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w****2 发帖数: 12072 | 1 经过“新浪潮”“新新浪潮”三十多年的“清洗”,电影界被一群批评人牢牢钳制住思
想,他们用道德紧箍咒让一种精神恐怖弥漫影坛,其中扣政治大帽是刹手锏,“恐怖分
子”由此而来。急欲从死胡同里挣出的一批导演,遭遇了电影批评界带有明显使命的人
之致命狙击。他们纵容好莱坞商业电影,却对法国大众电影实行毁灭性打击,当然是以
要艺术不要商品之名。
经典手法就是分裂术,以支持艺术电影、小众电影为名,行阻止法国电影蓬勃发展之实
,这样对手有口难辩,实质是以分裂影坛、将法国电影维持在半死不活状态,便于一小
撮人操控。一如对待中国人那样,将所有非西方电影节认可、扎根本土的中国电影人,
归到一个统一的名词下,这个名词法文叫“cinéma
officiel”,中文叫“官方电影”...用一个道德界线偷偷地抽掉现实,是常用手法。
由此,在付东笔下(2006年在法出版的《中国电影》),冯小刚不存在,在他向法国人
介绍的中国电影史中就没有冯小刚!没有这么个引领中国电影十年票房的人!...还是
在他的笔下,张艺谋、陈凯歌随着拍片内容的改变,由他颁布的身份一落千丈,从作者
变为导演,最后落为“fabricant”(制造商)。他御笔一挥,张、陈就被从艺术家队
伍里扫除了。难怪2009年5月《法兰西晚报》作了一个戛纳回顾专刊,陈凯歌被从1993
年的“金棕榈”大奖的照片上抹去了。同样在他笔下,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人有拍娱乐片
的权利,大陆人好像不拍矿难、卖血或拐卖妇女,做电影人的资格都遭到质疑。
什么“X年最佳电影”,“百年百部最伟大作品”,“XX国最杰出影人”,名称一个比
一个“权威”,里面也夹带一些好作品,但更多是他们有意放入的和有意排除的。这种
作史都不诚实而要一手操纵,造成了很多电影人生前被埋没、死后难翻身。我过去也以
为人家既然这么挑出来,自然有起码的公正和艺术良心,因为一般人不可能将全年的电
影、甚至几十年的电影全部过目,只能相信“专家”的诚实和良心以及对历史的宽容。
后来亲身经历他们用“后排除法”篡改正在发生的电影史,一点点发现他们在甑选名单
时,诚实和良心居然根本不在甑选者资格之内,意识形态使命感才是最重要的,整架机
器便在我面前轰然倒塌。
=====================================
法国影坛九十年代末发生过一场“拚杀”,由于异常激烈,纸未能包住火。没有这场“
大战”,进入二十一世纪法国通俗电影的起死回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出著名大众电
影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1999年10月的一封致行会“电影家协会”的信。这封信对法国
传媒的批评措辞之激烈,将一个人的反抗,联成了电影人的反抗,一时间战火熊熊。中
国人并不太熟悉勒孔特,因他不搞政治,也就成不了“国际”电影节的宠儿;从未紧跟
统治者意识形态在背后捅中国人一刀,媒体也就不积极地把他向中国推销。对中国人好
,媒体多少要给点颜色看。其实他1977年就以一部大众喜剧片《古铜色皮肤的人》而成
为法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导演,不光大小众电影都能拍,还擅长绘画、写小说。这样一个
人99年的那封信引起影坛震动,究竟写了什么?信不长,主要内容如下:“一段时间以
来,电影批评对法国电影的态度令我目瞪口呆……一些影评简直就像预先策划的谋杀,
让我脊背发凉,好象它们的作者约好了一起来消灭法国商业、通俗、大众电影。”
此信在什么背景下出台?九十年代末法国电影走到谷底,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市场为好莱
坞电影占领,没有政府补贴,电影业几近死亡。经过“新浪潮”“新新浪潮”三十多年
的“清洗”,电影界被一群批评人牢牢钳制住思想,他们用道德紧箍咒让一种精神恐怖
弥漫影坛,其中扣政治大帽是刹手锏,“恐怖分子”由此而来。急欲从死胡同里挣出的
一批导演,遭遇了电影批评界带有明显使命的人之致命狙击。他们纵容好莱坞商业电影
,却对法国大众电影实行毁灭性打击,当然是以要艺术不要商品之名。
勒孔特说他们组成“掘墓者俱乐部”,还有人则指出《电影手册》、《世界报》、《解
放报》构成沉没法国电影的“百慕大三角”。而这个志在埋葬法国电影的“百慕大三角
”制造者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先掌控《世界报》电影版,后又到《电影手册》任主编
的让·米歇尔·付东——2009年上海电影节的座上宾。我事后看到国内报刊对他的报道
,惊得汗毛倒竖!
