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 季晓南:警惕有人以反垄断为名丑化国企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季晓南 2012-04-06 10:11 评论[0条]腾
讯微博 新浪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在评价国有企业利润时,只讲国企
垄断,不讲社会责任,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正的。在分析国有企业与垄断的关系时
,既要看到国有企业因垄断地位而能够获得较多利润,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因承担更多国
家和社会责任而付出更多。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原编者按:垄断与竞争及其相互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重大基本问题,也是我国在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热门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打破
垄断,放宽准入。这充分表明,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依然是今年的一项
重点任务。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围绕本期主讲话题,对市场经济
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垄断与竞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和深
入探讨。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
主讲人: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①市场经济下的垄断和反垄断
垄断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从垄断与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划分,可以将垄断分为3种:一种是与市场经济体制密切
联系的垄断,这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另一种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密
切联系的垄断;还有一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垄断。
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首先需要对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以及当代资
本主义国家反垄断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垄断的基本定义和主要类型
垄断一词的英文也可以翻译为独占或排他性控制。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通常是指一个或
几个生产者独占生产或市场。一般地讲,经济学上的垄断,可以包括单一的个人、组织
或集团排他性地控制某种资源、产品、技术或市场。通常将少数几家企业独占生产和市
场的状况称为寡头垄断。
对垄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通常可以将垄断划分为3种类型:
一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某些行业的自然属性以及产品的生产和技术自然特征决定
了一个行业或领域中,由一个生产者或几个生产者经营比大量生产者经营资源配置效率
更高、生产成本相对更低,由此形成了排他性的经营格局。如铁路、电力、电信等行业
都是具有明显自然垄断特点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具有网络特征,这些网络是个完整的
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人为将其分割,只不过是将大的区域垄断分割成小的区域垄断,
并不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相反可能带来交易成本的上升、“通过能力”的降低和规
模报酬的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在自然垄断行业中,许多环节是可以竞争的,如电力行
业,电网通常是垄断的,但发电环节是可以竞争的。同时,自然垄断行业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替代产品的出现等,一些自然垄断行业也可以放松管制,引入
竞争。
二是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指企业由于具有技术优势或经营有方等原因,通过市场竞争
获得支配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
三是行政垄断。这里的行政垄断不是指政府机关独占某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是指政府
通过给予或授权的方式使一家或几家企业享有排他性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权
利,如城市的供水等往往是政府授权经营的。
(二)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同种类的垄断,其成因不尽相同。就行业垄断而言,大致有以下5种:
第一种是由成本特性产生的垄断。一些产业需要巨大的一次性投资,才能形成供给能力
。对于这些产业来说,新的竞争对手面临很高的“进入门槛”,因为他们必须再支付一
笔巨大的投资,才可能与已进入的厂商进行竞争。通常所说的自然垄断行业往往具有这
种特征。第二种是由市场赢家形成的垄断。市场竞争就会有输赢,商场竞争的胜出者可
能凭借实力和策略,最终将所有竞争对手驱出市场。这是市场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第
三种是由强制形成的垄断。主要是运用非经济的强制力量,消除竞争对手,保持对市场
的排他性独占。第四种是由发明的专利权或版权或商业秘密形成的垄断。当然,技术一
旦发明出来,由社会共用可以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并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对专利的保护,
通常设立一个时间区,过了时限就对社会免费开放。发明专利或版权都属于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独占性或垄断性,而知识产权在法治国家属于国家法律保
护的合法垄断。第五种是由资源的天赋特性带来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比如美国流行歌
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这类产品市场上独一无二,消费者又愿意出价来欣赏,资源
所有者就拥有排他性的独占权。
(三)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的动因和趋势
垄断作为与市场经济紧密相随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
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垄断也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探讨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的动因
和趋势,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市场和竞争的作用,有利于我们辩证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的基本动因。市场是人类社会经济和
科技进步的一个强大原动力。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垄断作为市场竞争的对立面和
禁锢器,自然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限制的对象。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
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根本原因也在于实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充分发挥
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活力竞相
迸发,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必然要求我
国加大反垄断的力度。
