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谈点正事2: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和中立性遭受严重质疑
相关主题
中国转基因主粮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ZT黄大昉何许人也?一个美国在编的超级转基因间谍!
农科院研究员: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为什么农业部和农业科学汉奸这么多而猖狂?
盛宴过后,一片狼藉问题:谁最有资格称杂交水稻之父?
转基因水稻受困负面舆论 中国年损失200亿张启发很激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能就是误国
邓轮张启发:转基因安全,因为大鼠喂90天无异常谁揭揭转基因金米的秘密?
美国转基因公司孟山在中国的“内应”世界粮食奖颁给孟山都高管
院士力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称“再迟缓就是误国”英国环境大臣发言支持转基因技术(转载)
转基因之战-没有硝烟的鸦片战争14名诺贝尔奖生物学家联合签署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声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转基因话题: 水稻话题: 研究话题: 生物话题: 启发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i
发帖数: 8144
1
《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和中立性遭受严重质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安邦咨询
“转基因”是中国近几年绕不开的话题。实际上,安全未获考证时,此类食品已经充斥
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近日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在网上曝光,因其中多数人身份与赞助
推进“转基因商业化”的洛克菲勒基金和转基因巨头孟山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广大网
友对其能否保持科学的中立性产出巨大的怀疑。
根据网络曝光的名单,推进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急先锋”张启发教授,其实验室最大
的合作伙伴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同时兼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
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孟山都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任。此外,转基因的推行
者郭三堆、贾士荣、黄季焜、吴孔明等科学家均在曝光之列。
众所周知,转基因饱受争议的两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产业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
内不仅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分歧日益突出。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科学与政治经济背景之下
,转基因革命居然成了中国的国策。如今,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身份被曝光,深受民众怀
疑。如此看来,“转基因”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守住中国“非转基因”的领地?
事实还没那么简单。
附:《转基因主粮问题的真相与危机》V4.0 转基因专家国际背景。
9.2.安委会成员的国际背景
【核心提示】第8章第12节列举了中国转基因研究与推广的部分关键性人物介绍,这些
人物中部分便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成员,目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安
委会成员大多有留学美国的背景,或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孟山都相关的单位任过职,或
是直接参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存在利益相关。由这样的一群人来负责转基因作物
安全审批,其结果可想而知。
吴孔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在吴所长主持过的研究项目中,赫然列着“
Rockefeller(洛克菲勒)基金会课题(2003-2004)和USDA(美国农业部)课题(2003
-2004)”,美国农业部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一起为转基因粮食“造福人类”而并肩奋斗。
黄大昉, 1986—1988年和1992年曾以访问科学家身份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微生物分
子遗传研究。多次在公开媒体上力挺转基因。
陈茹梅,主持的项目有:国家 “863”课题:利用植酸酶基因创建磷高效利用的环保型
玉米、油菜新株系。国际合作项目(主持人之一):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其在
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贾士荣,自己就在申请一个转基因水稻(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安全生产许可证书,
但是,他自己承认,他并不掌握这种水稻的专利权,他只是通过自己的美国合作伙伴征
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意获得这种水稻的使用权,贾教授是在为美国的转基因水稻
申请在中国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贾教授还有一个身份:民营股份制企业深圳创世纪转基
因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董事,他也想打造自己的“孟山都”。
胡国成,来自洛克菲勒基金会参与投资的中国水稻研究所。
彭于发,“1985~1996年曾3次在美国、澳大利亚进行合作研究”。彭于发是专门负责
生物完全性研究的专家,2004进植保所,到2006就承担了8项生物安全性研究项目,项
目经费超过3000万元。
张启发,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其后于该校从事
博士后研究一年。兼任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2007年5月1日,
张启发院士又荣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还担任美国Rockefeller基金会水
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从事农业教学科研工作26年来,主持承
