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美国为何无法统治世界 作者:托尼·金赛拉
相关主题
GE要死了, 股价遇最大跌幅南北车市值之和超波音,直逼丰田
所谓重庆900警察获平反的新闻是造谣了波音获得中国380亿美元大单
我27买进,30卖出新一代美国总统专机预算数十亿 合同写两千万
美国喜迎企业回归潮大陆能否打赢中美贸易大战?送给爱国小将们
有一个问题有点疑惑波音研制战斗机激光炮zz
科威特获准购买C-17中日空军的差距再被拉大
建议将末位淘汰等先进成果引入政协人大美国武器采购引韩国不满
间谍装置 (link)米代理防长曾系波音工程师,无任何军事经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国话题: 公司话题: 安然话题: 亿美元话题: 经济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美国为何无法统治世界
作者:托尼·金赛拉 更新时间:2012-2
-20
顶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美国在崩溃(美国为何无法统治世界)>
第一部分 1.超级大国和它的秘密(1)
当暴风云从远处蜂拥而来,云集海面,
让我们每个人都起誓效忠这片自由的土地,
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切感恩这片公正的土地,
我们高声宣誓这一庄严的祷告——
欧文·柏林(IrvingBerlin)
《神佑美国》(GodBlessAmerica)
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超级大国的态度反映出一种不成熟和野蛮思维下的铁腕强权
政策。……对于社会反动势力及恐怖组织的挑衅及破坏行动,这个超级大国并没有诉诸
于任何法律手段去解决或平息,而是无情地进行单方面独裁式的打击行动。在这种情况
下,法律仅仅表现为单方面的独裁力量。……这个超级大国似乎急于以文明生活的艰难
历程和解决问题的激烈方式,来实现它不断膨胀的欲望——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机器新娘》(TheMechanicalBride)
在世界的中心,矗立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这个
国家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也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精髓。这个国家不但是
全球最大的军事大国,而且也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军事大国。
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和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交汇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
国文化。它们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即便是那些未曾踏足过美国的人,也不由自
主地关注着美国这片神奇的土地。美国是世界的焦点,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涌向美国寻
求发展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万的移民蜂拥般地挤进美国。这支庞
大的移民队伍鱼龙混杂,有合法入境的移民者,也有非法入境的偷渡者。因此,从某种
意义上讲,这个国家有责任引领全球,走向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国家的典范。它以前所未有的成就影响乃至控制着世界的发展。
全球的其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迷失了方向,也只有借助美国的力量,这些迷途的国
家才能回到正途。美国,也只有美国,才拥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带领全球走向更加美
好的明天。因此,我们的未来——整个世界的未来,都仰赖于美利坚帝国,及其统治下
的和平世界。
显然,上面的这些假设是有其事实根据的。美国的地位独一无二,它在诸多方面的
非凡成就有目共睹,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美国是历史上实力最庞大的军事、经济、文化
强国,它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它在全球的人口占有率。它以少数的人口影响着世界
上的的绝大多数人口。与此同时,美国以绝对的优势影响着全球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现
在所采用的全球管理特别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以华盛顿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就目前而言
,美国是世界的领军人物。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这都是我们无法辩驳的事实。除此之外
,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讨论的重点并不是华盛顿是否是这个世界的管理中心,美国是否是这个世界的
主宰者。我们要论证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将不可能继续保持住它对全球的统治地位。
迄今为止,经济发展和创新一直是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的主要动力。这种情况在将
来也仍将继续。然而,在诸多重要方面,今天的美国经济都显得极其脆弱。
w*********g
发帖数: 30882
2
第一部分 3.从齐格弗里德到超级大国(1)
神话故事是现实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个人的、家庭的、国家的,乃
至国际的神话都有助于形成我们的世界观。尽管我们知道很多神话其实只是神话而已,
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但人们还是继续从这些神话里寻求慰藉。
那些一度引起轰动、激励人心的真实故事慢慢演化为神话,或者变成神话故事的某
一部分,让人分不清现实和神话的界限。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演变并没有什么坏处。纽
约人可以幻想着到狂野的西部一搏天下;伦敦人幻想着在亚瑟王的宫殿卡米洛神殿施展
神威;而都柏林人则幻想化身为芬恩·麦克库尔和他手下的一帮骑士团。
的确,无论这些故事的精髓是什么,在神话这个浪漫外衣的掩盖下,那些深刻的东
西早已消失殆尽了,余下的只有浪漫和想象。自然而然,都柏林人就幻想着成为狂野西
部的那群威风凛凛的强盗,而纽约人幻想着化身为神勇的凯尔特骑士。当然,这种想象
或者说是神话本身并无伤大雅,然而,当神话接近于知识时,就会变得相当危险。一旦
神话与知识混淆不清、混为一谈,几乎任何事情都具有可能性,变得可能了。
神话在欧洲风行了很长时间,这些神话首先是被人恶意地鼓吹起来的。19世纪普鲁
士建立德意志帝国后,构建德国民族意识变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首要大事。新兴的德国
为了唤起并强化本国的民族意识,重新构造了齐格弗里德(Siegfrid)1的传奇故事,它
唤醒人们对这个依然盛行的传奇故事的记忆。德国用这个故事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
用它来证明如今的德国毫不逊色于齐格弗里德时期。随后,法国第二帝国挖掘出韦辛格
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2的传奇故事();维多利亚大不列颠帝国发掘出卡米洛特
(Camelot)的传说;比利时搬出昂比奥里克斯(Ambiorix)3的传奇;而新生的意大利
则宣示了罗马帝国的骄傲。一位意大利代表在第一届意大利国会中发言指出:“我们已
经建立了意大利帝国,我们必须培养意大利民族意识。”复兴的神话证实了这些国家存
在的合法性,构建了每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意识。
1齐格弗里德或称西格鲁特,是古代日尔曼的战士,在德意志和北欧被广泛传扬。
齐格弗里德为了妻子、家人和荣誉与对手展开了激战。译者注。
2韦辛格托里克斯是罗马帝国时代高卢部落的一个领袖,联合其他部落反抗凯撒大
帝的罗马统治。译者注。
3昂比奥里克斯是反对恺撒大帝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古高卢国王。译者注。
神话有一个特殊的优势,那就是神话中的任何推理和情节都是合理的。神话无须受
到质疑——我们可以全盘接受。神话也不需要人们为它承担任何责任。因为神话只是神
话,并不真实存在。而现实则不然,现实需要我们去调查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事情的
真相,还要追究其社会影响,我们要不断地质疑事实的真相。某些细节性的东西或许会
有所变化,大同小异,但是事情本质性的东西并不会改变。
如果我们不善于提问,不善于对事情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就不能从中学习并有所提
高。在“民主摇篮”之乡的古希腊首都雅典,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认为,质疑有助于建立人们的信念及价值观。提出相反的观点可以拓宽论据,促进对
问题的更深程度上的理解,加深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如果我们不能接受现实,只接受神
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扩展论据、分析相关信息、深化知识,也不可能得出一个合理的结
论。如果我们不能对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就不可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会承
担风险——再次重蹈覆辙——“那些忘记教训和忘记过去的人将会像遭受报应般的一而
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而那些不能忘记国家神话的人——如果他们不能忘记曾经支
撑着他们希望的神话,那么他们将会被这些神话束缚不前、固步自封。
第一部分 4.从齐格弗里德到超级大国(2)
浪漫的民族主义和浅薄的神话,是上个世纪整个欧洲陷入两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爆炸
性因素。20世纪的这两次规模宏大的世界大战,留下了6000万的战争亡魂。那些死于战
争的人是最大的牺牲者,而他们的亲人们也是战争的受难者。由于这两次世界大战,从
1900年到1945年期间,平均每年有100多万的战争亡魂——换而言之,在这漫长又短暂
的45年里,平均每分钟有两人以上死于战争。这是竞争民族主义神话的昂贵代价。我们
相信,这样昂贵的错误只属于我们大家共同的历史,属于我们人类共同的过去,并且一
去不复返。而我们21世纪的孩子们——这群属于电视、广播和因特网时代的孩子们——
不可能重蹈覆辙,也不会再成为那些邪恶神话的囚徒和牺牲者。
直到最近,人们才找到真正乐观的理由。冷战是一场主宰了地球长达半个世界的特
殊战争。它用“核毁灭”威胁整个地球安全。如今,这场战争已经平静地结束了,永远
地划上一个句点。欧洲的参战国在战后痛定思痛,沉重而缓慢地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政治
组织——欧盟。在欧盟的调解和管辖之下,这些国家的神话得以和平地实现,各国之间
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和化解。在最坏的情况下,欧盟的日常工作的协调也会使这些冲突
得以无聊地平息。
在世界舞台上,200多个主权国家都在全球贸易问题、司法、稳定发展、人权、环
境、健康和其他无数问题上达到共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试图去控制全球的社会秩
序的机构——联合国——把原来在冷战中安装的那副不合适的假牙换成了真牙——或许
是乳牙,但同样是如假包换的真牙。
然而,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乐观局面是短暂的,这种乐观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南
斯拉夫、卢旺达、刚果和车臣,骇人听闻的政治野蛮事件有开始复苏的迹象。这些政治
事件给全球秩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的人们承受了新的不幸。卫星电视向
公众实时现场直播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电视大屠杀。人们对事情的预知能力和对事情
的控制能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这种差距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集体反应的
冷漠令人深感痛惜;国际社会的潺弱的集体作用也令人难以置信,其薄弱的力量实在无
法取信于人。因此,当卫星电视如实地转播了2001年9月11日美国“9o11”大屠杀时,
美国并没有依靠国际社会的集体力量来解决这个悲剧的争端,而是单方面诉诸武力予以
还击。这种单方面的打击行动几乎变得自然而然。然而,这样的独裁反应本身就充满了
无力感。
即使是美国,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非凡实力的国家,也很难随心所欲地规划
并操纵全世界。浪漫的民族主义神话——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冲突、上帝授意打击邪恶者
、抵制野蛮政策的蔓延及扩张——被重新赋予给这个世界政治的中心。正如本章前面部
分提到的,19世纪50年代早期,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描绘了美国的代表形象
,美国伟大的传奇英雄——它的齐格弗里德或亚瑟王——但相较于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
所作所为,如今的美国形象显然已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即使是堪称超级大国的美
国也不能把一个国家随意拆分,然后再按照华盛顿的指令把它重新装配回去。事实已经
证明,美国21世纪的神话不可能像欧洲早期那些超级大国一样掷地有声,行之有效。
美国和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众多区别之一就是美国对未来不抱任何幻想,美国的宿命
感更是丝毫未减。19世纪新兴的单一民族国家大部分都认为他们的民族是独一无二的、
最伟大的。他们认为他们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民族或语言的区别上,更重要的是由于他
们的神圣的职责使然——这个神圣的职责是上帝、命运或是历史赋予他们的,没有任何
一个民族可以与之比拟或者相提并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拯救基督教徒
,救赎残暴者,坚持本性的清白,坚持启蒙世界等等。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样的自命
不凡已经被20世纪的邪恶历史冲击得七零八落。在经历了奇耻大辱后,他们才开始懂得
他们所谓的独特性几乎就是人类的共性,不过获得这种认知的代价十分惨重。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所经历的战败的耻辱,大帝国(英国,法国
)所承受的被侵占的耻辱,以及俄国共产主义社会的崩溃的耻辱,这些惨痛的教训使这
些国家从国家天命的幻想中猛然苏醒过来。
第一部分 5.从齐格弗里德到超级大国(2)
然而,美国却是个例外。它悠然自得地享受19世纪的成功。19世纪80年代,美国常
用“天定命运”来解释它的大陆扩张行为。这个词唤醒了美国人的使命感,或者说是天
职。美国人民确信,上帝赋予他们的使命是把“自由界限”扩张延伸并传播到别国去,
为此,他们把民主制度的理想和信念,强加给那些独立自治的国家。然而,这个范畴并
不包括那些不能自治的民族,比如说美国的本土居民印第安人和非欧洲血统的居民。美
国的这种使命感,并未因为曾经遭受过的痛苦和创伤而稍有减损或磨灭,相反,20世纪
的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美国人的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变得更加坚定不移。
美国人的使命感本该在越南战争中就走向结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越南,美
国经历了两个令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为之警醒的教训——战败和耻辱。这个事实强有
力地证实了,美国并不是上帝指派的战无不胜的战神。相反,令美国人深感痛苦的是,
全世界的人民都意识到了美国在越南的所作所为,是一种令人发指的暴行,为全世界人
民所鄙视和不齿。尽管在美国的公众生活中,越南之战的失败变得如此突兀而刺眼,可
这一切还不足以削弱并永远消除美国人所信奉那种“天定命运”的使命感。
这主要有三个显而易见的原因。第一,在美国人看来,尤其是对那些对美国文化有
强大影响力的、目前有号召力的党派而言,越南之战的失败并非缘于外界因素,而是在
于美国内部的原因。他们认为,美国并非败于越共及其领导下的越南人民,他们的失败
在于美国叛徒的背叛——那些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迷茫的一代。他们堕落,沉迷于烟
酒。这些迷茫的一代的精神状态影响并决定了整个美国的精神状态和士气,是他们的这
种背叛行为导致了美国的失败,他们应该为此负责并被严惩不怠;第二,长期以来,大
多数国家都习惯于指望得到美国的救助。因此,别国的期待成为强化美国的特殊使命感
的驱动力;第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宗教思想始终塑造着整个美国文化。这种宗教
思想认为,上帝为每个个体量身订做的特别计划,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变为集体共同的神
圣使命。换而言之,上帝为美国精心打造的特殊任务也适用于任何国家,因此美国有责
任和义务向其他国家传播上帝的任务和使命。
持天定命运观念的人认为,他们本来是清白和无辜的。而美国人对于他们长期以来
所信奉和珍惜的神话也是如此定义的。在美国人的集体意识里,他们对自己的定义是:
美国是正义的力量,光明的力量,真理的化身,文明的化身。它反对黑暗势力,反对谎
言和欺骗,对抗蛮横和暴行。然而,正当美国开始为其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辩解的时候
,美国士兵在战争中施暴的确凿证据却被披露出来,公诸于众。第101空降师是让美国
人最引以为豪的驻伊部队。它激发了无数美国人的爱国热情。2003年10月,当第101空
降师在伊拉克进行反报复行动时,俄亥俄州的《托利多刀锋报》(
ToledoBladenewspaper)公布了第101空降师的精英部队在越南战争中的一份详细的调
研报告。报告指出,在1974年的军事调查报告中,至少有18位飞虎队(TigerForce)成
员在1967年触犯了战争罪,但这些调查结果从未公诸于众,也从未对这些战争罪犯进行
任何公诉或审判。由于这份调查报告一直保密,从未被外界披露过,当然也就没人知道
这些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
第一部分 6.从齐格弗里德到超级大国(3)
一些参战士兵的口供,为此次调查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这些参战士兵曾经是一些善
良正直的年轻人,他们和其他普通的美国年轻人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然而他们却在
战争中扭曲了人格,变得极其残暴。其中詹姆斯·巴奈特(JamesBarnett)的口供最具
有代表性:
“然后,我们整个分队从那里转移出来,还带着两个妇女和一个孩子。我们走了大
约200到300米远,就停在另一个小屋面前。我自己(巴奈特军士)、屈特和另外三个士
兵带着那两个妇女和那个孩子走进里面……我看到屈特和一个妇女进到一个仓库里去了
。大约5分钟后或是隔了更长一段时间,屈特从小屋里出来,然后他说了一些类似”这
太美妙了“的话。换句话说,他的意思是他强暴了她。几个小时后,屈特又从小屋里出
来,然后他命令我去把那个妇女杀死……我问屈特他是否真的命令我去把那个妇女杀死
,他回答我说”干掉她“。”干掉“这个词是屈特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我拿起我
的M-16式步枪,对准那个妇女,照她的胸口开了一枪。她应声倒下。我转过身,屈特就
站在我的身后,他看到了我杀死那个妇女的全过程。我们把那个妇女的尸体扔在那里,
然后归队。”
“为什么你要开枪杀死那个妇女呢,巴奈特先生?”
“因为屈特命令我那么干,我在执行他的命令。”
这份调查报告无情地批露了美国士兵的战争犯罪事实,证据确凿,无可争辩。正当
美国又一次在亚洲国家发动另一场残酷的战争之时,正当越来越多的伊拉克无辜百姓惨
死在美国士兵铁手之下的时候,这些残酷的事实被赤裸裸地公诸于众。这些可怕的真相
至少应该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国的非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神话和现实的结合或许太
过于尖锐和敏感,这一切事实很难融入到美国人的谈论中去。第101空降师那些未曾被
玷污的丰功伟绩似乎才是强而有力的事实,而那些记载了他们贡献的文件似乎也是一个
神话般的幻想。那些试图从美军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中学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
让人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在21世纪之初,我们必须要深深地思考和探究:神话将在何处结束,而现实将在何
处开始?我们该如何管理和整治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所公认的准则是
否持久而可靠?我们是在光明大道上蹒跚而行、艰难而进,还是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继续
走向灾难?
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何种深思,美国始终是我们的中心。正如美国的公民所看到
的一样,正如美国的朋友及敌人所看的一样,神话和现实相逢,彼此交织,看似偶然,
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这个神奇的国家。
何谓美国?我们是否能够把美国神话和全球现实区分开来?而这些区别又该如何告
知我们?
