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J 发帖数: 7594 | 1 刚刚落幕的这场对中共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公审,因其在庭审中的滔滔雄辩而高潮
迭起,而法庭上薄熙来言语往来间也将其一向的“家天下”做派暴露无遗。在8月22日
至25日连续五天的庭审中,薄熙来骂王立军“两面派”、“表面言听计从”,说如果王
正刚给自己送钱讲“给谁都一样”必扇其耳光,称和徐明“不在一个层次”;加之王立
军在庭上自曝薄熙来让他站着就死不敢跪着亡,当事人彼此反唇相讥下,俨然勾勒出了
一位唯我独尊的封建领主形象。
桀骜不驯 视下属为奴才
在24日与王立军的对质中,谈到谷开来杀人时,薄熙来说:“当时我很不冷静,我觉
得他是在给我搞两面派,过去一直表现,对我的事情、交待的工作很热心,但我觉得他
在这个问题上耍了两面派……我最不能容忍这种两面派,表面对我言听计从……他无言
以对,这时我看出破绽,我判断就是他授意别人的,所以我扇了他一耳光。”在薄熙来
的自述中,他用“两面派”和“言听计从”来形容王立军,而这样的用词完全是一副在
谈“家奴”的态度,倘若对方有所忤逆,便以耳光“家法”伺候并理直气壮,其性情飞
扬跋扈与“主子”心态可见一斑。
而在26日庭审最后一天否认和徐明的朋友关系时,薄熙来则刻意强调自己“商务部长
”的“高贵”身份,称徐明自己“知道在我眼前是什么层次的人。他与我没有什么共同
语言,不在一个层次,我是什么身份?商务部长。徐明是什么身份?他跟我搭话的机会
有多少,硬把徐明当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觉得这种逻辑和分析不合常理……比他有
水平的人,和我密切的人我能数出一百个来”。就连否认谷开来对自己讲过徐明为她和
薄瓜瓜报销机票、旅行费用时,薄熙来也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说:“对于开来说不厌其
烦地把这些小事都给我谈……她还希望不希望我对她还有感情、还爱她?”“设想一个
有文化的人每天都来和我谈这些小事,我是辽宁省长、商务部长啊,我会看的上那些吗
?”
同样的桀骜做派还可以从他反驳关于当时的手下王正刚给自己送钱的指控上看出端倪
:“王正刚还讲,说我给谷开来讲这事阴差阳错,钱给谁都一样,试问,这个话他能这
么跟我讲吗?如果他跟我这样讲,我想我当时又得情感失控,扇他一个耳光。”凡此种
种,其桀骜不驯显露无疑。
无视纪律 举家三人“共理朝政”
除薄熙来本人唯我独尊的行事风格外,“家天下”做派更早已渗入其家庭。庭审中,
薄熙来痛斥王立军“罪状”,称“谷开来最信任的就是王立军,千方百计的在我眼前说
王立军的好话……但是王立军恩将仇报反过来说谷开来杀人,我觉得王立军道德品质上
不好……所以我对这个不能接受”。试问,谷开来并非官员,是什么让她有权影响时任
市委书记对手下公职人员的评价?
另外,公诉人在庭审中披露,谷开来被王立军揭发其杀死海伍德后,王立军的下属王
鹏飞因谷开来的两次书面要求而被继任王立军的公安局党委书记关海洋以诬告陷害罪审
查,其“后宫乱政”之相活灵活现。
再者,其子薄瓜瓜也大有“皇储”之风。据官媒新华社2012年9月19日报道的王立军案
件庭审及案情始末一文中披露,薄瓜瓜有事想见王立军,王立军借故推脱,致使薄瓜瓜
差点出了意外。然而王立军身为公安局长,如果按常理,没有任何公职的薄瓜瓜凭什么
可以连夜赶赴万州急着见王立军?
不仅如此,此前曾有一则薄熙来主政重庆时期带着薄瓜瓜参加政府会议的视频广为流
传。视频中,列席会议的领导起立时,薄瓜瓜出现在薄熙来身边,虽然面前并没有名牌
,但却排位在第二或第三,和重庆市长比肩,更比其他重庆市委领导的排名都要靠前,
这也赤裸裸的反映出了薄熙来行事上的“家天下”风格。
极权人格 终究功亏一篑
个人形象风流倜傥、做事举重若轻、能言善辩且资历完整,薄熙来本当是中国一流的
治国理政人才,却从权力的顶层跌落为阶下之囚,难免令人唏嘘。
有观察人士称,薄熙来出生在中共革命元勋家庭,父亲薄一波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对
于这种自小就进出中南海,红色家族之间交往频繁,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
开国元首直呼爷爷、叔伯,从小耳濡目染看惯政治大场面的红二代来说,既会有人成为
信仰坚定、不怕吃苦、确实继承了老一代革命家优良品质一心为国的红色后代,也会有
人养成“老子天下第一”、不容他人异议、以“家天下”思维执政的行事做派。正如在
薄熙来构筑的权力网络里,他说一不二、呼风唤雨,造就了王立军从东北小城的公安局
长一路平步青云官拜重庆副市长的三级跳式升迁,然而没有组织规范、全凭个人意志的
“恩赐”也必然导致了王立军一旦触怒“主子”便被“掌嘴”、“革职”,“发配”分
管文化教育的结局。
也正因如此,一生追逐权力的薄熙来却最终功亏一篑,其最大内因不得不归咎于他的
极权人格。这种极权人格的人“容不得民主”,“蔑视基本人权”,“容不得任何不同
看法或异见”,“在人际关系中‘斗’字当头”,“醉心于推行权力意志”、“顺我者
昌、睚眦必报”,“反法治”,“对最高权力的渴求不可抑制”,“追逐权力的行为常
常失却底线”并且“好大喜功”。这一偏执的心理倾向在富于民主法治传统的社会难以
产生危害,但在缺乏民主法治传统的社会,这种人格类型的官员所掌握的公权力愈大,
其行为对社会、对自我造成的危害就会愈烈。也正是随着地位上升而危害不断增大的极
权人格,把薄熙来引向了失败之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