担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项目等二十余项重大(点)研究项目。
黄季焜,转基因主粮的力挺者,1990-199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设立
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1993年黄又出国,“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1994-
1995年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任研究员”。他还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政策顾
问”,而洛克菲勒基金会组织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曾吸收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
织的参与。黄季焜的夫人,从2001年开始,先是在贾士荣所在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
究所的工作,并同时在贾士荣任董事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任职多年,后来她又被孟
山都聘用。
陈章良,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毕业。陈章良师从美
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Roger Beachy教授,同时参加了第一批的转基因植
物研制。1985年陈章良受雇于孟山都公司,他的科研成果给孟山都公司获得了巨额的专
利费。后来陈章良成为中国最早公开支持转基因植物推广的科学家。2007年2月,陈章
良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全面布置广西与孟山都的合作,在广西超额完
成孟山都的种子推广计划。
范云六,其植酸酶玉米就是此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的两个
转基因粮种之一。她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参与的“国际HarvestPlus项目中国负责人”,
范云六院士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一个中间代理人,同时她又是中国农作物基因资
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意义真是非同小可。
我们还要再来认识一个外国科学家,他就是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简称ISAAA)创始
人和现任主席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他声称:“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
和玉米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ISAAA的主要赞助商和控制者洛克菲勒基金会。ISAAA
与中国安委会很多人员关系密切,2007年1月29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生
物技术学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主席Clive James博士专题报告
会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报告会由黄大昉研究员主持,范云六院士、林
敏所长、中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主任以及在京农业科研机构、有关管理部门及
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从公开的报道看,转基因科
学家与ISAAA这样国际转基因推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种种,我们看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导的转基因作物推进体系确实是“天网恢恢、疏
而不漏”,中国的大批转基因科学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被编织在这张网上,成为为其奔走
效力的走卒。这些跨出美国大学校门的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在中国简直数不胜数,并且
纷纷占据关键地位,这不能不让中国人为自己的口粮高度担忧。
附三:中国转基因专家美国背景详细材料。
《中国转基因研究与推广的部分关键性人物介绍》
中国转基因研究和推广的关键性人物大都是美国资金和机构培养的。中国转基因研究以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等研究机构为主,以张启发、范云六、陈章良、贾
士荣、黄季焜等科学家为代表。这些机构和科学家们都与洛克菲勒财团有联系,大多数
专家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全景的公司或机构提供的资金在美国学习和研究转基因技术
的。久而久之,都成了孟山都等公司的利益代言人。实际上中国围绕着转基因技术已组
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利益集团。既然成了转基因的专家,当然要无限的夸大转基因植物
的好处,而对其严重的负作用则绝口不提。
1.张启发
2009年11月27日,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农业部批准了两种
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转基因主
粮可进行种植的国家。其中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种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等科研人
员培育而成,是高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品系。
“张启发,男,博士,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
科学院院士。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其后于该校
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兼任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来源:华
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网站)
1.中美国院士,受雇于洛克菲勒基金
2007年5月1日,张启发院士又荣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启发教授还担任美国Rockefeller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
委员。从事农业教学科研工作26年来,主持承担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项
