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人民日报:“北京夜里响枪声”
相关主题
ZT:温总理必将名垂青史
85人编造传播“北京又现不明枪声”等谣言被查处zt
感恩节又想起了枪声
抵制谣言的利器是什么?--- 真相
不容易,白兔开始打击网络谣言了:谣言之害猛于毒品
司马南接受专访否认叛逃离婚等传闻
台湾香港的论坛上真的是谣言漫天飞
凡是基于想象而没有事实根据的发言我一概不回
小破熊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大家说说,有没有道理或者事实根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谣言话题: 网络话题: 社会话题: 事件话题: 传播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8912
1
人民日报:“北京夜里响枪声”这类谣言极易影响稳定 人民日报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
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
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
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
高度警惕。
威胁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网络谣言败
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
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2011年3月,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中国多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而这
一切都源于一则“食盐能抵御核辐射”的网络谣言。“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
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
形象造成了损害。
2009年10月,在某网站上出现一篇所谓的“自述”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讲述自己在北
京卖淫的经历。其中最骇人听闻的“猛料”是她已感染艾滋病。随后,此人继续发文整
理出了一份279人的“性接触者通讯录”。该文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论坛
上转载、评论。一时间,“艾滋女”三个字成为最热门的网络搜索词。
但经警方调查,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是杨某针对受害人的恶意诽谤,整个事件中
,那些看似可信的所谓“自述”、“通讯录”和“照片”全是伪造的。
虽然事件最终真相大白,但包括受害人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为之蒙羞。在传播过程中,似
乎大多数网友都沉浸在道德优越感里,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却极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
是否真实,也极少有人想到在一次次的转发和评论中,当事人将受到怎样的伤害。
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针对社会公众人物、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谣言,危害是
最为广泛的。这类谣言从根本上破坏公众对政府、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严重的
思想混乱,影响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信心。
比如,有人曾在网络上造谣,说北京市公交系统的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因贪污腐败被抓。
虽然相关部门及时澄清,消除了谣言,但这则谣言把“全国劳模”和“腐败分子”相联
系,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劳动模范这一崇高荣誉的信任。
比如,有人曾在网络上造谣,说“军车进京”、“北京夜里响起了枪声”。但实际上这
是子虚乌有的凭空捏造,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罚。这类谣言极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心理,影
响社会稳定。
短短的一篇网络帖子、一条手机短信、一则网络笑话,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会玷污公
民名誉,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群众生活,破坏国家形象,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消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
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一则小小的谣言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瞬间送至
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用户,在转发和评论中,其影响力被成倍放大。看似荒诞的“蝴蝶扇
动翅膀引发海啸”的说法,在网络上变成了现实。
就社会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深刻转型,利益
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众对于贪污腐败、分
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
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比如哈尔滨“宝马撞人案”、杭州“富家子飙车”等事件中在
网上盛传的“领导亲属”、“权钱交易”等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中的“仇富
”、“仇贪”心态。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
绪。
因此,治理网络谣言,要着力消除谣言产生的土壤。
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
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
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打败谣言。而这需要包
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对政府以及其他权威机构而言,在发生谣言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用尽可
能详实、清晰的事实证据阐释事件的来龙去脉,澄清迷惑,取信于民。信息的公开、透
明、及时,是应对包括网络谣言在内的一切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因此,政府及其他权
威机构应尽快熟悉和掌握网络工具,熟悉其运作规律。
对公民个人而言,则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
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
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m**l
发帖数: 11854
2
chicago天天夜里响枪声,市民照样情绪稳定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民日报:“北京夜里响枪声”这类谣言极易影响稳定 人民日报
: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
: 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
: 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
: 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
: 高度警惕。
: 威胁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网络谣言败
: 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
: 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家说说,有没有道理或者事实根据
APPLE 说Bloomberg的报道没有一点事实根据
要不要华为参与5G建设?德国三大电信巨头发声了
埃及:“中国故意释放新冠病毒”说法无事实根据
新华时评:勇于纠错取信于民
不要用矿工血泪涂抹红色口号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转载)
攀比是中国人一盘散沙的根本原因
我公安部长成功对蓬莱“活吃人肉”恶性案件批示
中共反腐
谣盐风波让我想起狼来了的故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谣言话题: 网络话题: 社会话题: 事件话题: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