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n 发帖数: 1540 | 1 此时美军由于基本控制了瓜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可以顺利地向瓜岛运送援军和物资。
1942年12月初,美军海军陆战队第2师和陆军第25步兵师被运上瓜岛,接替了疲惫不堪
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这支英勇顽强的部队,在四个月的激战中因伤病减员达7800人,
范德格里夫特看着满身硝烟的部下,激动地说:“完全可以这么说,四个月前的今天开
始的这场不大不小的战斗,通过你们的努力,已经成功地挫败了敌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
目标!”虽然瓜岛争夺的最后胜利是在其他部队手中完成的,但瓜岛的辉煌胜利首推陆
战1师,所以战役结束后,陆战1师荣获由罗斯福总统颁发的“优异部队”称号,成为获
得这一荣誉的第一支部队。12月9日,帕奇少将从范德格里夫特手里接过了瓜岛地面部
队的指挥权。——陆战1师带着瓜岛的赫赫威名撤回澳大利亚休整。从此后,陆战1师在
其师徽上写下了 “GUADALCANAL”(即瓜达卡纳尔),以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战绩,
陆战1师也因瓜岛之战而名垂青史。至1943年1月,美军在瓜岛的地面部队已达五万人,
补给充足,士气旺盛。
12月初,“仙人掌航空队”得到5个陆战队航空兵中队、4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和1个
陆军航空兵中队的加强,飞机数量已达到200余架,不仅牢牢掌握着瓜岛地区的制空权
,还在所罗门群岛其他岛屿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的支援下,不断空袭日军“东京特
快”的起点站——肖特兰岛,使得日军的舰船和物资损失越来越严重。自从12月11日田
中的驱逐舰编队遭到美军鱼雷艇攻击后,日本海军有将近三周的时间没有组织水面舰艇
向瓜岛运送补给,这期间,瓜岛日军仅靠潜艇运送的为数极少的粮食补给,根本不能满
足需要,官兵多以野果、野菜和树皮充饥,痢疾、疟疾、疥癣等热带疾病流行,连生存
都成了问题,那里还能奢谈下一步的总攻?日本陆军第8方面军和海军联合舰队多次讨
论对策,始终没有找到能解决向瓜岛运送部队和补给的办法,12月23日,今村在此局面
下拒绝了百武发动最后决死进攻的请求,尽管百武再三要求能允许他们体面地战死,而
不是饿死在自己的掩体中。
12月31日,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终止瓜岛作战,撤退瓜岛的部队。
(二)
根据御前会议的精神,大本营于1943年1月4日向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和第8方面军司
令今村下达撤离瓜岛的命令,撤退行动代号为“K号作战”。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首
先第17军收缩战线,在准备总攻的掩护下进行撤退的各项准备;其次直到撤退开始前,
仍必须以各种方式全力继续对瓜岛的补给,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并在运送补给品的同
时撤离行动不便的伤病员;接着迅速在中所罗门群岛修建航空基地,加强对瓜岛的空中
作战;最后动员尽可能多的船只,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各种手段将瓜岛的部队撤出,
这一切行动必须特别严格保守机密。
鉴于瓜岛美军不断向日军发动进攻,如不增加新的生力军,岛上的部队是无力保持
现有阵地的,因此日军从第38师团的第230联队中抽调了约700人,由矢野桂二中佐指挥
,代号“矢野部队”,于1月14日送上瓜岛。对外宣称是作为第四次总攻的先锋,其实
是保障瓜岛部队撤离的殿后部队。
日军为保障瓜岛部队顺利撤出,分散美军的注意,于1943年1月15日组织了一次牵
制行动,代号“东方牵制行动”,参加兵力有“利根”号重巡洋舰、“伊—8”号潜艇
和第802航空队的部分飞机,由原忠一少将统一指挥。
1月19日,原忠一率领“利根”号从特鲁克出发,22日到达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
岛,原忠一与各参战部队指挥员研究行动计划并稍事休整,于23日从贾卢伊特岛出发,
前往坎顿岛西北400海里水域活动,并进行无线电佯动。2月2日又前往马绍尔群岛以东
海域活动,同样进行了无线电佯动,然后于2月7日返回特鲁克。“伊—8”号潜艇则于1
月23日和2月1日夜间两次对坎顿岛进行了炮击。第802航空队1月19日起,从马金岛出动
水上飞机对豪兰岛和贝克岛进行侦察,并从1月21日起连续多日对这两个岛屿进行了空
中监视。2月上旬,鉴于瓜岛撤退行动基本结束,“东方牵制行动”也告结束。
1月27日,美军一批去瓜岛换防的部队由1艘运输船运载,从努美阿起航。哈尔西为
保障其航行中的安全,派出了包括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五支编队担任掩护,其中负责近
距掩护的是由吉芬少将指挥的第18特混编队,有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
舰。
日军在瓜岛附近海域部署有大量潜艇,1月29日发现美军的第18特混编队正在伦内
尔岛海域航行,就迅速通报基地,日军随即从蒙达机场起飞十多架鱼雷机前去攻击,日
机临空时美军的航行队形是:3艘重巡洋舰在右,3艘轻巡洋舰在左,成双纵队;6艘驱
逐舰则在前方呈伞形队形,这种队形的后方和两侧都未布置防御舰只,不适合防空作战
