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e 发帖数: 15912 | 1 从中国革命史来看,土鳖>欧龟>苏龟>日龟>美龟
而且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生源来看,拼爹那时候就开始流行了。
————————————————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来龙去脉
汪云生
(摘自汪云生著《二十九个人的历史》,昆仑出版社,ISBN 7800403475
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一批人被俗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这称谓的起源和这些人的人生历程与归宿又是怎样
的呢?本书将会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说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由来,首先得追溯到20年代的莫斯
科中山大学。
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因
此,这所大学才会以孙中山的名字出现。尽管这所学校以孙中山的名字命
名,但其招生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国民党人,而是包括更多的共产党人在内
的中国学生。可以说,中山大学是为当时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
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
比如,在中山大学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生名单中,就有如下一些人的
名字: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
冯玉祥之子冯洪国;
冯玉祥之女冯弗能、冯弗伐;
邵力子之了邵志刚;
叶楚伧之子叶楠;
于右任之女于秀芝。
当然,与一般人不同,这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是以“保送”的方式
被送进中山大学的。与这些“幸运儿”相比,其他人则只能通过另外两种
方式实现去中大的愿望:报名考试,接受选拔;或由组织上秘密推荐选
派。
从1925年开始,到1929年,每年都有一批人由中国远涉重洋,辗转赶
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几年里,莫斯科成为当时中国的革命精英荟
萃的地方。
1927年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声明:“取缔”中
山大学,并与之断绝一切关系,同时命令各级组织严禁再向莫斯科派遣学
生。1930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学宣布解散,走完了短短5年的历程。但
是,中山大学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的,其中“二十八个半布
尔什维克”就是在中山大学诞生的。
根据普遍的说法,都认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在1929年夏召
开的中山大学“十天大会”上诞生的。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有28个人投票
赞成党支部局的意见,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忽而赞成,忽而不赞
成,“二十八个半”便由此而来。
这种说法,基本上是可信的,但还存在一些错漏之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头头的王明,其实那时候
并没有出席“十天大会”。早在1929年3月,王明就被共产国际派回了中
国。
因此,可以这样说,“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专用名词是在
“十天大会”上产生出来的,但其具体人物则不是在那次会议上确定的。
也就是说,在大会上投赞成票的人,不一定就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
维克”中的人;没有参加那次大会并投赞成票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是“二
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人。
事实上,人们是借助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专用名词,来
讥讽和嘲笑当时以“百分之百正确的布尔什维克”自居的王明和他的追随
者。
笔者曾经看到过六七份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名单,其中
涉及到52个人。在不同的人所开列的不同名单中,具体人选各有不同。但
耐人寻味的一点是,所有开列名单的人几乎都是当时就读于中山大学的实
地见证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众说不一的情况,原因即在于“二十八个半”并不
是完全根据“十天大会”的表决情况而确定出来的。
那么,“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究竟具体指谁而言呢?
一般来说,在所有的名单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是
“二十八个半”的头头王明,另一个是被称为“半个”的徐一新(原名徐
以新)。
当然,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另外27个人的名单也是不难确定的。
比较通行的说法,“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指以下29个人而言
的,他们是:
王明、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
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
(绪)、王保(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纯)、孙
济民(际明)、杜作祥、宋潘(盘)民、陈原(源)道、李竹声、李元
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一)新。
这个名单是比较通行也比较可信的说法,尽管其中有些人和王明一
样,也没有参加当时召开的“十天大会”,如张闻天、王稼祥当时也不在
场,但是,从他们当时的思想状况、与王明在观点和行动上都有某些程度
的相同之处或曰大致一样这些方面看,他们仍然属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
维克”。
这29个人,进入中山大学的时间并不是一样的,王明、张闻天、博
古、王稼祥、盛忠亮、张琴秋、陈原道等,是在1925年入学的第一期学
生,沈泽民虽然是1926年才插班进来的,但他也属于第一期学生之列;
杨尚昆、李竹声是1926年进校的第二期学生;
其他的人员,基本上都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进入中山大学学习的。
还有一个人比较特殊,那就是夏曦。他是1928年春成立的特别班(或
称老头子班)里的一名学员。这个班的学员有不少都是年纪较大、经验较
丰富的中共领导人,如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杨之
华、杨子烈、施静宜等。
从性别上看,“二十八个半”中有女性4人,即孟庆树、张琴秋、朱
自舜、杜作祥。
在这些人中,有些人之间有着较为深厚的渊源,如:沈泽民和张琴秋
当时已是夫妻;孟庆树则是王明当时追求的对象,回国后不久也结成了夫
妻;朱自舜是孟庆树在中山大学里最好的朋友;等等。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无疑是他们的反对派加给他们的一顶帽
子,当然,这不是政治帽子,而是一种蔑称和轻侮,表达了人们心中在当
时对他们的反感。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归国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形势的
不断变化,也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王稼祥到达中央苏区后不久,就支持毛泽东担任红军的领导工作,在
遵义会议上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闻天也站在正确的路线方面,以后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秦邦宪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在领导《解放日
报》、新华社以及在同国民党谈判的斗争中,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杨尚昆、张琴秋等很早就认识和改正了错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
党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何克全(凯丰)在遵义会议时仍然坚持不改,但在后来也改正了错
误;
夏曦后来在战斗中成为烈士,殷鉴则在唐山煤矿工作时被捕牺牲;
李竹声、王云程、孙济民、盛忠亮、汪盛荻、朱阿根等少数几个人回
国后便脱离了革命队伍,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
另有一些人,在归国后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表现,如朱自舜、宋潘
民、李元杰等,既没有什么好事,也没有做什么坏的事,平平淡淡,不知
所踪,远不如他们在中山大学时那样“领风气之先”;
只有教条宗派的头头王明和其妻孟庆树,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始终不
予悔改,而是一意孤行,一错到底。
对于上述这种变化,读者理应有所认识才是。这对于了解这些人物的
功过是非问题,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初,康生便妄下断言:
“‘二十八个半’没有一个好人。”
于是,凡在大陆、还在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均遭到审查,
有的甚至被关进监狱,受迫害而亡。 | d******a 发帖数: 32122 | 2 出了一个国家元首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从中国革命史来看,土鳖>欧龟>苏龟>日龟>美龟 : 而且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生源来看,拼爹那时候就开始流行了。 : ———————————————— :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来龙去脉 : 汪云生 : (摘自汪云生著《二十九个人的历史》,昆仑出版社,ISBN 7800403475 : 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一批人被俗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这称谓的起源和这些人的人生历程与归宿又是怎样 : 的呢?本书将会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 :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 b*w 发帖数: 14917 | | L**********8 发帖数: 134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