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 发帖数: 6339 | |
T*R 发帖数: 36302 | |
s**********e 发帖数: 33562 | 3 真是一群勇士啊。
应该是67军。这个部队其实作风不是太好。当然基层官兵是好样的。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r*******3 发帖数: 10886 | |
R****a 发帖数: 6858 | 5 没有空军真吃亏啊。
要是合成孔径雷达或者红外侦察飞机,这些地堡用钻地炸弹很容易消灭的 |
t*****g 发帖数: 5141 | 6 made me cry. can't watch again.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m*******l 发帖数: 12782 | 7 中国最伟大的是普通的人民!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c****7 发帖数: 366 | |
I********l 发帖数: 8702 | 9 好片子。几个感受。
1. 邓产党对参加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照顾的实在不够。看下面这段采访。
2004年7月的一天,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女孩来到部队找孙兆群。一听眼
前的人就是孙兆群,女人哭了,她是伤残战友孙彦杰的妻子。孙兆群了解到,孙彦杰回
乡后生活难以自理,女儿在一次车祸中高位截肢,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不堪
重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窘迫的家境,沉重的担子,这个无助的女人自然想到了孙兆群,把孙大哥当成了救
星。孙兆群当即掏出500块钱,又跑到宿舍找了一大堆衣服、鞋子送给孙彦杰的妻子。
不久,孙兆群带着两袋大米、1000元钱和一件军大衣专程来到滕州市大坞镇孙彦杰
的老家。一踏进孙彦杰家的门,孙兆群惊呆了:空荡的屋子竟连半点炉火都没生。
http://news.sohu.com/20111111/n325268878.shtml
2. 孙兆群这样的功臣提拔的不够。
立下如此大功,如今只是个预备役的副师长。虽然比起他的战友们强多了,但是比起那
些毫无寸功却当上这中将那上将的文人太子党们,实在是大材小用。
3. 解放军永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
但是打这场投名状很不值得。
4. 还是65式军服好看。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肩上扛。比现在的伪美军服更能体
现解放军的独特气质。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s**********e 发帖数: 33562 | 10 毛轮就少放屁吧。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片子。几个感受。 : 1. 邓产党对参加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照顾的实在不够。看下面这段采访。 : 2004年7月的一天,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女孩来到部队找孙兆群。一听眼 : 前的人就是孙兆群,女人哭了,她是伤残战友孙彦杰的妻子。孙兆群了解到,孙彦杰回 : 乡后生活难以自理,女儿在一次车祸中高位截肢,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不堪 : 重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 窘迫的家境,沉重的担子,这个无助的女人自然想到了孙兆群,把孙大哥当成了救 : 星。孙兆群当即掏出500块钱,又跑到宿舍找了一大堆衣服、鞋子送给孙彦杰的妻子。 : 不久,孙兆群带着两袋大米、1000元钱和一件军大衣专程来到滕州市大坞镇孙彦杰 : 的老家。一踏进孙彦杰家的门,孙兆群惊呆了:空荡的屋子竟连半点炉火都没生。
|
|
|
w****j 发帖数: 6262 | 11 未满十八岁也能参军?
都是英雄,可惜现在政府都不纪念了。
还不如日本的靖国神社呢。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made me cry. can't watch again.
|
S*****s 发帖数: 7520 | 12 不纪念的主要原因是怕破坏中越关系,很窝囊
【在 w****j 的大作中提到】 : 未满十八岁也能参军? : 都是英雄,可惜现在政府都不纪念了。 : 还不如日本的靖国神社呢。
|
c***s 发帖数: 4895 | |
m*******l 发帖数: 12782 | 14
【在 m*******l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最伟大的是普通的人民!