,当天黄昏美舰雷达发现60海里外的日机后,吉芬既未改变队形,也未做任何防空准备
。日机分成两队,先由2架飞机进行佯攻,随后退出战斗,吉芬以为战斗已经结束,仍
以原队形继续航行。天黑后,日机突然投下照明弹,接着发动攻击,美舰以猛烈炮火对
空射击,有数架日机被击落,其中有一架在“芝加哥”号左前方中弹坠海,燃起的火焰
将“芝加哥”号照得清清楚楚,立即引来日机的集中攻击,“芝加哥”号被两条鱼雷命
中,机舱进水,主机停车。吉芬率领其余军舰向东转向,同时减低航速,以减少航行中
的舰尾浪花,并命令禁止射击。日机失去目标,打开航行灯,还发射曳光弹,企图引诱
美舰开火,但美舰不为所动,一炮不发,日机在黑夜中找不到目标,盘旋几圈后只得返
航。
次日,吉芬率4艘巡洋舰向埃法特返航,“路易斯维尔”号巡洋舰则拖带“芝加哥”号
在6艘驱逐舰的保护下以4节航速驶往圣埃斯皮里图岛,并由“企业”号航母派出10架战
斗机担任空中掩护。下午,日军12架鱼雷机前去攻击“企业”号航母,为“芝加哥”号
进行空中掩护的战斗机有6架被调去拦截,并击落3架日机,但其余的9架日机高速摆脱
了美机的拦截,转而攻击“芝加哥”号,“芝加哥”号因航速太慢,难以实施有效机动
,被四条鱼雷命中,二十分钟后沉没,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9架日机中则有7架被击
落。——尼米兹对有着6艘驱逐舰和10架战斗机保护下的“芝加哥”号被击沉,感到痛
心和不可理解。日机集中攻击第18特混编队,没有去攻击美军4艘满载部队的运输船,
因此运输船顺利抵达瓜岛。这次海空战史称“伦内尔岛海空战”,美军1艘巡洋舰被击
沉,1艘驱逐舰被击伤,日军损失飞机15架。
这些上述行动,造成了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假象,甚至1月22日,哈尔西陪
同海军作战部长诺克斯和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视察瓜岛,三位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
都没有察觉日军即将撤退的迹象。
为了压制美军的航空兵力,日军将东南太平洋地区的约100架陆军飞机和约200架海
军飞机集结到拉包尔,从1月25日以后,对美军在瓜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的机场进行了
多次空袭。日军原计划1月30日和31日两天,对瓜岛实施大规模空袭,然后乘美军航空
力量遭到削弱之际组织撤退。但因天气不佳,空袭计划被迫延期,不料,31日晚,拉包
尔反而遭到了美军的空袭,日军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宝贵的飞机,一下子就损失50架。
这使得日军不敢再等待空袭计划的实施,就决定事不宜迟立即组织撤退。
(三)
桥本少将率领20艘驱逐舰于2月1日九时三十分从肖特兰岛出发,进行第一次撤退行
动,桥本编队当天十三时许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美军判断这是日军为发动总攻而向瓜
岛运送的增援部队,出动飞机进行阻击,36架轰炸机于十六时许临空轰炸,日军担任空
中掩护的18架“零式”战斗机全力迎战,击落美机4架,将美机击退。桥本旗舰“卷波
”号被近失弹炸伤,被迫返航。其余19艘驱逐舰于深夜到达瓜岛埃斯佩兰斯角附近海域
,以8艘驱逐舰担任警戒,11艘靠岸,接运撤退人员。在撤退过程中,美军的鱼雷艇和
飞机多次前来攻击,都被日军的警戒舰只击退,“卷云”号在规避鱼雷艇发射的鱼雷时
被水雷炸伤,后因伤势太重由“夕立”号驱逐舰用鱼雷将其击沉。2月2日凌晨,桥本编
队接下5414人开始返航,途中也曾遭到美机空袭,但无损失。中午安全回到肖特兰岛。
2月4日九时三十分,由20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二次撤退编队从肖特兰岛起航,途中遭
到美军31架战斗机和33架轰炸机、鱼雷机组成的大机群攻击,日军护航的战斗机和驱逐
舰奋力抗击,击落美机10架,“舞风”号被炸伤,由“长风”号拖带返航,其余18艘驱
逐舰到达瓜岛的埃斯佩兰斯角海域,8艘驱逐舰担任警戒,10艘驱逐舰在离岸500米处接
运人员撤退,共接下5004人,于次日凌晨返航。在日军接运人员过程中,美军出动鱼雷
艇前去攻击,但未发现日军编队无功而返。
2月7日,日军由小柳少将指挥18艘驱逐舰进行第三次撤退,由于雷雨如注,美军只
派出了15架轰炸机进行空袭,日军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在另一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返航
,其余16艘驱逐舰驶抵瓜岛,这次撤退的人员中有百武和第17军军部人员,许多人因为
极度虚弱,甚至连攀登驱逐舰上绳梯的力气都没有,只好由驱逐舰上的水兵连背带拽拉
到舰上。海滩上还有数百名奄奄一息的重伤病员,无法接运上舰,只好给他们留下手榴
弹,用以自尽。此次,日军又顺利接下2639人。此次撤退中,日军为确保撤退的顺利实
施,还组织过一次夜袭。
日军的“血岭”,美国陆战队员正在打扫战场
简评
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
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舰只各24艘,(舰艇损失详细情况见
附表)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
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
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
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