第一部分 7.美国神话和全球现实(1)
我们所有的人都了解美国,至少我们觉得就是如此。每一个初到美国的外国人都会
被那种强烈的“前世报应”的感觉深深震撼。在电视和电影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见过美
国曼哈顿岛的身影、马路标志、华盛顿纪念碑、警车、出租汽车以及不是上百万也有数
以千计的琳琅满目的服装。我们读过很多美国出版的书和杂志,以及浏览越来越多的美
国网站。对于我们来说,既使从未踏足这个国家,美国也是我们大家某种意义或是某种
程度上的“家”。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美国本身已经成为世界中心的标记。我们可能熟悉其他国家的
一些景观和地标,比如说英国伦敦的红色双层汽车、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以及埃及开
罗城外的金字塔,等等。但那些景物仅仅是外国的标志而已,却没有家的内涵。
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已经成了世界通用语言,这种情形前所未有。一个巴黎人
到明斯克去看他的白俄罗斯新娘。他们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流,这种交流方式看上去似
乎是十分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没有什么稀奇。
读者朋友,你读的这本书也许正在被输入到一台由美国公司生产的计算机里,而这
台电脑所使用的程序软件是由另一家美国公司设计生产的。这本来就像“狗咬人”那样
一条平常不过的新闻,但是,它也会被报道成一件离奇万分的事情。
我们亲眼目睹美国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它的军队搬运到横跨半个地球的地方去。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国把一个人口2400万的国家打得七零八落。令人惊奇和引人注
目的不是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胜利,让我们惊讶不已的是,战争中伊拉克人民对于他国
的侵略和占领所做出的强烈反应。他们的反应程度让人不得不对此惊讶万分。这场让我
们为之惊讶的反抗战争,充分说明了美国在精神领域所处的世界强国地位。
出于本能,我们把美国看作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最有活力和最强大的国家。因此
,它必定处于任何世界秩序的核心地位。那么美国到底是不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呢
?是的,美国是这样的国家。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国家。
美国拥有940万平方公里国土。就国土面积而言,美国是在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
之后的第四地域大国。美国有2。8亿人口。从人口数量上来讲,美国是位于中国和印度
之后第三大人口大国。如果将欧盟算做一个单独的实体的话,美国的人口则排名第四。
这些数据很有趣但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信息。格陵兰岛也许是全球最大的海岛,但只有一
小部分国土适宜居住。
虽然美国只有不到全世界5%的人口,却拥有了超过25%的世界财富以及23。1%的世
界进口总额和16。3%的出口总额。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讲,美国一度排在卢森堡和挪
威之后,位于全球第三,是17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5000美元的国家之一。但是美
国只是世界的一个成员而已,充其量是最重要的成员而已。打个比方来说,当美国参加
足球超级联赛(PremierLeague)时,它实际上只是整个联赛中的一员,虽然是其中重
要的一个参赛者,但也只是其中一员而已。
第一部分 8.美国神话和全球现实(2)
下列的图表就一些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对比。这些数据十分详尽但也令人颇为费
解。
图表1。1:军事大国国防预算数据对比
国家 2002年国防预算
(10亿欧元) 军队(人) 坦克(辆) 战斗机(架)
法国 37。4 281,872 1,960 430
德国 30。6 338,000 2,800 369
英国 46。2 248,526 616 366
美国 349 1,365,800 7,900 2,835
图表1。2:美国、欧盟国防预算比较
政体 2002年国防预算
(10亿欧元) 军队 坦克 战斗机
欧盟 180。7 1,977,461 13,367 3,099
美国 349 1,365,800 7,900 2,835
这些原始数据只是粗略说明了一个大致的情况,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各种武装力量或
军备的实际作用。
2003年,美国的军事预算为3960亿美元,是排名全球军事开支第二的俄罗斯的6倍
;远高于其他排名其后的25个军事大国的军事开支总和。2005年,美国的国防开支总计
高达5000亿美元,比2003年的国防预算增加了480亿美元。这个新增的预算比大部分国
家的国防预算都要多得多。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以销售术语来说,美国有两个主要卖点。首先,美国的军事
开支比其他国家的军事开支巨大。第二,美国的文化,尤其是它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
大半个地球的发展模式,或者说是发展标准。这种文化已经成为参照基准,因为人们相
信它的成功。如果这种文化信仰在人们的心里已经开始严重地动摇了,那么美国的霸主
地位将只能依靠他的军事开支来维持了。有趣的是,这正是前苏联解体前所经历过的情
形。
第一部分 9.不仅仅是另一个帝国
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总是毫无疑虑,但对新鲜的事物却表现得茫然和不安。美国的强
大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影响,之所以会让很多人感到心安和可靠,是因为人们单纯地把美
国看作是一些早期的帝国,譬如大英帝国或者传说中的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美国的强大
是与众不同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在某种程度上美
国是虚拟的帝国,美国几乎没有什么殖民地。而早期所有帝国,要么是某个地理领域的
统治者,要么是某些特殊疆域的霸主。然而美国并非如此。
早期一些东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帝国(亚细亚帝国、古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
和古埃及帝国),它们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兴盛而日趋强大。这些帝国只是某个地
理区域内的强国,只是世界上某一个角落的统治者。当然,罗马帝国也是如此。在罗马
帝国的鼎盛时期,它的版图从爱尔兰扩展到里海地区,但它终归只是一个地方霸主,它
并不能统治全世界。罗马帝国与当时的印度古普塔王朝和中国汉朝共存于同一时代,它
们各自雄踞一方。它们彼此互不干涉。即使各帝国间有了贸易和商业往来后,它们对彼
此也没有任何威胁。因为,无论在人力资源方面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它们都不可能对
其他同一时代的帝国形成威胁。从人力调度方面上来说,古罗马帝国不可能千里迢迢,
挥军讨伐中国。即使古罗马帝国可以绕过半个地球,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境内,他们也会
面临军备实力与它旗鼓相当的中国军队的严厉打击。这样一来的话,它们的企图很难得
逞。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威胁了。
同样,中美洲文明(奥尔麦克人和萨巴特克人)和印加文明(印第安先民)也是地
域霸主,其影响只能辐射在某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他们也不能对同一时代的罗马、印
度和中国的商业或军事造成任何威胁。那个时代,各个帝国之间和平共处。
简而言之,所有人类政治历史包括了区域强国或特殊疆域的霸主(比如俄罗斯帝国
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但没有真正的海军,而大英帝国主要是强大的海军与一支小规模陆
军)。19世纪晚期,欧洲各帝国或多或少都拥有旗鼓相当的军事力量。关于这一点,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对峙状态和战场上的战斗情况就得以证实,美国和上面的几个帝国
都不一样。
第一部分 10.美国的实力和使命
对一些美国人来说,美国是史无前例的文化、经济和军事大国。这种独一无二的强
大实力,意味着美国碰到了一个建立全球新秩序的绝佳机会——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下
的和平世界。这个由美国建立的崭新的全球秩序,将引导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像美国一样
繁荣富强。一些人把这个新秩序的建立看作是神的旨意,其他人则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
展的必然选择,还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偶然事件。无论美国缘何处于当今世界的主宰地位
,现在有很多的协定与美国相关,美国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作为美国新保守党右翼的主要学术捍卫者,美国学术界的弗朗西斯o福山(
FrancisFukuyama),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TheEndofHistoryandtheLastMan)
一书中说:“自由民主很可能成为人类思想演变的终点。”他还说,“现代自然科学使
无限制的财富积累成为可能……所有正在进行的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其发展模式必然会
越来越相似。”其隐含的观点就是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最终形态
,而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必然和美国模式越来越相似。
像其他任何一种论断一样,这个明智的论断当然也是有理有据的。但当它以官方政
策的形式表达出来时,这个论断就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威胁。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里
,美国总统乔治oW.布什写道:“唯一一个能够使国家获得成功的发展模式是:自由、
民主和自由企业。”他总结他的陈述:今天,人类应把握手中的机会,去战胜他们的敌
人,进一步扩大自由的胜利。美国很乐意肩负起这个伟大使命的领导责任。“
第一部分 11.神话还是现实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美国模式意味着更加灿烂的前程和更加辉煌的未来。如果不能
原样复制美国的发展模式,那么仿效美国的模式也未尝不可。美国不断创造了新的现代
社会模式,堪称现代社会的典范。美国是我们的未来和追求的目标。
如果说,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那么全球所关注的问题则有所不同。我们所要
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最好地与美国合作,或者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在美国的领导下走向
更辉煌的明天。英国首相托尼o布莱尔(TonyBlair)可以说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美国的追随
者。对于美国来说,别国复制美国的发展模式,就意味着有可能成为美国潜在的威胁。
美国不会允许别国追寻它的发展道路。美国会采取任何可能的手段去阻止及打击这种刻
意的抄袭。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所要面临的现实又会是什么呢?现实究竟在哪里呢?或
许,现实就介于复制美国模式或者追寻美国的领导之间,或者是在美国发展模式之外的
某个地方?
如果,在很大程度上,或是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力量的优势只是一个神话而不是真
实的存在,那么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来说,问题就变得大不一样了:如果不需要从根
本上依靠美国的力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统治我们的世界?
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尽管强大的美国是名副其实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的
强大也是虚构出来的强大,这种貌似的强大其实十分脆弱。
第二部分 1.一路响丁当(1)
一个声音在我心里不停地重复着。它重复着,重复着说,我要,我要,我要,啊,
我要——
索尔o贝娄(SaulBellow)
《雨王汉德森》(HendersontheRainKing)
啊,上帝,你能为我买一辆奔驰轿车吗?
我的朋友全都开着保时捷,我也不甘示弱。
我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也没有依赖任何朋友的资助,
所以,上帝啊,你能为我买一辆奔驰轿车吗?——
贾尼斯o乔普林(JanisJoplin)
《奔驰》(MercedesBenz)
如果被问及美国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会猜想到这个最引人入胜
的地方是迪斯尼乐园、帝国大厦、尼亚加拉瀑布或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然而,很显然,
这些答案都不够正确。事实上,这个倍受关注的地方坐落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并不起眼的
城市——布鲁明顿市,它是一座占地32公顷,由混凝土、钢筋及幕墙玻璃构筑而成的商
业大厦——美国摩尔购物商城。
摩尔购物商城是一个巨型超市,也是美国最大的购物中心,它集购物、餐饮和娱乐
于一体。每年,不少于4000万人次的游客选择到这里狂购或者狂欢。绝大部分的访客是
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美国本土居民。在所有的购物中心中,摩尔购物中心独占鳌头,是
最具影响力的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摩尔购物中心有能力成为汇集布鲁明戴尔(
Bloomingdale?s)百货公司、梅西(Macy?s)百货公司、诺斯丹(Nordstrom)百货
公司和西尔斯(Sears)百货公司等四大高级百货公司于一体的购物商城。对很多地方
来说,要想把这四家百货公司齐聚一堂,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
摩尔购物商场里聚集有多达520多家的零售专卖店和60多家酒店。在延绵6。5公里
的休闲长廊两边,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占地40多万平方米的各类连锁店。摩尔商城面积广
大,货物种类繁多,职员众多。无论你需要什么,整个商城的1。2万名员工会为你提供
竭诚服务。从避孕套到克莱斯勒汽车,从瓷制杯到订制的泰迪熊,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仅仅这座购物商城,年销售额就高达17亿美元。
在美国,摩尔购物中心的地位极为特殊。摩尔之于美国就如同长城之于中国——是
一个国家的象征。即使是在好莱坞电影里,摩尔购物中心也独具特色,绽放出迷人的光
彩。阿诺德o施瓦辛格(ArnoldSchwarzenegger)1993年主演的电影《一路响丁当》(
JingleAlltheWay),着实让摩尔购物中心风靡全球。摩尔购物中心那种美妙、迷人的氛
围,唤起了无数情侣选择在此喜结良缘的愿望。在这里,他们就如同置身于爱的殿堂。
美国摩尔购物中心始建于1992年8月,以后每年的8月,为了庆祝摩尔的成立及蓬勃发展
的事业,当地的一家广播电台都会组织92对情侣在此宣誓结婚。很多情侣把选择在这里
走向婚姻殿堂作为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梦想。
一个汇集了林林总总专卖店的购物商城,竟然拥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这是由美国
长期形成的特定的消费文化决定的。在美国人看来,摩尔购物中心就是爱的殿堂,这也
体现了美国人对物质的神圣崇拜。
第二部分 2.一路响丁当(2)
美国拥有巨大的消费需求,这对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原因在于,巨大的
消费量意味着对物质的巨大需求,这就必然牵动全球经济活动的神经。美国拥有巨大的
财富资源,这是四面八方的人们共同选择移民到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财富是一个巨大
的诱惑,它能诱使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到美国,在这里发财致富,或者追求更加美好的生
活。在美国,即使是新泽西州或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任意一家超市,其售出的商品都是令
人叹为观止的。那些商场的货架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不是来自某个大洲
,而是来自全球的各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商品和种类繁多的物质,不仅仅体现了美国丰
厚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美国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世界各地的商品
源源不断地汇集于此,很快被消费掉;同时它也显示,美国有一种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
,促使世界各地的人纷纷来此购物,享受那些他们期待已久的东西。只要看到这种具有
强大魔力的商业是如何运转的,你就会相信美国的魅力有多大。
美国是世界的中心,在我们的印象里,它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创新、最具有竞争力
的经济大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美国的背后掩藏了很多微妙而复杂的事实,然而那些
事实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现在的美国和过去的美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劲的经济实力。它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
源。美国生产的商品畅销全球,深受欢迎;美国人生活勤奋,勤勤恳恳,工作效率极高
;在很多行业,美国企业都处于顶尖地位,引领世界潮流。美国企业雇用了很多资深的
研究员参与市场调查,源源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各企业内部采用了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的运作更加市场化、合理化。美国是经济超级大国,也是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
显而易见,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崇高地位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可比拟的。
美国称霸世界的领导地位,来源于其强大威猛的经济实力。那些极力反对美国势力
的人,也不得不面对他们无可否认的事实——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很多国家都在依赖
着美国的生存而生存。无论是欧洲的普通百姓,还是亚洲的普通百姓,在他们的日常生
活里,他们一直都在为美国的经济祈祷。他们意识到他们自身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美国
的兴盛,依赖着西雅图、帕洛o阿尔托(PaloAlto)、华尔街和TheLoop这些财富发源地
的兴盛,依赖着那些美国大商场等财富消费地的兴盛。他们知道美国主宰着全世界。然
而,他们并不知道,世界也在主宰着美国。
第二部分 3.贸易赤字
年收入20镑,而年消费19。196镑,皆大欢喜;年收入是20镑,而年消费为20。06
镑,则愁云惨淡——
查尔斯o狄更斯(CharlesDickens)
《大卫o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
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赖程度,远远要大于全球经济对于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债权国,也是最大的债务国。为了满足自身巨大的消费,美
国已经负债累累。从各种权威的经济衡量标准来看,美国向世界索取的份额比世界向它
索取的份额要多得多。这种引人注目的悬殊,引来了许多组织机构的侧目和强烈措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便是其中之一。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同场合曾多次重申美国
经济的模范作用。但2004年初,该组织发出警告,称在未来的几年里,美国对全球的纯
财务支出将占其总收入的40%——据该组织称:“这是一笔巨额外债,一笔在工业大国
中前所未有的巨额外债。”如今,这笔外债已经对全球的经济构成严重的威胁。
美国的贸易赤字已达到创记录的500亿美元。这个数值意味着,如果美国市场没有
崩溃而美元也没有贬值的话,每天至少有15亿美元的外国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仅仅
一个月,美国就需要向全球借贷500亿美元,以支付其进口贸易赤字及填补联邦政府赤
字。
就目前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其出口额。这是因为
,美国消费者对各种商品有巨大的需求。从日本电器产品到越南制衣厂生产的耐克运动
服,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源源不断地蜂拥般地流入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工业行业出口到
全球其他地方的产品数量非常有限,远远小于其进口数额。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
商业扩张历时最长、最强劲的时期,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务赤字也一直居高不下,呈不
断增长的态势。个人消费品支出及商业财务支出中,很大一部分用于进口商品的消费。
从1991年年初到2000年年末,美国的进口贸易年增长了10。6%,这说明进口贸易的增长
幅度相当大。影响这些贸易赤字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与收入息息相关的高消费;较
低的个人储蓄利率;为了维持表面繁荣的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支出;消费者及企业
对进口产品的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持和鼓励了商业活动和消费;美元的强势地位导致进
口低廉;紧张的劳动力市场;美国在全球范围的庞大的失衡的双边贸易,这方面突出表
现在美国与日本及中国的双边贸易,以及与加拿大和德国的双边贸易。
在美国,一半的进口商品是美国企业的外国子公司提供的。这些产品在国外生产,
然后进口到美国本土。就全球范围而言,贸易数字的平衡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如果通
用汽车公司根据与英国的沃克斯豪尔(Vauxhall)、德国的欧宝(Opel)、瑞典的萨博
(Saab)、韩国的大宇(Deawoo)的贸易,做出调整价格的措施,那么进出口数据的变
化就不能正确反应出通用汽车公司及美国的经济健康状态。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贸易
赤字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持续增长。2003年,美国贸易赤字为4894亿美元,在2002年
418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17。1%。让人更为震惊的是,2004年的贸易赤字上升到6000多
亿美元。尽管美元的贬值削弱了进口贸易,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
无减,而且是大幅度地累加。
第二部分 4.联邦赤字
与此同时,公债标准的提高,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历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额
花费后,1950年,美国的公债达到2570亿美元。即便是1970年,美国的公债也只有3890
亿美元,然而到了1980年,美国公债的数额就已经增长到了9300亿美元。此后,美国公
债的数额就急遽地不断增长。1990年,美国公债数额达到32,000亿美元,2000年则增
长到57,000亿美元。到2003年底,美国公债的数额已经增长到将近70,000亿美元。这
是一组13位的数字:6,951,808,546,861美元。仅仅为了支付2004年财务年一年的
公债利息,美国政府就花费了326亿美元。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国家公债的水平——高
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也许是在可承受范围内,但是债务增长率却高得让人难以接
受。据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到2008年,美国公债将达到97,000亿美元,到2015年,
将会上升到127,000亿美元。迟早有一天,美国政府会采取措施来控制国债的增长。
然而,布什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联邦赤字的增长,相反,该政府实施
的两大政策平台——国外战争和国内裁减税收——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乔治。
