卫星发射上去后,和
地面跟踪测量系统是个大回路,入轨精度差一点可以通过这个回路修正。我国入轨精度
世界一流。而其它国家的运载火箭要比它们自己的战略导弹控制精度低一些。现在没必
要再用入轨精度来衡量一国的火箭水平。日本的跟踪测控技术也不差,而且它如果需要
在国外进行地面跟踪测控,可以采用国际大合作。而别人对跟我们合作有顾虑。
日本的探月水平也比我们高,上世纪90年代时就接近过月球。那时它的运载火箭能力其
实不如我们。这次的“月亮女神”甩了三颗星上去,构思比较巧妙。至于战略导弹能力
,日本一旦搞起来,我估计不要太多时间。经验上日本可能不如我们,但单项技术一旦
突破,形成工业化的能力要比我们快。
原载《兵器知识》2010.5 |
c*******8 发帖数: 707 | 2 龙院士为何不承认自己是废材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龙乐豪院士访谈:日本火箭能力 转贴 : 来源: ouyanghui 于 2013-09-01 10:23:31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 : 文已被阅读:276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 记者:运载火箭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国的太空控制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本次请龙院士 : 谈谈对日本火箭的看法。 : 龙乐豪:运载火箭方面,现在美俄还是领先,其后是欧空局,日本应算第二阵营中的领 : 先者,其后是中国。如单项排名,俄罗斯发动机水平是最高的,比如它的高压补燃液氧 : 煤油发动机水平相当高,氢氧发动机也不错。但运载火箭的综合能力方面,美国要强于 : 俄火箭。日本运载火箭的单项技术和美俄差不多,但规模还不及。
|
h********0 发帖数: 12056 | 3 徒工五毛红着脸,无话可说!
【在 c*******8 的大作中提到】 : 龙院士为何不承认自己是废材
|
N***Y 发帖数: 2407 | 4 看好你。
【在 c*******8 的大作中提到】 : 龙院士为何不承认自己是废材
|
N***Y 发帖数: 2407 | 5 “徒工五毛”看着你被美国猪操(你的)屁眼,只好“红着脸,无话可说”。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徒工五毛红着脸,无话可说!
|
h********0 发帖数: 12056 | 6 你是这么被操出来的吗?
泥马被猪操了,生出了你?
【在 N***Y 的大作中提到】 : “徒工五毛”看着你被美国猪操(你的)屁眼,只好“红着脸,无话可说”。
|
c****g 发帖数: 37081 | |
xt 发帖数: 17532 | |
m**********e 发帖数: 1045 | 9 ATTENTION:
原载《兵器知识》2010.5 |
U******u 发帖数: 343 | |
m********5 发帖数: 17667 | 11 日本的高级,技术含量更高,但是可靠性较低
【在 U******u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火箭这么厉害?印象中总出问题的嘛。
|
p********1 发帖数: 2785 | 12 这东西作为载具,可靠性应放在首位吧。
【在 m********5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的高级,技术含量更高,但是可靠性较低
|
m********5 发帖数: 17667 | 13 日本是没太投入,美国有较大牵制
真要投入做起来,我觉得它会很强
另外日本的固体推进器做得很好,真要造导弹还是靠这个
大陆还需努力啊
【在 p********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东西作为载具,可靠性应放在首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