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成为二战中美军战斗机
飞行员第一个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头号王牌瑞肯巴克的战绩,荣获国会勋章,并回
到美国本土巡回演讲。他的26架战绩在所有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战斗机飞行员中排名第二
。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
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
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
(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
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
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
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
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
;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
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
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
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
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役开始之初,日美双方在舰艇、飞机、兵力上相差无几,日军在航母、战列舰
等大型军舰方面还稍占优势,但战役的最后结局,日军遭到了巨大失败,原因何在?
第一、在战略上,日军的作战企图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扩张
野心,其基本国策就是侵略扩张,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每当占领
一地后,为了守住占领的地域,就要进一步去占领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击,
也不愿主动放弃,这就违反了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所说的“进攻力量会逐步削弱
”的规律,说得浅显一点,就是进攻方随着战线的推进,需要防御的占领地区和至关重
要的后方交通线越来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而用于第一线的部队逐渐减少
,相反防御方随着战线的缩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线的部队越来越多,于是随着
双方前线兵力的对比转变,防御方一旦兵力大于进攻方就可以发动反击,从而使战局发
生转变。也就是说,进攻方的攻击行动,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极限,就将遭受失败。
日军在战争初期,战略进攻的第一阶段,日军占领了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东北部,企
图在俾斯麦群岛建立起第一道防线,这一地区对于日军而言,已经是进攻力量的极限了
,但是在战争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胜利,使得日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决定将
战线继续向东南太平洋方向推进,因此在瓜岛修建机场。原本瓜岛被日军视为无足轻重
的小岛,当美军在1942年8月7日在瓜岛登陆后,如果日军乾脆撤出瓜岛,就不会开始一
场对其不利的决战了,但日军认为不夺回瓜岛,美军使用瓜岛机场的话将对整个所罗门
群岛形成巨大威胁,那么,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尔就将失去屏障,进
而威胁到俾斯麦群岛一线,所以,决心全力夺回瓜岛。
然而日军这种战略决策,与其军事实力、工业潜力是极不相称的,战争前,美国的
工业总产值就相当于日本的9倍,1940年美国钢铁产量为6076.5万吨,日本则仅为685.6
万吨,只相当于美国的11%;开战后,美国全民动员,其工业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
多,如果以1940年的工业产值指数为100,至1942年美国已达到136,而日本仅为102,
差距进一步拉大。1942年底,美国的军事工业就相当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在争夺
瓜岛期间,美国的造舰能力是日本的3.7倍,飞机生产是日本的6倍,这就是瓜岛战役的
后期,美军不断得到修复和新建舰艇、飞机的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而日本在作战
中损失的舰艇、飞机却无法及时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削弱的根本原因。