W。布什任职的头三年里,他想方设法把上届政府余留下来的56,000亿美元的盈余花费
得一文不剩,并且还创造了一笔40,000多亿美元的财政赤字。56,000亿美元的盈余加
上40,000多亿美元的赤字,布什在短短的三年里已经消耗了将近100,000亿美元。
仅仅是伊拉克战争初期,联邦政府平均每个月就要花费掉58亿美元,但是布什总统
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只会花钱却不会为美国国库赚钱。仅仅在任职的头三年里,布什总
统就裁减了31,200亿美元的税收。2004年,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下降到1951年以来的最低值。
2003年5月,《金融时报》披露,布什政府隐藏了一份重要的财务报告。该财务报
告预言,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增至当前美国国债的十倍,相当于美国四年的经济收入总和
,换句话说,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财产的94%。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表
达了他对美国将要面临的金融灾难的忧虑,他称此次的金融灾难为“震耳欲聋的宁静”
,而联邦政府正日益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淖中。格林斯潘在一次发言时称,美国联邦税收
要全面提高66%,才能达到填补预算赤字的要求。2004年11月3日,美国财政部宣称,
2005年第一季度,美国需要借贷1470亿美元。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借贷记录,但是,这
个数字所创下的记录将在2005年下半年被打破,届时,将有更新的数字刷新并取代这个
记录。
美国国内并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去填补这些日益攀升、居高不下的赤字。原因在
于美国居民持有历史上最低的个人存款,政府很难在国内筹集到他们想要的资金。如果
国家负债累累,那么国民负债更多。
第二部分 5.堆积如山的个人债务
在经济萧条时期,大部分国家操作预算赤字的方法是,国家借贷主要投资于基础设
施建设或用于维持国家的服务水平。通常来说,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债的筹资,来源
于该国国民的存款。公民通过养老金、生命保险计划、信托公司等方式存款。通常情况
下,这些基金会的经理或有关负责人,拿出大部分基金购买被称为“蓝筹股”的政府公
债。国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弥补了投资的低回报率的缺陷。
然而在美国,这种传统的集资方法并不行之有效。这是因为,美国目前的个人存款
率和存款数额处于空前低迷的状况。1992年,美国的个人存款率为7。7%左右,但到了
2004年9月,个人存款率下降到个人税后收入的0。2%。个人储款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消费者在商场和汽车方面的消费,为美国和全世界筹集了很多
发展基金。研究员们欢迎美国人消费他们的存款,但让他们恐慌的是,美国消费者实际
上是借贷消费,消费者们实际上已经负债累累。美国经济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20
,000亿美元价值的消费者债务会拖垮美国经济。如今,一般的美国传统家庭都持有8张
信用卡,平均每张信用卡的使用额度都在7500美元左右。
无论是对于美国家庭来说,还是对于整个美国社会而言,这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在第三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详细剖析。而对于美国经济及财务政策来说,
则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由于,个人借贷是建立在历史最低利率的基础之上的。如
果联邦储备局决定像以前那样突然提高美国利率,美国消费者的债务中有相当大的部分
将可能很快变得毫无价值可言。消费者个人处在极其窘迫的预算中,提高还贷利率,有
可能使得个人无力偿还他们的贷款。
美国信用机构意识到了这方面的威胁。因此,他们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了一种被称为
“普遍拖欠”(UniversalDefault)的惯例做法。这就意味着信用卡发行人不仅仅要监
督持卡人的用卡行为和用途,同时还要监督他们对水电费账单、汽车贷款和其他消费帐
单的支付行为和消费信誉。如果信用卡持有人不能在有效的期限内及时偿还消费贷款,
那么任何一次延迟付款的行为,都可能会导致信用卡还贷利率的提高。利率提高的幅度
从现行的9。2%,上升到18%,有时候甚至高达28%。
第二部分 6.世界拥有美国的资产份额多于美国…
20世纪90年代之初,一种普遍的看法是,美国拥有世界的资产份额比世界拥有美国
的份额要多得多。对当时的情景来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990年,美国人拥有的外国
资产的价值超过了外国人拥有的全美国资产的价值,这个差额是5000亿美元。但到了
1998年,这两个位置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国拥有世界的资产份额远远少于世界拥
有美国的资产份额。外国人拥有的美国的资产份额比美国人拥有的外国的资产份额多出
15,000亿美元。
尽管美元的贬值,大大提高了美国的海外投资的美元价值。但是,2002年底,外商
直接投资的流入净值下降到了自199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美国的外商投资总额仍然超
过美国在国外的投资,差额为23872亿美元。这个数额比前一年增加了4073亿美元。
2002年美国在海外拥有的资产总值为1790亿美元,2002年,外国在美国本土内所拥有的
资产总值为707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相比,后者是前者的3。5倍多。
美国在海外所拥有的资产价值为61,892亿美元,而外国在美国本土内所拥有的资
产总值为85,764亿美元。据美国非银行行业公司报告称,2002年期间,美国对非附属
国家的债务从711亿美元攀升到8,703亿美元,这个报告同时也反映出,美国企业借贷
资金主要的部分来源于西欧和加勒比海地区。外国所拥有的美国流通货币,从215亿美
元提高到2,971亿美元。国外私人和国际金融机构所拥有的美国财产有价证券,也由1
,146亿美元上升到5,036亿美元。
2002年,美国非银行业公司从外国筹集到的借贷总额为721亿美元,而美国放贷给
外国的总贷款为319亿美元,美国的借贷数额是放贷数额的两倍多,换句话说,美国的
借贷多于放贷。整体来说,美国银行拥有良好的信誉,它欠外国14,600亿美元的债务
,而它放贷给外国的债务总额是14,100亿美元。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美国企业从
外国所贷债额,仍比外国企业从美国借贷的债额高。
到2002年底,美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净债务额高达26,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
国内生产总值的24。9%。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政府的外汇储备本身也处于赤字
状态。2002年底,美国政府的国际储备总额仅仅是1,586亿美元。外国政府及官方机构
投资到美国金融资产中的美元储备,却高达13,000亿美元。
大量涌入美国的外资,刺激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长期的消费繁荣景象。1992年到
2002年的10年期间,美国信贷的海外资产已经增长了3倍;在增长总额中,海外投资者
给美国信贷市场提供了超过14%的信贷基金。
第二部分 7.全球信心
所有的不均衡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全球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巨大依赖。由于外国
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这就使得他们的洞察力和决策变得极为脆弱。正如2000年美
国国会贸易赤字检查委员会(CongressionalTradeDeficitReviewCommission)所指出的
那样:
每年,美国设有一个往来赤字的帐户。在这个帐户里,国际投资的净负资产比例明
显提高。作为财产拥有者,美国每年都不得不把相当比例的利润、利息、租金和股息支
付给那群规模日益庞大的外国投资者。一部分人担心,这些日益增长的支付款项,可能
会限制美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人担心,外国投资者很有可能不愿意
再继续供应资金,让美国来弥补未来的贸易赤字。更有甚者,一部分外国投资者很有可
能不愿意再继续他们目前在美国的投资项目了。
在提交给美国贸易赤字检查委员会的一篇报告中,美国经济学家艾伦o辛耐(
AllenSinai)指出:
“只要填补这些赤字的资金可以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中筹集而来,无论是通过何
种筹集方式,间接投资也好,直接投资也好或者是这两种投资方式同时进行也罢,只要
有贷款和外国投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向美国,那么关于资金筹集这个问题就没
有什么可让人忧虑的了。但是,没有人能够确定何种资产和债务水平才能满足贷方和投
资者的需求,也没有人知道投资商、个人、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是否会基于各种难以
预测的原因而将资金撤出转向他用。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会有所下降,甚
至锐减,从而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调整外汇率后再降低预期的真正利润、利息上升、
信贷和金融额度削减、经济活动减缓等一系列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一场经济大萧条。”
艾伦o辛耐的报告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句子:“只要这些赤字可以从美国以外的
其他国家筹集而来。”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只有依赖于外国投资,才能维持它的高消费
水平。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外国资金流入,美国消费和周期投资就缺乏动力,那么美国
经济也就难以继续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外国资金流入到美国,本身也依赖于美国国民
借贷的能力。这个循环周期是这样运行的:美国消费者运用他们手中持有的信用卡赊购
外国进口产品,这些进口产品的销售赢利又以美元的形式流放到那些外国投资公司囊中
。然后这些外国企业又再次把大量的钱投资到美国,这样一来,外国公司又从中获利。
外国公司的目的在于把钱借贷给美国人,然后从中获得高利润。因此,美国人只有依靠
借贷,才能支付更大规模的消费活动。
一定程度上说,这种消费形式让每个人都很开心。然而,消费者和政府机构的借贷
规模却日益庞大。2000年第二季度,所有国内非金融行业机构(家庭、联邦政府、州政
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最新的净贷款上升到了25200亿美元,而他们原有的尚未付清
的信贷债额却已高达216,000亿美元,并且更为严重的是,这笔债款的42%是从国外借
贷而来的。
正如国会预算办公室成员简·德阿里斯塔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消费有其致命的弱点
——“长期以来,外国投资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将来某一天,如果美国家庭和企业
购买力都达到了某个饱和点,无力再靠借贷去消费进口商品时,那么美国普通消费者不
可能再把钱放到外国投资者手中,同样,外国投资者也就不可能从美国普通民众手中获
得利益。这样一来,外国投资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并且摇摆不定,那么美国经济的发展
也就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筹集资金弥补美国的联邦赤字,美国不得不依赖于外国政府、公司和个人对美
元、美国公债等的储备。从传统观念看,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库券中,有15%为外国政府
(通常是外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如今,外国政府对美国国库券的持有率上升到了40%。
到目前为止,有一些迹象——一小部分的迹象表明,外国投资者开始怀疑,他们本
人及其国家是否有必要持有一笔如此庞大的美元储备及美国公债储备,他们开始怀疑这
种财富储备形式本身是否是明智的举动。
沙特阿拉伯投资者在美国的总投资资金大约为10000亿美元。他们中的一些人,已
经开始把这笔资金撤离美国,转向投资欧洲及欧元中去。2004年6月,世界经济合作发
展组织(OECS)公布了2003年的调查数据。该数据表明,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外
国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而法国则位居第二。
2004年9月9日,美国财政部发行了一次常规国债。通常来说,这种国债有一半的数
量会被外国投资者抢购一空。这方面表现最积极的是中国和日本的中央银行。在通常情
况下,他们会购买合计高达13000亿美元的国债作为外汇储备。然而,在2004年9月9日
美国发行的国债的买主中,没有任何一家来自中国或日本。JuliusBaer银行驻纽约的全
球固定资产交易部负责人萨达斯奇o罗宾斯先生(SadakichiRobbins)是这样形容市场反
应的:“恐慌的念头从那里闪烁出来……世界末日的场景。9月9日摇曳着恐惧,同时也
伴随着利润回报,这表现于:2004年8月期间,私人投资者抛售的美国股票比他们所买
入的美国股票的价值要多出20亿美元。而他们抛售的美国公债比他们所买入的美国公债
的价值要多出40亿美元。”
在随后的国债发行销售中,虽然并没有重复出现9月9日发生的债券发行遭遇,但是
,每个人都已经明白了这个警告——引用驻地华盛顿的美国研究机构国际经济研究所主
任佛瑞德o伯格斯(FredBergsten)的话说,就是:“任何一天都可能要准备逃生,这是
千真万确的。”伦敦经纪公司MonumentSecurities首席经济分析师斯蒂芬o刘易斯(
StephenLewis)说得更加直露:“事实是,美国财政和超额的货币维持了这些年来全球
经济的发展。但如今,这种超额已不为外汇市场所容忍了。这种现状的出现和存在是没
有选择权的,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唯一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把调整
后的痛苦分担出去?”
第二部分 8.布什政府:疯子管理下的精神病院
乔治oW.布什和共和党暗中支配着美国国会,布什和国会都意识到了国家财务的惨
况,然而他们却仍然继续展示着他们好奇、迷人、盲目的信心。他们坚信事情会变得越
来越好,坚信美国的财务状况将会日益改善。但是事实上,他们制定的一系列表面上美
妙的政策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要想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美
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不包括减少进口石油的消耗量。美国
政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美国注定要维持它作为世界上石油需求大国的地位,同时
还要维持税收较高但燃料消耗极大的豪华车的龙头老大地位,以及日渐老化的工业基础
设施的地位。
第一届布什政府对增长的联邦财政赤字承担直接的责任。布什政府继承了上届政府
留下的一大笔联邦预算,他把这笔钱花得一文不留而且还欠下一笔联邦赤字。2004年3
月,无党派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中指出:联邦赤字的全面增长并不是受到经济低迷的影
响,而是由于裁减税收和增加开支所致。
布什政府大规模削减美国税收,这就给未来的一年增加了将近2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负担。更糟糕的是,白宫看来很有可能把这种临时措施变成永久性经济政策。如果这样
的话,美国财政赤字的负担会更加严重。这种通过裁减税收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政策
原理源于供应经济学,而这种经济政策理论最早是在里根政府时期得以奉行和实施的。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之下,政府裁减了公民所必须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留给他们更多的钱
进行消费,同时就也给予他们更大的消费空间。广大民众由于税收的减少,个人收入增
加,因此有更大的消费空间进行额外消费。这些额外的消费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给经济
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支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州的税收收入也随之增长。在
里根执政时期,这个理论可谓是声名狼藉,更何况大部分可以享受到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的人,只是处于美国顶层社会的1%的有钱人,而不是针对美国普通大众,因此,即使实
施一定税收减免政策,实际的额外消费可能还是不太乐观。老布什总统驳斥供应经济学
理论是“巫毒教经济”。
如果白宫不准备提高税率,美国中央银行,也就是独立于政府的联邦储备委员会,
其强大的阿伦。格林斯潘主席给予政府的选择就变得非常有限。由于受到布什的政治思
想体系的制约,布什政府可能选择两种可能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大幅度削减联邦开支
。另一个方法则是把联邦开支的主要项目转移到各州、各城市和各县或者是每个市民身
上。从布什政府和他的支持者的声明和行动来看,白宫好像计划要同时实行这两种方法。
2003年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花费了大约22,000亿美元。在这22,000亿美元开
支当中,8600亿是所谓的“自由开支”(discretionaryspending),政府可以自由支
配这笔资金,任意选择它的用途和去处。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强制开销”(
mandatoryspending),联邦政府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来支配这笔钱的去处和用途
,联邦政府必须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得挪作他用。“自由开支”中有49。5%的款项,也
就是4250亿美元,全都花费在国防开支方面。布什政府意欲在国防建设上投资更多,因
此,减少开支的主要目标(以及责任和开支转移)必须是增加强制消费。
共和党右派非常清楚,如果他们对联邦的社会开支计划、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
会保障做出任何一次正面攻击,那么他们的言论和倡议将是不得人心的,也很难得到积
极的响应,而且他们的这种责难也很难对国会产生影响。美国人格鲁姆o朗奎斯特(
GroveNorquist)宣布的税收改革的目标是把联邦各项收入降低到某个水平点上,这样
,某些将要实施的计划或项目因为资金的匮乏而不得不宣告破产或崩溃。当被问及,把
联邦议程如此清楚明了地公诸于众是否会因此遭遇任何危险时,他回复道:“不会。不
会有任何危险发生。我认为,精明的左翼人士早就已经知道他们身陷困境中——并且,
他们也一定知道我们正在挖掘出他们整体的计划结构和势力结构。”
《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用苛刻的言语对上面的措施做了评论:
疯子正掌管着精神病院……提议大幅度地削减联邦开支,特别一些社会项目的开支
,是一个诡计多端的选举主张,但一次财政危机给通过秘密手段进行的强制削减行为带
来了窘迫的前景。对于他们(极端的共和党人)来说,破坏了多边国际秩序还觉得意犹
未尽;在收入分配上,长期以来所持有的观点也需要作根本性的转变。
布什总统和国会两院中大多数的共和党人,想要实现如《纽约时报》(
TheNewYorkTimes)所说的“财政列车失事”计划。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现的话,
那么美国政府随后就会停止资助一系列越来越昂贵的计划项目,然后联邦政府可以尽可
能地把更多负担和责任转嫁给50个州和无数的地方政府,包括广大的美国公民,让公民
自己去支付和承担更多的的医疗保险和退休保险。
虽然高风险战略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要实行这个计划至少要解决两个主要
问题。一个问题是,在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时间里,美国预计会有大约7600万的退休
者——他们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这样就会增加数以万亿计的联邦社会保障和医疗
保险开支,这是强制性的联邦开支。如果在这10年期间,那些不断努力进入政府工作的
人能够避开这颗特殊的子弹的话,那么他们的工作或许会更加舒适一些。另一个重大问
题是,在这7600万即将面临退休的公民中,大多数人已经无法为自己安排足够的个人退
休保障金。如今,美国联邦政府试图把这个沉重的负担转移到50个州身上。看起来这是
一个非常不错的举措,但是,美国各州根本无力支付这笔庞大的费用,各州政府也同样
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第二部分 9.各州资金危机
正如全美州长协会执行总干事史基派奇所说,全美50个州都将会面临自1812年以来
最严重的资金危机。29个州正面临着累计1000亿美元的资金短缺,而且,按照法律,49
个州必须维持预算平衡。股市的崩溃、失业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企业的破产和倒闭
,导致了各州税收的缩减。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景气时期,全美大多数州政府已经削
减了他们的各项税收和开支。2001年和2002年,各州已经纷纷启用储备金来应付经济压
力。现在,随着收入的不断减少、日常开支的不断增加和储备金的日益耗尽,各州立法
机关正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各州都在尽可能地削减各项社会服务项目,提高各种税收。在很多州,开设新的税
收项目或者是增加一定的税收都必须由公民投票批准。尽管各州分摊的医疗补助资金越
来越多,然而,华盛顿政府还是要把更多的负担转嫁给各州政府。
在新保守党思想的操纵下,华盛顿政府试图把财政危机转嫁给各州。然而,各州的
日子并不好过,如果一些州希望维护最少的社会项目支出,它们就必须大幅度提高税收
。税收提高后,市场就将会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正如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情况那
样,富人迁移到税收更低和服务更好的州,在那里重新开始生活,谋求新的发展。而那
些贫穷的人们,只能固守在土地上,依然贫困潦倒,痛苦挣扎着度日。
在经历了10年到20年的水深火热的岁月后,美国也许会产生一个财政完善的政府,
但是为这个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正如很多右翼共和党人所持观点一样,美国联邦
政府的政策,迫使各州不再依赖联邦政府,长此以往,将诞生一个各州相对独立的国家。
一个荒唐的传统观点支配着联邦政府的行为,这也是一个不断重复出现的美国式的
残酷逻辑:如果人们生活贫穷,那么一定是他们自己的过错。华盛顿的保守党传统基金
会的梅丽萨o帕杜(MelissaPardue),在评论那些已经用尽终生福利保障的人——那些
失业的人们时,称赞了克林顿时代的福利改革:“那些受到经济萧条冲击的人是因为他
们没有工作。不参加工作的人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收入。因此要加倍鼓励人们去寻找工作
。”贫穷是穷人自己的错。社会上的普遍民众,他们必须承担他们的行动和懒惰带来的
后果。
第二部分 10.为我们的阿根廷哭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6~7位数字并没有太具体的印象,就如同恐龙留给我们
的印象那样模糊不清。我们都知道恐龙是庞然大物,硕大无比,但是由于我们从未看见
恐龙这种稀奇动物,因此我们并不知道恐龙实际有多么巨大。我们只有把一只恐龙的图
片放在一个正常人的图片旁边,通过比较我们才可以想象恐龙的实际大小。相对而言,
我们对于国家预算赤字和国家收支差额之间的巨大反差,也是必须要这样比较才能够有
一个感性的概念。美国的收支是用百万、十亿甚至是万亿来表达的。如果说,收支差额
的数据已经大得惊人的话,那么比收支差额更为巨大的国家预算数字就可想而知了。一
个很简单的事实是,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国家,不仅分裂了,而且破产了。如果美
国是一家公司,那么它的管理层会因为非法贸易被判刑。
白宫似乎非常希望看到美元下跌的情况,他们甚至希望事态向这个方向发展。换而
言之,白宫期待美元贬值,他们甚至对此持乐观的态度。早在2004年11月,在法兰克福
的一个会议上,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艾伦o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陈述道:美国财
政赤字已经成为一个铁铮铮的事实,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在某些方面,政府其实是期
望通过贬值来增加美元收支差额。国际投资者最终将调整他们所拥有的美元财产储备,
或者是寻求更多的美元弥补风险,以此刺激美国财政赤字的金融支出。事实上,艾伦o
格林斯潘很早也曾经预言过:在今后的五年,发生美元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发生的几率
是75%。
从理论上来说,美元的贬值应该会促进美国出口,美元的下跌也会刺激美国进口更
加昂贵的商品,这样就可以削减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事实上,情况不容乐观,美元的贬
值没有减少联邦赤字。
那么,美元的贬值是否能够真正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哪怕是在短期内有利于美
