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r 发帖数: 4910 | 1 http://senyi68.blog.sohu.com/165492669.html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
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
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气候观测
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
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
寒冷。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
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
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
所以成为大寒。
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侯,那为什么最冷的节气不是冬至而是小寒到
大寒呢?我们知道,一个地方气温的高低与太阳光的直射、斜射有关。太阳光直射时,
地面上接受的光热多,斜射时,地面接受的光热就要少,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斜射时
,光线通过空气层的路程要比直射时长得多,沿途中消耗的光热就要多,地面上接受的
光热也就少了。冬天,对于北半球,太阳光是斜射的,所以各地天气都比较冷。太阳斜
射最严重的一天是冬至,这样说来,冬至应该最冷?其实不然,最低气温却是出现在冬
至后一个月左右的小寒和大寒期间。这是因为,冬至过后,太阳光的直射点虽北移,但
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地区白天的热量收入还是顶不
住夜间向外放热的散失,所以温度就会继续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为止
。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的原因。至于小寒和大
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
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
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
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
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
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按顺序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
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它与大寒、小暑、大暑
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
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
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
“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
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
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
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在此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
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
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
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时值阳历1月上半月,农历十二月(腊月)上半月。“小寒”是反映温度变化
的节气。意思是天气虽然寒冷,还不到最冷的时节,故名“小寒”。
各地风俗习惯
“五颜六色”的菜饭(资料图片)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
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
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
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
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
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
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俗话说,“小寒大
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
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
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色相”诱人的糯米饭(资料图片)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
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养生保健
祖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
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
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
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
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虽然此时节是
“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
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
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
、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
、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
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
炖汤水进补。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
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
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寒冬已经来临,气温逐渐变冷,对于身体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
倘若稍不留意便会旧病复发或增添新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隆冬季节要特别注
意防治以下五种病。
防胃病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
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
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
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
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防感冒
老人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说起来该症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
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
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防止
感冒发生。
防中风
据资料报道,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
”。为什么冬季好发生中风呢?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
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
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
工作。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其次是注意及时发
现先兆症状,如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遇此症状应速送医院诊
疗。
防心梗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
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
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节要加强户外体育锻炼,重视防寒保暖,室温最
好控制在15℃~18℃,以防寒邪侵袭,诱发新病。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
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防瘙痒
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
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因此,老年人寒冬季节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
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亦可选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
中药治疗,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及枸杞地黄丸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