|
I********l 发帖数: 8702 | 15 自己看下面这段话。
刘福民烈士的母亲这样问我们:“要是国家照顾咱们这些困难家庭的政策各级都能
落实,那就好了……国外不也有打仗死的人吗?人家怎样办的呢?……国家要是都办好
了,那也省得兆群儿操心了……”
我们无法正面回答大娘。它涉及到我国的优抚制度和外国对军人的抚恤政策。不过
,我们政策的制定者们,不知是否知道有位外国军事家曾意味深长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其地位反而不如大
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不冤枉了。这话应该引起我们深长的思考,
要不,母亲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还会有诸多遗憾的。
。
我们是人口多,但是真正需要优抚的烈士家属并不多。就在孙兆群为优抚烈士父母
而奔波解决的困难里,有不少是因大娘说的,“政策不落实”和由地方官员的官僚主义
造成的。我们请兆群就这个问题谈点意见,他却宽厚地笑笑,一副难言之隐和无可奈何
之状:“现在人的思想观念变了,为人民服务也提得少了,人与人的关系冷漠了……要
扭转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让人们崇尚为国献身的英雄,遏制失职和腐败……”
母亲们的话不再列举了。她们对穿军装的儿子、对部队、对国家和政府的话永远说
不完。
面对16位善良、纯洁、高尚的母亲,我们想,为了让更多的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
了让兆群的事迹不再成为新闻,为了让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满温情与友爱……我
们还是用兆群的话来结束这篇长文:死去的人是为活着的人而死去,活着的人要为死去
的人而活着……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毛轮就少放屁吧。
|
I********l 发帖数: 8702 | 16 这场投名状战争是不是值得打,听听老兵怎么说的吧
===============================================
为了谁?孔凡超一直在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并非为他自己而问。
为了谁?这也是李玉谦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去触摸的议题。
中越两国,本是情谊深长的兄弟国家,却从1979年到1989年,一打就是十年。在
1985年9月23日的一次战斗中,越南军人阮文勇被俘,他说:他不理解越南和中国为什
么会发生战争?要知道,他最喜欢唱的歌是《越南-中华》这支歌颂越中友谊的歌曲。
事实上,当时双方阵地距离不过几十米远,在没有作战命令时,双方士兵有时还会
打个招呼或者交换香烟。陶世德回忆,他从来不把枪口对准越南军工和老百姓。
25年过去了,中越在经过了友谊情深--兵戎相见--携手发展这样一个历史的轮回后
,硝烟散去,本该是透过历史的沉淀去反思这场战争的时候,战争之事却无人愿意提起。
然而,失去了16名战士的孙兆群忘不了,几乎残废了一半身体的陶世德忘不了,一
条腿残缺的孔凡超也忘不了,战争对他们的个体的戕害和对他们这个群体带来的伤痛。
对于他们这些普通个体而言,战争没有胜利者,都是失败者。
在“122”战斗中两次负伤、两次重返阵地的马军,开了一个博客,叫“马军的航
空母舰”,在他的博客中,记载了退伍军人因为窘迫而卖勋章、39军的少校老军人在街
头要饭等新闻事件,这块网络自留地是他的一个情感出口,他在一篇名为《军人的尊严
》的博客中写道:
“军人只有在有战争的时候才有他存在的价值吗?对军人的尊重只有危难时刻才能给吗
?战争是给了军人应有的荣誉可是这些荣誉在世俗的眼里往往是一文不值的。还记得我
刚刚复员时在民政局办理复员手续时的时候,有一位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
的胸前挂着军功章一只胳膊只剩下了半节。老人复员以后没有工作又不能劳动生活过得
很凄惨。当把这些情况反映给民政局的这位老大时,他很不耐烦的告诉老人去找你们乡
,然后在让你们村上给解决解决。我从老人的眼睛里看到了那种被人抛弃的眼神。”
在马军看来,他们被遗忘、被歧视,是比物质贫瘠更大的不公,“我们的英雄,曾
经付出很多,但他们向国家索取甚少。这其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可是
,这不应该是忘记他们,漠视他们的理由吧。” |
