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n 发帖数: 39 | 1 一个月的时间里,胡建明在QQ上加了55个有自杀倾向的好友,劝说近20人放弃自杀的念
头,协助警方救回4个正在实施自杀的人。但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执着地角力
,其实只是在“救自己”。
几个月前,儿子胡靖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QQ“约死群”。没过多长时间,这个21
岁的年轻人就自杀而亡。
起初,胡建明只想弄清楚,儿子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这个46岁的父亲过去从来没用过
QQ,连怎么加群都不会。他为此专门申请了账号,一点点摸索着使用。
他潜入“约死群”里,一个个地添加想轻生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有
人说自己“活得和狗一样”,有人见他有意劝生,说自己吃饭有困难,隔三差五找他要
钱,也有人一听他讲道理,就开始骂人,说他高高在上,不懂自己的痛苦。
这些群里多数成员都是90后,正是和儿子相仿的年纪。他相信,“不知道哪句话也许就
能救回一个孩子”。他每天被群里的人辱骂,嘲讽,还是坚持和他们聊到凌晨4点。
“约死群”里的年轻人,平时的话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突然出现的相约自
杀的发言,总是能引起大家倾诉自己悲惨的生活,埋怨社会和父母。为了防止群被封,
他们还约定用“4”代替“死”,自杀的手法也用其他词语代替。
加入群后的第一个晚上,胡建明就把姐姐喊到家里,他感到浑身发凉,需要人陪着。“
他们那种状态让人害怕,就像黑洞一样。”
儿子自杀前是不是也这么痛苦?胡建明不敢想这个问题。这位父亲之前从没感觉到儿子
有自杀的想法。胡建明回忆,他们父子俩虽算不上无话不谈,但平常关于工作、生活的
聊天并不少,胡建明发现儿子状态不好时也会主动找他谈心。去年年末,胡靖主动说“
请老爸支持一下”,希望他能投资8万——10万元给自己开淘宝店,胡建明立刻就答应
了。
5月22日胡靖最后一次离开家前洗了一个澡。这个爱干净的男孩子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
齐,喷上了古龙香水。“饭快熟了。”见儿子要出门,胡建明喊了一声,却没有得到回
应。半个月后,他从警方手里领回了孩子的尸体。
胡建明对儿子最后的印象,是一个匆匆往外走的侧影。意识到那是与儿子见的最后一面
后,他很多次回想那个下午,希望找到有关自杀的蛛丝马迹。最终他只能接受,内向的
孩子连一句话都没留给自己。
刚得知孩子的死讯时,愤怒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在警方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与孩
子相约自杀却未赴约的网友“前度”。“前度”担心被胡建明起诉,只是说他和胡靖是
通过“约死群”认识并学会这种自杀手段的。
胡建明认为,腾讯作为平台应该为此承担责任。这并非没有先例,中国最早的网络相约
自杀诉讼发生在2010年,当时平台被判承担10%的民事责任。但胡建明起诉平台的想法
被媒体报道后,几个点赞最多的评论都在骂他,说他是找人背锅,想要讹诈。
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胡建明说,自己其实只是想要一个交代,他们的家境并不在乎赔偿。
他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让平台重视这个问题。
常住河北的他咨询律师后了解到,自己前前后后至少要到事发地武汉10次,他没有精力
这么做。但被“前度”拉进了几个约死群后,他发现,在那些群里,儿子成了众人模仿
的对象。
群友告诉胡建明,很多群里都在转发胡靖留下的详细的前期准备和流程,已经有人学习
并使用了胡靖的方法。一想到自己家庭的悲剧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家庭,胡建明就觉得
痛心。
群里传授的死亡方式加大了死亡的概率。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副主任、主任医师童永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有自杀倾向的人,只有不到
10%的人会去实施。在“约死群”里,他们相互怂恿。“本来拉一把就能救他们,可‘
约死群’起到的是踹一脚的作用。”
在“约死群”,胡建明有时会被对方称作“行凶者的父亲”,说他没资格劝生。他强迫
自己不去想这些,把心思都放在劝生上。
加入“约死群”以后,胡建明才知道自己并不是这里唯一的劝生者,他还认识了一个叫
李俊光的20岁年轻人。李俊光曾因欠下赌债试图与人相约自杀,醒悟后他不想别人和自
己一样做傻事,也成为劝生者卧底“约死群”。他们组建了劝生者群,因为“一个人的
力量还是太渺小了”。
他们轮流值班,盯着群里的发言,尤其注意类似遗言的消息。胡建明摸索出来,向自杀
者所在地公安部门报警,提供自杀者的手机号,挽救成功的概率非常高。他没能找到与
平台沟通的方式,便向平台公司所在地深圳的警方报警,提供“约死群”的群号,一般
1——2天群就会被封。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卧底一个月时间,胡建明知道群里至少有10多个很活跃的人约死后
没有再登录过QQ。“基本可以确定他们离世了,否则肯定会回到群里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