目等二十余项重大(点)研究项目。(来源:新华社及《科技日报》报道资料)
“1988年夏天,……这项国家863高科技生物课题、美国洛氏基金会资助课题‘光敏核
不育水稻的分子标记鉴定和定位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1990年张启发参加了用分
子标记方法研究水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角逐。这一研究课题很快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1992年被列入美国洛氏基金国际水稻生物技术计划重大项目。”(来源:《科技进步
与对策》 1999年01期作者:鲁大安 张春强)
2.被打造出来的院士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将张启发等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人送往世界科
技前沿深造,张启发归国之时,当时的校长孙济中教授就认定这个小伙子掌握着世界上
最先进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是华农的未来。
“一穷二白。缺水,建水塔;没电,买发电机。总而言之,砸锅卖铁,举全校之力为张
启发搭建科研平台。专门为张启发组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跨学科抽调一批
崭露头角的学者给他充当助手,并专门开办7年制本硕连读的生物技术班,培养后备科
研队伍。
“校方甚至专门为张启发配备了一位实验室总管——他过去的老师、曾经当过科技副县
长的章荣德,因为老章既懂业务又懂管理。在张启发的周围,孙济中不止一个,章荣德
也不止一个,他们共同造就了张启发。”(来源:《湖北日报》 2004年4月14日)
实际上,不仅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张启发鲜为人知,就是在水稻、小麦的数量遗传
学、分子标记领域,——也就是张启发自己的地界——,他的水平最多也不过是中等偏
上而已。证明如下。
根据1998年颁发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张启发“在国内外多种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63篇,多次在国际会议上特邀报告,论文被引用280余次。”(见:http://www.cycnet.com/cysn/ hotspot/sciward/000328024.htm)。也就是说,在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前,他发表的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了4.4次。
当然,在当上了院士之后,张启发的论文数量和论文引用率都有大幅度地增长。2003年
,张启发获得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获奖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
“张启发课题组近十几年来共发表论文120余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1200余次”。(见
http://www.hlhl.org.cn/news/findnews/showsub.asp?id=518)。也就是说,五年左右的时间,张启发不仅论文数量增长了近一倍,连引用率都番了一翻还多。难道张启发真的引起了“外国同行”的“注意”了?其实,如果我们稍微花费点儿心思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以张启发为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1997年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上的Importance of epistasis as
the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in an elite rice hybrid,至今共被引用264次(
2008年2月2日http://scholar.google.com检索)。这个数字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如果仔细看一下那264篇论文,你就会发现,它们之中有四分之三的文章的作者全部是华人,并且是大陆华人。不仅如此,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文章几乎全部都发表在2000年以后。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认为“搞生命科学研究,不注意张启发不行”的,并不是什么“外国同行”,而是“国内同行”。“国内同行”为什么“不注意张启发不行”呢?原因之一就是:张启发是院士,手中握有生死予夺的大权。
(作者:亦明,来源:天涯社区)
其实准确地说,张院士不仅是华中农大打造出来的院士,更是世界银行、洛克菲勒基金
会等国际组织、基金会打造出来的。更进一步说,张院士更可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推
行转基因革命的急先锋。
3.变身转基因科学家
2000年10月,张启发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最终成为“转基因科
学家”的领队。
Jumin Tu, Guoan Zhang, Karabi Datta, Caiguo Xu, Yuqing He, Qifa Zhang,
Gurdev Singh Khush & Swapan Kumar Datta(2000). Field performance of
transgenic elite commercial hybrid rice expressi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
endotoxin. Nature Biotechnology 18, 1101-1104.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报告Bt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明恢63及其杂交后代汕优63在田间
既抗虫、又增产。虽然这项研究所使用的转基因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范云六,水稻材
料明恢63和汕优63是谢华安培育出来的,并且田间实验是在武汉进行的,但这篇文章的
通讯作者却是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的Swapan
Kumar Datta。
4.秘密会议:转基因水稻的首次亮剑
2004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咨询组(成员
包括张启发)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
,提出“在继续扩大抗虫棉种植的同时,重点推进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来源:中国
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五期)
2004年11月底,国家农业部召开的一个讨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会议,12月1日会议结
