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武器杂谈】坦克
相关主题
德媒评选世界最强9大坦克 中国99式上榜, 日本排名靠后俄罗斯推出T72M1改良型主战坦克
德媒评全球最强9大坦克 中国99式超越英法排第3!K-2垫底!通身采用第三代复合式装甲 德国新坦克不怕地雷
unidentified_title2015年十大主战坦克排行 中国坦克总算被西方肯定
unidentified_title中国新版99坦克更换主炮 口径更大更恐怖
中国坦克全面超俄美欧,独步全球日本《PANZER》杂志: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坦克家族
99A主战坦克的假想敌仍然是俄国TB国VT1A主战坦克(zz)
俄造反坦克导弹击中M1A2主战坦克中国在市场同时推3型坦克 远领先印度
unidentified_title日本10式主战坦克:号称“亚洲第一坦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坦克话题: 样车话题: 毫米话题: 研制话题: 试验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0
发帖数: 361
1
1. 发明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
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
。英国人E.D.斯文顿(又译作特里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
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
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
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
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
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
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日制成样车进行了首
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
7毫米“马克沁”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
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
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
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
。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
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
(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一个新式武器命名。(关于“坦克”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
很多,有一说是坦克发明后,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
以此传来了;还有一说,是为了保密,总之,“坦克”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版本)结
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
诺FT-17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
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
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
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
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2.中国陆军坦克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是于1959年装备部队的59式坦克。珍宝岛之战促进了中国坦
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这次会战产生了丰硕
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红箭
73式反坦克导弹等。69式的研制提高了中国的坦克研制水平,培养了一批坦克研制人才
,这对中国坦克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是于1959年装备部队的59式坦克。59式坦克仿自苏联的T-
54A型坦克,而T-54A型坦克是著名的T-34A的发展。在50-60年代,59式坦克是一种性能
较好的坦克,在中国的产量巨大,生产了近万辆,成为中国军队的主战坦克。时至今日
,59式仍然是中国军队装备量最大的坦克。60-70年代初,苏联和西方国家都装备了战
后二代坦克,苏联是T-62型,西方是M60、豹1和奇夫坦等,这些坦克广泛地应用了双向
稳定的115毫米滑膛炮或105毫米线膛炮(奇夫坦甚至是120毫米线膛炮)、光点投射式
火控系统、第一代微光夜视或主动红外夜视和间隙装甲等技术。但中国由于技术的落后
和储备不足,只是利用59式的技术生产了适合于水网稻田地带作战的62式轻型坦克,并
参考苏联PT-76的技术生产了63式水陆坦克。
真正促进中国坦克发展的是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珍宝岛之战证明,当时中国军队
的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
装甲,这促进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
,这次会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
炮、69式火箭筒、红箭73式反坦克导弹等。
69式坦克是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严格地说,69式是59
式的一种改进型坦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功率从520提高到580马力
的强化发动机、主动红外夜视、双向稳定器和自动装表式火控系统,而总体结构没有变
化。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为了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已正确认识
到长杆式脱壳穿甲弹是今后穿甲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武器,而在英国人发明滑动弹带以前
,著名的L7滑膛炮不能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这是由于线膛炮赋予了炮弹太大的旋转
速度而大大降低了长杆弹的穿甲能力。