美国运输船的数量由于大量新造船只的加入,不仅弥补了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上升
了30%,日本却由于新造船只的数量还无法弥补在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有所下降。瓜岛
是个海岛,需要大量的运输船来运送部队、装备和补给,日军瓜岛地面部队兵力、重装
备的不足,补给的极度匮乏,和日本运输船舶的数量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战役
后期,日本军方强烈要求政府增加征用民船的数量,但这是关系到日本这个岛国的国力
与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政府企划院认为,民船的数量有限,如果军方扩大征用的
数量,必将影响到日本国内生产原料的运输,进而影响到军事工业生产,也就必将对整
个战局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军方和政府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
至负责民船征用调拨的政府代表陆军省军务局长佐藤贤了少将和军方代表大本营参谋本
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中将,曾为此大打出手,最终仍未能满足军方的需求。
瓜岛距离日本本土3000海里,无论是从舰艇部队和航空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是从后勤
运输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从心的。自中途岛战役失利后,日军未及时收缩战线,
转入战略防御,仍然继续向所罗门群岛发动进攻,显然是不自量力的蛮乾,所以说,日
军战略企图与军事实力之间的不可解决的矛盾,是导致日军瓜岛战役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准备上,日军狂妄自大,对美军的战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因
此主观武断地作出了错误判断,日军统帅部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军的反攻是
在1943年后,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日军才力图抢在美军反攻之前尽量将战线前推,而不
愿过早转入战略防御。日军认为既然美军的战略反攻尚未准备就绪,那么继续向所罗门
群岛的推进,就不会遇到什么阻挠,这才敢于一举越过数百海里,在瓜岛修建机场。这
种做法,根本没有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从拉包尔到瓜岛数百海里间,没有可以居中策
应的前进基地,在瓜岛上也只顾突击修建机场,忽视必要的防御准备,使岛上的日军对
美军的突然进攻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都毫无准备,在美军的进攻下一触即溃。
反观美军,早在1942年3月,就开始为此次战役进行准备,向南太平洋调集兵力兵
器,建造舰艇、飞机,储备装备和补给品,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修建海空基地
。因此,8月7日的瓜岛登陆,是美军一次预有准备,计划周密的战略反攻行动。日军完
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只是美军为破坏机场而发动的骚扰性质的行动,直到10月底
,第2师团的总攻失败后,才逐渐认识到这是美军的反攻,并可能发展为双方的战略决
战,但为时已晚,日军被迫在瓜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极为不利的决战。
美军当得知日军进驻瓜岛后,就有人指出,这未曾不是好事,因为,从地理上讲,
瓜岛远离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国的澳大利亚等地,地理上对日本是极为不利的,孙子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
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既然地形不利,就应当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但被
战争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军统帅部,并未能从顺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机,更未
能预见到战局可能出现的逆转,从而及时转入防御,当遭到美军的反击后,又未能果断
撤出,直到战役后期,才在极其不利的局势下作出撤离瓜岛的决定,此时战役中的巨大
消耗,使其舰艇部队和航空力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美军争夺战略主动权。
第三、作战指挥上,从1893年起,日本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就是两个完全
独立平等的统帅机关,分别指挥陆军和海军。虽然后来设立了大本营,作为最高统帅机
关,但因为陆、海军之间各种矛盾根深蒂固,所以还是难以实施统一指挥。最高统帅名
义上是天皇,实际上天皇能够直接指挥的机会并不多,很难起到统一指挥的作用,而别
人根本无法同时统帅陆海两军,当陆、海军对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大本营只好采取协