束,但是官方没有公布会议内容。2004年12月9日,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转基因稻米:
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披露了会议的内容,并指责这些转基因科学家有谋取私利
之嫌。“张启发是转基因科学家,这次北京会议,就讨论了他的一个转基因水稻品种。”
5.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违法者毫发无伤
在2004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国杂志Newsweek的一篇采访张启发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张启发说,在进行着中国最大的转基因水稻田间试验的武汉,‘一家种子公司获得了
转基因水稻的种子,并已经开始向当地的农民销售。’张启发还说,有超过100 公顷转
基因水稻正在被种植。”
绿色和平组织根据这个线索,在2005年春季到湖北调查,其结果就是2005年4月13日公
布的一份震惊世界的调查报告——《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根据种子公司
和农民所提供的数据,我们综合估计湖北去年最少有950-1200 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
市场。今年的种植面积至少为20000-25000 亩,如果不加阻止的话,可产转基因大米
10000-12500 吨。而且,因为转基因大米会被混入到普通大米,因此受污染的大米数量
远不止此数字。由于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外表无异,而且没有标示,湖北省和其它地
区的消费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还没有经过国家批准的转基因大米,对公众健康
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份报告中,还有这样一段采访记录:
“武汉市华星种业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我们表示:‘华农有个张启发教授,他受农业
部委托,搞了一个抗虫汕优63 的实验,安全期实验现在还没有完,第四年了,抗虫转
基因水稻。……张启发教授搞的抗虫63 是从2001 年开始示范的,整个中国只有张启发
教授受农业部委托搞。在湖北有个科尼公司专门搞转基因,科尼公司是张启发教授任董
事长,但现在他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上面。……科尼委托松滋制种,松滋这个公司注册
资本金有700 万,可以制杂交种。科尼把亲本给它,然后回收种子。多了是它(松滋)
的,科尼卖也不卖,因为它只卖给内部的。……华农大也有一个公司卖这个东西的,但
不是松滋制种,是自己制种。’”
这份报告在末尾有一个《附录一:相关科学家及公司背景》,其中说:
“张启发教授所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种正在申请农业部的生物安全证明书,以获得
进行商业化生产的许可,他同时还出任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于2001 年2 月成立,由张启发院士出任首席执行官。该
公司曾在网上公开招引‘转基因抗病、虫水稻及品质改良’专案的投资,投资额为1 亿
元。有迹象表明该公司参与了制售转基因抗虫水稻种子。”
根据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证据,现在谁都明白,湖北农民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种子只能
来自华中农大的实验田;华中农大的种子公司、张启发的种子公司都直接参与了这些非
法种子的制作、销售;张启发本人对此是清楚的,并且还曾向外国记者炫耀。
【注:《凤凰周刊》2005年15期(总184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湖北转基因水稻
非法入市事件调查》(作者欧阳斌)。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搞转基因研究的专家很多人并不缺钱,但是他们希望能够早点将
自己的成果推广,按照现有的程序,很可能很长时间都批不下来。‘有意或者无意的泄
露一些种子,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既成事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转基因的种子作为
普通的杂交稻种到地方上进行申请,按国家规定只有转基因的种子才必须由国家批准,
这样难度也就减少了。’”
由此可见,在“业内”,这种“有意或者无意的泄露一些种子”,早已是转基因科学家
们践踏国法的常规手段了。他们当然不会“无意的泄露一些种子”,因为那样对他们毫
无益处。】
这个“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事件被揭露之后,农业部的表态最有戏剧性。首先,它宣
布自己没有从绿色和平组织那里得到检测报告。其次,它宣布,“在中国境内进行转基
因产品的调查和检测,必须遵照中国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由农业部委托
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也就是说,绿色和平组织委托欧洲基因时代公司所作的检测结
果不仅无效,而且有违法的嫌疑。最后,农业部把调查、处理这一事件的责任推给了湖
北农业厅。
【注:《湖北转基因水稻非法入市事件调查》中有这样一段话:
“农业部曾经向媒体公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对‘绿色和平’采用的转基因检测方法并不
认同。施鹏翔对记者说,‘绿色和平’选择德国的独立公司进行检测,是因为这家公司
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最为权威的。他说:‘我们也知道中国有自己的检测标准,所以在
农业部的声明发表后,我们很快就快递了样品和一封信给他们,但是就在当天,这个快
递被对方退回,只留下了我们的信件。’对此,方向东对记者说,并不是所有公民或者
组织的采样都会被采用。她说采样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而且方法也要符合法定程序,
只有有资质的机构才可以进行这样的工作。她还说,按照《种子法》的规定,把作为国
家资源的种子拿到国外,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施鹏翔解释称,所有送往德国进行检测
的种子全都是被磨碎的,使其不再具行可繁殖性。施鹏翔说:‘我们的任何调查都不是
要打击政府,也不是要具备法律效力,而是希望它能有科学的参考价值。’”】
而湖北省农业厅则出面正式驳斥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说该厅委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
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核实,在大米样品中并未检测到 Bt基因成分。(见:张静:《转基因
稻米走到十字路口》,《新民周刊》2006年9月13日)。
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绿色和平组织接着在2005年 6月 13日公布了《非法转基因水