s**********e 发帖数: 33562 | 17 毛轮嘲笑邓时代的烈属待遇,真是笑死人。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场投名状战争是不是值得打,听听老兵怎么说的吧 : =============================================== : 为了谁?孔凡超一直在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并非为他自己而问。 : 为了谁?这也是李玉谦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去触摸的议题。 : 中越两国,本是情谊深长的兄弟国家,却从1979年到1989年,一打就是十年。在 : 1985年9月23日的一次战斗中,越南军人阮文勇被俘,他说:他不理解越南和中国为什 : 么会发生战争?要知道,他最喜欢唱的歌是《越南-中华》这支歌颂越中友谊的歌曲。 : 事实上,当时双方阵地距离不过几十米远,在没有作战命令时,双方士兵有时还会 : 打个招呼或者交换香烟。陶世德回忆,他从来不把枪口对准越南军工和老百姓。 : 25年过去了,中越在经过了友谊情深--兵戎相见--携手发展这样一个历史的轮回后
|
I********l 发帖数: 8702 | 18 挫轮出来倚门卖笑了。1976年没有烈属出来抱怨贪官,没有战士想举着煤气罐把政府领
导炸死,挫轮卖逼也没用啊。
=============
在“122”战斗中两次负伤的马军遭遇不公时,曾经想过干脆举着煤气罐把自己炸死,
连带把政府部门的领导也炸死算了。不过,他最终还是走了另外一条路:替战友打抱不
平的上访,开自己的博客,是反腐倡廉某网站中的著名人士,成了坚持社会良知的一个
最典型的分子。
,你再卖笑也没用。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毛轮嘲笑邓时代的烈属待遇,真是笑死人。
|
I********l 发帖数: 8702 | 19 “我们是人口多,但是真正需要优抚的烈士家属并不多。就在孙兆群为优抚烈士父母
而奔波解决的困难里,有不少是因大娘说的,“政策不落实”和由地方官员的官僚主义
造成的。我们请兆群就这个问题谈点意见,他却宽厚地笑笑,一副难言之隐和无可奈何
之状:“现在人的思想观念变了,为人民服务也提得少了,人与人的关系冷漠了……要
扭转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让人们崇尚为国献身的英雄,遏制失职和腐败……”
请本帖里的那条胖蛆评价一下,孙兆群是毛轮吗?为什么不去骂毛时代,怎么反倒说现
在”为人民服务提的少了?” |
d******c 发帖数: 1069 | 20 都是些老乡,听着那些山东腔,就感觉是小时候身边的那些人。对这些人言谈举止真是
太熟悉了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
|
s**********e 发帖数: 33562 | 21 呵呵,鲜肉教主没去参加梁效的班子真是可惜。
1976年有人敢出来这么说吗?
按照毛轮的逻辑,1944年德国没有人在公众场合指责希特勒,而现在的德国人肯定有在
在公众场合指责莫老太的。莫非这说明德国人民更热爱希特勒?!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挫轮出来倚门卖笑了。1976年没有烈属出来抱怨贪官,没有战士想举着煤气罐把政府领 : 导炸死,挫轮卖逼也没用啊。 : ============= : 在“122”战斗中两次负伤的马军遭遇不公时,曾经想过干脆举着煤气罐把自己炸死, : 连带把政府部门的领导也炸死算了。不过,他最终还是走了另外一条路:替战友打抱不 : 平的上访,开自己的博客,是反腐倡廉某网站中的著名人士,成了坚持社会良知的一个 : 最典型的分子。 : ,你再卖笑也没用。
|
S*****s 发帖数: 7520 | 22 这你还别说
现在真的放开了让德国人投票,
拥护希特勒的还真说不定占大多数。
按照沉默的螺旋这个传播学概念,叫的响的都是反希特勒的,政治正确
拥护的一般都沉默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鲜肉教主没去参加梁效的班子真是可惜。 : 1976年有人敢出来这么说吗? : 按照毛轮的逻辑,1944年德国没有人在公众场合指责希特勒,而现在的德国人肯定有在 : 在公众场合指责莫老太的。莫非这说明德国人民更热爱希特勒?!
|
I********l 发帖数: 8702 | 23 前面贴的几段采访越战老兵的话,邓蛆怎么看?
孙兆群这个纪录片是在指责毛时代吗?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鲜肉教主没去参加梁效的班子真是可惜。 : 1976年有人敢出来这么说吗? : 按照毛轮的逻辑,1944年德国没有人在公众场合指责希特勒,而现在的德国人肯定有在 : 在公众场合指责莫老太的。莫非这说明德国人民更热爱希特勒?!
|
I********l 发帖数: 8702 | 24 毛时代的军烈属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家门口都有军烈属牌,子女在当兵/上学/招工各方
面都优先照顾。而且军烈属和五保户一样,衣食住行国家(集体)都要管起来。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贴的几段采访越战老兵的话,邓蛆怎么看? : 孙兆群这个纪录片是在指责毛时代吗?
|
f****n 发帖数: 649 | 25 这个济南军区67军开了解放军史上先例,战士枪击军长。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d********y 发帖数: 6566 | 26 主要是练兵吧?