国经济的发展呢?人们对此表示了怀疑,他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疑虑。
首先,中国政府坚决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并且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率。因此,
中国对美的出口成本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多少,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昂贵。其次,由于美
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构成了一半的贸易逆差,因此此类产品
或服务的销售额的减少,会对美国公司资产负债表和美国的股票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
再次,由于美元对外国投资者的诱惑力已经呈不断下降趋势,美国联邦储备局有责任提
高美元利率,以给那些投资者更多的回报。然而,提高美元利率,就意味着削弱甚至会
损害美国普通家庭的利益。
许多重量级的美国评论员,纷纷对美国的国家财政状况越来越忧心忡忡。2004年1
月,前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o罗宾(RobertRubin)、美国重要思想库——奥金斯研究所
的资深研究员彼得o欧斯萨格(PeterOrszag)以及经济决策投资研究公司的艾伦o辛奈
(AllanSinai)三人联合向美国经济组织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称,美国官方推
测说财政赤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削减,然而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推测并不是建
立在合理推测的基础之上。他们警告称:
庞大的赤字还在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并且可能会降低人们对前景的预期和信心。在
潜在的财政赤字、金融市场和房地产经济当中,这种负面影响会引起和产生恶性循环…
…尽管这种财政和金融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潜在消费,但也引发了一些负效应,然而这
种潜在消费及服负效应,可能会使得不断攀升的庞大的预算赤字陷入更加恶化的困境。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o克鲁斯曼(PaulKrugman)补充说:
国际投资者对阿根廷的信心持续到了将近于20世纪90年代末。分析员们无视阿根廷
那些巨大的预算和贸易赤字,他们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坚持称,商业友好的理念和态
度,自由市场政策会让整个阿根廷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但是当所有美好的信心都走
向破灭崩溃的时候,那种乐观的理念被事实证实为是如此愚不可及的事情。阿根廷,这
个曾经是世界新秩序的展示品,很快变成了经济灾难的笑柄……为我们的阿根廷哭泣吧。
艾伦o格林斯潘争论称这种顾虑其实是建立在过时的国际金融观念之上:“历史告
诉我们,令人可喜的机会降临了,小分裂会缓冲目前的不均衡。”2004年1月,在一次
英国财政会议上,艾伦·格林斯潘指出,当电信泡沫爆发时,新金融手段允许国际系统
去消化几千亿的损失:“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大规模金融灾难,没有任何一家主要机构不
被波及到……”为了躲避这次金融风险的冲击,人们创造了一些新办法。这些新办法开
创了一个“比已经存在了四分之一世纪的金融系统更有弹性、更有效率、也因此更有活
力的金融系统”。由于投资者与他们国内市场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这使得“美国比前
几十年筹集到更多的经常帐户赤字”。
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争论的双方都一致同意,只有在全球框架内,美国的金融问
题才能得以解决。如果由前财政部长罗宾所说的危机真的发生了,那么类似国际金融机
构这样的机构在救援行动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艾伦·格林斯潘的观点被
证实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一个新的全球经济体制下,在这个新建的体系
之中,美国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参与者而已,尽管它是极为重要的一员。
如果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那么全球体制则需要全面彻底地、认真地进行一番革
新,这其中包括更换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即以某种货币替代美元的地位。这样
一来,约翰o梅纳德o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在1944年布林顿森林会议上提交的
提议——建立国际清算组织,使用该组织虚拟的货币去平衡贸易波动——可能会被认为
是富有想象力的合理的提议。
无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都必须是一种全球化和多边性的解决方案—
—直接对立于美国货币管理的单边政策。这种单边管理政策不仅没有保护到普通美国公
民的利益,促进美国企业的繁荣,反而让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美国经济整个体系都依赖于美国平民百姓的经济状况,依赖于普通老百姓支付帐单
和消费其他东西的能力。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假设——美国的平民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
,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并促进经济繁荣——最近的150年,大部分人接
受了这个假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在购物商场中所产生出来的威力和它在军事上
所产生的威力一样大。削弱美国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就如同用炸弹和恐怖行动来袭击他们
的心脏一样有效。
中产阶级的精髓就是美国梦——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就是任何人,或是从广义上来
说,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上流社会的地位并享受到上流社会的生活。但
是,美国梦正处于困境中,它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而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使这种美国梦
,在任何时候对美国人来说都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第三部分 1.准富翁:今日美国的阶级和贫困(…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了消除贫困的理想状态,也更接近消除人们对生活
的恐惧的理想状态——
赫伯特·胡弗(HerbertHoover)
1928年10月
在丹麦诗人皮特·海因(PietHien)所著的一本诗集的封面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
卡通形象。画面上一个肥胖、秃顶的中年哥本哈根商人,深深凝视着一方小小的池塘。
在池塘的倒影中,这个肥胖秃顶的中年男子,看到的自己却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海盗形象
。这幅漫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今日美国的情况是多么的相似啊!它所反射出来的幻象
,是多么类似于美国的荒野西部和白宫群英的关系啊!“美国梦”(AmericanDream)向
人们描绘了一个独立、自信的社会,一个潦草粗犷的、平等的共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
,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会变得优秀、成功、富有,如同他们本身能够做到的那样。
在如今的美国社会,有不少人依然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着霍肖基·阿尔杰(
HoratioAlger)式的梦想——19世纪,美国畅销小说家霍肖基·阿尔杰创作了一个从一
贫如洗到家财万贯的经典传奇故事,此后“从赤贫到巨富”就成了美国人的梦想。这个
传奇故事的目的是“激励人们不懈努力、追求成功。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精神深深地
激励着阿尔杰式的勇敢无畏的英雄们——那些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和奋斗史有力证明了伟
大的美国梦,并且鼓舞了几百万美国年轻人的英雄梦想。”美国设立了“霍肖基o阿尔
杰奖”。每年,美国都会将该奖项“颁发给那些成功的美国人,以表彰他们的显著成就
,同时也肯定了他们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心,以及诚实、努力地工作、自力更生和坚持
不懈的精神品质。”这些获奖者给美国人竖立了一些卓越的榜样,给予人们很大的精神
鼓舞。阿尔杰著有数以百计的畅销故事,由于现实的榜样的存在,这些畅销故事中的经
验和教训变得极为简洁明了:在美国,每一个人,无论经济多么贫困,出身多么低贱,
只要诚实、努力和乐观,就能拥有财富和取得成功。
然而,这种移民-先驱-个人主义者的梦想,并不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的梦想,它的
魅力和光辉照耀了整个世界。这个诱人的梦想深深影响了20多万欧洲移民。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这支庞大的欧洲移民队伍远渡重洋,漂流到了美国,他们不仅怀抱着追求财
富的梦想,还梦想着过上一种远离封建政权统治和远离偏见的新生活。大量的移民源源
不断地向美国蜂拥而来。美国吸引了几百万个来自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移
民——尤其是那些非法入境的移民,但是,实际上,移民们的处境却是一片惨淡。
“美国梦”的魅力在于,有时候它确实可以美梦成真。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是个名
副其实的开放社会。一些一贫如洗的移民者确实赚了大钱并且家财万贯。每一次移民浪
潮的第一代人都吃足了苦头。他们超长时间工作,冒着种种风险,挖掘地道,建筑高楼
大厦,挖掘煤矿,铺设铁轨,或是全天候地在小餐馆及商店工作。他们如此不辞勤苦,
就是为了下一代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群数量庞大的移民不但自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他们也建设了城市、学校、医院和福利机构,而所有这些设施都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奠
定了更好的生活基础。那些创业失败的人们已经被永远地遗忘了,但是他们的奋斗精神
却使这个美国梦绽放出勃勃的生机。移民的感激之情激起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美国中产阶级的自我形象中,美好的神话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2000年《时代
》(Time)杂志做了一份调查,19%的答卷者称他们位于金字塔端1%的最高收入者行列
;另外20%的人称希望将来某一天能够进入最高收入者行列。用《天堂里的波波族》(
BobosinParadise)作者大卫o布鲁克斯(DavidBrooks)的话来说:“我们当中没有任
何人真正过着贫困的生活;我们都是些准富翁。”作为一个到处都是准富翁的国家,美
国这种自我陶醉的形象,释放着难以预料的强大威力。这种自我形象或许是一种幻想,
然而这是一个强大的幻想。如果你想到财富就围绕在你身边,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那
么你就不会憎恨那些已经家缠万贯的人。你就不会想要去揍他们,而是千方百计想加入
到这个团体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借助美国电影及电视作品的影响,“美国梦”被复制和推广到全世界,美国社会对
其自身的形象设计,也等同于美国对整个世界的形象设计。有两个主题反复出现在“美
国梦”里:第一个主题是,获得成功;另一个主题是,悠闲舒适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你的工作和你取得的成就,远比你的出生重要百倍。美国社会没有天生的贵族。一个
从相对贫困、没有任何背景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也可以成为总统。比尔o克林顿(
BillClinto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反,欧洲社会则被认为是更加注重形式、更守旧、等级更加森严的社会。尽管经
过后天努力,你本身可能极其出色,但在欧洲由世袭贵族组成的上层社会中,你也会被
拒之门外。或许有一天,你的孙子会被允许加入这个上层社会的梯形壁垒中去,但条件
是他们的父母——也即你的子女——进入贵族学校就读,并且要学会包括如何使用餐具
、如何吃菜等一整套的餐桌礼仪。
然而,“美国梦”里的美国社会形象和当前美国的社会现实并不一致。在大西洋两
岸的高尔夫和美国乡间俱乐部里,“老贵族”与“新贵或暴发户”的那种区别依然存在。
第三部分 2.准富翁:今日美国的阶级和贫困(…
当今的美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社会之间的等级划分,甚至比欧洲的任何一个
国家都要严重。像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样,美国也有阶级划分,不过这种阶级划分标准
与欧洲社会的划分标准不同,美国的阶级划分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在美国,普通百
姓要提高自我的实际机会比在欧洲要小得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因素是他们在
何处出生以及他们父母拥有多少财富。
根据2003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所提供的人类发展指数,美国在最发达国家中排名第
7,在挪威、冰岛、瑞典、澳大利亚、荷兰和比利时之后,但仍是一个十分适合于居住
的地方。然而,根据联合国发展署提供的人类贫穷指数1(HumanPovertyIndex,HPI-2
)来看,美国位于第17位——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体系中最差的一个国家。
1该指数用于衡量贫穷和悬殊差异。
列表3。1:17个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体系国家HPI-2排序
排序 国家
1 瑞典
2 挪威
3 芬兰
4 荷兰
5 丹麦
6 德国
7 卢森堡
8 法国
9 西班牙
10 日本
11 意大利
12 加拿大
13 比利时
14 澳大利亚
15 英国
16 爱尔兰
17 美国
从社会及政治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财富分配不均的影响力远不及
阶层之间流动性的影响力大。在后工业社会,谈及19世纪的工人阶级几乎是没有任何现
实意义的。在后工业社会,产业工人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去维持他们的生活,而且他们的
后代也无须遵循父辈的生活轨迹成为另一代产业工人。21世纪的社会,可划分为三个社
会阶层:属于富人阶层的上层社会,贫穷的下层社会,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规模最为庞
大的中产阶级。
阶层之间的流动变化性是衡量社会和经济成功以及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大
富大贵家财万贯者变得身无分文,他们是否会失去他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和优势呢?如果
下层社会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他们面临的困难有多少,是易如反掌还是
难如登天呢?中产阶级是否拥有合理可靠的安全保障,来维持和确保他们现有的生活,
保证他们的孩子将来会发展得更好?
200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1/3的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梦”。一些人之所以对“美
国梦”失去信心,是因为他们虽然一生都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地工作,却在老年时仍要
面对令人窒息的贫穷生活。而其他一部分人,则质疑“美国梦”本身的可信度。
在如今的美国社会,社会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之间缺乏流动的矛盾无法协调。从财
富分配的角度来看,美国是最不公平的社会。这对于美国社会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更为
重要的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衡量美国的影响力,这对于严重依赖普通百姓的贷款和消费
以保持经济发展的美国社会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
如果美国的经济整体并不景气,陷入重重困境中,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个人获得成
功的机会将会更加有限。这种情况本身就削弱了“美国梦”的可信度,降低了其诱惑力
。美国社会实施两面政策,一方面是积极允诺,一方面是设置种种障碍,现实与理想之
间的巨大鸿沟,基本上销毁了“美国梦”。
第三部分 3.大富大贵者
财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谁不记得我们拿到的第一份工资?这笔钱的数目或许不
大,但是它比我们曾经得到的要多得多,因为这笔钱绝大部分都归我们自己支配。大部
分人在领取第一笔工资时都会觉得,一下子变得很富裕——而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比以前
的任何时候都要富裕。因此,人们对于财富的定义和他们所处的生活圈的人们的收入水
平有关。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概念,即你如何定义你的生活圈?是你的家庭,你生活的
小镇,还是你的国家?
财富的多寡与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关。假设人类中吝啬的守财奴的比率恒定,在某种
程度上,如果人们的财富增加,则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收入与
支出之间呈正比的关系。如果你挣到更多的钱,你会买更大的房子或汽车,会选择更舒
适惬意的度假方式和度假地点,经常到更为高级的餐厅就餐,也会把瓶装的保加利亚夏
敦埃酒换成默尔索干白葡萄酒,你会把连锁店的衣服换成阿玛尼系列的套装。
然而,当你拥有大量的财富时,这种财富和消费之间并不成正比例的关系。甚至,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你的消费水平已经与你拥有的财富没有任何关系了,即你可
以随心所欲地消费,而不用担心你付不起足够的钱。当你在最高档的小区拥有最完美的
房子,另外还拥有三套度假别墅、供你差遣的佣人和汽车,你已经拥有了你想要的大部
分东西,这样一来,你需要增添或置换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了。对于那些大富豪来说,
财富的增添并不能刺激更多的消费。但如果你1个小时挣5000美元(1年大约1000多万美
元),你的工资上涨了50%,那么很有可能你会花掉50%或更多的收入。但是,如果你的
工资接近于美国最低工资标准即每小时5。15美元,现在如果把你的工资提高到每小时7
。5美元,那么很可能你会把额外增加的全部收入都花费掉。换而言之,如果想要让社
会保持持续的消费,更合理的做法是把钱分配给那些较为贫困的人群而不是那些较为富
裕的人群。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在美国社会,向来都是有钱的人更加有钱,没钱的人
更加没钱。
事实可以让我们相信,比起20年前,现今的美国拥有更多的有钱人,但实际上,人
均拥有的财富并没有增加。美国联邦储备局(中央银行)主席艾伦o格林斯潘在1998年
争论,尽管最高收入者的人数在增加,但与全国总收入相比,他们的收入实际上并没有
增加多少。格林斯潘引用了美国普查数据,佐证了他的观点。
然而,美国普查数据其计算方法本身存在问题。因为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就不一样。举个例子,两个好朋友下班后一起喝酒,他们中有一个年薪9万美元,而另
一个年薪11万美元,那么,他们说他们两个的平均年收入为10万美元。他们这样平均他
们的年薪,得出的数据让你觉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年薪120万美元的人后来加
入到他们的饭局,他们三个人又平均了一下他们的年收入,则这个数据就会变成每年每
人的平均年薪是46万美元。这个数据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这种算法得出来的数据,显
然毫无意义可言了。
美国收入统计表通常有两种划分形式,一种是10%的种类;另一种是十分位数的形
式。艾伦o格林斯潘采用十分位数的方式来表示,收入排名最前的那10%的美国家庭的收
入并没有比另外90%的那部分家庭富裕多少。以这种方法计算,美国的所有家庭收入都
很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98年,美国纳税者中收入排名前10%的人,最低收入为8。
1万美元,但在这10%的比例中,大部分的财富是属于收入排名前0。1%的那部分有钱人
的。收入排名在前1%的那部分有钱人的最低收入为23万美元。如果仔细地研究和分析,
这个财富金字塔会变得更狭窄。收入排名在前1%的那部分人的总收入中,60%的财富掌
握在收入排名在0。1%的那一部分人手中的,他们的最低收入为79万美元,而这60%的财
富中,有一大半的钱流向排名在0。01%的那部分人手中。尽管这个金字塔最顶端不过是
1。3万人,但是他们的最低收入为360万美元,平均人均收入为1700万美元。因此,尽
管收入排名最前的10%的有钱人只比其他人多赚了很多钱,但收入排名最前的1%的人则
比其他人多赚了巨额财富。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所提供的数据,美国的税收是由收入排
名前1%的纳税人所缴纳的。
按1998年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美元计算,美国的平均年薪,从1970年的32,522美
元上升到1999年的35,864美元,人均年薪上升了10%。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数据,
同期内,美国企业的公司总裁或管理者的平均实际收入(工资、奖金和股息)从130万
美元上升到3750万美元,他们的收入上升了2785%。1970年,公司总裁的收入是工人平
均工资的39倍,到了1999年,他们的收入已经上升到了1000多倍。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变
化。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o弗兰克(RobertFrank)评论称:“现在,美国人可以
依靠自己的工作收入变成有钱人,而在25年前这确实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国会预算
办公室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1979~1997年期间,收入排名前1%的家庭的税后收入上升
了157%,而在同期,中产阶级的对应收入只上涨了10%。
美国人口中最富有的1%的人口拥有了全美国38%的财富,纽约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o
沃尔夫(Edwardwolff)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美国百万富翁家庭的
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80万个。1995年,在提交个人所得税利息的1。3亿美国家庭
中,有130万美国家庭的收入超过20万美元,到2001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00万。
第三部分 4.赤贫者(1)
与上流社会光鲜亮丽的形象相比,在美国社会光谱的另一端,官方统计的排名20%
的最贫困人口,他们的形象就比较糟糕了。2001年,根据官方公布的贫困线标准,18~
64岁年龄段的最低收入标准为9214美元。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调查资料显示,3290万美国
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下,其中未成年人在贫困人口中的比例是35。79%,但是在全国总人
口中却只占据了25。6%的比例。18。2%的6岁以下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下,非西班牙血统
的白种人的贫困率在不断攀升,而18~64岁之间的人口的贫穷率也呈上升趋势。美国农
业部称,有3100万美国居民“温饱毫无保障”。大约有900多万人经历着真正的饥饿生
活,农业部把这种贫困的生活状态,形容为“由于缺乏食物供应,他们无法获得食物,
他们生活在不安和痛苦的恐惧之中。”2002年,美国25个主要城市的紧急食品救援需求
几乎上升了20%。比起1965年,今天有更多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
平均贫困程度——衡量“贫穷的深度”的方法——也在不断加剧。那些被官方划分
为贫困人口的穷人的人均收入不足2707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最大的“
人均贫穷差距”。2001年,将近180万年龄介于18~64岁之间的美国人,其年均收入是
6507美元。2002年,纽约贫民救济机构谢绝了向8。4万个饥饿儿童提供食物,原因是该