69式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装备了大约1000辆,被称为“一代坦克”。69式的
研制提高了中国的坦克研制水平,培养了一批坦克研制人才,这对中国坦克的进一步发
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69式的100毫米滑膛炮并不很成功,这是因为当时所使用的发
射药的火药残渣的留膛使火炮经常需要擦拭,部队不欢迎。到80年代,由于线膛炮发射
的脱壳穿甲弹研制成功,69式又改回100毫米线膛炮,并且改进了火控系统,称为69II
式。采用英国式的105毫米线膛炮并使用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火控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型
被称作69III式或79式,参加了84年的天安门阅兵。69式还有一种竞争世界坦克改装市
场装有稳像式火控系统的改型。顺便提一下,105毫米线膛炮是引进的奥地利技术,而
不是传说中的以色列技术。同时引进的还有155毫米加榴炮。105毫米线膛炮的穿甲能力
还是比较强的,国内的试验表明,它可以贯穿两辆并排摆放的59式坦克。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利用中国和西方建立的良好关系而可以引进技术和改革开放
的时机,中国开始了“二代坦克”的研制,这就是广为人知的80系列坦克。80式坦克使
用了6对小直径负重轮和改进的扭杆悬挂、105毫米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在12150L
柴油机基础上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的730马力柴油机,使火力和机动性都有较大提高。80
式有80I和80II两种型别,差异是80II使用了瞄准和激光测距合一的炮长瞄准镜并加装
了炮塔围栏。80式于88年正式定型装备部队,部队称88式,装备部队的88式可在车体前
部披挂复合装甲。80式研制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第一次全面地研制一种新型坦克,它使中
国获得了研制坦克宝贵的系统综合技术,因为一种坦克的研制决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
它是各种矛盾要求的折中,如何合理地选用各种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所有的新技术
堆砌在一起并不能造出一辆性能良好的坦克,事实上这是很多坦克新研制国的技术瓶颈
,这一点看看印度研制阿琼坦克的历程便知。

但无论如何,80式坦克的研制年代使它刚研制成功便成了落后的产品。这时西方和
苏联已广泛装备使用了120-125毫米滑膛炮、复合装甲、大马力柴油机或燃气轮机、稳
像式火控系统的豹2、M1、T-64、T-72和T-80等坦克,它们使坦克的火力、机动和防护
有了空前的提高,因而研制新一代坦克与其抗衡便成了中国坦克界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
要。
1992年,在德国的《军事技术》杂志上刊登了一副后来被广泛引用的照片、被称做
90-II式的中国坦克。仔细分析这张照片,便会发现其在总体布局上与T-72的一致性,
甚至负重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这张照片上所显示的其它一些特征可明显看出它是一辆
技术验证车,如粗糙的工艺,甚至还有两个倒车镜。在97年前后,一些杂志上发表了更
新的照片,显示90-II的研制已基本成功。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哈里德坦克可以认为
也采用了90-II的技术。

令人惊奇的是,在8月17日的国庆预演中所展示的新型坦克的外观又有所变化,很多
观察者认为是T-72的底盘,根据是车体前部的V型挡浪板和下部的推土铲都及其相似。
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仍然是90-II的变形车,外观的变化就象92年的照片和97年的
照片的变化一样,虽然局部特征有所改变,但总体布局没有变化,最典型的特征,负重
轮形状和间距没有改变,其不等间距的负重轮布置可以容易地将其与T-72的等间距负重
轮的布置区别开来。一个合理的推测是,92年照片显示的是一辆技术验证车,97年的照
片显示的是一辆工程样车,而阅兵预演显示的则是最后的生产定型车。
另外预演展示的一种坦克是85式(88C),85式是80式的改进,有85II、85IIA、
85IIM、85IIP和85III等多种型号。其中的85II式是80式改为焊接炮塔,使用了复合装
甲,火控系统也改为稳像式。85IIA式为了增强火力,将105毫米火炮的炮管加以延长。
85IIM换装了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85IIP是85IIM的出口巴基斯坦型。85III为
了改进机动性而将原730马力发动机改为了1000马力发动机。至于预演坦克是85式的什
么型号,现时尚难以确认。在西方国家同时装备两种以上的主战坦克是很难想象的,这
从后勤和维修上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东方国家却是有先例的,如原苏联同时装备了T-64
、T-72、T-80三种同代坦克,这可能是一种体制的原因造成的,现代俄罗斯也在向一种
主战坦克的装备体制过渡。
中国在装备“三代坦克”的同时装备了85式这样的“准三代”坦克,一个原因可能
是从成本考虑,即用较便宜的坦克来弥补昂贵的“三代坦克”的数量不足,另外一个原
因可能是让原来生产80式坦克的庞大的军工厂人员“有饭吃”。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简称,工程代号WZ-123,由98G式改进而成,是目前中
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大部分已经进入了战后第三代主
战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已
经远远超过了苏制坦克。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我军仍大量装备第一代的59式坦克,在战时暴露出了大量问题,
我国坦克发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军研制并装备的第二代主战
坦克80式、85式采用了西方坦克的技术,与我军长期使用苏式装备不同,整体性能达到
了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优秀水平。然而仍然存在着防护,动力,电子系统上的巨大差
距。但由于定型时间晚,那时前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大规模装备T-80、M1A2和豹2
等第三代主战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战坦克仅少量装备部队。
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步伐,我国加紧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而
对于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设计还是苏式传统风格,内部产生了讨论。由于我国已经
获得了苏联T-72主战坦克的技术,辅以某些西方更先进的坦克技术(比如来自豹2坦克