文革把军队也弄的不成样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
C*********l 发帖数: 10248 | 27 唉,年纪大了居然整哭了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h*******u 发帖数: 15326 | 28 叉他妈的中越关系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纪念的主要原因是怕破坏中越关系,很窝囊
|
t*******d 发帖数: 1845 | 29 战士都是英雄,还有几个毛轮一直对打越南耿耿于怀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I********l 发帖数: 8702 | 30 战士当然是英雄。对打越南耿耿于怀的,正是这些流血又流泪的英雄。
“为了谁?我一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战友。我的战友们是为了谁牺牲的?他们在我
前面躺了一片,真是一片。他们是为了谁而死的?为了我?还是为了自己?不是吧,其
实为了国家捐躯了。”为了谁?孔凡超一直在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并非为他自己而问。
为了谁?这也是李玉谦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去触摸的议题。
中越两国,本是情谊深长的兄弟国家,却从1979年到1989年,一打就是十年。在
1985年9月23日的一次战斗中,越南军人阮文勇被俘,他说:他不理解越南和中国为什
么会发生战争?要知道,他最喜欢唱的歌是《越南-中华》这支歌颂越中友谊的歌曲。
=====================================================
一个战地记者的反思:对越作战老兵的生活现状
25年前,老山前线上的战地记者李玉谦拍下了中越战争中的一场战斗;25年后,他
穿越硝烟的迷雾,依次寻访这场战斗中的亲历者。烈士的亲属,伤残的干部,退伍的战
士,这些年来,他们是如何生活的?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又如何奋斗?
他把这次寻访拍成了电视系列纪录片《战友--寻访“122”战斗亲历者》。那群渐
渐被历史淡忘的人,那群默默承担历史伤痕的人,在他的镜头中一一浮现。
战争阴影噩梦般缠身,生活境遇中的窘迫和艰辛,为谁而战的长久思索--亲历者的
各种苦辣酸甜都在他的镜头中浓缩,对于普通个体而言,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
而对战争的反思,并不止于此。
1985年
25年前的战火纷飞,李玉谦至今历历在目。
那一年,时任中央电视台驻济南军区记者站记者的李玉谦23岁,而中越的仗也已经
打到第六年。就在那年的中秋节,彭丽媛把《在希望的田野上》带到了老山,李玉谦则
被央视派出做总政歌舞团赴老山前线慰问演出的报道。
并非战地记者的李玉谦,命运的转折点在此发生--他没有随团回后方,而是留在了
老山前线,这一呆就是三个月。
三个月的时间,李玉谦几乎把老山前线所有的部队走遍,最后他把自己的摄像机对
准了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199师596团“双大功七连”。
他提前一个月得知这只队伍将在当年的12月2日发起一场进攻,而战争之后这些生
龙活虎的战士肯定会有牺牲和伤残的。记者的敏感让他决定有意识的对这个连队的战士
一个一个的进行拍摄,从平日的训练、生活一直到“122”前一天的写遗书、喝出征酒
,李玉谦的镜头细致的扫过每一位战士的脸,尽量为他们保留一些难得的影像。
12月2日那天,战斗在7:30打响。“双大功七连”的50名突击队战士冲上战场,李
玉谦也背着他的摄像机在血雨腥风中穿梭。战斗在25分钟后结束,“炮火的激烈,远超
过你想象,像下雨一样,地面还被掀翻好几层。”经历过一番战场洗礼的李玉谦陈述起
往事来有着沉淀后的平静。
他的拍摄从当天的早四点一直进行到晚八点,累计五大盘录像带总共1小时40分钟
:炮火轰鸣中,一个又一个战士从阵地上被送下来救助时,年轻的躯体无一不被炮火摧
残的遍体鳞伤,而凯旋的凯歌奏起时,幸存的战士们则是抱头痛哭。
这是一段太难用语言形容的录像。战争肆意的伸展出它最血腥最残酷的爪牙,人成
了最脆弱最无力的牺牲品。
25分钟的“122”战斗,我方50名突击队员阵亡11名,七成伤残,越方阵亡87名,
以我方攻克968高地作为终结。尽管在军事上,它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丛林作战的经典样
板,然而,对于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而言,他们的个体命运就此改变。
而李玉谦,在战后的五天内,就像被一拳头打懵需要时间来恢复知觉一样,他一直
处于恐怖麻木和不知所措的状态,“已经打乱了我的思维正常的秩序,觉得这个东西很
沉重,需要好长时间消化处理完。对人的冲击太大了。”他回忆道。
战斗结束三天后,带着战后心理阴影的李玉谦离开了战场,无法从战争环境中摆脱
的他,回来后跟朋友团聚,喝第一杯酒时,必然要面朝西南方向祭奠,这成了他保留到
现在的习惯。
24年后
1小时40分钟的录像被李玉谦带回济南后,因为影像纪实的战争太过真实和残酷,
这段录像就此被封存,无法公映。
很难说清他有多少次梦回战场,这段战争的阴霾成了他一直想理清的心病,事实上
,自从他离开战场,当年的那段影像资料,他只看过一次,多年来,他对所有的战争小
说和战争影视都避而远之。2009年,正赶上中越战争(1979年)30周年,当年那些参战
的20多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了50岁左右的人。此时的李玉谦也已是年近“知天命”的年
纪。
2009年,时任《解放军画报》社二编室主任的他申请自主择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进行的
计划--以1985年他拍摄的原始影像为一条线,寻访当年参加“122”战斗的亲历者,追
拍他们现在的生活。
这些年来,他们是如何生存的?面对生活的考验和挑战,他们又是如何奋斗拼搏的?