救济机构已经没有储备的食物提供给这些孩子了,与2000年相比,这一数字激增到218%
。2002年,纽约食品银行和救济组织每天都救助100万个纽约饥荒者。
在美国,大约有4000万居民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另外预计还有290万人的医疗报销
数额过低。医疗保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无法获得医疗保险的人数,从2001年的
240万上升到2002年的436万,几乎上涨了一倍。据统计,2002年整个年度,全美有15。
2%的人口没有享受到任何医疗保险,而在2001年,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
14。6%。将近1100万美国未成年人享受不到丝毫的医疗保险,也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在
未来的3年中,预计还有9万的美国儿童将会失去医疗保险。
在美国,医疗保险其实是一个政治抉择的问题,而不是财政问题——美国是当今世
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2002年美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建设基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4%。相反,世界卫生组织称,从医疗保障、效益和效力方面来看,法国的医疗卫生事
业是“世界上最棒的”。2002年,法国投资9。9%的国民生产总值用在医疗卫生建设方
面,为5900万居民提供了世界上最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而美国没有获得医疗保障或
医疗保障不健全的人口就有6900万。在欧盟,每10万人中有322个医生,而美国的同比
数字是279人。
大约15%的美国人收入甚微,他们的处境堪忧,一旦稍有差错,他们便陷入贫困的
险境。63岁的芝加哥护士罗斯o谢弗(RoseShaffer)的遭遇,残酷地验证了人们的这种
担心。2000年10月的某一天,谢弗太太心脏病突发,晕倒在大街上。因为情况紧急,她
并没有被送到较远的国立库克郡医院,而是被紧急送往最近的的一所医院——爱德维科
特南郊医院,这是路德教会属下的一所慈善连锁医院。如果在库克郡医院就医,谢弗太
太就无须支付任何医疗费用。但在爱德维科特医院,谢弗太太并没有任何医疗保险,换
而言之,她必须支付在爱德维科特医院住院期间的一切费用。作为爱德维科特医院的非
医保病人,谢弗太太每天需要支付6000美元的医疗费用,她一共住院治疗3天,为此她
必须支付1。8万美元医疗费。对谢弗太太而言,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她无力支付这笔
昂贵的治疗费。爱德维科特医院依据联邦法律的规定,委托了一家债务托收机构向谢弗
太太催债。这家代理公司对谢弗太太穷追不舍,直到她宣告破产为止。为了保住她最后
一份财产——房子,谢弗太太不得不在一家儿童看护机构夜以继日地长时间工作,以偿
还债务。
弄清上面的情况,我们就不会为美国出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大惊小怪了。尽管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医学院和医院,美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设施越来越好,但没有能
力享受这些医疗服务的人口却越来越多了。美国各个州所面临的财政危机致使各州纷纷
削减了许多基本的医疗保障计划。各州一直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一些疾病(如肺结核
、哮喘等)研究。由于没有社会精神病救治措施,数以千计的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自生
自灭或者被投入监狱。一些州(如肯塔基州)大大削减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计划,其他
州(如德克萨斯州)则削减了儿童疾病预防计划。
结果可想而知。德克萨斯州1/4的儿童没有接受任何疾病疫苗防疫注射。密西西比
州超过1/10的人患了糖尿病。缅因州则有超过1/10的人患有哮喘病。1993~1995年期间
,这三个州的居民每月平均生病只有6天以上,但在1999~2001年期间,他们平均每个
月平均生病14天以上。
第三部分 5.赤贫者(2)
美国人比加拿大、日本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居民寿命要短。美国女性的寿命比哥斯
达黎加的女性寿命要短。瑞典的婴儿死亡率是美国的一半,而利比亚、毛里求斯和塞舌
尔的婴儿死亡率则低于底特律。
任何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取消行为都会殃及美国企业。美国企业不得不为其雇员承
担庞大的医疗保险费用,有时这笔费用就像个无底洞一样没有尽头。医疗费用成了企业
的一项新的投资。美国汽车通用公司每年为其员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总额,比钢铁
成本还要高。医疗保险也成了雇员就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对于那些低收入者来说,住房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住房开支预算占平均家庭开
支预算的37%,美国最贫困的720万家庭把一大半的收入都投资在了住房方面。将近20%
的无家可归的人应聘全职工作或者兼职工作。2004年美国联邦预算削减或取消了7项主
要的住房政策,如“HopeIV”计划。
整个20世纪90年代,2000万美国最贫困家庭无法支付住房费用。加利福尼亚州裁减
了社会住房计划,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从2000~2001年度的57,800万美元下降到2002
~2003年度的1100万美元;康涅狄格州的住房援助项目裁减到1100万美元;2002年北卡
罗莱纳州的州住房信托基金从900万美元裁减到300万美元,裁减了2/3。俄亥俄州的住
房计划一年内就已经裁减了25%。美国市长及国家城市联盟会议要求建立国家住房信托
基金,然而,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组织(HUD)主席梅尔·玛廷内兹(MeiMartinez)否
决了这个提议,他称“地方政府不应该指望联邦政府解决问题。”1998年,美国无家可
归者全国联盟(USNationalCoalitionforHomeless)统计称,每个职员每小时需要挣到
8。99美元,才能承担得起只容得下一张床那么大的斗室的租赁费用。同年,美国经济
政策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30%的美国工人每小时只挣到8美元的工资,甚至更少。
在美国,贫穷和福利有其特殊的内涵。对大部分发达国家来说,穷人普遍都是那些
失业者、病弱者和残疾人。导致他们贫困的直接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劳动能力。他们没
有工作,因此无法获得劳动报酬,也就没有了直接的经济来源,当然也就导致了生活陷
于贫困。对他们来说,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就意味着面对贫困的生活。但在美国,情况却
并非如此。美国人的贫穷和劳动能力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很多美国人勤勤恳恳地工作
,但是他们仍然度日维艰。美国最大的零售机构之一——沃尔玛连锁折扣商店,呈现出
让人瞠目结舌却又显而易见的事实。作为沃尔玛超市的拥有者,沃尔顿(Walton)家族
的5个孩子的平均身价为205亿美元。2003年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财富榜将他
们列为全球最富有的家庭。但沃尔玛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该公
司的人事经理给新招聘的员工发放如何向政府申请食品卷的资料。
2004年10月,安妮o凯西(AnnieE.Casey)和洛克菲勒(Rockefeller)基金会发
表了一份联合研究报告。该报告称,920万美国工薪家庭仅仅能够维持生计。报告揭露
了1/5的美国工人从事中等薪酬的工作,他们的薪酬低于每小时8。84美元——这个数据
是美国四口之家的贫困线时薪收入标准。他们的薪水很低。正如研究报告所指出的,“
在汽车旅馆工作的领班、五金店的零售店员或咖啡店的厨师,如果他们并非单身,需要
抚养孩子,那么他们的家庭的生活条件会很艰难,他们的工资太低了,难以维持一个家
庭基本的生活所需,他们生活拮据,入不敷出。”
1998年至1999年,美国记者巴巴拉o厄莱雷奇(BarbaraEhrenreich)曾先后在佛罗
里达州、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做过很多收入低廉的工作,例如招待员、酒店服务员、疗
养院助理、家庭清洁工和销售助理等。在2001年出版的《美国生存体验实录》(
NickelandDimed)一书里,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难忘的生活体验。她发现这些工作的报
酬总是在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5。15美元左右。她需要从事一份全
职和一份兼职工作,才能付得起最基本的房租费用,例如流动房公园里的拖车或者是活
动房屋。而对于一个由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组成的标准的四口之家来说,要维持基本的
房租,意味着这个家庭的两个家长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两个大人合起来至
少要做三份工作,换句话说,他们其中一个人至少要做两份以上的工作才能勉强维持这
个家庭的基本支出。他们每天都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工作,用于家庭生活、社会发展的
时间就少之又少了。他们同样也没有什么时间去辅导孩子的功课,像交流、购物和其他
需要做的事情都要掐着时间做完,他们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去把这些事情做完。
厄莱雷奇总结说:“有些事情失常了,严重的失常。一个身体健康的未婚单身女子
,即使她拥有一辆用于上下班的汽车,哪怕她努力不懈的工作也几乎不能维持她自己的
生计。你无需研修经济学学士,就可以明白基本的事实——工资太低,而房租太高。”
第三部分 6.中产阶级
对于那些已经飞黄腾达身价百倍的人来说,“美国梦”也许已经不能引起他们太大
的兴趣,对于那些依然温饱不足的下层社会来说,“美国梦”又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
海市蜃楼,那么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美国梦”似乎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热望。我们对于
中产阶级的定义是:那些年收入在2万美元到9万美元之间的一群人。他们的收入水平和
生活质量高于贫困线水平,但低于收入排名在前10%的富翁的收入标准。
在过去的20年里,中产阶级的收入在日益减少。这正如保罗o克鲁曼教授所指出的
:“如果富人赚到更多的钱,那么剩下来给其他人的钱也就更少了。”我们还是用数字
来表达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
饭店经理和廉价旅馆经理的年收入为2万多美元;在美国有许多低成本营运的公司
,如美国鹰牌公司(美国航空公司)、达美联运公司(达美航空公司)或美国大陆特快
客运公司(大陆航空公司)等,在这些低价运营的航空公司,飞机驾驶员初始年薪在1
。3万~1。6万美元之间,但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驾驶员年薪可提高到4万美元;美
国教师的平均年薪为41,351美元。2002年,纽约的电信技术员年薪可达5万美元;1996
年,一个在加利福尼亚一家医院给残疾儿童治疗的理疗师,和他的妻子——一所学校的
代课老师,他们总收入是48,444美元。
到1997年为止的20年内,中等阶层的收入提高了10%,但是扣除物价因素,从2001
到2002年,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实际上降低了1。1%。下降到42409美元。对很多中产阶
级的收入者来说,他们的实际工资并没有增长。他们相对意义上的财富和安全感也被破
坏殆尽。由于企业缩小规模,从1980年到1995年,3900万美国企业雇员因此失业。在美
国,医疗保险和工作是互相捆绑的,就是说有工作才有医疗保险,而大部分养老储备金
是由雇主缴纳的,一旦个人失去了工作,哪怕你尽快找到另一份工作,还是会影响到医
疗保险以及退休金计划。
职业妇女、私人债务和美国传统惯例的移民浪潮这三个因素刺激和助长了近20年来
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行业。新兴的服务行业的崛起为美国开拓了更多的工
作岗位。购物商场、医院以及医疗保健中心等新兴的行业为美国提供了1400万个工作职
位。其中大部分的职位都提供给女性职员。如今,近一半的美国家庭都是双薪家庭,就
是说在一半的家庭里妻子不再闲守家中,而是忙碌在各个工作岗位,这些职业女性为他
们的家庭创造了另一份收入。美国的雇员需要工作很长时间——平均一周工作50个小时
——并且,美国雇员假期工作的加班工资是所有发达国家中薪酬最低的。
私人债务的增加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发展,服务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到
2001年底,美国的抵押贷款发放总量(现有抵押贷款的新增抵押贷款或再融资)超过了
20,000亿美元。60%的抵押贷款总放量,或者说12,000亿美元,是再融资,比如说,
靠提高资产净值而不是借贷来重置另一份资产。1998年,借贷给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的
借债人的债务偿本利息的收入所得提高了22%。
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他们在高速运转——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走进劳
动力市场并且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他们这样努力的工作只是为了安定和稳固既有的生
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他们靠工作收入以及借贷款来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
。他们普遍认为,美国是一个股东的社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观点是虚构的,
很不现实。根据信用卡酒店网络销售联盟1的分析报告指出,2000年,年收入在2万美元
以下的人中,仅有14%的人有一些微薄的股票收入;收入在2万美元到7。5万美元的人中
,有20%的人有一些股票收入;但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人中,87%的人有股息和分红。据
纽约股票交易中心称,1998年,8400万美国股东中,仅有338万人直接持有股票。换而
言之,美国股东所持有的股票,60%的份额是养老金、退休金或相互资产净值基金。在
美国,中产阶级股东的股票交易经济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1一家设在伊利诺斯州里弗伍兹市的税务分析公司。
第三部分 7.效率和流动性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不同阶层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很大。但是,新保守主义者争
辩说,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无论劳动技能有多低,或者劳动薪酬有多少,由于劳动市场
的自由化和就业的简单化,使得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有了不断向上攀登的机会和可能,也
使得这种向上层社会的攀登更容易一些。一旦有了向上攀登的机会,那些不懈努力的人
将会获得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认为,身处更高的社会阶层就会获得更多额外
的收入,这种奖励制度促使那些急欲改变社会地位的人不断提升自我。任何想要限制奖
励制度的措施和意图,任何影响财富重新分配的限制措施,都会无可避免地导致出现前
苏联曾经历过的情况,即“国家假意支付薪筹给我们,我们也假意地工作。”
同样是市场占主体的国家,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要远远低于欧洲的一些
国家。一份比较美国劳动力市场和7个主要欧洲经济实体(其中包括3个劳动力市场高度
规范的北欧国家)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工人收入分配的流动性最低。与其他7个国家
相比较,美国收入排名最后的20%的工人流向收入稍高的20%的部分的人数最低,而流向
收入最高的60%的比例也最低。
一份最近公布的国际经济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全职工作的雇
员,收入、升迁的进度比美国的全职雇员快。相反,美国工人很可能看到的不是工资不
断攀升的情景,而是要面临收入不断减少的窘境。国际经济组织报告也指出,比起劳动
市场管理比较规范的欧洲国家,美国的劳动力流动性相对而言比较低。
第三部分 8.霍肖基·阿尔杰的奇怪来生(1)
如果以上所列的糟糕的状况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那么为什么霍肖基o阿尔杰的神
话依然顽固地驻扎在人们的心中?这是因为,人们真切地感觉到,美国已经变成了几个
不同的国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们生活在美国这个大熔炉般的国家里,他们彼此
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社会或文化影响。虽然,在一个居住圈,种族和民族的因素仍然发
挥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但财富的多少才是决定一个居住群体的最重要因素。相同的种族
和民族聚集在一起,而财富分配相当的人也会聚居在一起,财富的多寡强烈地影响着这
些聚居群体的排列组合。
美国上层社会,真正富裕起来的人拥有了所有财富,但是他们同时也选择了脱离美
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巨额财富使他们几乎可以完全独立地生活,可以摆脱任何公
共供给。他们生活在宽阔的私人住宅里,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全世界最好的私立中学和大
学就读,他们为自己支付医疗保险,他们到全世界最好的医院和诊所接受治疗,他们驾
驶着私人飞机从自己的机场起飞,进行环球旅行。
把上层社会与世隔绝的生活演绎得最极致的地方是私人封闭性社区(HomeOwner?
Associations,HOAs)。在这个封闭式的社区里,他们可以脱离他们的国家和州,进行
独立生活。社区中的居民也给打算入住的后来者设下了条件:一个家庭可以有几个孩子
,他们最小的年龄是多少,是否允许饲养家庭宠物,什么类型的宠物可以饲养,什么品
种和体重的宠物狗可以允许饲养。私人保安公司把一些房屋所有者协会和外界隔绝起来
,只允许受邀请的人来访,那些没有受到邀请就直接造访或私自闯入者将会被拒之门外
。一些私人封闭性社区里有多达5000人的住户。在美国,如今有700万个家庭生活在这
种门控式的社区里,而在1963年,只有不到300万人选择生活在这种门控式社区。美国
建筑师奥尼尔o佩顿(NealPayton)在文章中写道:“门控式社区是城市生活中一种令
人深恶痛绝的方式。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把自己同各自的邻居隔绝开来。也是同公众
生活隔绝开来。”据统计,在加利福尼亚州,大约有40%的新家庭都住在高强大院后面。
很多美国中产阶级也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不仅与穷人隔绝,也与富人隔
绝。不过,曼哈顿市是仅有的一个例外。在曼哈顿,即使某些人挣的钱高于平均工资(
一年超过10万美元),但他们依然要面对食宿之忧。
大卫o布鲁克斯(DavidBrooks)对中产阶级的现状做了总结性的陈述,他说:
但是,如果你是美国规模最宏大的中产阶级中的一员,那么你生来就不能频繁地接
触那些你负担不起的昂贵的东西,那些东西与你的距离非常遥远。雷克萨斯(Lexus)
是一个从丰田汽车分离出来的针对北美市场的豪华车品牌,并不是每一个角落都有雷克
萨斯汽车的经销权,你不能享受到雷克萨斯汽车的优越品质。你不能到豪华饭店去用餐
,也没有专业的斟酒服务员帮你把那些昂贵的瓶装酒水分类开来。你只能消费得起沃尔
玛超市或是美国科尔连锁百货公司的大部分商品。你可以偶尔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知名
餐饮连锁店MacaroniGrill用餐。此外,开着一辆豪华气派的捷豹汽车(Jaguar)去教
堂做礼拜,或是请一家专门的餐饮公司为你准备晚宴,这只能是中产阶级遥不可及的梦
想。
1945~1965年的20年间,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帮助下,美国中产阶级开始支付昂
贵的购房费用,变成了有房一族。在初始阶段,45%的美国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而到
了末期,美国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上升到65%。买得起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拥有自己
房子的中产阶级家庭越来越多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美国的人口增长了30%,但
是从1975年到2000年间,美国的住房开工率1下降了40%。在加利福尼亚州,只有不到40
%的中产阶级能负担得起市区房子住房贷款。许多中产阶级的购房者已经被美国住房市
场排除在外。昂贵的房价使他们无法负担起购房款或住房贷款,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
力来承担一套房子,因此,他们只能被住房市场“驱逐出境”。
第三部分 9.霍肖基·阿尔杰的奇怪来生(2)
1住房开工率是衡量该国建筑业活跃程度的指标,由于建筑业为经济发展变化周期
中的先导产业,预示未来经济的变化。
一方面是私人社区的奢华生活,一方面是中产阶级的穷酸生活,贫富之间的分流日
趋明显,其差距甚至让人瞠目结舌。美国住房会议报道称,1/7的美国家庭面临着一个
重大的选择,如果他们想住得舒适惬意,那么他们就得花费超过50%的总收入用在住房
投资上;如果他们想节约一些钱挪为他用,不愿意在住房投资上花费太多钱,那么他们
就得住在不太让人满意的房子。
在下层社会,工人的工资极低,依据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一个工人月收入最多为
1200美元左右。对于一个双薪收入的家庭(双职工家庭)来说,如果这个标准的收入是
作为一个家庭的额外收入,那么他们的生活就不会过得太紧。但是,如果是作为一个家
庭唯一的生活收入来源,那就入不敷出了。这种入不敷出的生活状况会引发很多问题。
美国记者巴巴拉o厄莱雷奇在佛罗里达州的某个大卖场当售货员的时候,她发觉她只能
租得起带有小厨房和卫生设备的单间公寓。这个简陋的小屋在一个移动房屋的后面。即
使是这种最基本最简陋的住房,每个月也要花去她500美元的房租。她租的的这个小屋
距离她上班的地方有50公里远。她预先支付了一个月的房租,还得交一份等额的押金。
事实上,她也只能租得起这个价位的房子了,因为她只有1300美元的的盈余资金来租房
。每个月从1200美元的月薪中拿出1000美元存入银行,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巴巴拉o厄莱雷奇对她的工作伙伴的住宿条件及环境做了一些简单的描述。她的一
个同事每月花600美元租一间小屋,那种小屋被形容为“移动房”。一个20岁的年轻孕
妇同事和她妈妈住在一起。另一个每月花700美元的租金租一间单人房。一对没有车的
夫妇每晚要花60美元租一个廉价旅馆的房间,而他们每个月的房租等于他们工资总收入
的75%。而另一个单身同事则住在他自己的货车里。他的货车就停在当地购物中心的后
面,每天早上他都去租用那对“旅店夫妇”的淋浴池洗澡。
如果你是住在私人封闭性社区的寓所里,你是不可能沦落为一个大卖场的售货员,
也不可能会沦落到夜宿货车里的。当然,你也不可能会去沃尔玛这样的超市购物。如果
你每夜花费75%的工资租用一个廉价旅馆的房间睡觉,那么你也不太可能会去其他地方
买什么额外的东西了。
在当今的美国社会,生活优越的上层社会,小资情调的中产阶级,以及为温饱苦苦
挣扎的下层社会,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深深的隔膜和一道高高的门槛,他们之间很难互
相渗透,也很难互相跨越。每个阶层,尤其是相对而言社会地位较低的某个群体,总是
会从同一阶层的其他人那里吸取很多社会标准。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和樊篱威胁了国家
的总体发展和经济发展。那些家财万贯者、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以及那些有更多闲暇
的人,理所当然地,对国家的政治讨论和政府政策具有更大和更为深远的影响,他们对
此也更具有发言权。
第三部分 10.残缺的教育梦(1)
那些运气不济至今尚未飞黄腾达的人仍然对“美国梦”醉心不已。他们总是能从那
里获得希望——无论他们目前的现实处境多么艰辛和不如人意,他们的子孙会有更好的
未来。教育是通向成功的大门,教育也是无数穷苦家庭和身份卑微的人向上层社会发展
的一个金光大道。
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也是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工具。19世纪,由于政治
原因及经济原因,社会初级教育诞生并发展起来。工业化经济需要更多受过教育的劳动
力,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那些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教育对于民族社
会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
美国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o杰斐逊(ThomasJefferson)在一篇文
章中写道:“我知道,除了人民自己,没有一个安全的场所可以寄放社会极权;如果我
们都认为人民群众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他们不能用健全的判断力来行使他们手中
的权利,那么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来引导和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在