第二,反垄断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要求和做法。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
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创新,改善管理及改进工艺以不断
地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使自身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企业
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促使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给消
费者以众多物美价廉的选择,从而使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市场
竞争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选择,而垄断削弱甚至阻碍了企业之间的竞
争,少数企业之间通过达成垄断协议,或一个企业凭借垄断优势独占市场,形成对市场
定价和份额的垄断,不仅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也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反对垄断,即最大限度地限制垄断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19世
纪末期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后,一些国家均采取了严厉的立法来进行
反垄断的法律规制。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各国反垄断立法的步伐大大加快。
第三,反对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的重点。垄断作
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可以指一种垄断地位,也可以指一种垄断行为。所谓垄断地位,
主要指在市场上处于支配性地位;所谓垄断行为,主要指利用支配地位限制、排斥市场
竞争行为甚至打击竞争对手的举措。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反垄断法的重点都转向反对
垄断行为。
总之,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析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需要把握3点:其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是人类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动力。实行和发展
市场经济,必须反对和限制阻碍市场竞争的垄断。其二,垄断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
象。垄断与市场竞争是一对矛盾,如同硬币的两面,垄断既有阻碍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率
提高的一面,又有客观存在的现实一面,对垄断需要作具体分析。其三,反垄断是世界
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反垄断既要着眼于自由竞争又要着眼于经济效率,既要着
眼于国内竞争又要着眼于国际竞争。反垄断既要反对和限制垄断地位,又要重点反对垄
断行为。
②垄断在我国表现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由此决定了,垄断在我国既具有市场经济下的一般特点,又有区别于其他市场经
济国家的地方。
分析和归纳垄断在我国的表现,其特点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垄断涉及的行业较多和较
宽。许多在西方发达国家允许自由竞争的领域和行业,在我国则属于垄断领域和行业。
二是行政垄断占有较大比重。三是垄断大多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
域。四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往往交织在一起。五是垄断行业中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
业大多是国有企业。
我国垄断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国情原因、文化原因等,但最主要
的还在于体制性原因。
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反垄断立法的基本理念,我国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垄
断法》着力要限制或排除的也是垄断行为,主要是3种垄断行为:一是经营者达成垄断
协议,二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
营者集中。
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垄断,具有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特征和特殊
的形成原因,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至少需要
把握以下3点:第一,由于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以及法制环境等不同,发达市场经济国
家允许充分竞争的行业,在我国可能相当一段时间仍然要实行垄断,因此,不能简单照
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第二,行政垄断是目前我国垄断现象中的重要特征
,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其存在既有客观和合理的一面,又有消极的影响。对行政垄断
要作具体分析。第三,反对垄断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总的趋势和改革的主要政策取向
。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结合各方面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
③辩证分析市场经济下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垄断在我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垄断还涉及到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切身利益,
再加上我国行业垄断与国有企业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围绕垄断和反垄断必然会成为
我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而且很容易形成不同认识甚至产生争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辩
证的分析。
(一)我国存在的垄断的利弊分析
从“垄断”的内涵即“排他性控制”的特点来说,垄断会产生许多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
效率的负面效果。但“排他性控制”也是经济秩序的支撑点,也有其正面效应。比如,
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的基本特征就是排他性专有。同样,垄断在我国也是利弊并存
。总的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
会能够取得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我国走向繁荣昌盛的一条必由之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
个领域改革,包括深化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分析地看待垄
断问题。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行业存在或出现垄断现象,
也有其合理存在和客观有利的一面。比如,有利于减少无序竞争。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
本质属性和要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竞争也存在有益的竞争和有害的
竞争的区别。从我国实际情况看,长期以来,不少行业存在无序竞争现象,造成市场秩
序混乱,假冒伪劣不断,环境生态受损,社会资源浪费,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
集中度太低。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角度看,在有些行业中,有时
适度垄断会比无序竞争更为有利。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的利弊,要进行
