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发帖数: 3735 | 1 解密中南海特供
张宝昌,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
解密之一:中央首长们的菜篮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
,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了一个规模适度,以奶制品、鲜蛋、蔬菜等为
主的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
毛泽东指示 先搞“土”的,以后再搞“洋”的
早在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此后中南海多了两位苏联客人。他们的正式身份是警卫和卫生专家,主要搞医疗保健与
食品营养研究。香山农场初建时,一专家对产品、规模、保鲜、消毒、化验、防疫各方
面都提出不少建议。如:场地要大,物种要多,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要有
专业生产区,办公区要独立,并且要有相应科研加工设备, 牲畜用房要敞亮通风、讲
究卫生、便于清扫。此外,还要有大小不等的硬质道路,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绿化隔
离带或围墙等等。
洋专家的设想蓝图,是地地道道的苏联规范化模式,非常现代,而且具有一定的
科学性。不过对当时经济落后的中国而言,实在是太超前了。中央决不会在自己吃的问
题花大钱,也不会轻易搞一个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农场。
1974年10月,原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回忆当年参与筹办香山农场:“那时大家刚
从小农经济环境里过来,对办什么新式农场毫无经验。最大的愿望就是养猪炖肉、种粮
吃饭。对苏联专家的那一套,从来没有听说过,真是‘新媳妇上轿,头一遭’。”
香山农场筹办小组很快接到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传达的毛主席意见:人家想搞一流
的模范农场,说明他们有学问、有知识,心是好的。但好心不一定就能办成好事。苏联
工业发达,地方大、人口少、好办事,我们比不了。现在弄吃的,也要从中国的实际情
况出发,先搞“土”的,以后有条件,再搞“洋”的。
在北京市和香山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一个以荒地、土墩为主体,近600亩
的农场就这样迅速上马了。一张存留至今的“香山农场区划图”,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时
各类作物区面积和放射、道路、深井及粪场的方位。如:种青贮玉米260亩;青割玉米
15亩;打籽玉米10亩;白薯110亩;燕麦、大麦、冬小麦50亩;苜蓿(重要牧草)80亩
、苏丹草10亩,蔬菜40余亩等。
农场食品专供副总理以上领导
时间不长,香山农场基本建成,归中央警卫局管理。产品由局属供应科收购,并
专供副总理以上和部分老中央委员的需要。这种包括领导、生产、购销为一体的三级管
理体制,是十分安全和顺畅的。但是,如何做到既要国家花钱少,又要东西质量好,成
了农场一项非常突出的硬任务。
在供给制年代,首长没有工资,大多在中南海西楼总特灶就餐。少数愿在自己家
里吃的,由公务员打回去,菜肴变化不大。总体上是农场提供什么,就做什么。除了保
证“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的需要外,其他首长只能按
照“先来后到”、多则多给,少则少供等办法来解决。
进入薪给制年代,各家有了自己的厨房和公派厨师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夫
人们为了有计划地安排好生活,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农场领导想方设法加强
田间管理,减少损失,并严把产品质量关,做到多产多销。
在较长时期里,首长宴请外宾或重要人士所用的农场小牛肉、笋鸡、乳制品、肉鸽、
鲜蛋等样样都是浓醇飘香的真材实料。各家日常用量较大的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
、油菜、青笋、尖椒、萝卜之类的蔬菜,由于合理种植,农家肥足,不愁浇水,故而虫
害少,长势好。加上职工早起、早摘、细心分装、及时送达,其干净新鲜程度,绝非一
般渠道的蔬菜可比。要是赶上哪家首长孩子多,端上餐桌的肉片烧豆角,蒸茄拌肉末,
拍黄瓜段,便是吃得很香的好菜。如果遇上按季熟透、刚从枝杈上摘下的西红柿,其亦
酸亦甜,原汁饱满的天然美味,则更是令人叫好了。不久,香山农场东西好、价钱便宜
的赞扬声逐渐传开,有的首长(如董必武等)开始前往视察参观。他们得知农场是靠土
法上马、开荒深耕、精心管理来降低成本、
保证质量,不由叹道:“人的智慧与勤劳是最重要的条件。你们心里有我们,我们心里
也有你们呀!”
