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施一公: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 zt
相关主题
哪个傻逼提出了“中国人要创新”这个概念?习近平为何一直重视“创新思维”zt 人民日报
老中不会创新是因为不会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思考还原真实重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5年zz
不懂你们干嘛要抢创新的风头?[转帖] 还原真实重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5年
教师是教育创新最大的阻碍力量zz丁学良:印度为什么可怕?
一个国家的英语水平和创新能力息息相关?zt多年来,无论是6/4广场上还是敌台广播里
和TA一起睡,重返20岁”施一公:当院士不是我的归国目标
习近平以创新点燃改革引擎民众切身感受到负利率压力 通胀压力或愈演愈烈
创新为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里的高频词?G20青年峰会 一女生切身感受韩国地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学生话题: 创新话题: 文化话题: 中国话题: 传承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1985
1
施一公: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
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
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
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也要有所扬弃。
■施一公
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到了创新。我常常想,如果没有锦涛书记的
提倡,我们是否会认真讨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否会让大学回归自然,成为一个文化
传承与创新的发源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和包容百家
的氛围,现在我们大学的体制允不允许有这样一个氛围?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例如人大一位老师对学生会的评价,上海一位教授对小学干部
的评论等等——这些评论引发了人们议论与思考。
我个人觉得,这种思考对创新是有益的。我们怎么样教育学生,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
到的社会现象,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我非常敬佩朱镕基在清华百年校庆中和学生的谈话,他特别强调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事
实。我深有感触。我也经常在清华大学校内与学生开讲座,我很关心我们的学生。
清华学生很爱国,很愿意奉献。汶川地震时清华一千多名学生排队献血,北京召开奥运
会时的义务活动,清华的学生也全力支持,他们在清华的象牙塔里受到的完全是正统、
正面的教育。
但是很遗憾,从清华学生走上社会之日起,5年、10年、20年之后,很多学生的观念发
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中很多人会放弃大学时代的信仰。
原因何在?实际上就是朱镕基讲的,我们没有实事求是地教育和要求学生。作为大学教
师,我们必须把我们相信的东西教给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把我们所遵循的
理念、道德底线教给学生,而是给学生说教一些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我们怎么
指望学生能一辈子相信这些理念?
我深爱清华,也深爱中国。我刚回国的时候对清华学生讲,你们中间只要有三分之一的
人在离开校园后能够保持初衷,10年、20年之后仍然不改变自己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
理想,并一直不懈地努力,中国就会因为你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回来这些年,对有些方面的问题我感到失望。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体系,难以支撑
我们的学生这样走下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创建一个鼓励创新和包容
的文化体系,如何才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有
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也要有所扬弃。
什么叫创新?以我的理解,无论是文化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意味着创新者是少数,
否则不叫创新,也就是说创新者常常会很孤独。很可能他的观点会受到争议,甚至他的
观点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的文化是否鼓励和支持创新?我们的文化
、我们的社会氛围,包容这种创新吗?
我的成年生活一大半是在美国度过的——回国时间不过四五年,在清华的时间不过四年
多一点,而在美国却生活了十七八年的时间,我相信我的思想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2011 年5月10日,我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一个晚宴。当时以色列大使大谈特谈以色
列人、犹太人如何重视教育。我当时说,中国人更重视教育,例如,当年去给美国人修
筑铁路的中国人,他们不管自己多么艰苦,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
经过几代努力,现在都站起来了,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我还讲到中国自古以来是
如何重视教育的。这位大使却不以为然,他说中国文化的核心跟他们有区别,犹太人的
文化特别鼓励创新。我不示弱地回应说中国文化也鼓励创新。他说我给你举一个例子:
我们的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做过以色列外交部长、总统,他的母亲是一个典型
的以色列母亲。每天放学回家后佩雷斯的母亲只问他两个问题,第一:你在学校课堂上
是否问过一个老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听到这里心里一凉。大使接着说,第二:你今
天在学校是否做了一件令老师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叹了口气,回答:大使先生,我的孩
子现在上小学,他们每天回来我只问一个问题: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
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我经常鼓励所有的学生挑战我的思维,挑战我的观点,如果学生
对我事事顺从、从来不提不同观点的话,我觉得我失去了做教师的职责。但是在家面对
自己孩子的时候,我却要求他们听老师的话!这也许还是因为我受到了中华文化根深蒂
固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出上面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是否支持创新?
此外,我们还需要居安思危。这个说法源自于我在国外和国内的感受。中国有很多令人
骄傲的地方,例如在经济上创造出了奇迹。1981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时,全国的钢产量
好像只有3100万吨,现在一个普通规模的钢铁厂就年产2300多万吨钢。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我国在科技、教育领域
也有很多成就足以令我们骄傲,这是我们的“安”。
比如科学论文的发表和引用方面,我毫不怀疑再过几年中国会是世界第一。很多人对此
表示怀疑,说我们现在发表文章总数上去了,但是引用率没有上去。我的预测是,5年
、10年之后,我们的引用率也会极大地提高,走到世界前列。我们有庞大的科研人员队
伍,即便我们自己相互引用,也可以把引用率提升上去。
在学习别人的能力上,世界上任何一个量化指标,我们都可以很快赶上并超越。然而,
我担心5年、10年之后中国的科技水平,能不能和文章数量、引用率一起提高?这就是
我所说的“危”。不用讲我们的经济转型,不用讲我们如何转变目前以中低科技为主,
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这不是我的长处。我还是讲一些具体的例子,事
实胜于雄辩。
这段时间我很少看电视,消息主要来自于手机报。最近,南海不太平静,无论是我们的
共产主义盟友越南还是与美国走得很近的菲律宾,无论是近邻日本还是南亚的印度都在
南海滋事,其他周边国家也不安分,甚至包括关系一直不错的缅甸。平心而论,中国在
国际上是很负责任的大国,有很多义举,但是为什么在外交上并不太顺利呢?我们在周
边国家中,为什么朋友并不多呢?这很令人担心。
然而,更令人担忧和关注的,是中国科技水平的现状。新闻媒体当然要宣传成就,否则
普通百姓可能会失去民族自信和自尊。但我觉得精英阶层则不同,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
的精英阶层对这个社会负有直接责任,这部分群体对国家的现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特别是:我们的科技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它能否支撑我国未来的转型?能否保证国
家的安全?2011年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让我很担心。
2011年,在宣传“十一五”科技成就的时候,宣传了我们的航天工程、干细胞研究、大
飞机计划、天河一号以及高铁技术。然而,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这些成就有多少高科
技成分是中国原创的?高铁我不用评论,已经有很多相关资料。天河一号,我担心里面
有不少技术甚至部件是来源于国外。关于大飞机,我想问飞机的引擎是谁设计制造的?
——这些重大科技成就中,有多少核心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 “中国制造”?我国的干
细胞研究和技术真的是世界领先吗?我们计划2020年实现登月,而美国早在1969年就已
经实现了。
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个小小的以色列,两万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我
小时候生活的驻马店地区一样大。以色列人口七百五十万,还没有驻马店人口多,但它
的总体科技水平落后于我们中国吗?
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也许会有人说我危言耸听,但从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教育让我不能不有这样担心。记得第一次看“神五”发射的时候,好像是 2003年10
月,是美国晚上时间9点左右,我当时非常紧张,攥了一手汗。原因很简单,我看了一
些国外媒体对我国航空工业问题的报道,很担心出问题。发射成功后,我长出了一口气
,激动得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到了第二天晚上6点,“神五”飞船收回到地面以后,一
颗心才算放下了,心里感觉真是好。我相信旅居海外的无数中国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
受,他们都会为中国科技往前走了一步而激动不已,都想为国家作贡献。
在中国大事小事经常会被网民议论,有时会把很小的一件事情,不恰当地放大,网民拼
命地跟帖,真正的大问题却总是忽略。这个大问题,就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科技之落
后不容大家有其他的想法,我们要围绕这个最主要的问题,围绕这个中心一起努力,包
括我们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强国之梦想。人一辈子有很多
东西可以再生,可以重新拥有——财产、房产甚至国籍,但只有一点你没法改变:从生
下来那天起你就是中国人。
我有时候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用另一种方式来传承与创新文化。在清华大学
校内,有时我对学生说,中国真的需要一场文化的革命,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与传承
。希望中国的年轻人里有一批人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能够不为社会上的世俗观念所动
摇,10年以后、20年以后还能够信守自己的理念,这样的人会成为中国的脊梁,会让祖
国变得更加美好,中国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作者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2-03-19 B1 思想周刊)
k*****r
发帖数: 21039
2
米犹奴才,搞伪科学的废物: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6789_156473.html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施一公: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
: 【
: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
: 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
: 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
: 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也要有所扬弃。