深入研究和辩证分析,切忌一刀切和简单化,既不能夸大垄断客观有利的一面,也不能
简单地将垄断视为一种不好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看作一种无效的经济制度和市场结
构,全盘加以否定。
(二)行业垄断与国有企业垄断的关系
关于行业垄断与国有企业垄断的关系,至少需要把握以下3点:
第一,我国垄断行业中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应该说,中央企业在我国一些行业中处
于垄断地位,这是客观事实。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必然会出现这种现象。提高行业集中度也会出现国有企业垄断地
位加剧的现象,因为许多行业排头兵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对这种垄断现象既不要刻意
回避,也不要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第二,在具有网络特点的自然垄断行业中虽然其网络是垄断的,但其他许多环节是可以
竞争的,因此,一些垄断行业往往是既有垄断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如电力行业中
的电网运营处于垄断地位,但发电企业中,中央企业中仅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就有好几家
企业,此外,还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核电和水电集团公司
,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第三,完全垄断型的行业是很少的,大多数垄断行业往往是既有垄断也有竞争。从中央
企业的实际看,无论是石油企业还是电信企业,或是电力企业,都是既有处于市场支配
地位的一面,又有几家企业竞争的一面,而且竞争往往十分激烈。虽然一个行业只有少
数几家企业,虽然都是中央企业,但都要接受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都面临市场份额和
效益提升等问题。因此,垄断行业里的国有企业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三)垄断行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的对象往往是大型私营企业或是公众公司,而不是国有企业。由于
我国垄断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在国内往往把反垄断对象全部集中于
国有企业,把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等同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我国,分析垄断行业改革
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至少需要把握3点:
第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我国垄断行业中处于
支配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因此,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就必须推进国有企
业改革。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并不都涉及垄断。现有100多家中央企业
中,既有垄断行业的企业,又有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而且大多数企业属于非垄断行业的
企业。
第二,我国不少非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也存在垄断现象。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内
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国企,
都希望在竞争中获得支配地位。实际上,目前我国存在垄断现象的行业远不止国有企业
占支配地位的行业,如电脑操作系统、感光材料、汽车轮胎、互联网等行业,都存在垄
断现象。
第三,要区分垄断地位与垄断行为。中央企业在垄断行业大多处于支配地位,但这不等
于采取了垄断行为。国务院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依法经营,这包括处于垄断行业的中央
企业不能利用垄断地位限制、排斥市场竞争,去谋取发展和获取利润,即不能有任何垄
断行为。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国有企业存在垄断行为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统统归于是垄断地位造成的,甚至把公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也都归结为国
有企业的垄断地位。
总之,不能把垄断行业改革等同于国有企业改革,更不能把反垄断等同于反国企。需要
指出的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善意批评和改革建议应该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但要警惕
有人借反垄断为名丑化国有企业,对不负责任的攻击言论要理直气壮地给予批评和驳斥。
(四)国有企业利润与垄断的关系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与垄断的关系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看,可能更为全面和客观。
一方面,国有企业主要是中央企业的利润确实与所处的垄断行业密切相关。社会上之所
以经常把中央企业的利润增长归结为垄断,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央企业利润大户前10
名往往占中央利润总额的大多数,而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大多属于垄断行业。
另一方面,中央企业利润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央企业这些年在深化体
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技术创新、调整布局结构、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对利润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增长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级国资委组建以来,在调整国有企业布局结构、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经
营业绩考核、改进薪酬激励办法、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加强国有企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较好地调动了中央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国有企业经
营业绩的明显提升。应该说,没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积
极进展,中央企业是难以取得这些成就的。因此,把中央企业利润大幅增长都归结为垄
断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和数据支持的,是不符合实际的。
同时还要看到,多年来,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社会上一
些人在评价国有企业利润时,只讲国企垄断,不讲社会责任,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
正的。在分析国有企业与垄断的关系时,既要看到国有企业因垄断地位而能够获得较多
利润,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因承担更多国家和社会责任而付出更多。
总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垄断及其成因和作用要全面认识,对垄断
与竞争的关系要作辩证分析。这样讲,决不是要否认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我们要继续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努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进一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同等保护的体制环境,从而进
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guancha.cn/html/49898/2012/04/06/68434.shtml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