解密之二: 中央领导都吃什么
曾煦媛 李瑞芬 原北京医院营养科主任、首长营养保健专家
在众人眼中,中央领导人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神秘而遥不可及的。近日原北京
医院营养科主任、首长营养保健专家曾煦媛和中国营养学泰斗、从事营养工作60多年的
原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瑞芬对中央领导人的饮食保健进行了解密,原来中央领
导们的食谱并非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样样俱全,恰恰相反,他们甚至吃着更多的粗粮、
更少的肉类。正是由于少食多餐、多吃粗粮等科学的饮食方式,才使得我国领导人平均
寿命一直居世界前列。
曾煦媛介绍了领导人们的一系列饮食方法,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民众可以轻易做到
的。每天吃够25种食物。这里所说的是食物的种类,而非25道菜。为领导人配餐,讲究
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则,只有当食物种类够“杂”,才能使营养均衡。李瑞芬说,她现在
每天都吃25至30种食物,“每种吃一点就够”。
曾煦媛则列举了为领导人制订的食谱:
早上:半杯牛奶、一盘小菜(凉拌海带丝、胡萝卜丝、青椒丝)、一个小麻酱咸花卷
、一小碗小米粥或莲子羹;
中午:什锦砂锅(里面放十种以上的食物)、一两左右的红豆焖饭或薏米饭;
晚上:汆萝卜丝鲫鱼丸子、小米粥。此外,还会额外加些水果或酸奶等零食。
每样菜吃的都很少,但种类多,摄入的营养自然比较全面。25种食物听上去挺玄乎
,其实很容易做到。
李瑞芬称,领导人们吃“四条腿动物”的肉比较少,从营养上来说,“四条腿(猪
、牛、羊)的不如两条腿的(鸡、鹅),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菌类),一条腿的不如没
有腿的(鱼)。
曾煦媛指出,就秋冬季而言,适合吃些牛羊肉进行“热补”,或鸡肉、兔肉等低脂
高蛋白质的食物;在蔬菜中,根茎类蔬菜如白萝卜、百合、芋头等则适合冬天食用。此
外,还要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紫菜、木耳等。
两餐之间要加零食。少食多餐一直是被推崇的健康饮食理念,领导们也不例外。曾
煦媛介绍说,他们除一顿正餐吃到七成饱外,还会在上午十点左右和下午三点左右补充
一些零食。
比如上午吃一小碗银耳莲子羹或麦麸,下午则喝半杯酸奶,吃上几粒坚果。坚果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对癌症、心脑血管病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享寿 91岁的陈云每天都
要吃十三粒花生、散步十三分钟,会客三分钟。
而其妻子——著名营养专家若木,则坚持“五果为助”的原则,要陈云饭后吃两根
香蕉或其他水果
领导餐的烹饪方法
烹饪方法以蒸、煮、焖、拌、汆为主。选择这些烹饪方法自然是为了减少营养流失
,保证低脂饮食。但领导的食谱中也并非完全没有炸和炒。每星期也能吃上一次,因为
这样做的菜好吃。
不管何种烹饪方法,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是食谱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多吃健脑、养心食物。由于脑力消耗较大,老首长的食谱中有不少健脑、养心的食
物。如豆类、杏仁、芝麻、核桃、葡萄酒等。尤其是杏仁,它富含维生素E、镁等元素
和有益于心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喝酒前吃些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由于经常要出席酒会,又不可能一点酒都不喝,所以之前的防护措施就特别重要。
酒精损伤胃黏膜后,会让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所以需要在喝酒前用粗粮、杂粮、瘦肉
、花生等“打底”。
只注重饮食远远不够,还要有豁达的心胸和不懈的锻炼。
解密之三:家电由国家配给
纪坡民,历史学法律学专家,纪登奎之长子(纪登奎1969~1980年曾任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国务院常务副总理,1988年病逝),
纪坡民说,“有个中组部的工作人员跟我讲,有一回我爸和李先念在筹备四届人大
,忙到夜里一点多了,李先念说,还得说一会儿,给大家提提神,每人一杯咖啡。30个
人,一杯四毛,这12块钱是从李先念的工资里扣的。”
“李先念工资高一些,四百多块,他敢这么干。”纪坡民说,“我爸从来不敢张这
种嘴,他扣不起,一月工资二百多块钱,这么个扣法,家里回头没法吃饭了。
当然,严苛之外,国家领导人还是有许多和普通百姓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虽然纪登奎家里的伙食费均要用工资承担,不过买菜渠道与一般人不同。“
炊事员买菜都去领导人特供的地方买,东西好一点儿。米面油都是一样的价钱,肉比外
面稍微便宜些,另外就是外面买不到的东西,那里能买到,种类丰富一些。”纪坡民说。