稻污染中国大米第二次调查报告》,2005年 8月 3日又公布了《致家乐福的信:发现转
基因大米》。湖北省农业厅最终在2005年8月发表声明,宣布对三家种子公司进行处罚
,并彻底铲除田间的转基因水稻。2006年1月,该厅又向全省发布通知,禁止销售未经
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见:绿色和平:《非法转基因稻米惊现亨氏婴儿米粉
——常见问题解答》。
但张启发却毫发未伤。
再后来,绿色和平组织在2006年3月宣布,在北京超市货架上销售的“亨氏婴儿米粉”
发现Bt转基因。半年后,该组织在欧洲发现来自中国的大米含有Bt转基因成分。据他们
判断,污染源就是华中农大的实验田。2006年9月5日,Natue杂志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
了一条消息:“Escaped Chinese GM rice reaches Europe”。至此,湖北非法转基因
水稻事件,成了国际事件,并且使中国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输出转基因污染粮食的
国家。
2006年5月,张启发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2007年5月,张启发更上一层楼,成为美国
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在21世纪,世界上总共爆发了三起转基因植物污染事件,除了华中农大的Bt转基因水稻
事件之外,另两起分别是2000年美国StarLink玉米事件和2006年美国LLRICE 601稻米事
件。但是,华中农大的Bt转基因水稻事件与前两起事件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前两起
事件至多只是管理失误所致,并不存在人为的故意扩散和污染。而华中农大事件属於知
法犯法,明知国家政策明令禁止非法种植,但仍旧为了牟取暴利而以身试法。第二,前
两起事件的责任方或者已经、或者将要蒙受极为惨重的损失,但华中农大事件的责任方
——华中农大以及张启发等人——则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和道义上的制裁。实际上,张启
发不仅没有任何的悔过表现,反倒变本加厉,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大声叫
喊:“转基因食品是评价最透彻 管理最严格的食品”,“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
绝对安全”。
(作者:亦明,来源:天涯社区)
2.陈章良
男,汉族,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无党派,1982年7月参加工作,美国华盛顿大学
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现任第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效力孟山都公司
2002年“11月9日,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美国中心,陈章良校长从华盛顿大学校长
Mark Wrightom手中接过‘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奖’证书。他是华盛顿大学建校以来首
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留学生。他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Roger
Beachy教授,同时参加了第一批的转基因植物研制。”(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Roger Beachy教授是美国国际热带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ILTAB)创始人、主任,曾与
孟山都公司合作开发抗草甘磷的作物。ILTAB得到了美国几个联邦机构、洛克菲勒基金
会和法国的一个公共研究机构(ORSTOM)的资助,它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物技术。
ILTAB本来位于加州,后来迁往孟山都公司总部外面的圣路易斯唐纳德丹佛植物科学中
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该中心由孟山都公司耗资超8000万美元
而建。(http://www.grain.org/briefings/?id=140
大概是因为其导师的这种背景,陈章良才有机会得到孟山都公司的青睐。
据报道“l985年1月欧洲分子生物学学报发表了24岁的陈章良的第一篇论文,在世界上
首次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大豆蛋白基因成功地转移到矮牵牛(茄科植物)上,并使大豆
蛋白基因在矮牵牛种子里得到表达。……当陈章良取得这项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孟山都
公司立即把作为一般学生的陈章良吸收进公司给予专家学者的待遇——专门给他一套精
密仪器设备,从事基因工程的研究。这对于陈章良来说,正如虎添翼,到公司不久便在
去年6月成功地把抗花叶病病毒基因,转移到烟草、番茄等作物上去,解决了世界上长
期不能解决的防治植物花叶病的难题。嗣后,他又把一种能使昆虫致死而对人体有利的
蛋白基因转移到蔬菜上去,使蔬菜生长期不用农药喷杀就能达到防虫害的满意效果。这
些科研成果都有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给孟山都公司获得了巨额的专利费。”(《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院校报》 56期 1987年10月20日)
2.支持转基因,继续与孟山都合作
果然,后来陈章良成为中国最早公开支持转基因植物推广的科学家。
2000年8月21日,陈章良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转基因作物并不可怕》。
2001年2月16日,“中国青年创新论坛·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陈章良作
了题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的演讲,力挺转基因食品。(《中国青年报》 2001年2
月19日)
2008年01月10日,孟山都全球副总裁Jerry Steiner受陈章良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演讲
:生物技术—未来全球经济新引擎。(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3.领军广西农业经济,又见孟山都
2007年2月,陈章良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2008年4月10日,《小康》杂志专门做了一个报道,其中说:
“1991年,陈章良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参加国际基因工程大会。
“同年的美国洛克菲勒国际会议和国际第三届植物生物学大会上,陈章良又分别公布了
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
“无论怎样,如今的陈章良已经意气风发地领军于广西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阵。”(来源