那么“掘墓者俱乐部”究竟用什么秘方“谋杀”法国电影?并且为他人掘墓还能满口正
义?经典手法就是分裂术,以支持艺术电影、小众电影为名,行阻止法国电影蓬勃发展
之实,这样对手有口难辩,实质是以分裂影坛、将法国电影维持在半死不活状态,便于
一小撮人操控。一如对待中国人那样,将所有非西方电影节认可、扎根本土的中国电影
人,归到一个统一的名词下,这个名词法文叫“cinéma
officiel”,中文叫“官方电影”,如果说中文这个词还比较中性的话,法文却是个绝
对贬义词,几乎可以简译为“坏蛋电影”。我一直在强调他们选择名词从来不是无辜的
,用一个道德界线偷偷地抽掉现实,是常用手法。对付法国电影他们用的也是同样的分
裂术,实际就是将各国既存电影业、尤其是那些敢于以政府财力抗拒他们控制的电影业
用“cinéma
officiel”这一道德贬义词,装进一个可随意攻打的布袋,只要装进这个布袋,名词便
可取代现实,艺术评判也不复存在,总之就是“坏电影”,不可看,不可谈,不存在。
被装进这个布袋的国度不在少数,只要在攻打范围内的都可放入,八十年代以前的西班
牙电影不管艺术水平多高,只能装进布袋,戛纳电影节居然可以让全世界相信西班牙电
影只有阿尔莫多瓦!
由此,在付东笔下(2006年在法出版的《中国电影》),冯小刚不存在,在他向法国人
介绍的中国电影史中就没有冯小刚!没有这么个引领中国电影十年票房的人!做得这么
绝他自有道理,在法国有一不成文的规矩:谈论你的敌人,就是给予他合法性。所以影
坛叫这群电影记者“恐怖分子”并不是一时激动,因为你若不按他们的心思拍电影,便
被视为敌人。而且不喜欢某些电影人倒也罢了,怎么能在做“史”时,大笔一挥就把人
家抹掉了?历史到底还有没有真相?西方历史始终没有信史,就在于其操纵者没有承受
历史真实的胸襟,对正在发生的历史都敢作弊,对逝去的历史就更是随心所欲、无中生
有了。在他们“圈地”内的,哪怕只拍过一部电影,还是纪录片,也不需要电影艺术水
准,都成了大导演,当然先是“受害者”,必须经过这个光耀无比的名词,中国人被接
纳的唯一身份;不在“圈地”内的,则可以拍过几十部电影都不存在。多么伟大的宽容
!也在他的笔下,拍《活着》的张艺谋是英雄,拍《一个不能少》的张艺谋,则是拍了
一部“mélo
racoleur”(直译:半骗半拉赚人眼泪的戏),法文racoler这个词,有三个意思:半
骗半拉征募士兵;招收党徒;娼妓勾引和拉客。这样看电影才叫“创作自由”吗?再不
想选择立场的人,只要你不像他们那样对艺术家分等划界,也被逼到了一个立场上,哪
有退路!还是在他的笔下,张艺谋、陈凯歌随着拍片内容的改变,由他颁布的身份一落
千丈,从作者变为导演,最后落为“fabricant”(制造商)。他御笔一挥,张、陈就
被从艺术家队伍里扫除了。难怪2009年5月《法兰西晚报》作了一个戛纳回顾专刊,陈
凯歌被从1993年的“金棕榈”大奖的照片上抹去了。同样在他笔下,英国统治下的香港
人有拍娱乐片的权利,大陆人好像不拍矿难、卖血或拐卖妇女,做电影人的资格都遭到
质疑。最可怕的是付东以“中国电影专家”的名义写了这本“学术”著作,试想五十年
后法国电影学院的学生或电影批评人以他这本书为蓝本,把割掉一半翅膀的中国电影视
为整体,历史不就这么被篡改了吗?