m******a
发帖数: 476
3
转这烂文是来恶心人的么
a***r
发帖数: 2677
4
官迷心窍
y***i
发帖数: 11639
5
非常好。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施一公: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
: 【
: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
: 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
: 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
: 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也要有所扬弃。

O********e
发帖数: 102
6
天天发文章发文章。其实米国的真货在大企业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发表出来的。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施一公: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
: 【
: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
: 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
: 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
: 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
: 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也要有所扬弃。

l***o
发帖数: 7937
7
真正的技术在大公司和国家实验室。You got it.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天天发文章发文章。其实米国的真货在大企业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发表出来的。
b*******t
发帖数: 4756
8
他最后发现前面的路只有李开复化。
w*********g
发帖数: 30882
9
有点哗众取宠了。
中国目前还是追赶阶段,没有到独树一帜、开山立派的阶段。
z***y
发帖数: 13818
10
十一公这么2B
难道真是把书都读到P眼里去了么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G20青年峰会 一女生切身感受韩国地位一个国家的英语水平和创新能力息息相关?zt
zz【湖北厅官夫人被打追踪】爆被打官员家属与公安早有宿怨和TA一起睡,重返20岁”
赞,西藏自治区书记称不许达赖集团插手活佛转世习近平以创新点燃改革引擎
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缩水创新为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里的高频词?
哪个傻逼提出了“中国人要创新”这个概念?习近平为何一直重视“创新思维”zt 人民日报
老中不会创新是因为不会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思考还原真实重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5年zz
不懂你们干嘛要抢创新的风头?[转帖] 还原真实重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5年
教师是教育创新最大的阻碍力量zz丁学良:印度为什么可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学生话题: 创新话题: 文化话题: 中国话题: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