此后的50年,英国保守党政治家,英国首相本杰明o迪斯雷利(BenjaminDisraeli)把
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更重要的高度:“一个国家的发展及命运依赖于该国的教育发展
及普及程度。”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开始实施普及初级教育,甚至把普及初级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
。即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接受教育。随后,各国提供了全民范围的第二阶段中级教育,最
后又实施了更高要求的第三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对一些国家来说,第三阶段的高等
教育是免费的,学生无需负担任何学杂费。在另外一些国家,家境贫困的学生将会获得
政府的资助以完成该阶段的学业。
1944年,美国政府设立了一项特殊的奖学金——GI法案(TheGIBill),来资助那
些战后退役军人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很多工薪家庭来说,这项奖学金使他们家里有机会
出现第一个大学生,也使得他们买房子的愿望成为可能并且实现。GI法案被形容为“中
产阶级的一块奇妙的魔毯”,它被形容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意义的立法之一。由于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取得一定的专业成就,“婴儿潮”时期的父母们终于实现了“美国
梦”,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教育已经成为美国发展的动力,然而两个互相关联的趋势悄悄破坏了教育在美国社
会所扮演的角色。其一,公共教育体系使富商的人数锐减。其二,为了平衡预算收支,
地方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裁减了教育基金。
在美国,有10%的学生就读于像安杜佛大学和埃克赛特大学这样的私立学校(英国
的私立学校就读比例是7%);22%的学生选择到私立综合大学或专科学院去完成他们的
高等教育。在美国,这样的大学举不胜举,其中包括:东海岸的常春藤同盟(包括哈佛
大学、耶路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德克萨
斯州的莱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伊利诺斯州的西北大学、乔治亚州的埃莫利学院、北卡
罗莱纳州的杜克大学。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理工学院也是私立
大学。每年这些私立大学的学杂费高至4万美元。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美国在第三阶段的高等教育方面,投资了国
民生产总值的1。4%。相较而言,英国投资了0。7%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大学教育上。而法
国和德国的相应数值为1%。然而,在1。4%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教育投资中,又有92%是注
入到私立大学或是私立或专科学院中去的。因此,尽管美国比法国多投资了大约40%的
国民生产总值发展第三阶段的国民教育,但实际上只有8%的教育经费直接投资于公立大
学和公立专科学院中。
私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是18,273美元,而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是4000美元。生活费
是额外另计的,并不包括在学费之内。在一些小城镇,每年生活费大约需要1万美元。
在1965年,国家资助低收入学生就读的主要联邦机制——“羊皮纸补助金”(
thePellgrant)可为一名公立大学四年制的学生提供80%的费用,但到了2000年,这个
数字就下降为40%,就是说,国家提供的贷款只能支付大学四年40%的费用。2003年,美
国公立大学的学费提高了13%,2004年则又提高了10。5%。
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2000年,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15。9%的人中学
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中学肆业者的年平均收入大约1。6万美元,而那些有硕士学位
的人年平均收入是5万美元。更让人吃惊的是,51。2%的中学肆业者不是没有工作就是
没有工作能力。对于一个个人财富决定教育程度的体系来说,那些学业不良的父母,他
们的孩子进入较好学校接受较好教育的机会也相当少。
这不仅仅威胁到“美国梦”,也严重削减了未来美国工人的劳动技能,也因此削弱
了美国的潜在经济能力。如果一小部分的美国一流大学仍然在前沿研究领域引领着世界
潮流,则每个人提升社会地位,走向上流社会的故事就大不相同了。2004年中国有32。
5万个理科毕业生,是美国理科毕业生的5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理科毕业生
就呈不断下降趋势。2003年,中国政府投资了600多亿美元在研究和发展方面,而美国
则投资了2820亿美元用于此方面。中国在此方面的低投资意味着有130万中国研究人员
致力于中国的发展,以抗衡74。3个美国研究人员。
第三部分 11.残缺的教育梦(2)
美国理科毕业生的比例比中国和日本的可比比例少一半。每年有600万中国学生参
加英特尔公司赞助的国际科技比赛,而在美国只有5万个学生参赛。正如《纽约时报》
编辑托马斯o弗里德曼(ThomasFriesman)指出的“在中国,比尔o盖茨是小甜甜布兰妮
,在美国,小甜甜布兰妮就是小甜甜布兰妮……中国人和印度人并不是争着和我们竞争
看谁排在最后,他们和我们比谁排名在最前。”
一份关于中学生科学分数的国际比较(1994~1995)显示,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
美国排名第15位,排名优于意大利、匈牙利、立陶宛、塞浦路斯和南非,但落后于瑞典
、荷兰、冰岛、挪威、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丹麦
、德国、法国、捷克共和国和俄罗斯。美国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55所大学中,抽
出556名高年级学生参加某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有40%的人并不知道美国内战
发生于何时。
美国公立教育基金是当地政府的职责所在。1970年联邦政府拨给公立教育基金的比
例占教育基金总数的5%,而到了1999年,这个数据下降到基金总额的4%。1970年,当地
政府拨款50%,而各州政府拨款剩余的50%。到最近的30年来收支并不平衡,1999年各州
只投资了50%的款项。
全美国的公共教育基金负担沉重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多一段时间了。各州目前的危
机和当地税收及收入危机无疑使这种状态雪上加霜。一份相关的报告是这样形容费城一
所小学图书馆的破烂情形的:“图书馆的桌子和椅子陈旧不堪,歪歪斜斜,破破烂烂。
图书馆里也看不到一台电脑。”它又进一步指出图书馆的书籍非常过时,连最近五届的
美国总统都未曾提及,可见书籍的年代久远。
俄勒冈州的科瓦利斯市共有15所中学,目前其中的3所学校已经关闭了。而幼儿园
的服务时间则裁减至半天。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正在开设速成课以培训母亲以及外
祖母们作为孩子们的自愿代课老师。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校长们要求家长向学校提供手
纸和海绵,并且学校还把剩余物品交换其他的必需品。
俄克拉荷马州削减了1。58亿学校基金,或者说是削减了8%的基金数额,2002年可
能还要裁减掉5000个老师,而该州的教师人数为4。4万人。这个比例相当于要裁剪掉1/
10的教师。阿拉巴马州学校董事会预言:“在未来的30年里,公共教育将会出现最坏的
预算情况。”俄勒冈州从52亿美元学校预算中削减了4。18亿美元,余额已经所剩无几
,预计还会裁减掉9500万美元。这项经费的裁减措施主要是通过每学年削减了15天的上
课时间,另外还有28天的裁减计划将会实施。在荷兰,这么长时间的停课意味着学生不
能学习到算数中的十进制系统,科学课中的电学或是俄勒冈州历史。一个学年中停课15
天意味着教师每年最多能挣到5000美元,比他们能赚到的最高限额要少(在俄勒冈州拥
有硕士学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每年最多可赚到56700美元)。一些科罗拉多州的学校把上
课时间裁减到每周四节课,以此来减少经费支出。在加利福尼亚州被列入下岗教师预备
名单中的人数已高达2。5万人。
公司赞助及广告在美国公立学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ZapMe!公司为例。
它给学生提供免费计算机房和登陆免费网站的机会。作为回报,学校承诺机房每天至少
开放4个小时。门道在哪儿呢?当然是ZapMe!公司用心良苦。因为网络浏览器在一刻不
停地显示广告。公司还可以收集每个学生经常浏览的信息,把它们卖给其他公司以此获
利。全美国12000个学校的800万个学生每天收看电视台第一频道提供的免费教育电视节
目。第一频道每日12分钟的播放时间中只有20%的时间专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题材。余下高达80%的时间则播放广告、体育、天气预报、电影和该频道自己的宣传。
一些软饮料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实施了一项特别的赚钱计划。这
些饮料公司与校方商定把自动售货机安装在校园内,然后学校从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总额
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盈利。根据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所提供的资料,高中校方从自动售货
机销售额中提取98%的盈利,初中校方提取74%的盈利,而小学校方提取的相应比例则
是43%。这些在校园自动售货机中所销售的饮料都在第一频道做大量的广告。有趣的是
,一项调查表明,在最近的30年里,过度肥胖的美国学生比例从5%上升到15%。
同样,大学校园也难逃此劫。内布拉斯加州中止了向1000名大学在校生提高助学金
,并且缩减了401个大学工作岗位。爱荷华州立大学增加了18%的学杂费。乔治亚大学已
经有一年多不再雇佣新的老师。而俄克拉荷马州政府则要求俄克拉荷马大学偿还曾经拨
给该校的教育经费。
2002年,在50个州中就是26个州裁减了教育经费。而私人捐赠给私人贵族学校的款
项下降了6%。每个州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费,有些甚至提高了20%。毫无疑问,各
州也纷纷要求得到政府的教育经费援助,俄亥俄州要求增加两倍的教育拨款,加里福尼
亚州要求增加3倍的拨款,而麻塞诸萨州则要求增加5倍的拨款。纽约州要求增加50%的
拨款,密歇根州则要求增加39%的拨款,缅因州的相应比例是30%。
佛吉尼亚大学法律教授詹姆斯?赖安(JamesRyan)在《华盛顿邮报》(
TheWashingtonPost)中写道:“由于出生地及户口所在地这个偶然的原因,这个国家
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差别非常大也非常不公平。这种不平等的影响和冲击源远流长。最
初公立学校是作为社会调节器而出现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公立学校最初的功能丧失
了,它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纽约时报》对这种现象做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在过去的
10年里,美国联邦政府在平均每个富裕家庭出生的大学生身上投资了10美元的教育基金
,而相应的教育基金投资在贫困学生身上的却只有1美元。这篇评论文章提到美国教育
的问题也威胁到了整个国家的的发展,因为美国是一个仰赖机会发展的社会:“大约有
25%的成绩突出但家境贫寒的学生无法进入大学继续就读,因为他们支付不起昂贵的学
费。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存在,那么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这个梦想将会破碎,并
彻底消失。”
第三部分 12.劳动力和移民浪潮
在传统的经济繁荣时期,美国经济的增长总是由大量的新劳动力来推动的。大多数
新移民非常乐意从事薪酬比较低廉的工作。美国人经过劳动刺激经济出口量并且通过消
费刺激出产。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这种繁荣景象往往是由大量的欧洲移民创造
的。
类似的大量劳动力涌入美国的景象发生在1990年代。数据统计表明,大致有1350万
的新移民涌入美国,而其中大多数是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这次移民浪潮超过了19世纪
末的那次“移民大浪潮”,是美国历史上众多移民浪潮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其中
260万移民的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他们的到来,正好填补了美国这一年龄段劳动力
的缺乏局面。这次移民浪潮中大多数是中青年劳动者,老人占很小的比例,男性劳动力
的比例明显大于妇女劳动力。27%的移民者为大学毕业生,他们从事者科学研究、机械
制造和IT产业研发,然而在教育行业却很少有大学生去涉足。估计2/3的移民是非洲移
民,他们在条件很艰苦的服务行业和工厂工作,比如肉品包装行业。
如果以上的结论大致上正确,则美国经济的动力是来源于另外的一些低收入的劳动
力浪潮,但是另外一些数据表明,这次移民新浪潮带来的长久的经济影响力,明显不同
于早期移民浪潮。技术和全球的发展可能会影响移民消费的指向。
“大移民”时代的美国移民,像潮水一样涌入美国,他们和家人一起建立新的生活
方式,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新的国家成立他们的家庭。这些新移民要建筑新的房子
,购买食物和家具,并且要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为美国经济
的新一轮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相反,今天一些或许说相当一部分拉丁美洲来的
移民并不想定居在美国。他们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比如卫星广播、更便捷的飞机、
廉价的手机等通讯手段,比以前更方便快捷地跟国内的家人保持紧密的联系。拉丁美洲
逐渐繁荣的经济以及更好的生活服务,使他们更情愿选择回到国内而不是定居于美国。
他们非法的身份也往往使他们很难在美国组建家庭定居下来,送孩子去学校读书。
纽约佩斯大学(PaceUniversity)的乔治o宾图(JorgePinto),同时也是世界银行
前执行总裁,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们以为移民会定居下来,其实他们大多数人觉
得拥有足够多的钱之后,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住在美国
的萨尔瓦多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返回他们以前居住的地方。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萨尔
瓦多88%的适宜中产阶级居住的房子,是在美国工作的萨尔瓦多人购买的。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花钱,而不是在美国消费。在墨西哥,假如移民
工人能够为他们的家庭提供美元收入,那么墨西哥共和国的医疗设备将会有明显的改善
。事实也是这样的,在美国,非法移民的墨西哥人在美国获得的医疗援助远比他们在国
内享受的医疗服务差得多。2002年,有240亿美元的外汇源源不断地从美国流向拉丁美
洲,这主要是通过在美工作的移民汇款实现的。其中流入萨尔瓦多的外汇就高达20亿美
元,这个数额是美国馈赠给该国的政府援助的33倍。另外还有16亿美元的外汇流入哥伦
比亚。墨西哥政府已经提供了相当数额的“移民基金”去支持地方事业的发展,比如学
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从9月11日开始,外国移民汇回本国的美元外汇不断增加,
然而外国在美投资却在不断萎缩。
拉丁美洲的领导人,上至墨西哥的总统福克斯,下至圣萨瓦多市的市长埃克托席尔
瓦,纷纷给美国施加压力,呼吁美国给拉丁美洲的移民工人更好的待遇。由于阿根廷经
济的崩溃,在1999~2001年期间,据估计拉丁美洲因此而损失了25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
资金。然而,在此期间损失最为惨重的不是拉丁美洲的投资金额流失,而是成千上万的
移民打工一族。在这短短的3年期间,他们损失了500亿美元的打工收入。以前拉丁美洲
驻美的外交使节对该国在美国的非法入境者不闻不问,如今情形却大不相同。2002年11
月,哥伦比亚驻美大使路易斯o阿尔博伦o莫雷诺(LuisAlbertoMoreno)参加了一个在
白宫门外举行的夜间祈愿,要求美国政府给众多在美国的哥伦比亚移民们提供临时工作
许可。
如果这次新的移民大潮中,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移民者不打算在美国定居下来,如
果他们只是打算在美国工作几个季度或者几年,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回到自己的国家和
家乡组建一个农场或开办一家公司,那么,这些来去匆匆的移民者的消费对于美国经济
的推动,就会远远小于过去那些廉价劳动力的移民浪潮所带来的发展和繁荣。
第三部分 13.从“美国梦”中苏醒
曾经的“美国梦”——提倡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如今已摇摇
欲坠。和其他可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国家相比,美国的贫富差距,尤其是富人和中产阶级
之间的差距是最大的。这种差距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明显,并且呈日益
扩大的趋势。
和其他实力相当的国家相比,美国投资了更多的资金在医疗卫生保险方面。它对于
第三阶段的大学教育的投资也是最多的。然而,这些投资全都集中在有钱人或者是家境
良好的人身上,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其他人却很难享受到这些投资的实惠。医疗消
费的集中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消极因素,而教育基金的集中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某
种失衡甚至缺陷,这也是为何美国企业一直以来短缺理工科雇员的原因。
如今美国中产阶级的工作时间比最近几十年来的工作时间都要多。美国中产阶级的
工作时间增长,他们的休假时间也就因此而缩短很多。相较于其他旗鼓相当的国家来说
,在美国,家境贫寒地人要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或者是顺利地完成大学教育似乎更难一些
,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变数更多更严峻。
如今的廉价劳动力移民潮不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长期地定居在美国,他们中已经很
少有人会选择在美国生活并长期定居下来。很多移民者在美国富裕起来后,都会离开美
国。他们宁愿选择定居在圣萨尔瓦多、圣地亚哥或是巴西的圣保罗,也不愿选择生活在
锡拉库扎或者旧金山。
所有这些因素使得美国经济的局面日趋滑向不稳定。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
荣仰赖于普通的美国居民借贷能力,而普通大众是靠借贷进行消费的。早就有人预言过
,美国经济很可能会达到了债务最高饱和点,消费者借贷不是为了购物或其他消费,而
是为了偿还旧债务,也就是说他们以新的贷款来偿还旧的贷款。如今,美国经济的增长
是一个很奇怪的循环,每1美元的经济增长都会产生6美元的额外债务。由于贫困阶层的
窘迫处境并没有什么改善且不断恶化下去,而中产阶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今,美国衍生了一种真正的危机——借贷消费的恶性循环。
美国对这些隐性问题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不屑于理会,这给美国的工业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而如今美国工业所面临的问题更是积重难返。
第四部分 1.从福特主义到白日梦:空洞化的美…
美国经济的最大推动力恐怕是它的敌人了。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被美国人所诬蔑的
粗俗的马克思主义者、普通的右翼分子和未来的反帝国主义激进分子刺激了美国经济的
发展。美国资本的积累是它的敌人赐予它的礼物。这是统一和谐的过程。对于美国来说
,无论美国的总统及议员是谁,他们不过是美国的傀儡和木偶人,而军队才是美国真正
的意志执行者。美国意欲控制及领导这个世界,并且已逐步实现了它的愿望。
事实上,美国资本并非是单一的个体。美国工业有三种非常重要的模式。第一种是
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第二种是空壳企业。此类企业追求最大化
利润,然而,这是以牺牲长期效益作为代价的。有相当比例的空壳企业已逐渐渗透到第
三类企业中。第三类是国防及航空军事工业复合型企业。此类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工业
。政府是它的最大主顾。
跨国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全球协议及政府框架。其他类型的企业(如空壳企
业和依赖美元税务而生存的企业),则需要一个更加独裁的美国政府。
1870年以后,美国就取代了英国的经济地位,引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20世纪90
年代初期,亨利o福特(Henryford)创造了福特主义(Fordism)——前所未有的大规
模生产和销售市场。福特主义预示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也预示了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及消费市场的繁荣。福特主义建立了一系列工业生产、产品分配以及市场营销的新方式
,这些新观念很快就在全球扩展开来,并使美国变成了罗斯福总统(Roosevelt)所描
述的“民主的兵工厂”(ArsenalofDemocracy)。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几百万支武器
枪支、战斗机、运输工具及其他战争所需品。
福特主义模式诱发了工业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催生了一大批跨国企业和管理技术
的发展。福特产品的风潮很快风靡了全美以至全球,使20世纪最后25年进入一个经济繁
荣时期。
亨利o福特坚决反对那种追求高收益低成本的商业逻辑。当时的各生产厂家支付给
工人最低的工资,并以市场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卖出产品,从中赚取高额差价。相反的
,福特付给工人高薪,把产品控制到较低的价格,以扩大市场份额。
福特创造了伟大的美国消费者。1914年,他支付给工人每天5美元的工资,是同行
业工人工资的两倍。他还把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从9个小时缩减到8个小时。这种措施激发
了福特公司的生产能力,并为福特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这种经营管理措施的转变并
非是出于慈善之心,而是出于对消费市场的考虑。工人是潜在的消费者,如果他们有更
多的钱他们会进行更多的消费。在晚年,福特反对在自己的工厂实施更先进的自动化生
产,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机器人不可能购买汽车”。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生产技术的应用使汽车的价格降低,无论是福特工厂的工人,
还是其他行业的工人都可以消费得起。其中一款ModelT汽车的价格从1908年的890美元
下降到1927年的290美元。所以,从1908年到1927年期间,福特公司卖出了1700万辆汽
车,比同期内其他所有汽车公司的总销售量还要多。
福特的深思熟虑是建立在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的。工人的工资收入比较高
,工作的时间也比较合理,这样的话,他们不但消费得起先前那些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
的东西,而且他们也有休闲的时间去享受这些奢侈品。大规模的市场份额降低了产品的
生产成本,由于那些奢侈品的价格有所降低,也就使工人阶级的消费有了可能。需求量
扩大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工人有更多的钱去消费,那么,这整个过程将会不断得到更新,
使其更具市场活力。
当然,生活和经济从来都不是如此简单。通向消费者天堂的旅程,被各种危机和战
争硬生生地摧残了。但无论如何,福特主义模式确实代表了美国工业经济最强劲的推动
力。巧妙的独创性、孜孜不倦的工作、合理生产的产品以及全球范围的模式,这些因素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美国梦”重新生效。每个人都能够实现他们心中的美国梦,哪
怕不能攀登到上层社会,至少也能提高几个社会阶层。在福特生产流水线上的那些小伙
子们,可以追随福特的发财路——从迪尔波恩市的农场男孩到企业大亨。
像福特公司这样的美国企业不是靠股票市场来筹集资金的。这些企业的高效益水平
来源于创建者和管理者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当中的不断创新。“思维新颖的移民为企业的
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企业家们把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结合在一起,开拓了大陆
市场的诸多机遇。”
股票市场的传统角色是允许成功企业的创建者将公司的部分股份以股票的形式出售
给大众,以获得资金。
华尔街的崩盘以及随后发生的蔓延到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源自于美国银行部门中