:2008年4月10日,《小康》杂志)
2008年6月25日,陈章良在南宁会见了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副总裁麦
克凡一行。陈章良说,广西与孟山都的合作已经有7年多,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的“
迪卡007”玉米新品种,填补了广西高产优质、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的空白。目前,迪卡
007在广西的推广面积已近600万亩。广西希望能够跟孟山都公司有更深的合作。(来源
:南宁日报 2008年6月26日)
另据广西科技成果网2008年3月14日的科技成果登记,科技项目“抗旱耐瘠玉米新品种
迪卡007的引进与产业化开发”取得重要成果,按照“总公司+区域分公司+经销商+农户
”模式,六年累计推广应用迪卡007玉米 1026万亩,完成计划的513%。
3.黄季焜
现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
要从事农业科技政策,资源和环境经济政策,价格与市场,食物安全和反贫困政策,国
际贸易等研究。(来源:中科院农研中心网站)
我们首先注意到黄季焜是学经济学的,而且是从事农业科技和食品安全政策研究的,地
位重要。
“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
年回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同年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
1994-1995年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创建农业政策研
究中心。2000年以来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同时兼任数个国际组织的顾问和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大
学的兼职研究员、教授。”(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2004年这一年,黄季焜没少为转基因商业化冲锋陷阵。
据报道,2004年“6月9日晚7时,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新报告厅举办了新一期的名家论
坛。中科院创新基地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黄季焜,围绕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政策及其对
经济和贸易的影响等方面为在场的师生做了一场详实而又精彩的报告。”(来源:中国
农业大学 “黄季焜: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国家利益” 2004年7月6日)
2004年11月,黄季焜接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记者采访,认为“发展转基因农作
物符合国家利益。推迟产业化的政策成本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浙江转基因稻米产业化
发展是推动中国转基因产业化的重要进程。”(来源:《今日早报》 2004年11月25日)
几天之后,农业部即将召开会议讨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问题。确实,曙光就在一步之
外。
可惜后来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被搁置。黄季焜也被绿色和平组织揭露鼓吹转基因水稻商业
化涉及私利。
据南方周末报道:“大力呼吁转基因水稻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焜
,其夫人是转基因科学家贾士荣所在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又同时在贾士荣任
董事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任职。……贾士荣则是多种身份的人,他是转基因科
学家,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又是创世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董事,有商
业利益。而现在,他向自己置身其中的安委会申请转基因稻米的商业化生产。”(来源
:《南方周末》 2004-12-09 )
4.范云六
范云六,1930年5月16日出生,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1952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
学位;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得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1982年在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西北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生物技术顾问,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
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农业科学评审组成员等;现任国际HarvestPlus-
China项目主席,中国农学会和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
家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农口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
农作物遗传改良;在国内最早获得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及棉花,并获得延缓害虫对转单一
Bt基因植物产生抗性的科学数据;利用玉米为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创了第二代低成本,
环保,节能,高效植酸酶生产技术,为提高我国玉米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国际领
先的技术支撑;开发了一种具有优越酶学性质的乳糖酶及其高效生产新途径。获得多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培养博士生,硕士生近百名,在
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及专著等150余篇。1997年当选中国工
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院士风采的介绍更为详细,其中提到:
“1980~1982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回国后在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农口的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