刚结婚时,纪坡民有次回家,妻子上街看到山楂糕不错,买点儿回来想做汤,炊事
员不给做,说街上买的东西不准吃。“但这种特供仅限国家领导人,省委书记就没有。
当时的河南第一省委刘建勋家里是自己雇的保姆,自己上街买菜。”
在安全保卫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级别也比较特殊。“政治局委员家里住一个警
卫班,我们家是这种情况;常委和副主席以上的家里面是一个警卫排,像小平那时候的
家里。”纪坡民说,家里的秘书、警卫员、司机、锅炉工、炊事员等也都不需要自家出
钱雇,是公家派遣。
“粮票之类跟普通人一样,当时中国只有火车餐车上不用粮票,中南海里面也
要粮票。”纪坡民回忆,“后来中央对高级干部有了些照顾,开小灶。可能是1962年的
时候,我爸妈跟我们不在一块吃饭了,这是困难时期后期,前期是在大食堂吃饭。”
关于服装,在军队任职的免费发军装,出国的国家发置装费,其他的都是一样。“
公家出600块钱,在指定的店里做。”纪坡民说,“我爸爸没有西装,有一套中山装,
只出了一次国,是去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出访时给他做了一身衣服。”
纪登奎刚来北京时,国家给配了电冰箱;1971年纪坡民回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有黑
白电视,1974年换了彩色电视,也是国家配的;1975年,中央统一给领导人的办公室配
备了空调。“那之前,所有办公地方没有空调。连个电风扇都没有,都是拿着芭蕉扇。
”纪坡民说。
除了国家配备的,纪坡民回忆说,家里也没有什么电器,收音机没有,自行车没有
,有1950年代买的缝纫机,已经坏了,“我们家也不全是没有钱,我妈是出名的土八路
,不是会过日子的人,他们不讲究吃穿用。”
解密之四:毛泽东的"食品特供"
张宝昌,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
当临时需要的劳动力问题解决后,香山农场的规模便日渐扩大了。向南,与居山
农场果园相连;向东、水稻田几乎发展到玉泉山疗养区的大门口。生猪也养多了,还盖
了一些搞试验田用的半地下菜房。至1956年后,国内安全形式已大为好转,北京市在商
品收购、供应、藏储、管理等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熟经验。有一批精干的专业队伍“
供应归口”香山农场的转向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经过一段时间准备,除稻田和人员外,农场全部归北京市统一管理,自主经营。
为了不影响生产和供应,警卫局事先还专门从部队挑选20余名战士,转业到农场熟悉情
况,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交接。尔后,中南海首长各家和总特灶的基本副食需要,就由北
京巨山农场提供。
玉泉山管理处的同志,利用绿化改造机会,开垦了不少山坡荒地,栽种果树,算
是农场副业。到了收摘季节,果品分为一、二、三级。以苹果为例:一级最好,专供首
长,市场价每斤两角五分;二级次之,供机关幼儿园,每斤一角五分;三级最差,供机
关工作人员(包括首长孩子)每斤一角左右。因为是自己种的,尽管普通,但味道不错
,大家总是争相购买。
农场能提供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警卫局领导根据玉泉山独特的住地环境,开始
着重研究毛主席等少数首长在饮食方面的特殊需要。
有一年初夏刚至,天气较热,毛主席提出要吃桔子,然而时间不对,老的没有,
新的要等到9月才能上市。报告上去,不知什么原因,毛主席火了,驳斥道:“现在正
是摘桔子的时候,怎么会没有,我要吃,叫他们去办。”结果还是没有鲜桔子,只好用
罐头产品替代,毛主席自然很不高兴。
此事提醒我们:人老了,有时候说话任性,是很难免的。但对领袖人物,工作人
员不敢多嘴或顶撞,只能想尽法子,尽量满足要求。玉泉山农场的同志专为毛主席试种
了几样平时他爱吃的反季蔬菜和瓜果。如:苦瓜、青椒、木耳菜、南油菜、无籽小西瓜
等等。对于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法,有人解释为“专供中的特供”。
解密之五: 中央首长的特供烟
郭广阔
据有关文章记述,毛泽东一生中主要吸的是“纸烟”。战争年代的纸烟来源主要
是国民党军队“进贡”(战利品)。因此,香烟的牌子自然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毛
泽东曾经戏之为“吃百家饭,抽百家烟”。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情形下,包括纸烟来源,
也是没有保障的,因此毛泽东也抽过旱烟。战争年代,毛泽东抽烟没有保障,大都是战
士缴获什么烟就抽什么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卷烟。没有这种烟的时候,毛泽东烟瘾来
了就用纸卷成喇叭筒,里面包点烟丝,这种烟没有经过多少加工,烟味重又辛辣,毛泽
东就靠这种烟,熬过了漫长的艰苦战争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吸烟更多了。这时候生活条件改善了,香烟来源稳定。同
