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 发帖数: 8702 | |
h******8 发帖数: 3778 | |
m********c 发帖数: 13337 | 3 竹简。人工成本太高。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rt
|
b*w 发帖数: 14917 | |
c*****h 发帖数: 14923 | 5 骨头,竹片太少。跟纸关系不大。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rt
|
b***y 发帖数: 14281 | 6 其实跟所有这些的关系都不大,先秦两汉人讲话跟文言文本来就比较接近,
如果仔细去研究一些南方方言的语言习惯,不难发现很多文言文用法的痕
迹。秦汉时的文章一向都很直白,就是怎么说就怎么写,只不过2000年后
因为语言习惯变化才看起来比较费劲。唐宋以后才真正有了文言之说。
因为当时人的口语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书面语不但没有跟进,相反
的发展成比秦汉时还要讲究的文体,这才有了白话和文言文的区隔。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骨头,竹片太少。跟纸关系不大。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
I********l 发帖数: 8702 | 7 为何文言文比口语简约?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跟所有这些的关系都不大,先秦两汉人讲话跟文言文本来就比较接近, : 如果仔细去研究一些南方方言的语言习惯,不难发现很多文言文用法的痕 : 迹。秦汉时的文章一向都很直白,就是怎么说就怎么写,只不过2000年后 : 因为语言习惯变化才看起来比较费劲。唐宋以后才真正有了文言之说。 : 因为当时人的口语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书面语不但没有跟进,相反 : 的发展成比秦汉时还要讲究的文体,这才有了白话和文言文的区隔。
|
b***y 发帖数: 14281 | 8 秦汉时文章并不特别简约,要说省纸张(竹简)却也是有,不过就是
叙事的时候总是只言片语不够详尽。但语句本身却并无特别压缩的地
方,只是汉以前的人讲话一般使用的都是单音节词,绝少双音节词汇,
所以今人看来就感觉特别简约而已。其实就是古人的口语。今天还能
从粤语中看到很多痕迹。“吃饭了没有?”说成“食未?” “我懂了”,说
“明”,“害怕”说“惊”,“知道”说“知”,“不知道”说“未(m)知”,“这个人
我认识”说成“我识渠”,“你找我有什么事啊?”说成“你寻我做何(me)”,
凡此总总,翻成普通话就觉得好简约,按照粤语发音来说却不觉得,
这就是语言习惯而已。唐宋之后汉语发生较大的变化,口语逐渐由以
单音节词为主向双音节词为主转变,书面语却不改变才变得越来越别扭。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何文言文比口语简约?
|
I********l 发帖数: 8702 | 9 粤语为什么不说草莓而是士稗多梨?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秦汉时文章并不特别简约,要说省纸张(竹简)却也是有,不过就是 : 叙事的时候总是只言片语不够详尽。但语句本身却并无特别压缩的地 : 方,只是汉以前的人讲话一般使用的都是单音节词,绝少双音节词汇, : 所以今人看来就感觉特别简约而已。其实就是古人的口语。今天还能 : 从粤语中看到很多痕迹。“吃饭了没有?”说成“食未?” “我懂了”,说 : “明”,“害怕”说“惊”,“知道”说“知”,“不知道”说“未(m)知”,“这个人 : 我认识”说成“我识渠”,“你找我有什么事啊?”说成“你寻我做何(me)”, : 凡此总总,翻成普通话就觉得好简约,按照粤语发音来说却不觉得, : 这就是语言习惯而已。唐宋之后汉语发生较大的变化,口语逐渐由以 : 单音节词为主向双音节词为主转变,书面语却不改变才变得越来越别扭。
|
G*****n 发帖数: 3863 | 10 It's a phonetic translation of strawberry. It's a foreign word damn it.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粤语为什么不说草莓而是士稗多梨?
|
|
|
b***y 发帖数: 14281 | 11 这叫胡搅蛮缠。粤语当然包含古汉语的遗迹也有现代的发展。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粤语为什么不说草莓而是士稗多梨?
|
x********v 发帖数: 2535 | |
x********v 发帖数: 2535 | 13 这一段相声视频“戏剧与方言”对于语言的繁琐与简单对比更是经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NjA4OA==.html
视频: 侯宝林、郭启儒_戏剧与方言 |
z***c 发帖数: 2959 | 14 史记里面那些大段的四言试是口语,还是提炼过的口语?