带着百般疑问,李玉谦找到了当时“双大功七连”的副连长、“122”战斗突击队
队长孙兆群。24年后的孙兆群已经是山东省济宁预备役炮兵师的副师长,多年来,他一
直跟其他战友保持着联系,受伤的战友遇到什么困难,他会尽力解决,他也一直照顾16
个烈士的父母,每年的节假日都要去看望那些老人,他帮着每一家做过无穷无尽的事情
。他像是一个领头羊,找到他以后,就自然能够找到其他的人。
24年来再未谋面的两个人,恰恰有着共同的心愿--譬如李玉谦想用镜头来拍摄战后
生活,孙兆群则想的是用笔写下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孙兆群写故事,写小说的能力
也非常强,他说他一直想写这么一部书,来写他这个连队,写他带着这些战友打的这一
场战斗,把一些事说明白,把一些人说明白,给后世一个交代。”李玉谦说。
吃不准如何配合李玉谦进行拍摄的孙兆群,又找来了当时的老连长张长岭和老营长
张风洋,三个人和李玉谦一拍即合,还一起看了李玉谦当年拍摄的影像资料,而孙兆群
一看到战斗打响的那一刻便扭头不忍再看。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李玉谦自己拿出30多万元存款买了前期的摄像设备和后期的
编辑设备,当年战地前沿救护所所长、现在自己开医院的许新升提供了40万元的资助,
李玉谦在两三天之内组建了摄影团队,连人带设备一股脑的都拉到了山东。
2009年6月10日开机,大半年的光景,他和他的摄影团队驾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
寻访到了“122”战斗中包括孙兆群、张长岭、张凤祥在内的八位幸存者的战后生活--
炸断一条腿的高俊忠、两次负伤的马军,军医许新升、外号“孔大侠”的孔凡超,以及
失去了一只眼一只胳膊一条腿的特等残废陶世德。
2009年底,他和他的团队粗编制作出这八人的十集纪录片,每集三十分钟,名字暂
定为《战友-寻访122战斗亲历者》。
战后阴影
当年那场25分钟的战斗,足够短,却也足够长。战争的伤害一直在这些老兵的生活
中存在。
特等伤残陶世德,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胳膊、一条腿。镜头中的陶世德,每天清
晨,需要把假眼从水杯中取出,塞进空荡荡的左眼眶。由于身体的伤残程度严重,导致
他经常失眠,夜里两三点钟都无法入睡,从而内分泌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
的健康程度呈现大规模下滑:譬如低血糖发作起来,不小心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又譬
如陶世德喜欢《小草》这首歌,13岁的女儿用电子琴伴奏,他则在一边吹笛子,但他发
现,本来驾轻就熟的一首歌,现在却经常演奏出错。
对他们来说,战后阴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心理上的折磨。
在李玉谦的镜头下,“122”战斗时的副连长、突击队队长孙兆群仿佛是个还债者
。“压力最大的就是他,他觉得是这些战士跟着自己打仗,伤了死了都要他来负责。”
李玉谦说。
从普通士兵到副师长,今年48岁的孙兆群从军28年。28年军旅生涯,让他最难忘的
还是1985年云南边境的硝烟和号角。当年,战友们达成“生死约定”:谁活着回去,谁
就去看望各位的父母。孙兆群所在的连失去了16位战士,从此他便成了16位烈士父母的
儿子。
20年来,孙兆群持续资助16位烈士的父母和他们的亲人,一听说谁家老人病了,烈
士的兄妹上学、工作需要钱,他都心甘情愿的捧出一个儿子的孝心,一位兄长的关爱。
