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hyno1(君子如风), 信区: Mainland
标题: 郭德纲捧“哏”被打脸,梗到底是英语还是天津话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Aug 22 08:38:29 2017,GMT)
郭老板德纲老师自带幽默,而且社交媒体平台总是出口成章,以有文化著称,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如数家珍。这不,老郭今天中午又秀了一把“有文化”:
娱乐圈常听人说:这个梗那个梗,这是老梗啊。港台人说也就罢了,内地人后来也
学着梗梗梗的,弄的我这个难受啊。专业原因,我在语言方面是有洁癖的。所谓的梗,
是哏。哏指的是滑稽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还有个读音是很,古汉语同很或狠。但读成哏
是普遍念法。戏曲届后台聊天常说:有一个哏您听听。历史原因,众多京剧艺人流落他
乡,带去一批词汇。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读出哏,于是讹读成梗。天长日久,梗从港台
又带回了内地,倒成了好像很洋气的词。北京字读成这个音,也是够梗的了。
老马小时候生活在伟大的天津郊区,每每听到天津话,总觉得那么亲切。对,就是
那么哏!后来上学,学一些戏剧文学的知识,前辈们总是用“梗”来教育我们。在电影
创作中,所谓的“梗”比桥段的单位更小,更像是一个小包袱,一甩即破。比如,夫妻
俩怀孕仨月做孕检,丈夫不好意思的问大夫还能做那事儿吗?大夫说,当然不能!接下
来,梗就来了。丈夫:你看,大夫都说不能啦!
因此,这个梗,好像跟这个哏真的挺一样的。包括老郭社交平台上提到了“哏”有
“hen”的发音,真是秀了一手的好音韵学知识。可见,相声艺人也得有传统文化知识
才能更好的装点自己。好多研究音韵学的老师都说过,天津话里边的“哏”在潮州话里
边有“geng”的去声。而在粤语里边,也就是香港电影里边,“哏”能发出“gan”的
平声来。
看来,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梗”真的是来自天津话里边的“哏”了,没准正如老郭
所言,是老一辈的相声艺人南下,把这个发音带过去,最终成了气候,成为大家创作上
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
我这人有点韩国的泡菜精神,什么事儿都愿意认知到是自己母文化生态上来。电影
创作中经常用到的术语“梗”竟然是老家天津话,多少让人觉得更亲切了。可是,郭德
纲老师发出这条感悟知识不久,就被南方派系的知识家们打脸了。
一说,梗这个词,来自于台湾,而台湾是受日本的影像,日本的这个词则是来自英
语Gag。Gag的发音,也类似梗。在英文里边,这个Gag,有恶作剧的意思,也有开玩笑
说俏皮话的意思。
日本自黑船事件以来,开始与西方通商,在语言上吸收了不少英文单词。近代中国
的不少词组,也是从日文中借鉴过来。等于西方语言通过日本这个跳板,进入中国的。
邵敬敏老师的《现代汉语通论》里边就提到过,在现代汉语中,70%以上的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词汇都是从日语引进的。比如,杂志,政治,哲学等等词组。
所以,Gag影响日本,进而反向输出到台湾,又通过台湾传递到香港,最终因为香
港电影中的“梗”而北上大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那么,这个“梗”到底是天津话中
的“哏”还是英语中的Gag呢?
这种争论,里边更多的是经济与娱乐崛起与否的表现。在十几年前,中国刚刚进入
商业片创作时代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默认“梗”这个香港术语,一度认为它只是香港更
接近英语系,所以能够直接运用英文单词汉译吧。可现在,随着内地娱乐的崛起,以港
台为标杆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老郭这次提出“哏”为“梗”之鼻祖的事情,更像是
一次相声娱乐对电影创作的冠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哏虽然深入天津人的方言生活,但真正被发扬光大的,还是
相声演员的捧哏逗哏,二他妈,你看郭大爷说话多哏啊。而桥段梗这些电影创作术语,
遇到郭老板这样的能投资大电影的大老板,就得跟着姓“哏”了。
好多时候,娱乐文化其实也是跟着资本姓的。您不信?早前,港台艺人都得有个洋
名字,现在呢?恨不得自己都姓郭,郭家的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