个人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秦汉时文章并不特别简约,要说省纸张(竹简)却也是有,不过就是 : 叙事的时候总是只言片语不够详尽。但语句本身却并无特别压缩的地 : 方,只是汉以前的人讲话一般使用的都是单音节词,绝少双音节词汇, : 所以今人看来就感觉特别简约而已。其实就是古人的口语。今天还能 : 从粤语中看到很多痕迹。“吃饭了没有?”说成“食未?” “我懂了”,说 : “明”,“害怕”说“惊”,“知道”说“知”,“不知道”说“未(m)知”,“这个人 : 我认识”说成“我识渠”,“你找我有什么事啊?”说成“你寻我做何(me)”, : 凡此总总,翻成普通话就觉得好简约,按照粤语发音来说却不觉得, : 这就是语言习惯而已。唐宋之后汉语发生较大的变化,口语逐渐由以 : 单音节词为主向双音节词为主转变,书面语却不改变才变得越来越别扭。
|
z***c 发帖数: 2959 | 15 是不是还有种说法,说粤语更接近越南人发音
个人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秦汉时文章并不特别简约,要说省纸张(竹简)却也是有,不过就是 : 叙事的时候总是只言片语不够详尽。但语句本身却并无特别压缩的地 : 方,只是汉以前的人讲话一般使用的都是单音节词,绝少双音节词汇, : 所以今人看来就感觉特别简约而已。其实就是古人的口语。今天还能 : 从粤语中看到很多痕迹。“吃饭了没有?”说成“食未?” “我懂了”,说 : “明”,“害怕”说“惊”,“知道”说“知”,“不知道”说“未(m)知”,“这个人 : 我认识”说成“我识渠”,“你找我有什么事啊?”说成“你寻我做何(me)”, : 凡此总总,翻成普通话就觉得好简约,按照粤语发音来说却不觉得, : 这就是语言习惯而已。唐宋之后汉语发生较大的变化,口语逐渐由以 : 单音节词为主向双音节词为主转变,书面语却不改变才变得越来越别扭。
|
b***y 发帖数: 14281 | 16 不太记得,举例来说说?当然适当的提炼肯定是有的,既如白话文书面也较口语
有所提炼,只不过不象很多人想像的压缩比那么高而已。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史记里面那些大段的四言试是口语,还是提炼过的口语? : : 个人
|
b***y 发帖数: 14281 | 17 发音部分更复杂些,语法和用词部分古汉语的痕迹是很明显的,有时
候整句就象文言文里来的,不过因为不是以国语发音说出来而已,听
上去就反而不觉得文绉绉。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不是还有种说法,说粤语更接近越南人发音 : : 个人
|
e******e 发帖数: 3472 | 18 就像现在硬盘便宜了,于是塞满了更多垃圾文件,计算机运行快了,于是各种写的很挫
的程序也敢乱跑,如果二十年前看见了自己都会骂暴殄天物 |
z***c 发帖数: 2959 | 19 关键是我发现史记里面的四言诗,我都读着很费力,之前诗经和之后的四言诗似乎好读
多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太记得,举例来说说?当然适当的提炼肯定是有的,既如白话文书面也较口语 : 有所提炼,只不过不象很多人想像的压缩比那么高而已。
|
F**********n 发帖数: 103 | 20 很像大话西游结束时的唐僧
靠,和这样的人说话肯定特费脑子,信息浓度太高了,很多意思几个音节就说完了,没得好说了。相互打招呼肯定也特简短,太不热情了
个人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秦汉时文章并不特别简约,要说省纸张(竹简)却也是有,不过就是 : 叙事的时候总是只言片语不够详尽。但语句本身却并无特别压缩的地 : 方,只是汉以前的人讲话一般使用的都是单音节词,绝少双音节词汇, : 所以今人看来就感觉特别简约而已。其实就是古人的口语。今天还能 : 从粤语中看到很多痕迹。“吃饭了没有?”说成“食未?” “我懂了”,说 : “明”,“害怕”说“惊”,“知道”说“知”,“不知道”说“未(m)知”,“这个人 : 我认识”说成“我识渠”,“你找我有什么事啊?”说成“你寻我做何(me)”, : 凡此总总,翻成普通话就觉得好简约,按照粤语发音来说却不觉得, : 这就是语言习惯而已。唐宋之后汉语发生较大的变化,口语逐渐由以 : 单音节词为主向双音节词为主转变,书面语却不改变才变得越来越别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