农作物遗传改良。……成功地人工设计和改造了Bt基因,在多种植物中表现高效杀虫效
果,并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得到高抗螟虫的籼稻“明恢63”和IR72及其后代,处于国际
领先水平。
“在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同时还精心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其中博士近30名,
硕士40名,国外进修生3名,这些学生广泛分布在海内外的科研领域,并已成长为科研
技术骨干。”
如果说张启发是转基因界年轻新秀、科学暴发户,那么范云六可以说是元老级人物、泰
斗,在国内学界影响很大。
国际Harvest Plus项目是什么背景呢?据中国生物强化(HarvestPlus-China)官网介
绍:
“2004年3月,Howdy Bouis博士(国际HarvestPlus项目主席)和雷新根博士(康奈尔
大学副教授)专程从美国来京与范云六院士探讨Harvest Plus-中国项目事宜,通过三
人之间的积极沟通与交流,最终完成了Harvest Plus-China项目构思与设想,并于2004
年5月开始启动。
“国际HarvestPlus项目是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CIAT)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IFPRI)两个国际农业磋商小组成员非赢利机构下的国际合作计划,Howdy Bouis博士是
HarvestPlus项目主任。该项目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03—2007年期间
已经获得来自世界银行、Gates基金会和其他捐助者的资助逾5000万美元。HarvestPlus
项目的使命是通过农作物育种(生物强化)减少和预防全球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
遍存在的人类营养不良(铁、锌与维生素A)问题。
“2004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Harvest Plus-中国项目的计划会议,11位来自美国
和中国的专家与会共同商讨。2004年11月15-16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了HarvestPlus
-中国项目成立与启动大会。
“会上,与会代表就成立Harvest Plus-中国项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达成强烈的共识,
成立了范云六院士领导的、由5人组成的“HarvestPlus-中国项目办公室”,并且成立
了由8位专家(5位来自中国)组成的“Harvest Plus-中国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
“为了在中国启动该项目, 国际HarvestPlus项目赞助约40万美元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前
期研究费用。”
“2005年4月16~20日在中国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专家包括HarvestPlus-China项目顾
问组专家委员会成员7人以及HarvestPlus-China项目官员5人。
“HarvestPlus-China项目第一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加强了交流,达成
了共识:‘HarvestPlus’的理念将在中国很快取得成效。”(http://bri.caas.net.cn/gjhz/in_09.aspx?id=9
国际HarvestPlus项目、康乃尔大学、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国
际农业磋商小组,这些机构都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有密切联系。
顺便提一下,中国生物强化项目成员还有:万建民教授,HarvestPlus-China项目副主
任;雷新根教授,HarvestPlus-China项目副主任;王 磊 博士,HarvestPlus-China项
目秘书(也是范云六的秘书);张春义 博士,HarvestPlus-China项目秘书。(http://www.harvestplus-china.org/swqh/swqh_5.htm)下次碰到这些人时,可要留点心。
2010年1月5日《科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范云六:致力于转基因事业的工程院女院
士》的报道,对范院士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中提到:
“由于基因工程抗虫棉研究取得的进展,温家宝、宋健等国家领导人视察了范云六的实
验室,听取了她关于基因工程抗虫棉研究进展的汇报。世界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
获得者Norman Borlaug也访问了这位中国生物学家的实验室。
“范云六领导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广泛开展了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涉及的植物包括水稻
、棉花、玉米、杨树、马铃薯、番茄、油菜等。她采用原生质体、农杆菌感染、花粉管
导入的方法,在国内最早获得转Bt基因的水稻和棉花植株;她研究出来的高抗二化螟、
三化螟的水稻材料,为我国的水稻抗虫育种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她将Bt基因导入水稻,
使新的转基因水稻对螟虫的毒杀效果达到90%以上。
“范云六的这项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重视。1996年,她应邀在东
亚地区国际水稻生物技术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其研制的高效杀虫基因,在2009年我国第
一个批准生产的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世界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尔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是谁呢?前
面我们提到洛克菲勒基金会是绿色革命主推手之一。
2009年9月12日,诺尔曼·博洛格去世,享年95岁,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发表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Green Revolutionary Norman Borlaug
Dies”。
文中谈到在1944年,他30岁时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聘请前往墨西哥做研究,从此开始效
力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之音(VOA)在介绍他时直接称之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科学
家”(Norman Borlaug was a Rockefeller Foundation scientist for many years.)