实际上人类史无前例的“官方电影”并非来自各国政府,而是世界强权搭建的庞大电影
宣传机器,它有着私营经济的一切“自由”外表和所谓的“官方电影”不具备的秘密控
制。设计出“官方电影”这个绝对贬义词,是为“攻打”和“抢劫”各国电影提供借口
和武器,由此对各国电影业实行切割,支持一派与另一派斗。戴高乐时代他们就是这样
一刀切,一边是既存电影业的坏电影,一边是反抗者的正义电影,在中国则可叫作“受
害者”电影;一边是商业的、卑鄙的,一边是艺术的、高尚的;一边是代表旧传统、旧
体制,一边是代表新潮、进步。这种切割法特别易于接受,只要划出新与旧的对抗,人
便被挑逗得蠢蠢欲动,尤其在一个国家历史变革的时期。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一道表面看不见的“电影批评封锁线”建立起来,除上述领军的“
百慕大三角”外,还有《电视广角》、《新观察家》、《Inrockuptibles》等,这些电
影记者多出自同一族群,带有明显的剪除异己、抬举亲信的意图,并不在乎法国电影的
死活,所行之事没有客观、公正,甚至没有真实。做得最绝的是电影还在剪辑、他们一
眼都没看过,居然就写文把人家否定了。看上去一堆报纸、杂志,但仔细读他们写的东
西,会有惊人发现:观点、立场、捧谁贬谁悄悄地埋葬谁,做起来像一个人!在这样的
协调行动中,真正的电影批评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外壳,壳内是一架绞杀机,几乎就
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我多年细察付东在戛纳电影节如何为参赛片打分,先是发现他打分没有逻辑,可以从一
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这样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任何客观标准都被剔除,100个人
看过,99人说不好,他可以硬说是“杰作”,此为“嘴硬术”。还有“消除术”,为了
让所有人接受他们定的“杰作”,将“杰作”周围一些好电影“消除”。最常见的手法
就是“后排除法”,一时捧得不够高的“杰作”、除得不太净的好电影,事后继续“捧
”和“除”,什么“X年最佳电影”,“百年百部最伟大作品”,“XX国最杰出影人”
,名称一个比一个“权威”,里面也夹带一些好作品,但更多是他们有意放入的和有意
排除的。这种作史都不诚实而要一手操纵,造成了很多电影人生前被埋没、死后难翻身
。我过去也以为人家既然这么挑出来,自然有起码的公正和艺术良心,因为一般人不可
能将全年的电影、甚至几十年的电影全部过目,只能相信“专家”的诚实和良心以及对
历史的宽容。后来亲身经历他们用“后排除法”篡改正在发生的电影史,一点点发现他
们在甑选名单时,诚实和良心居然根本不在甑选者资格之内,意识形态使命感才是最重
要的,整架机器便在我面前轰然倒塌。
法国另一位影评人米歇尔·西芒也注意到,他说付东一边把电影人分成拍小众电影的“
真正艺术家”和拍大众电影的“广告画商人”,一面为一些超大制作叫好,好像投资上
亿的“大众片”就不再是“广告画”了,说白了他的炮火并不射向真正的“强权”。这
就像《解放报》一边“宰杀”法国大众电影,一边为好莱坞商业片《Et》出专刊,为《
星球大战》设专版(报纸东主乃罗切斯尔德家族看来不是偶然的)。亦一如《世界报》
一面爆捧第三世界那些完全没有技术水平支撑的边缘电影,鼓吹那样拍电影才是通向“
杰作”之路,一边为法国本土具有一流现代放映设备的多功能影城唱赞歌。后来我找出
付东打分其实很有他自己的逻辑,就是意识形态取代艺术标准,有些行为则像好莱坞派
到法国的“鼹鼠”。 | w****2 发帖数: 12072 | 2 中国媒体现在也一样变成这样的恐怖分子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经过“新浪潮”“新新浪潮”三十多年的“清洗”,电影界被一群批评人牢牢钳制住思 : 想,他们用道德紧箍咒让一种精神恐怖弥漫影坛,其中扣政治大帽是刹手锏,“恐怖分 : 子”由此而来。急欲从死胡同里挣出的一批导演,遭遇了电影批评界带有明显使命的人 : 之致命狙击。他们纵容好莱坞商业电影,却对法国大众电影实行毁灭性打击,当然是以 : 要艺术不要商品之名。 : 经典手法就是分裂术,以支持艺术电影、小众电影为名,行阻止法国电影蓬勃发展之实 : ,这样对手有口难辩,实质是以分裂影坛、将法国电影维持在半死不活状态,便于一小 : 撮人操控。一如对待中国人那样,将所有非西方电影节认可、扎根本土的中国电影人, : 归到一个统一的名词下,这个名词法文叫“cinéma : officiel”,中文叫“官方电影”...用一个道德界线偷偷地抽掉现实,是常用手法。
| p**********6 发帖数: 3408 | 3 边芹这个人很有水平,对法国新闻界文化界的运行潜规则看得很透彻。她的文章都非常
有可读性和信息量。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经过“新浪潮”“新新浪潮”三十多年的“清洗”,电影界被一群批评人牢牢钳制住思 : 想,他们用道德紧箍咒让一种精神恐怖弥漫影坛,其中扣政治大帽是刹手锏,“恐怖分 : 子”由此而来。急欲从死胡同里挣出的一批导演,遭遇了电影批评界带有明显使命的人 : 之致命狙击。他们纵容好莱坞商业电影,却对法国大众电影实行毁灭性打击,当然是以 : 要艺术不要商品之名。 : 经典手法就是分裂术,以支持艺术电影、小众电影为名,行阻止法国电影蓬勃发展之实 : ,这样对手有口难辩,实质是以分裂影坛、将法国电影维持在半死不活状态,便于一小 : 撮人操控。一如对待中国人那样,将所有非西方电影节认可、扎根本土的中国电影人, : 归到一个统一的名词下,这个名词法文叫“cinéma : officiel”,中文叫“官方电影”...用一个道德界线偷偷地抽掉现实,是常用手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