那些自我规范和自我管制的体系的失败。初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并不能监督其自身,
最终导致了内部的崩溃。富兰克林o德拉诺o罗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在总
统竞选之初提出了“新政”,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是采用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
斯蒂高尔法案”(theGlass-SteagallAct),对银行部门进行改革和规范。1934年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以监督股票的保证金交易,并确保各个公司上缴准确的
年度帐目。其他法规则紧密地监督及规范电力部门和其他举足轻重的部门。
美国出台了企业法规,来监督和规范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s)的行为。他们有
效地管理着并不属于自己的公司。过去,大部分的美国企业都是由公司的创建者或所有
者亲自管理和规划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管理者被聘用履行这一职责。首席执行官
的首要责任是成功地管理公司,至于红利和对股东负责则位于其次。
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
于众多企业投资了相当大的利润来扩大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联邦国防开支投资了相当多
的钱在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投资都用于尖端科技的研究和发展。
第四部分 2.个人投资者和机构股东
然而,股份所有权模式的彻底转变,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利润模式下的一个副作用或
者说是恶果。1945年,93%的股份是属于个人所有,但到了1997年,个人所拥有的股份
已经下滑到43%了。个人股东和机构股东之间的利益和要求并不相同,甚至大行径庭。
私人投资者从福特、波音和IBM公司购买股份,他们的原始动机是作为退休金的一
种储备方式。这种投资的回报率比他们在任何金融机构的储蓄和管理利息要高得多。因
此,个人投资者在选择这些投资公司时不但特别谨慎,而且他们还要考虑到比较长远的
发展及回报。实际上,个人投资者买的是公司的某些股份,但他们会选择购买这些公司
的股份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公司的长期成就和表现。
对于机构股东来说,他们购买股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把股份看作是一种产品,
他们想在较短时间从中获利。因此,公司在股票市场的形象比一个公司的实际运作成就
更加重要。这样一来,股票本身就是一种商品。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的崛起加速了股
票交易短期获利的速度。因特网公司雅虎的股票在各股东手中的持有时间平均只有8天
,亚马逊公司的股票的保留时间则是7天,然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通常在股民手里
则长达26个月,相较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
随着机构投资的增长,华尔街崩盘后,从股票交易和金融服务行业中转移牵制的压
力也日渐增大。撤销管制变成股东价格革命中一件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1998年,“格
拉斯-斯蒂高尔法案”被废止了。
美国议会的投票在很多方面都减低了福特制的樊篱。美国企业的优先管理权已经改
变了,公司的利润和得失不再是衡量公司成就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股票价格代而取
之成为新的衡量标准;公司股东比公司本身更加重要;如今,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收入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司股份期权。股票的价值越高,股东就越高兴——公司的首席执
行官也就更富有。
2000年,美国可执行的股票期权的总价值高达6000亿美元,威尔o赫顿把这种情况
称作“世界历史上最巨大的财富转让之一。”对于过去更多受到政治控制的企业来说,
是一种惊人的转变。这是一个秘诀,但这对于公司的真正成功来说,这并不是最佳秘诀。
第四部分 3.股东价值和空洞的公司(1)
通用电器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最多姿多彩的企业之一。通用电
器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一个伟大的人物,托马斯o阿尔瓦o爱迪生(1847~1931),他出
生于美国的英雄时代——资本主义早期。他成功地诠释了美国人的美国梦,他从一个一
贫如洗的穷小子不断地奋斗成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他是一个发明天才。他发明的灯
泡、唱片机深受大众赞扬,且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造福了广大民众。同时,
爱迪生也是电子节气阀的先驱。爱迪生创造了无数新奇的东西,他一生发明了1000多项
专利。
通用电器公司最高引人注目的产品是它的家用电器产品。这些家用电器用具由新成
立的浩普公司生产的。然而,这些产品的收入仅占整个通用公司总营业额的一小部分,
并不是它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通用电器公司的收入涉及到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
亚太财经新闻频道C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新闻网站(MSNBC)和美国国家广播
环球公司(NBCUniversal)等多家媒体和广播。它制造发电设备,飞行引擎和许多工业
产品。通用电器公司很大一部分工业产品都卖给了美国国防部。现在,该公司一半左右
的事务都是金融服务,由通用电器金融服务机构负责。
现代的通用传奇是与该公司一个光彩夺目的总裁——杰克o韦尔奇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从1981年起,就任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20年间,杰尔o韦尔奇创造了美国
新管理风格,它领导的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企业新管理体制的缩影。在韦尔奇的领导下
,通用公司的年收入增加了14个百分点,这完全达到了韦尔奇当初承诺的最大程度地提
高股东股票的价值。因此,韦尔奇成为华尔街的新宠。相较而言,1834~1837年间铁路
投资显得毫无吸引力可言,它的最高回报只上升了9。5%,这和通用公司给股东的增值
盈利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韦尔奇长期受聘于通用公司,任期长达20年。在此期间,通用公司并没有开发出什
么引人瞩目的新产品,也没有卖出数以百计或是数以千计额外的洗衣机或喷气发动机。
通用公司的发展策略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整。从生产转型到金融服务是通用公司一个重要
的发展,公司确实从这种转型中获得一些盈利,但是转型后公司的最大收入来源并非如
此,而是通过削减开支、关闭工厂、裁减工人以及缩减科研基金来实现的。在韦尔奇的
领导时期,通用公司总共裁减了10万名雇员。
韦尔奇在通用任职期间,聚敛了一大笔财富,估计多达10亿美元。2000年,通用公
司支付给他170万美元的工资,其中包括奖金及股票期权。通用公司发给韦尔奇的退休
金中6万美元是顾问聘用定金,然而这也只是现金部分,非现金部分的收入更为诱人。
通用公司承诺“保留韦尔奇在其公司的终身权利,他可以随时回到通用公司的管理层工
作,并且,韦尔奇享有任何在职员工所拥有的一切福利和服务。”
然而,像1981年到2001年间这样的突出的盈利状况,在通用公司的财务状况中是不
可能再重复出现了,2001年后,通用公司的盈利状况也很不稳定。无庸置疑,公司在未
来的发展中确实会有所收益,但是,最终,公司还是必须要通过生产和销售洗衣机和喷
气发动机来支撑公司的财务支出,以及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并且通用公司需要重新
审查它的金融服务产品。总而言之,通用公司不可能再裁减掉100,000雇员来节约财务
支出了,它也不可能就目前的局势继续发展下去。一个进行通用股票交易的华尔街商人
评论称“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公司不可能会实现它所预期发展的那个盈利增长状
况了。”
美国波音公司也声称,公司的经营重点做了相应的调整,从创建和发展一流的公司
转向最大化地增加股东的收益。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波音公司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也大
大地削弱。过去作为世界领先地位地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及建造新型飞机是波音公司的
强项,不过,在其发展重点转型后,人们开始不断质疑其在这方面的能力了。
第四部分 4.股东价值和空洞的公司(2)
波音公司是制造全金属单翼飞机的先驱,它为美国军队设计并制造了重型轰炸机,
其中包括B-17飞行堡垒轰炸机(1935)和B-29超级堡垒轰炸机(1942)。波音公司渐渐
地渗透到整个西雅图和华盛顿城,并从当地铝工业中获利匪浅。新政的实施,给哥伦比
亚沿岸的工业建立不少了廉价的水电工程,由于水电费比较低廉,铝工业开始发展并兴
盛起来了。随后,波音公司设计并制造了B-52战斗机,并且协助实施了B-1重型轰炸机
。波音公司继续设计及制造了一系列很成功的喷气式客机——707,727,737,747,
757,767和777。
波音公司最知名的客机,是747大型喷气式飞机。这个机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首
次投入研发生产了。波音公司的赌注是,未来的航空客运发展趋势,将更加倾向于一个
较为低廉的市场,一个航班将一次载承更多的旅客,而机票价格却相对的低廉。波音公
司管理层把公司的未来的发展前途,投注到747大型喷气式飞机上——而欧洲的定位却
大相径庭,他们却把未来的航空客运继续定位在奢侈的航空市场,同时研发了英法协和
式飞机,以适应和满足未来的航空客运市场需求。
波音公司有自己的资金储备。公司大部分的股东是一些忠实的小股东。波音公司与
美国西北部的当地银行,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网。波音公司同时也为美国泛美航
空公司试生产一些新型飞机。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泛美航空公司足够的收益保证,支
付给波音公司试生产新型飞机所花费的费用。美国民航管理局管理和规范,保证了飞机
工业的利益,它们筹集资金来发展飞机工业,促进技术革新。
12,500名工程师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设计及制造出了波音747大型喷气式客机。
1970年,波音公司首次制造出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耗资20亿美元。该客机后来转让给了
泛美航空公司,直到1978年,波音公司才收到83架747客机的大订单。此后10年左右的
时间,波音公司当初投入的20亿投资资金终于获得很大的回报,它创造了200亿美元的
利润。波音公司20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10倍的回报率。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这个工程前后历时20年。
波音公司发展定位的变化,意味着波音公司不能再重复当初747飞机的赌注了,也
就是说波音飞机要建造新型飞机的赌注无法再也继续不下去了。银行业消除管制后,地
区银行的数目大为锐减。据估计,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美国银行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这种局面造就了银行和房地产的一次性扭亏为盈,但也使得银行的决策集中在少数的
一些银行总部。为了维护银行自身的股份价格,没有一家独立的银行或者是少数的几家
大银行可以支撑得起20亿美元贷款来支持长达20年的工业赌注。华尔街不会接受这种赌
注。如果这样,银行的股价也会因此而遭受池鱼之殃。华尔街的投资者当然也不可能会
考虑投资在这样的一些项目上。
1978年美国民航管理委员会撤销不久,随后,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取消了管制。
脱离了管制的航空公司降低了某些航线的机票价格,有些公司甚至不惜牺牲公司的利润
,甚至不惜血本无归。这种局面导致了航空公司大范围内的兼并和破产。如果不是在几
十年内,那么至少是在几年内,美国的航空公司再也没有一家能够发展到泛美航空公司
这样的规模和业绩了,它们也没有足够多的资金计划提前购置飞机。航空公司也必须要
小心翼翼地关心它的股价情况了。
1978年,美国股东协会的勃恩·皮肯特说服了一些公司的财务经理。他们联合起来
,试图共同出其不意地打击波音公司。据估计,波音公司每份股票价值75美元,但售价
却只有7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尔街担心波音公司会转变其发展策略,取代747飞机
的发展计划。然而,其他航空公司的偷袭计划被挫败了,原因在于波音公司的管理层获
悉了相关的消息,波音公司停止了制造新飞机的计划,裁减了研发项目基金,将近50,
000工人因此而被迫下岗。波音公司的股价飙升到每股60美元。费尔·康迪特时任波音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1996年他持有价值980万美元的波音股票期权。他说:“波音公司
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制造一些领先与同行业的新型飞机。如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努
力创造一个以稳定股价为基础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新的发展环境中,单价、投资利润、
股东利润将由股东自己来判断和衡量。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1997年10月,波音公司实行的即时供应的低成本零部件定购及输送系统崩溃了。这
种即时供应体制的崩溃,说明了波音公司的转变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即时供应体制的目
的是,即需即买,不需要储备重要的零部件,以减少终极厂商的成本支出,节约成本。
然而与此相反,零部件供应商也采用即时供应制度,即他们也没有储备什么产品,只有
当他们有订单或有什么需求的时候,才去采购或生产这些产品,而不是事先储备藏货。
糟糕的是,这种即时供应体制并不如想象的那样获得顺利运作,由于某些环节的中断,
即时供应体制失效。由于缺少了一些重要的零部件,波音工厂被迫停产,短缺的零部件
总价高达26亿美元。
第四部分 5.股东价值和空洞的公司(3)
由于适时生产的即时供应体制的破产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波音公司开始考虑放弃
建造音速巡航者概念机的打算。后来,在考虑再三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2002年
,波音公司声称,波音公司将其公司总部从西雅图转移到芝加哥。
波音公司的研发计划发生了戏剧性得变化。它取消了建造军用航空工具的计划,只
保留一架新型客运机的生产线。
波音747大型喷气式飞机的替代品是A-380。这是一种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机——空
中客车。该飞机由总部设于法国图卢兹市的欧洲控制巴士工业公司设计并生产。A-380
的建造成本预计高达120亿欧元。同时,波音公司对外声称,它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飞
机——鹣鹕军用运输机。飞机工程师称,鹣鹕军用运输机能运载14000吨的货物(约17
辆主战坦克)飞行16000多公里。鹣鹕军用运输机的设计极为巧妙,它可以在离水面上
空六米的距离飞翔,它采用了浮力空气动力学的地面翼效应来保证最大运程。
波音公司拥有了联邦政府军事工程的一系列令人羡慕的清单,这说明波音公司从一
个竞争实力强劲的客机生产设计商,转型到由联邦政府赞助的军用飞机生产设计商。波
音公司参与设计及建造了政府军用武器,这其中包括了登陆土星、月球火箭的部分项目
及工程、“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和空中发射巡航导弹。1960年,波音公司购买了直
升飞机制造商伏托尔飞机公司(努克运载直升机CH-47D),成为国内一家唯一能建造该
机型的飞机商。1997年,波音公司在国内的唯一一家制造民航飞机的竞争者是麦克唐纳
·道格拉斯公司。麦道公司主要生产先进的战斗机,其中包括F-15鹰战斗机和F-18战斗
机。波音公司同时也制造RAH-66科曼奇战斗直升机(但该计划目前已经停止);V-22鱼
鹰倾斜旋翼飞机,(这是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飞机,同时也引起很多争议)以及C-17
军用运输机。
如果波音公司没有足够多的钱研发出新产品,那么它的民航飞机市场的份额就会缩
减,原来的份额就会被其他公司瓜分殆尽。如今,空中巴士公司的销售额已较波音公司
稍稍领先,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也紧跟其后,望其项背。波音公司的地位已经濒临摇摇
欲坠的险境。从长远来说,波音公司只有放弃生产民航飞机,否则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它
的股价暴跌。波音公司曾经是飞机工业的世界领袖,它引领了飞机工业尖端技术的发展
。如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已经受到由意识形态主宰的政治决策的左右,它在艰
难地前行。波音公司的生意仰赖于美国政府的青睐。根据《华盛顿邮报》所提供的消息
称,“波音公司每周需要10亿美元来维持和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转,这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波音公司也不可能再依靠商务飞机业务来筹集到这笔庞大的资金。”从名义上来说,
波音公司是私有资产企业,而实质上,如今的波音公司已经演变成为国有企业了。
我们的经济日新月异,持续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新鲜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消费
者在不停地尝试和采用这些新产品、新事物,并形成他们自己地的兴趣和取向。无论经
济形态有什么变化,人们地的经商理念有什么变化,但万变不离其衷,经商本质性的东
西依然保持不变。公司仍然必须获取赢利,以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他们必须要
生产出有形的商品或提供这种无形的服务来获取盈利,且产品的售价必须要高于产品的
成本,否则公司便无盈利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否则面临的难题将是倒闭或是宣
告破产了。
近几年来,美国很多知名企业纷纷倒闭,其中不乏各行业中佼佼者。由于一些企业
的倒闭过于轰轰烈烈,引起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因此,像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
公司的倒闭,它们的名字在美国大众中已是耳熟能详。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倒闭是由于公
司不诚实经商导致。欺诈经商的不断循环和恶性发展导致公司不断陷入僵局进而破产或
倒闭。公司管理所存在的通病和其他社会部门所存在的毛病不分上下。公司既没有较其
他部部门更规范的行业道德约束,也没有比其他部门具有更加可供贪污或挪用的社会资
源,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问题也就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
然而,有两个特别值得关注、需要反省的地方。首先,政治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扮
演着一种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改变了常规的管理分配方式。对某些企业和某些部门青眼
有加,但对某些企业及部门则是冷眼以对,政治不再是一视同仁,而是区别对待。就本
身来说,任人唯亲政策并不是一种反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
变得过于明目张胆的话,就很难再定义为正常行为了。其次,由于政治和商业活动混为
一谈,制造幻想就变成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无论事实是什么或者
将会是什么,事实总会被不断地重新调整和重现定义,以切合人们的愿望和信念;从商
业的角度来说,当事情变得不尽如人意时,企业并没有积极努力去改变管理的方式和经
营的策略,以改善现状挽回局势,而是编造一些所谓的新的事实,来掩盖那些他们不愿
意面对的残酷的现实。有相当一部分公司亏损了,经济状况很尴尬,入不敷出,公司的
运营和发展陷入了僵局。然而,他们实际上做的却不是真的希望弥补亏损,为公司再创
盈利,而是想方设法自欺欺人,他们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们的股东,他们的客户,
他们的雇员以及整个世界。更为致命的是,企业本身竟然越来越相信,他们自己对外的
一些宣传,以及向外界公布的掩饰性或编造性的谎言,连它们自己都被自己编造的谎言
蒙骗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如愿以偿地把这个信念传输给他们的投资者,让他们相信这
一切都是真的,让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如假包换的事实。
第四部分 6.能源市场消除管制后的安然丑闻(…
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该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天然气交易
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鼎盛时期其年收入达1000亿美元,连IBM和AT&T都黯然失色。
它雇佣2万多员工,企业务遍布欧洲、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它拥有遍布全球的发电厂
和输油管线,在美国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具有呼风唤雨的实力。2001年早些时候,安然公
司还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列美国第7和全球第16位,在《财富》调查中
,连续4年荣获“全球领先企业”称号。当然,安然也一度鼓吹自己为“全球领先企业
”。令世人震惊的是,安然公司在2001年12月2日,宣告破产。其破产保护申请文件中
,累计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也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破产申请记录。
安然曾经是一个营运成功且盈利高涨的天然气公司。在美国,每年有250亿百升的
石油以及几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300万公里以外的地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的每一
个乡镇、每一个市县及每一个州。安然公司是“美国天然气行业大王”。它占有大部分
的市场份额,全美所需的天然气有17。5%是由安然公司供应的。在谈及安然公司时,一
位前休斯顿天然气公司的执行总裁是如此评价该公司的,“安然公司唯一做的事情是赚
钱。尽管赚钱是件特别单调的事情,但是这确实一件十分可靠的事。”
安然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肯尼斯o莱。他是德克萨斯州的共和党人,它对
政治极为热心,它是大、小两届布什总统的积极拥护者,在两届布什总统任职期间,他
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和政策。肯尼斯·莱做了很多努力,甚至不遗余力地争取让政府
,取消对电力部门以及天然气管道运输行业的管制。在他众多致力推动的目标当中,最
大的两个目标是成立新公共事业控股公司和督促政府通过联邦能源和通信法案,此法案
涵盖能源行业相关的产品价格和公司利益。政府能否通过此法案,须受到债务发行的限
制。这类企业,不应该由离岸公司和非本公司控股,最为重要的是,此类公司不应参与
到任何形式的政府捐赠或赞助的活动中。1992年,在老布什总统离职前,他批准了取消
对电力部门和通信部门的管制的法案,包括撤销负责对电力能源部门强制执行的帐目标
准体系。
此后,在乔治o布什任职美国总统后,在德克萨斯州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政府取
消了对德克萨斯州电力及通信部门的管制。美国的电力和通信部门就完全向安然公司敞
开大门了。同时,安然公司也制定了自己的一套审计系统。为了表达对布什总统的感激
之情,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活动中,整个电力工业系统直接捐赠了650万美元给布什作
为谢礼,并赞助240万美元给副总统戈尔。2004年,整个电力行业捐赠了190万美元用于
总统选举。
整个20世纪90年代,安然从一家天然气、石油运输公司变成一个类似美林、高盛的
华尔街贸易公司。差别仅在于,安然交易能源证券,而美林和高盛交易金融证券和股票
。肯尼斯o莱领导了全新一代的安然领导班子,其中包括前麦肯锡公司的会计师杰夫o斯
基林、安然首席财务官安迪·法斯托和电子商务的神童专家路易斯·基钦。到了20世纪
90年代末,安然在线交易网已经建立起来,其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1999年11月,安然在线交易网成功开通,并很快成为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电子商
务网站。安然在线网坐落在公然公司40层高、价值3亿美元的休斯顿办公大楼内。休斯
顿大楼内有四层楼专门用于电子商务交易,每层楼可供500台高速运转的电脑处理电子
交易。安然公司的欧洲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总资产高达1亿美元。
2000年的前五个月,安然在线共成交了11万笔交易,交易量超过450万美元。安然