“亏欠”成了他给自己的定义,他就像一个还债者,还掉死伤生命的债,默默弥补战争
的遗留下来的伤痕。
失去一条腿的高俊忠,更像是一个逃避者。参加“122”战斗时,高俊忠刚刚17岁。
他找对象时,包括到现在都不会告诉任何人是残疾人,他极力去伪装。退伍后的高
俊忠,从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伤残,哪怕对当时的对象他都没有吐露详情,甚至在当
时的准岳父岳母面前故意奔跑,还跑上好远,以掩盖身体的缺失。
他的小伎俩瞒过了所有人,直到新婚洞房时,妻子才突然发现他的残废。这种剧烈
的刺激,引发了妻子的精神问题,多年来,妻子内心抑郁,甚至曾经试图自杀,直到现
在,高俊忠还经常带着妻子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经济拮据的高俊忠没有钱让妻子长期
住院疗养,只有买了药回家自行疗养。
事实上,他同时也会跟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心理苦恼。纪录片中的一个场景是,高
俊忠向心理医生倾诉,经常梦到跟死去的战友交谈,或者在战场上,挖出战友的尸体,
而战友突然复活--医生告诉他,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精神创伤依然存在。此时镜头中
的他,偏转过脸庞,眼眶渐渐变红了。
李玉谦总结,战争的严重心理创伤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一,自杀率高,包括现
在活着的战友,一生气时就想到自杀,这种自杀的念头非常强烈;其二,精神病犯罪率
高,在西方叫战争创伤,“双大功七连”的战士中便有三位是精神病患者。
孙彦杰便是这么一位战争后遗症患者,他把菜刀铁棍等工具集中在床头,晚上睡觉
时大喊“杀啊杀啊”,挥舞着工具在墙面上划出一条条的沟壑。严重的精神问题让孙彦
杰一直处在战争的恐慌和紧张状态中,甚至已经不认识任何家人。
有一次,老连长孙兆群专程赶到孙彦杰的家乡去看望他,老远就看到他在村头晃荡
和流浪,而不认识任何家人的孙彦杰,一眼就认出了老连长,抱住孙兆群痛哭流涕。
“为什么西方心理学在二战后突然那么发达,是因为战争给西方带来了人们生存的
危机。”李玉谦说,将来,他要把孙彦杰在内的三位战争后遗症患者的生存状态专门拍
上一集,并且他找到了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心理援助、专门做战争创伤治疗的专家,他
打算邀请这位专家一边为这三位战争精神病患者做个案分析,一边进行拍摄。
为了谁
无论是老连长孙兆群,还是陶世德、高俊忠或孔凡超,他们在镜头中总会提到一位
年轻的战士--顾克路。
顾克路,山东济宁市邹城北宿小北村人,“122”战斗中牺牲,他当时未满17岁,
是连队中最小的战士。
本来因为他的年龄太小,“122”战斗的突击队并没有让他加入,但这个小战士在
孙兆群面前死磨硬泡,决心书、请战书、甚至血书轮番上阵。
孙兆群的一篇回忆中如此写道:
“最后,跟我摊牌并质问:副连长,我从当兵就跟着您,您还对我不了解吗?我知
道当突击队员要牺牲,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也为了连队的荣誉,就是一个牺牲的机会您
也得给我!我是党员,我应该当突击队员!……二十年前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祖国的挑选面前你义无反顾,为了祖国和连队的荣誉勇往直前。可二十年后,拉关
系走后门的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呢?!”