的部分技术),决定以苏式设计为基础开始研制第三代主战坦克,1989年开始研发,项
目工程代号WZ123。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
力量,陆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
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
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
发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
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
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我国坦克工业自
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
经过协作攻关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发成功了代号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
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0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震器和
mb8v331tc41型引擎,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从德国引进的
mb8v331tc41型引擎、辅助系统以及行走装置、总体布局和整车的总体性能。随后,617
厂和201所又研发了代号1226和1226f2的两辆试验样车。这两辆试验样车的外形相同,
除安装了与1224试验样车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外,无论是在坦克外形还是在车体结构
上都与1224试验样车有很大不同,其战斗全重分别为45.3吨和45.8吨,车全长为9.947
米(炮向前)。两辆样车的区别是动力装置系统不同,1226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36厂生
产的8v165型柴油引擎,该引擎的功率为1000马力;1226f2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16厂生产
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为1000马力。两种试验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均为纵置式,可
整体吊装,给保养车辆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两种样车均采用了由617厂研发的液力
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文件,操作轻便,加速性和转向性能较
好。悬吊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筒复合悬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于行走系统
采用了6对小路轮和挂胶履带,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两辆试验样车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
统的寿命有明显提高。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区防御和阻击北方随时会兵临城下的
重装集群,对于装备窘陋的陆军而言是个大伤脑筋的问题。借着与北约国家刚建立的准
盟友关系,我国曾考虑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一时间
,军方高层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单在综合了全面的考
量后,军方最终还是决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我国特色的主力坦
克。因此,在设计1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德国“豹”2坦
克的许多设计理念。
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采用了焊接式炮塔,弹舱设置在炮塔尾部,乘员4人,在采用
了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试验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发成功,同阶段的部件研
发工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使我国的坦克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为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实际
上便成了第三代坦克的前期预研车。80式坦克成为第二代坦克后,我国军工部门把第三
代坦克的论证工作提到了首要议程。不久,由于在论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而
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第一种设计理念主张在苏军t-72坦克的基础上研发第三代坦克
,其依据是我国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新一代坦克对承袭了苏
式风格数十年的坦克工业体系无需做大的的调整。该方案为3人制坦克,125毫米火炮,
采用自动装填机。第二种设计理念主张另起炉灶,以研发新型坦克为契机,彻底摆脱苏
式体系。其设计方案为:采用类似以色列“驰车”式坦克的设计风格,引擎前置,120
毫米主炮,半自动装填机,动力系统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气轮机,打破以往传统的坦
克设计理念。由于两种设计理念各不相让,分歧较为严重,导致第三代坦克项目论证工
作暂时中断。
1984年7月,在统一了设计理念后,重新召开了由军方和研发部门(201所)共同参加
的第三代坦克战术、技术指标补充论证会议,会议决定采用类似t-72坦克的整体设计方
案,并任命祝榆生为总设计师。1986年夏,该项目由总参谋部与国防科工委联合上报国
务院、中央军委;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第三代坦克是装甲兵2000年的主
要装备”。在国家“七?五”计划中,第三代坦克被列为武器研发的重点项目。“八?五
”项目期间被列为军队四大重点装备项目之一。
1989年春,总参装甲兵部与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签订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阶段)合
同书、来年初,617厂生产出了首辆第三代坦克试验样车,并进行了工厂定型试验。
1991年,经充分论证后,三代坦克论证与分析组对三代坦克的战技指标由40余项增加到