有趣的是,诺尔曼·博洛格获得的是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科学方面的奖项。
5.黄大昉
第三届国家农业转生物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
男,现任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
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2年8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196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
学,1965—199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副所长,1986—
1988年和1992年曾以访问科学家身份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微生物分子遗传研究,1995
年—2005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现任国家973计划项目(“农业微生物杀虫防病功能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机理研究”)首
席科学家。近年来带领课题组鉴定克隆了32种新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并获
得国际命名,其中部分基因已分别导入玉米、水稻、大豆、烟草、草坪草等植物和农业
微生物,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转基因作物和新型杀虫微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
了技术储备。历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
询专家组组长等职,在推进转基因抗虫棉、抗病虫水稻、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和产
业化、农业重点基础性研究、以及农业基因生物安全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
近两年ISAAA在北京发布全球转基因年度报告的会议上,总是少不了黄大昉的身影。(
见ISAAA 2008年农业转基因作物报告会纪实、千龙网讯 ISAAA日前在京首发2009全球年
度报告)。黄大昉一贯力挺转基因,他还多次引用ISAAA提供的数据来支持转基因,如
最近他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表的文章《坚定不移推进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应用》(2010
-03-04)。两会期间,在转基因存在广泛争议的情况下,黄大昉叫嚣“转基因水稻最快
三年上餐桌”(2010年3月9日《广州日报》)。
6.陈茹梅。
博 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72年12月出生,主要从事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1994年6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9月至2001年6月就读
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
究所工作,现为副研究员。
主持的项目有:国家 “863”课题:利用植酸酶基因创建磷高效利用的环保型玉米、油
菜新株系。国际合作项目(主持人之一):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其在饲料工业
中的应用。摸索并建立了玉米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一系列植酸酶的高效植物表达载
体,利用基因枪转化玉米,获得了再生植株,Southern 检测表明植酸酶基因已经整合
在玉米基因组中,植酸酶的表达和酶活性检测工作表明已经获得转植酸酶基因高植酸酶
玉米。
没有介绍是跟谁的合作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对陈茹梅的介绍稍为详细一点。其中提到:
“研究成果: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已经于2007年5月通过农业
部科技成果鉴定。为第二完成人。目前已经获得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纯合系,正在选育品
种。”
在网络上搜索,查到:“成果完成人:范云六;陈茹梅;薛光行;姚斌;陈平;杨文竹
;罗会颍;王磊;张兰”(http://tech.tech110.net/html/article_388910.html),但是还是没有写合作方。这表明这个国际合作项目是范云六领衔的。
l**i
发帖数: 8144
2
胡耀邦和这些人相比 小瘪三一个而已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和中立性遭受严重质疑》
: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安邦咨询
: “转基因”是中国近几年绕不开的话题。实际上,安全未获考证时,此类食品已经充斥
: 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近日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在网上曝光,因其中多数人身份与赞助
: 推进“转基因商业化”的洛克菲勒基金和转基因巨头孟山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广大网
: 友对其能否保持科学的中立性产出巨大的怀疑。
: 根据网络曝光的名单,推进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急先锋”张启发教授,其实验室最大
: 的合作伙伴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同时兼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
: 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孟山都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任。此外,转基因的推行
: 者郭三堆、贾士荣、黄季焜、吴孔明等科学家均在曝光之列。

g********r
发帖数: 2630
3
en.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14名诺贝尔奖生物学家联合签署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声明邓轮张启发:转基因安全,因为大鼠喂90天无异常
看nature扯淡,Nature:未来,粮食会变得更没营养 (转载)美国转基因公司孟山在中国的“内应”
真相帝方舟子被美帝主流科学家打脸:美国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 医院士力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称“再迟缓就是误国”
看看方舟子对转基因在环境问题上的意见转基因之战-没有硝烟的鸦片战争
中国转基因主粮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ZT黄大昉何许人也?一个美国在编的超级转基因间谍!
农科院研究员: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为什么农业部和农业科学汉奸这么多而猖狂?
盛宴过后,一片狼藉问题:谁最有资格称杂交水稻之父?
转基因水稻受困负面舆论 中国年损失200亿张启发很激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能就是误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转基因话题: 水稻话题: 研究话题: 生物话题: 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