公司熟悉天然气,电力和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因此,安然在线开始进行诸如此类商品的
电子商务,同事也进行其他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如煤、精炼产品、宽带、纸、整形外
科,空气清新剂等林林种种的东西。安然在线交易800多种不同的商品。安然在线变成
市场的创造者,它开发了新的市场,并影响巨大。华尔街的商品交易操作员总是专门留
出一台电脑,以便不停地关注安然在线的交易内容。
安然的IT平台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它可以立即评估出每一笔交易的风险,快速地处理并做出令人满意的决定。安然在线的
操作者是最杰出的交易员,几乎每笔交易都用一个贸易壁垒来平衡收支。作为产品供应
商,同时也是商品消费商,安然公司可以敏锐地解读市场,把握市场的动向及发展方向
,它清楚地理解市场的趋势。安然公司开始采取行动开发市场并左右市场的发展及动向。
第四部分 7.能源市场消除管制后的安然丑闻(…
2000年,杰夫·斯基林在接受《金融时代》杂志的采访时宣称:“我们坚信市场是
调整及管理工业企业的最好方式。你们将会看到旧商业体系的分崩瓦解,尽管我们曾经
是从这个旧商业体系中成长而来的,但是旧体系的瓦解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并不是
我们能够挽留的。”
商务市场的发展飞速,日新月异,它正处于完美的市场经济的黎明时期。尽管如此
,这个市场依然存在着一个缺陷。这些交易并没有为安然公司创造丝毫的收益。安然在
线是市场的创造者、贸易壁垒,它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保证所有的贸易正常运转。安然
公司本身并没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来支撑其本身的运转,因此,它不得不靠贷款来维持公
司运作。然而,安然已经是负债累累。2000年前6个月,安然公司借贷多达34亿美元来
支撑公司的正常运作。与此同时,安然公司出现了负现金流量,仅6个月内就亏损高达5
。47亿美元。到2000年6月底为止,安然公司每天必须支付200万美元的贷款利息。这是
一些惊人的数字。
安然公司的运作需要靠不断吸纳新的资金来维持,但是如果安然公司借贷更多的钱
,那么它的贷款评级将会下滑,那将会增加安然公司更多的损失。安然公司需要增加新
的资金来源,并且这种资金不能影响到安然公司的信贷评级。
在解决安然公司的财务危机方面,安然的首席财务官安迪·法斯托展示了他惊人的
天才。他提出了采用“创造性会计”的方法来让安然公司安然渡过经济危机。“创造性
会计”通常需要变通规则,如果变通过度,可能会导致这种创造性会计的破产,也会导
致公司的经济崩溃。杰夫o法斯托对外吹嘘说,他的金融工程“不会有什么风险”。
安然公司采用了“创造性会计”来管理公司的收支,确保运作正常。1999年底,杰
夫o法斯托的同行们不得不承认,并深深赞叹他的天才创意。由于法斯托的帮助,安然
公司成功地“掌握了创造性会计”,因此,《首席财务官杂志》提名他为年度最佳资本
结构管理者,并颁发给他“资本结构管理优秀首席财务官奖”,以嘉奖他的杰出成就。
1998年到2001年期间,安然公司每年支付给杰夫·法斯托1100万年薪来嘉奖他的天才创
意。
杰夫·法斯托的想法其实极为简单。他成立并发展了离岸公司,然后把安然公司的
高成本和高风险投资都转移到离岸公司里操作。安然公司属下的大部分离岸公司,包括
四个被称为“猛禽”的离岸公司,向安然公司购买那些滞销的商品。安然公司自然不希
望商品滞销,通过离案公司的收购,安然公司滞销的商品就可以在内部流通起来。由于
这些离案公司的介入,只要轻轻敲动键盘,安然公司的收支平衡表就会有所改观,经营
状况也不再是惨不忍睹,而是变得颇为可观。安然公司的信贷评级和股票价格也会因此
而有所提高,那么公司及其管理层也会因此表现出突出的管理才能。
由于安然拥有了众多的离岸公司,各离岸公司不断地定购呆滞在安然公司内那些令
他们窘迫不安的的商品。这样一来,安然的离岸公司及其本身的交易就轻而易举地成交
,交易价格也为安然公司量身定做。从表面上看来,安然公司确实做了很多成功的交易
,获利颇丰。离岸公司错综复杂的网络需要融资,而这种融资筹集与安然的股票相悖。
“猛禽”和它的兄弟公司使安然的收支平衡表越好,则安然公司的股价就会卖得越高。
2000年之初,安然股份每股售价为43美元,但到了2000年8月23日,安然股份攀升到每
股90美元的高峰。安然公司抵押了10亿美元来赞助法斯托的离岸王国,并且,由于法斯
托在大部分的安然离岸公司都拥有股份,因此他从这些交易中又额外赚取了4500万美元
外快。
法斯托得这种“创造性会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创造性会计”的建立基于不
断地刺激并提高安然的股价,以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实际上安然本身的表现与销售股价
并不相符。套用《时代》杂志的话就是,这一切全都是“烟雾和镜子”。
第二个问题是,正如安然自己的法律部门所警告的那样,“创造性会计”在很大程
度上是非法的。2000年9月1日,安然的一位律师给他的上司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在信中
他说:“我们发觉大部分的投资都被引进到”猛禽“公司中去,这种做法极为不当,很
不妙。这是让人极为难堪的难题,这种做法很可能会让人怀疑安然公司的金融帐目的准
确性,并且这容易让人误解,安然为了消除赢利中的不利因素,而篡改帐目。经过安然
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的处理,这些帐目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猛禽“公司的所有帐目都是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处理的,为此,该公司向安然收取
130万美元的服务费。
安然公司倒闭了,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自暴其短。安然倒闭的丑闻很快传遍了整个
美国,也传到了白宫的玫瑰花园里。2001年12月,安然公司提交破产申请文件。与此破
产时间相关的调查、逮捕和没收持续不断地发生和进行。安然公司的股东,包括全美的
共同基金在内,共损失了670亿美元。12000名安然员工,由于安然公司的破产而立即失
业。安然的退休金计划——美国的401(K)退休金计划,在这种计划的框架内,美国的
退休金计划与雇员是互相挂靠的——由于安然的崩溃已经分文不值而变得毫无意义。前
安然雇员中,由不少人交纳了好几年的401K退休金计划,如今已没有任何退休金提供或
补偿可言。无论在一个州(德克萨斯州)还是在一个国家(美国),都不具有有效的社
会福利安全网络。
在残酷现实的折射之下,安然公司的美梦破灭了,同时安然公司的福特主义式的天
然气传输交易的有利可图的残梦,也随之消失殆尽。
第四部分 8.世通公司与电信取消管制
在美国,电信业一度是一个受到高度管制的部门,电信行业所受管制与能源行业受
到了很大的限制。老布什总统在离职前,取消了对电信行业的管制,而电信业也因此获
利匪浅。对于老布什总统的举措,电信业并没有漠然以对,他们对此感激不尽。国际数
据通信运营商,环球电讯公司成立之初,以股票期权的形式,捐赠给老布什以支持他竞
选总统。当环球电信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后,那些股票期权价值高达13亿美元。2000年1
月2日,环球电讯公司宣告破产,在其破产保护申请中,开列的资产总额为255亿美元。
最知名的电信企业巨头要数世通公司,《时代》杂志称世通公司犯了”史无前例的
最尽心动魄的欺骗罪“。《时代》杂志对于世通公司的丑陋内幕,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世通公司并不像安然公司那样,至少安然公司还利用神秘难懂、高超的创造性会计
的把戏来愚弄他的投资者,而世通公司用一个简单不过的计划来捏造它的帐目,这样的
把戏实在愚不可及,这样的把戏连一个只会数到101的学生都能想出来。”世通公司只
是简单地记录了38亿用于资产投资的商业消费。电费帐单变成了一种能源投资,而380
亿美元的消费变成了收支平衡表上一个积极因素。世通公司的倒闭,导致了2万人下岗
。而世通公司的401K退休金更是毫无价值可言。世通公司亏损了1500亿美元,并欠下了
320亿美元的债额。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同样是当时世通公司的全球顾问和审计师。
在战后的伊拉克,美国政府投资45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它无须经过
招标就毫不犹豫地选择MCI世界通信公司作为其合作对象,该公司是世通惨败后的幸存
者。美国领导的联军临时权力机构,与GSM移动系统关系甚密,该系统是巴林通信公司
于2003年7月在巴格达开办的,只有MCI世界通信公司才拥有专卖权。然而,MCI公司并
没有运作运动电话服务的任何经验。
第四部分 9.泰科——贪婪是美好的事情
美国泰科集团被认为是现代版的“美国梦”的版本——“贪婪是最好的事情”。美
国泰科集团总裁丹尼斯o科兹洛夫斯基,是新泽西州州长纽娃克的儿子。1975年他加入
泰科集团的前身公司,这家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后来的泰科集团。1992年,丹尼斯·科兹
洛夫斯基就任泰科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泰科集团
从一个年收入只有30亿美元的公司,发展成为385亿美元的大企业财团,公司经营超大
范围的产品交易及提供各种服务。泰科集团的利润上涨了40倍,其股票价格上涨了12倍。
在2001年5月的《时代》杂志的报道中,泰科公司被称为超效率的公司。在该期杂
志的相关宣传相片上,有一张丹尼斯o科兹洛夫斯基的特写镜头,他站在公司的直升飞
机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接受采访时,他声称他最宏伟的目标是“建立另一个通用电
器公司。”
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的策略其实很简单,他让泰科公司商业银行顾问团中的内部
团队寻求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然后以尽可能低的市场价格购买下这些他们早已属意的
公司。这些离岸公司一旦被泰科收购后,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缩减规模,成为泰科公司
的赚钱机器,为它赚得大笔的赢利,通过收购,这些公司的原有资产也归泰科公司所有
。1997年,泰科公司从拥有的离岸资产中获利颇丰,后来,它又发展更多的离岸公司。
每年,泰科公司免除或者避免上缴5亿美元的税收。
泰科公司是建立在信贷的基础上的,它以新的借贷偿还及抵销旧的信贷。当市场开
始凝滞的时候,此时的泰科已经负债累累,债额高达260亿美元。安然公司倒闭后,各
公司的帐务都经受了更加彻底、审慎的检查。同时,华尔街对经济形势不再表现出乐观
的态度。泰科公司的股价从当初的每股60美元暴跌到7美元。情况急转直下。一夕之间
,股东们价值800亿美元的投资大大缩水,剩下不到100亿美元。情况继续恶化,越来越
糟,并且难以收拾。长久以来,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努力扮演着一个工人阶级的穷小
子,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事业成功的形象,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从公司资产中,
为个人牟取了1。35亿美元的财富。2002年7月3日,就在他再次签任就职泰科公司首席
执行官的第二天,丹尼斯o科兹洛夫斯基被警方逮捕了。至此,泰科神话破灭了,丹尼
斯的神奇故事草草收场。根据《金融时报》2002年的调查报告称,仅排名前25位的倒闭
企业公司,就有33亿美元的公司资产被公司职员以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其中包括股票、
奖金以及其他赔偿金等等。他们自私地侵占公司的财产,甚至无视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
对泰科公司的窘况来说,欺诈性的管理策略无异雪上加霜,加剧了泰科公司问题的
严重性。但是,导致泰科破产的根源并不在此,其根源是借贷交易。泰科公司总是没完
没了地通过贷款,来堆彻公司的发展和繁荣的假象。然而,贷款交易不但没有促进泰科
的兴盛,也没有使它摆脱困境,相反,贷款交易把泰科一步一步推向绝境,直到难以挽
回的地步。事实上,泰科甚至连一笔账面交易都不必操作,很快就会有下一笔数额更加
庞大的交易来取代上一笔交易。这是典型的股票市场泡沫,正如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形容的那样:
疯狂的回音——这些毁灭的种子是什么呢?首先是繁荣本身,资产阶级与实际的价
值相背离,这是一个典型的泡沫,在某种程度上,这相当类似于持续了几个世纪的资本
主义。经济泡沫是建立在某种不合理的繁荣上的……
第四部分 10.金融资本主义
在我们的观念里,仍然以为商业活动就是生产商业和销售服务。然而,当今的商业
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设想,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称之为“金融资本主
义”。由很多钱从纯粹的金钱交易中滋生出来,源源不断。这比制造汽车、开采矿石、
种植粮食、理发和干洗赚取的钱要多得多。金钱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它通过电子网络从
东京流向台北,流向开罗,流向法兰克福,流向伦敦,流向纽约,最后通过加勒比海又
回到东京。这样的一个流动过程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一天24小时,一个星期7天,
一年365天,每时每刻都在重复着这样的金钱循环。
这就是金融资本主义——从股票交易、分红、货币和其它形式的有价证券以及贷款
,诸如此类的方式来赚钱。而不是按市场规律的价格来生产和销售产品,来赚取利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o斯密(1723~1790),通常都视为自有企业的
辩护者,他相信大部分的资本家宁愿以钱赚钱,而不是以产品赚钱。因此,从这个意义
上讲,金融资本主义是一种合理的资本主义。
保守主义派的理念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公众利益仅仅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
益累加在一起便是公众利益。公司管理层只对公司股东肩负神圣的职责,而不必理会公
众的干涉行为。
美国联邦储备局(中央银行)主席格林斯潘为国家或国际权威的调节作用做了一番
辩护,他称:“现代市场力量必须由先进的金融管理体系护航;有完备的法律机制保护
及规章制度作为文化支持。”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管理机制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较于欧洲的
目标来说,其管理力度和管理范围,却相差甚远,甚至比起20年前的美国本身的管理作
用业,也远远落后。这些管理缺陷严重地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虽然只有资本
家才能消灭资本主义,但是尽管如此,资本主义业承受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沉重打击
,资本主义已经遭受了许多弊端之苦,最近那些众目睽睽下的丑闻,我们有目共睹……
例如安然、世界通信、环球电讯、泰科集团以及这些公司首席执行官们。”
第四部分 11.全球性的现实对抗美国狂想(1)
在所有这些丑闻当中,商业和政治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藏污纳垢,导致并助长
了灾难的降临及爆发。然而,讽刺的是,新保守主义派政治议程,从一个反面的角度威
胁到美国企业的利益——他直接抵触了那些成功的跨国公司的长期利益。
从一个方面来说,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同盟,对国际社会基本上采取敌
对的方式。他们完全反对国际法的实施。美国前国务院副部长约翰o柏尔博对于这种立
场做了极为鲜明的论述。他称:“批准任何国际法的合法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错
误。哪怕在短期内看这么做对我们极为有利,但是,从长远来看,那些坚持认为国际法
代表公正公平的人正是那些想要妨碍美国在国际上大展神通的人。”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强大的美国商业如今是一个全球性的实体。对整个美国
体系而言,他们的赢利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从国外商
业活动中获取的赢利是美国国内商业利润的两倍。2000年,美国出口总值高达1100亿美
元。但在同一时期,美国企业国外子公司的销售额总计达2900亿美元。尽管美国国内商
业创收巨大,但相较于国外商业活动却相差甚远。
对很多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则各国之间相互依赖就显得越来越必要
,依赖性就日益明显。因此,认为美国可以不依靠别的国家,就能独立发展得很好的想
法是极为荒谬的。德国宝马公司在美国设厂生产汽车,目的是在美国生产在美国销售,
然后再把销售利润返回德国慕尼黑。同样,福特公司在德国生产汽车,其利润则返回底
特律。戴尔电脑公司从全球各地定购电脑零部件,然后在爱尔兰将它们组装成戴尔品牌
电脑。把宝马汽车公司简单地形容为德国公司或把福特汽车公司单纯地划分为美国企业
,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举动,这就好像把戴尔电脑归为爱尔兰企业一样不具备任何意义。
因此,在伊拉克战争准备阶段,当布什政府开始把法国和德国列入敌国名单时,美
国无疑是想表明,对法国和德国经济的直接制裁。美国跨国企业在全球,均设有投资项
目,但欧洲仍然是美国资金的投资重镇。1994年至2002年,美国在荷兰的投资金额是墨
西哥的两倍,中国的10倍。2000年,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总资产为6000多亿美
元,其中55%的收益来源于欧洲。美国企业在德国的资产有3000多亿美元,远远超出整
个拉丁美洲的企业资产。与此相反,在美国,有2/3的外资企业属于欧洲企业,总资产
达3300亿美元。
新保守派急欲表明的是,美国与欧洲之间巨额的贸易往来,填补了美国同其他国家
贸易往来的不足。但是,从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的衡量标准来看,这种贸易方式却让人
颇为费解,并且会引起很会误会。1898年,美国与亚洲间的贸易总额达3150亿美元,与
此相比,美国与欧盟间的贸易额达1880亿美元。但是,美国企业设在欧盟的外国子公司
的总收入加上美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总额,两项销售额合计为6000亿美元。
美国企业在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打开中国的市场。在20
世纪90年代,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急剧上升。2000年,美国在华分公司的销售总额达到
320亿美元。然而,美国在中国的销售额,只不过与美国在瑞典的销售额持平,这比起
美国在德国投资的2360亿美元以及在法国投资的1375亿美元,相去甚远。
第四部分 12.全球性的现实对抗美国狂想(2)
1990年到2001年,美国企业分布在全球的子公司的区域资源收入已经大大降低,如
下图4。1。
表4。1:美国企业分布在全球子公司的区域资源收入
区域 比率
欧洲 50%
亚太地区 19%
拉丁美洲 11%
加拿大 9%
其他 11%
因特宽带网业务描绘了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水平(交流水平),同时也勾勒了
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活动的情况。如下图标4。2所示,该表说明了2001年全球因特宽带业
务的情况。
表4。2:2001年国际因特宽带业务情况
区域范围 全球宽带水平
美国和加拿大-欧洲 73。5%
美国和加拿大-亚洲/太平洋地区 18。9%
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 6。4%
欧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0。5%
美国和加拿大-非洲 0。35%
欧洲-非洲 0。2%
欧洲拉丁美洲 0。03%
所有数据都表明,全球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三个国家和地区。
显然,这个事实与解决全球问题的单边主义做法相悖。类似于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机构
对全球问题持嗤之以鼻的态度,而美国则向全世界表现出一副蛮不讲理、反复无常、孤
僻的超级大国形象。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无论是美国的国外分公司,还是驻地美国的欧洲企业,他
们的销售额均以美元交易。这就助长了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本土企业每天需要10亿多
外币注入,以维持企业正常的运作。从裁减选择税、无视环境问题到昂贵的单边外国企
业等,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更加恶化了贸易环境,正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之一乔治·阿克洛夫所形容的那样,这些政策无异是一种掠夺。“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极度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如果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下滑
,那么美元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小。如果美国对需要它的国家和地区实行配
合友好的态度,以此来遏制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挑战,那么国际合作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华盛顿继续否认和恶化目前的局面,那么美国经济就会崩溃。那么随之而来的经
济危机将会对全球造成很大的冲击,局势将难以收拾。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至少不亚于世界上的
其他国家对于美国的依赖程度。
第五部分 1.军事-工业复合体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单一的经济实体,美国经济是及其脆弱的。持续增长的弱势
群体,不断加剧的财富鸿沟,公共医疗政策的缺席,以及越来越少的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些因素堆加起来,迫使美国的消费者越来越难以承受他们目前的消费水平。与此同时
,这种局面的后果是,高学历人才的缺乏,成为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个真理
就是,如果只根据股东的利益处理私人的财产,那么会导致美国整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产
业真空。
上面所陈述的这些迹象,意味着美国政府本来应该致力于制定一个完备的工业发展
政策,建立商业合伙人制度,弥补联邦资金的缺口,从而促进美国未来的商业和产业发
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政策几乎是背道而驰的。
那么,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主要有那些经验丰富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人士领导
的美国政府,为什么却要做出违背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的顽固行为呢?答案主要有两个
,一种答案是,布什上台之后,美国受到新保守派的观念、基本信仰以及理念的左右;
另一个答案则是基于现实的考虑,一个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性的失衡的影响性因
素是,美国的工业经济部门不是依赖于全球性的销售市场,而是依赖于美国的联邦货币。
1961年,作为一名在二战中统帅过美国军队的著名将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
的退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军事工业复合体的概念,他警告说,要警惕军事工业复合体操
纵美国的内外政策。
“强大的军事组织和巨大的军火工业的联姻是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现象。在每
一个城市、每个州的议事机构、联邦政府的每个办公室都能感受到它的总体影响——经
济方面、政治方面,甚至是精神方面。我们认识到这种发展具有不可避免的需求。然而
,我们不可以不去理解它的重大影响……在政府各部门,我们必须防备‘军工复合体’
获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不管其寻求与否。”
在这段讲话中,艾森豪威尔描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虽
然有很多美国大型机械企业有能力生产武器,当然也确实生产了大量的武器,但是没有
一家美国企业是单独生产武器的。艾森豪威尔说:
“直到世界大战前期,美国都没有单独生产武器的工业,但是渐渐地,因为时代的
要求,那些过去生产犁头的制造商们开始生产刀剑。然而我们再也不能冒国防紧急动员
的危险了,我们必须同意建立一支大规模的、长期的真正的军事工业队伍。”
在艾森豪威尔为他的演说所拟写的草稿中,他用了一个更加准确的词语“军事-工
业-国会复合体”,但是艾森豪威尔删掉了“国会”,因为他觉得,由一个即将下台的
总统,去批评国会的做法,也许是不合适的。
因为利益的因素,这种军事-工业-国会
Y*******n
发帖数: 2296
3
美国人单干难一些。
可架不住中国举国支持美帝啊。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米代理防长曾系波音工程师,无任何军事经验有一个问题有点疑惑
美国调查波音公司,怀疑和中国合作监控美国科威特获准购买C-17
美国空军的老大访问波音公司,考察T-X高教机项目建议将末位淘汰等先进成果引入政协人大
波音承诺向737MAX遇难家属提供1亿美元援助间谍装置 (link)
GE要死了, 股价遇最大跌幅南北车市值之和超波音,直逼丰田
所谓重庆900警察获平反的新闻是造谣了波音获得中国380亿美元大单
我27买进,30卖出新一代美国总统专机预算数十亿 合同写两千万
美国喜迎企业回归潮大陆能否打赢中美贸易大战?送给爱国小将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国话题: 公司话题: 安然话题: 亿美元话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