调双方妥协通过一个折衷方案,而即使是这种方案也并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战役进行
中,往往陆、海军各行其事。为了避免陆海军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大本营将某些地区分
别指定陆军或海军负责,各司其责,但这样做的缺点使陆海军之间互不通气。如在瓜岛
,是划归海军负责,最初就没有一名陆军,陆军对于海军在瓜岛建机场,就全然不知。
后来为了协调陆海军的行动,大本营于8月13日制定了关于所罗门群岛作战的《陆海军
中央协定》,但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并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岛争夺战中,陆军、海军都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各行其是,丝毫谈
不上协同配合。陆军在岛上的总攻,未能与海军协调行动;而海军舰队的出击,也不与
陆军的进攻相配合,也就发挥不出陆海军协同作战的威力。特别是在10月下旬的总攻中
,陆军与美军地面部队相差无几,海军则占有几乎一倍的优势,如果陆海军密切配合,
夺回机场不是没有可能,而实际上,陆军在岛上发动第二次总攻,海军则在海上组织圣
克鲁斯海战,结果,由于力量分散,陆地上既未能夺回机场,海上也没有消灭美军的舰
队。在整个瓜岛战役过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解
决,因此说,日军没有统一的指挥,是瓜岛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兵力使用上,日军麻痹轻敌,在战役之初,日军在南太平洋是攻占莫尔兹比
港与夺回瓜岛双管齐下,甚至在最初的阶段,还将莫尔兹比港方向作为主要作战方向,
以致于在瓜岛方向的日军缺乏足够的兵力、兵器与弹药,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美军
的防线。
而且对美军在瓜岛的兵力判断一直有误,最初认为美军人数不会超过2000人,实际
上美军在瓜岛有1余万人,在附近的图拉吉岛有6000人,共16000人。因此日军认为夺回
瓜岛易如反掌,第一次上岛仅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1000人,初战失利后,再增兵上岛,
第二次上岛约1500人,再战失利之后,第三次增兵约3500人,形成逐次添兵的“加油”
战术,以致兵力分散而攻击一再失利。到10月下旬,日军判断瓜岛美军约7500人,实际
上美军高达23000人,虽然投入了第2师团主力2万人,但因兵力不占优势,火力则远远
不及美军而失利。直到战役结束,日军仍未能正确查明美军的实力,这对日军的兵力使
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反观美军一开始就投入了第1陆战师整师,共1.6万人,登陆一举奏效,并迅速占领机场
,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随后又以优势海空军掩护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增援,加强
了瓜岛地面部队的实力,最高峰时达到6万人,又有重装备支援,充足的弹药与补给供
应,既能守住至关重要的机场,又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这与日军的兵力使用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第五、战术上,日军只重视对美军军事目标的攻击,对美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工具和
物资几乎是不屑一顾。要知道,瓜岛战役是一场登陆战,而登陆战中运输船队对作战的
胜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失去运输船队的支援,即使部队登上岛屿也会因后援不继而失
败,日军对这一点近乎无知,只注重对美军飞机、军舰的打击,最说明问题的是8月8日
的萨沃岛海战中,日军沉重打击了美军的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却对运输船只和海滩上
堆积如山的物资视而不见,就扬长而去。使这场战役发展成为对日军极为不利的消耗战
,双方飞机对飞机,军舰对军舰拼消耗,日军这是以自己的短处与美军的长处相比拼,
美军的损失凭借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能够迅速弥补,而日军几乎没有能力来补充损失,不
仅失去了瓜岛,还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以航母为例,战役开始时,美军在太平洋上有4艘航母,日军有6艘航母。在战役
中美军损失了2艘航母,日军虽无航母被击沉,但有4艘受到重创,也只剩下2艘可以作
战。但到了1943年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已经有十多艘航母,而日军直到1944年3月才有
一艘航母服役,从航母的此消彼长的变化中就可看出日军拼消耗的战术是多么愚蠢!
随着瓜岛战役的失败,日军损失的不仅仅是瓜岛,舰艇和飞机的惨重损失,大大削
弱了日军的战略防御力量,对战争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山本在日记中写得
:“我们最初的作战是何其辉煌!自中途岛以来我们的作战是多么糟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