在战斗打响前一天,顾克路留下了自己的遗言--“青春是美好的,生命是宝贵的,
我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因为我还年轻。但是假如祖国需要我,我愿把鲜血洒尽……”
不要谈崇高。顾克路实际上在用一种最朴素最美好的情感,实践了他的诺言。在战
斗出发前,李玉谦用镜头记录了这个17岁小战士的生气勃勃的脸,24年后,当这段镜头
在陶世德和孔凡超面前播放时,两座城市,两个房间,这两条汉子传出了同样的哭声。
镜头中的陶世德在他珍藏了20多年的顾克路的遗物钢盔前,吹起了长笛,那首当年
他们最喜欢的《小草》;千里之外的孔凡超,则又一次唱起了《为了谁》,歌声中他热
泪长流。
“为了谁?我一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战友。我的战友们是为了谁牺牲的?他们在我
前面躺了一片,真是一片。他们是为了谁而死的?为了我?还是为了自己?不是吧,其
实为了国家捐躯了。”
为了谁?孔凡超一直在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并非为他自己而问。
为了谁?这也是李玉谦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去触摸的议题。
中越两国,本是情谊深长的兄弟国家,却从1979年到1989年,一打就是十年。在
1985年9月23日的一次战斗中,越南军人阮文勇被俘,他说:他不理解越南和中国为什
么会发生战争?要知道,他最喜欢唱的歌是《越南-中华》这支歌颂越中友谊的歌曲。
事实上,当时双方阵地距离不过几十米远,在没有作战命令时,双方士兵有时还会
打个招呼或者交换香烟。陶世德回忆,他从来不把枪口对准越南军工和老百姓。
25年过去了,中越在经过了友谊情深--兵戎相见--携手发展这样一个历史的轮回后
,硝烟散去,本该是透过历史的沉淀去反思这场战争的时候,战争之事却无人愿意提起。
然而,失去了16名战士的孙兆群忘不了,几乎残废了一半身体的陶世德忘不了,一
条腿残缺的孔凡超也忘不了,战争对他们的个体的戕害和对他们这个群体带来的伤痛。
对于他们这些普通个体而言,战争没有胜利者,都是失败者。
坚强的抉择
“122”战斗的幸存者,退伍后的他们,大部分人生活拮据,但是,没有躺在功劳
薄上,向国家伸手,自我拯救,每一个人都上演了一部生活的奋斗史。
失去了右腿的孔凡超,和几个退伍军人一起,办了一家塑料加工厂,勉强维持生活
。2009年的经济危机,却波及这个乡村塑料加工厂,孔凡超和他的战友们想方设法的度
过了金融危机。
军医许新升,在战场上抢救伤员无数,战争结束后,把主要精力投放到癫痫病的攻
克中,并且在部队中利用一个马厩创办了的癫痫病诊所,依靠自学继续着他对癫痫病的
研究,甚至不惜以身试药。退伍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治疗癫痫病的专科医院
,如今这家医院不仅全国有名,国际上都颇有威望。在他开办的这家医院的员工中,退
伍军人占了一定的比例。
缺了一条腿的高俊忠,时刻保持着生命的斗志,甚至还参加过残疾人运动会,拿到
了奖牌。高俊忠已经下岗两年多了,拍摄时穿的那件横条条T恤衫,是他唯一的像样的
衣服。习惯把自己当健康人开练的他,假肢经常坏掉,要知道,按照政府的标准,他能
报销的假肢价格不能超过800元,而这种最低档的假肢极其容易坏掉,高俊忠便时刻携
带工具,随时动手修假肢。他曾经跟李玉谦的拍摄剧组说,他希望能有一个好一点的假
肢,2000多元的就好。
战士沙俊友,在战斗中踩中地雷,炸掉一条腿,复员后,业余时间拖着一条腿蹬三
轮车拉客、收酒瓶补贴家用,甚至到砖厂里搬砖,如今他开了一个小卖部,日子渐渐过
得好了起来。
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采取的方式不是抱怨和自暴自弃,“你能发现他们身上太多
的人性光芒。”
在“122”战斗中两次负伤、两次重返阵地的马军,开了一个博客,叫“马军的航
空母舰”,在他的博客中,记载了退伍军人因为窘迫而卖勋章、39军的少校老军人在街
头要饭等新闻事件,这块网络自留地是他的一个情感出口,他在一篇名为《军人的尊严
》的博客中写道:
“军人只有在有战争的时候才有他存在的价值吗?对军人的尊重只有危难时刻才能给吗
?战争是给了军人应有的荣誉可是这些荣誉在世俗的眼里往往是一文不值的。还记得我
刚刚复员时在民政局办理复员手续时的时候,有一位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
的胸前挂着军功章一只胳膊只剩下了半节。老人复员以后没有工作又不能劳动生活过得
很凄惨。当把这些情况反映给民政局的这位老大时,他很不耐烦的告诉老人去找你们乡
,然后在让你们村上给解决解决。我从老人的眼睛里看到了那种被人抛弃的眼神。”
在马军看来,他们被遗忘、被歧视,是比物质贫瘠更大的不公,“我们的英雄,曾
经付出很多,但他们向国家索取甚少。这其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可是
,这不应该是忘记他们,漠视他们的理由吧。”
生存之战
“实际我是从一个更大的背景和更大的一种文化氛围中来透视这场战争、透视这段
历史。”李玉谦的拍摄远未完结,事实上,他还打算继续拍摄牺牲战士的亲属的生活,
乃至越南交战方军人的生活现状。
等拍摄彻底结束后,他还打算花3到5年的时间写一本书,好好的记录下他对战争的
思考。
他想说的大背景是,当代社会并非没有战争,只是战争的外在形式发生了改变,不
再是流血的战争。其实人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新的恐惧,新的焦虑,新的威胁,对于每一
个人来说这是一种生存的战争,战争无处不在,譬如人们每天所经历的跟别人的较量,
跟自我的较量,譬如面对公平和利益这种事,人们的困惑或抉择。
李玉谦刚刚读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的新寓言小说《战争》,其中的一
段被李玉谦用笔做了标注:“一只大军在前进,践踏田野,摧毁桥梁,一路抢劫,一路
侵犯,将一切全部碾碎。这是一只看不见的军队,没有思想,没有行动!……它是从哪
里来的?也许从人的头脑,仅仅是从头脑中出来,竭尽摧毁之能事?”