70余项,这对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战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617厂又生产
了4辆三代坦克样车。1993年,相关部门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系统三步指针项目召
开了技术会,会上决定,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将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护从二步指
标(600毫米)提高至三步指标(700毫米)。
1994年,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召开了两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
会”。同年8月,在我国南方某地,2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进行了湿热地区的适应性摸底
试验。试验中,2台样车共行驶了3800公里,发射各种炮弹200余发,完成16项试验项目
。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树岭地区又对三代坦克进行了可靠性摸底试验和潜渡试验。
1995年~1996年,3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在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了寒区摸底试
验。1996年初,兵种部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5月,617厂开
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的总装工作。12月3日,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举
行了三代坦克的交接仪式,三代坦克从此正式由工程研发阶段进入设计定型阶段。

12月底,试验部队迅速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中的4辆调往塔河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
在近2个多月的试验中,4辆样车累计行驶6900公里,完成近20余项试验项目。1997年底
,三代坦克的正式样车再次进入塔河试验场进行寒区试验,4辆样车累计行驶20000公里
,完成近30余项试验项目,发射各种炮弹760余发。到1998年底,在经历了5年的试验和
部队试用后,三代坦克终于完成设计定型任务。经检测,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装甲
防护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应用上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由于三代坦克已被指定为
“9910工程”(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的重点车型,时间任务紧迫,在有关单位的不懈努
力下,1998年底,三代坦克通过了鉴定定型,正式命名为ztz-98式主力坦克,并小批量
生产参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98式坦克在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

在近10余年的研发过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资数亿人民币。参加阅兵式的单车造价为
1600万人民币(约合190万美元),创下了我国国产坦克造价的新高。
1998年三代坦克初步研制成功,并开始小规模列装部队。1999年,新型主战坦克参
加了国庆大阅兵,被称为98式坦克。1999年定型后正式被称为ZTZ99式主战坦克。在炮
塔前方挂装了模块化楔形装甲的99式主战坦克在外型上显得威武无比。
3. 点评
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感想。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坦克从第一代的69式,第二代的80
式到现在的第三代的99式,中间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探索之路。坦克是一个系
统工程,和国家的科技工业水平密切相关。记得很多年以前在收音机里听一个北京理工
大学的研究生作报告。他研究的课题就是坦克的动力转向。估计就是类似我们车里的
Power Steering。他说安装上他们组研究的装置,老太太也能驾驶坦克了。由此推断,
在那之前,驾驶中国的坦克应该是很消耗体力的。中国能够在坦克上基本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是很不容易的,至少要比海军的航母,空军的涡扇发动机强很多。
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武器现代化之路和以色列有些相似,都是同时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先
进技术。但是,以色列宝贵的,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中国所缺少的。不经过实战的检验,
就无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国之所以在80年代初迫切地研究第二代坦克,就是因
为在79年对越作战是发现了很多59式的缺陷。中国若想提高武器的实战水平,不经
常性打一些小仗是不行的。
中国的坦克如果想继续发展,仅仅靠追赶学习今后是不够了。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
发展模式,走一条不同于美国,西欧和苏联的道路。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作战将有
很大一部分登陆两栖作战。中国的坦克应该在此方向有所侧重,有所突破。
c*********y
发帖数: 773
2
没有制空权,坦克是不是就是一堆废铁啊
w*****0
发帖数: 361
3
整理了一下,加了段自己的点评。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日本10式主战坦克:号称“亚洲第一坦克”中国坦克全面超俄美欧,独步全球
中国VT4主战坦克斩获泰国大单 有望出口200辆 zz99A主战坦克的假想敌仍然是俄国
在一战中坦克的出现可谓是成了战争的机器俄造反坦克导弹击中M1A2主战坦克
10式 - 号称亚洲第一的日本第四代新型主战坦克unidentified_title
德媒评选世界最强9大坦克 中国99式上榜, 日本排名靠后俄罗斯推出T72M1改良型主战坦克
德媒评全球最强9大坦克 中国99式超越英法排第3!K-2垫底!通身采用第三代复合式装甲 德国新坦克不怕地雷
unidentified_title2015年十大主战坦克排行 中国坦克总算被西方肯定
unidentified_title中国新版99坦克更换主炮 口径更大更恐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坦克话题: 样车话题: 毫米话题: 研制话题: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