时,毛泽东的工作更加繁重,他常以香烟来作为神经缓冲,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休
息时也点上一支烟,一边吸一边思考问题。他的许多重要的思想便是在烟雾缭绕中产生
的。
毛泽东的烟瘾很大,工作人员每次买回的烟数量较多。香烟会受潮,不便长时间
保存。毛泽东本人并不计较香烟是否受潮,照抽不误。工作人员便为毛泽东特制了一个
“烤烟箱”,常常将香烟烤一烤再给他抽。毛泽东对此很满意,夸工作人员很细致,注
意节约,避免了浪费。毛泽东最喜欢抽的是“熊猫”牌香烟。据说,也曾经抽过“555
”牌香烟,但他很快就不再抽这种“鬼子烟”了。也许是因为这种烟太呛,也许是因为
抽洋烟要花外汇,反正只抽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便坚决不抽了,改回抽“熊猫”牌香烟。
1968年,毛泽东患重感冒,病中烟瘾发作,一抽烟便咳嗽不止,李先念向他推荐
什邡烟厂专门为他们生产的13号特供雪茄烟,吸过后,咳嗽立即缓解,说道:“此烟既
过瘾又不咳嗽,真是太妙了。”此时,毛泽东的身体日渐衰弱,医护人员既不忍心让他
承受戒烟的痛苦,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身体受损。后来有关部门便想了个办法:与烟厂
合作,专门为毛泽东生产了一种掺有中草药的雪茄烟,去掉一部分香烟中对人体有害的
成分,让他既过了烟瘾又尽可能轻地损害身体。
因此,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毛泽东开始吸食由四川什邡卷烟厂特供烟生产组
制造的雪茄,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为确保他的抽烟安全,国务院办公厅决定
,将什邡卷烟厂的特供烟生产小组举迁北京,在门牌号为81号的中南海对门的北京南长
街80号设立特制烟小组,专门为毛泽东精制专贡的“132”雪茄卷烟。
1964年秋季的一天,什邡卷烟厂的党委书记通知几个技术好的师傅:“明天休息
一天。到仓库里带些最好的烟叶,带上洗漱用品,不用带铺盖卷,到成都去完成政治任
务。”
当天入选的成员一共是四个人,都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一开始,他们也不知道此行是干什么,到成都后才知道是要给贺龙造烟。他们在成都大
概待了四个月左右,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每人每天要生产一百至两百支雪茄烟。
终于忙完了,四名师傅又从成都返回什邡卷烟厂。不久,厂里的党委书记通知他
们:“毛主席平常抽的是纸烟,现在犯了咳嗽病,贺龙元帅建议毛主席抽雪茄。毛主席
试过之后感觉不错。现在,咱们厂开始给毛主席制作雪茄。”
什邡卷烟厂接到任务之后,一共研制出了35个配方,在样品试制成功之后送交北
京。其中的1、2、13、33号成为选定产品,毛泽东选定的是2号烟,属于味道比较淡、
有食指那么粗的中号雪茄,而贺龙吸的是33号烟,味道非常浓。
毛泽东吸的雪茄烟,对制作技术的要求特别严格:首先,要选上好的烟叶,先进
行粗加工:去烟梗;为了增加湿度,要拿越南桂皮、曲酒蒸;然后用特级花茶漂,这个
环节中的具体操作,要根据天气的不同而变化。之后是晾晒、卷制,最后放在烘箱里烘
干,十支一包,装进烟盒,要派专人送到北京。
做雪茄不但味道要好,对烟灰的要求也相当高,烟灰大致有三种,麻灰色、黑灰
色、白色。好的雪茄烟,烟灰不但雪白,落到地上还要保持完整的烟的形状。
对于制烟厂来说,给中央首长造烟,当然是安全最重要,为此,厂里专门安排了
两个房间,成立了生产小组。这两个房间的安全措施非常到位,周围拉着钢丝网。进屋
以后,特制的烟放在一个上锁的大铁柜子里,铁柜子里还有一个上锁的小柜子。逢年过
节放假的时候,门窗要贴上封条。
有一次,放假结束,师傅们来上班,把门上的封条拆了,进门开灯。手在门口墙
上一摸,灯绳没有了。向厂里汇报后,县公安局来人了,成都军区也立刻派人过来了。
封条、门锁完好,可灯绳没了,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反复检查,才发现灯绳被老鼠叼走
了。
1971年,什邡卷烟厂挑选范国荣、黄炳福、姜跃荣几个技术高超的师傅,从什邡
迁居北京,专门给中央首长造烟。由于给部分首长制造的是13号烟,给毛泽东制造的是
2号烟,迁移到北京后,供烟小组被称为“132小组”。小组设在南长街80号,墙上拉着
电网,门口有士兵站岗,对面就是门牌号为81号的中南海。
在这个专门制烟的屋子里,共有13个工人。除了从什邡卷烟厂调来的三个人,还
有一个保安、一个厨师、一个开车的司机、两个烧锅炉的工作、一个支部书记,外带四
个学徒。
当时,“132”的工作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直接领导,生产原料依旧由什邡卷烟厂提供,
每个月生产十五到二十条烟。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但特供烟的生产并没有停止。
为了外事的需要,北京卷烟厂一直承担着这一特殊任务。80年代初,北京卷烟厂与中南
海警卫局商谈商标注册事宜,随着注册的成功,北京卷烟厂将当时为毛泽东主席提供的
卷烟起名为“中南海”的特供烟也“旧貌变新颜”。商标在图案设计上保持了中国的传
统艺术风格,以大红底色并辅以金色,表现了中华民族喜庆、吉利的特点。特别是以毛