面对社会的不公,有人选择了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近期发生的数起校园惨案,弱
势的人向着更弱势的人动手,“他不能降伏那一刻的恶念,战争的因子就是人心中的恶
的种子。”李玉谦说。
事实上,恶的因子也在“122”战斗中两次负伤的马军身上展现。这个曾经在战场
上厮杀过的军人,身上的暴力因子比一般人还强烈,遭遇不公时,他曾经想过,干脆举
着煤气罐把自己炸死,连带把政府部门的领导也炸死算了。事实上,马军放弃了暴力,
走了另外一条路:替战友打抱不平的上访,开自己的博客,是反腐倡廉某网站中的著名
人士,成了坚持社会良知的一个最典型的分子。
人性中如此闪光的一面,贯穿了李玉谦的拍摄始终。意识形态之外的恒定价值观,
是他想从这场战争中找到的精神筋骨。
【在 t*******d 的大作中提到】 : 战士都是英雄,还有几个毛轮一直对打越南耿耿于怀
|
|
|
j*******g 发帖数: 25 | 31 热泪盈眶啊,听着浓浓的乡音,太有感触了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s**********e 发帖数: 33562 | 32 毛论都是越南人民的老朋友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战士当然是英雄。对打越南耿耿于怀的,正是这些流血又流泪的英雄。 : “为了谁?我一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战友。我的战友们是为了谁牺牲的?他们在我 : 前面躺了一片,真是一片。他们是为了谁而死的?为了我?还是为了自己?不是吧,其 : 实为了国家捐躯了。”为了谁?孔凡超一直在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并非为他自己而问。 : 为了谁?这也是李玉谦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去触摸的议题。 : 中越两国,本是情谊深长的兄弟国家,却从1979年到1989年,一打就是十年。在 : 1985年9月23日的一次战斗中,越南军人阮文勇被俘,他说:他不理解越南和中国为什 : 么会发生战争?要知道,他最喜欢唱的歌是《越南-中华》这支歌颂越中友谊的歌曲。 : ===================================================== : 一个战地记者的反思:对越作战老兵的生活现状
|
I********l 发帖数: 8702 | 33 说这些风凉话毫无意义。你家估计也没有为国献身的军人。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毛论都是越南人民的老朋友
|
a*******e 发帖数: 245 | 34 哭了,太tmd残酷了
向英雄们致敬!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
s**********e 发帖数: 33562 | 35 到底是谁在说风凉话?!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说这些风凉话毫无意义。你家估计也没有为国献身的军人。
|
I********l 发帖数: 8702 | 36 多加几个叹号就显得你不傻叉了?我在本帖里的每一个回帖都是基于事实,你呢,上来
不是骂人就是挖苦,你还能说点什么?要装傻充愣是你的自由啊,请继续好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到底是谁在说风凉话?!
|
w****j 发帖数: 6262 | 37 好片子
战争太残酷了,还是祈愿国家和平吧
政治家大手一挥,军事家青史留名,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呀。
不过大家讨论一下,为啥80多人经营很久的阵地,有完善的防御工事,50多人的突击队
,损失十几个人就拿下来了?
【在 g******4 的大作中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