泽东亲笔书写的“中南海”三字作为了商标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采用考究的红色
铜板纸印制的中南海烟标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那段火红的历史。十三大、十四大、亚运
会、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以及招待外宾等场合
,特制红中南海都是专用烟。现在中南海香烟已经形成各种系列品种。 |
y**c 发帖数: 6307 | |
l*******t 发帖数: 1430 | 3
黑国母从空中一号度假归途中发来贺电
【在 y**c 的大作中提到】 : 刘主席和时传祥说,我们只是分工不同。。。。
|
b*******k 发帖数: 16989 | 4 真迹把有病,把自己当封建皇族了
【在 a****2 的大作中提到】 : 解密中南海特供 : 张宝昌,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 : 解密之一:中央首长们的菜篮子 : :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 : ,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了一个规模适度,以奶制品、鲜蛋、蔬菜等为 : 主的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 : 毛泽东指示 先搞“土”的,以后再搞“洋”的 : 早在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此后中南海多了两位苏联客人。他们的正式身份是警卫和卫生专家,主要搞医疗保健与
|
H****g 发帖数: 14447 | 5 偷换概念吧。当年也就是自力更生的意思,还有就是防止国民党特务下毒。跟特权沾不
上,因为老百姓吃的也是有机食品。
【在 a****2 的大作中提到】 : 解密中南海特供 : 张宝昌,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 : 解密之一:中央首长们的菜篮子 : :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 : ,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了一个规模适度,以奶制品、鲜蛋、蔬菜等为 : 主的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 : 毛泽东指示 先搞“土”的,以后再搞“洋”的 : 早在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此后中南海多了两位苏联客人。他们的正式身份是警卫和卫生专家,主要搞医疗保健与
|
c****3 发帖数: 6038 | 6 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帝人民普遍能坐飞机去外国度假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 黑国母从空中一号度假归途中发来贺电
|
b*w 发帖数: 14917 | 7 每天都吃25至30种食物? 如果大冬天在北京也这么吃,一个local基地是不够的。。。
至少需要南方调运啊。。。想当年,俺在东北,每年冬季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就吃3样蔬
菜:白菜、土豆、萝卜。。。当官真好啊 |
i***z 发帖数: 7508 | 8 靠,明显就是皇族阿。 省委书记, 市委书记都是住最好的院子。
红军时期就开始反对绝对平均主义。 都是亚麻的革命需要。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真迹把有病,把自己当封建皇族了
|
l*******t 发帖数: 1430 | 9
你确认可以包747?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帝人民普遍能坐飞机去外国度假
|
H****g 发帖数: 14447 | 10 平等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变量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毛泽东时代的干群关系是几千年
来相对最为平等的,这个你有疑问吗?
就说这个住院子,领导干部并不是都住最好的院子。文革时候丁盛去新疆,当军区副司
令员,基本也相当于省委书记那个级别了,但是一家六口人,就给安排了一个不到100
平米的房子。
其次呢,就算是住了所谓最好的院子,到底你这个最好是指什么呢?是指里面装修的很
豪华?还是地段很好?再好的院子,也不归这些领导所有啊。78年之前你听说过哪个领
导死了把房产证当遗产给孩子的吗?
【在 i***z 的大作中提到】 : 靠,明显就是皇族阿。 省委书记, 市委书记都是住最好的院子。 : 红军时期就开始反对绝对平均主义。 都是亚麻的革命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