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生查子 元夕 是朱淑真还是欧阳修写的啊?
相关主题
【合集】风满楼社之上元佳节Re: 为什么王国维不喜欢李清照?
元宵诗句《香奁集》和《漱玉词》z
沔水诗话 (卷三)跟风出个谜题
三国鲜有“高富帅”:曹操刘备孙权都不达标古代才女的化妆境界
unidentified_title藕神--李清照
古代是不是全民整体写作文水平都很高?曾经的辉煌铸就了项羽的千古英名
《金石录后序》和我 (转载)史湘云的原型是李清照吗
从李清照到沈祖棻 z李清照在杭州生活很久 为何只字不提西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淑真话题: 元夕话题: 李清照话题: 元夜话题: 查子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8
发帖数: 1693
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两种说法都有……
x*****u
发帖数: 3419
2
好像从明来就争论不休,比如下面这一篇,仅供参考:
《生查子.元夕》词作者考辩
张明霞
摘要:关于《生查子·元夕》词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曾健将《元
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贞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她的《元夜》诗三首和《元夕
》词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为,而非朱淑真之作。
最近,在《百家唐宋词新话》中读到张璋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无论从“意境”、
“风格”,还是从“时间的叙事衔接上,《生查子·元夕》词都与朱淑真的《元夜》诗极
为相似,可称之为姊妹篇。”因此,他便认为:“既然一向都承认诗是朱淑真的作品,而又
不敢肯定词为朱淑真所作,似乎于情于理上说不通。”张先生此说未免有些武断了。为
了便于分析,现将《元夕》词和《元夜》诗抄录于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
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新欢人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
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夜》之三
关于《生查子·元夕》词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欧阳
修之作,有人认为是朱淑真所作,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秦观、李清照的作品,总之是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明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
市灯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
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记载不可不慎。”况周颐也认定:“欧阳永叔[生查子]《元夕
》词,误人《朱淑真集》”。但是,杨慎却认为,《生查子·元夕》“词则佳矣,岂良人家
妇所宜邪?又其《元夕》诗与其词意相和,则其行可知也”很显然,他认为《元夕》词乃
淑真所作,并谴责她有失妇德。最重要的是,宋魏仲恭所辑的《朱淑真集》中也收入了《
元夕》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魏氏在《断肠诗集序》后署日为:“淳熙壬寅二月望日”
。淳熙为宋孝宗的年号,即公元1182年,这离淑真卒年应当很近,魏氏亦当不会妄加收入
。鉴于《朱淑真集》以及《断肠集诗序》是研究朱淑真生平的第一手材料,历来受到研
究者的重视,魏氏将此诗收入淑真名下也是很有分量的。至此,似乎更是迷雾重重,莫衷
一是。笔者不揣浅陋,希望通过一些分析和推论,来证明《元夕》词确为欧阳修所作,而
非朱氏淑真之作。
一、《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真年龄存疑
张璋先生在文中还提到:“曾储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所编的《乐府雅词》
已将此词(《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但亦在朱淑真卒之后。”这句话有待商榷。曾懂
所编的《乐府雅词》是迄今我们见到的最早将《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的集子,但是,它
所收录的时间是否真是在淑真卒年之后呢?如果我们能推出曾懂在编《乐府雅词》时淑
真的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那么,《元夕》词的作者就不言而明了。
关于朱淑真的生卒年代,虽历来有很多争论,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南宋说已基
本成为定论,证据充分,较难反驳。理由有四:
(一)宋人作诗填词,每好套用前人的佳句,得心意处,甚至整句用之,恰如其分。淑真
最好套用苏轼、秦观的句子,这在《朱淑真集注》中俯拾皆是。如东坡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淑真《苦热闻田夫语有感》中就有“
纶巾羽扇将何为”句;再如秦观《南歌子》中有 “花飞半掩门”,淑真《伤春》中就有
“花飞半掩尘”。可见,淑真生活的年代必在苏、秦之后。
(二)更为重要的是,淑真《杏花》诗中有“浅注胭脂剪绛绡”一句,明显运用了宋徽
宗《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的句意:“裁剪冰硝,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该词写
于靖康二年(1127)徽宗北上途中,则淑真的生活年代一定在徽宗北上后。
(三)还有一个铁证:淑真在《雪夜对月赋诗》中有一句“看来表里俱清澈”与南宋
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竟是如出一辙。张孝祥此词写于
乾道二年(1166),可见此时的淑真尚在世间。张孝祥卒于乾道五年(1169),离魏氏为淑真
诗集作序的时间(1182)仅隔了13 年,魏氏作序时淑真离世并不久,所以官邸中还传诵其
诗词,故在这13年中至少有10年淑真是在世的。
(四)淑真填词,全无干戈悲痛,一派盛世生平。哪里是经过亡国之痛的人,可见她必
是南宋人无疑;再加上魏氏序中说“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可见其死时父母尚健在,她
在世的年岁并不大。然细读其诗词,闲愁旧恨,迷离痴狂,情才吐属,又绝非青少年所为。
所以,她死时也定不会太年轻。大多数学者认为她的年岁应该在45到50岁之间。黄嫣梨
的推断是:“张孝祥卒于乾道五年(1169),而魏氏的序写于淑真离世后不久的淳熙九年(
1182)。则淑真的卒年必在1169年至1182年这13年间。若以淑真在世45年,而卒年为1180
年前后计算,则淑真当生于绍兴五年(1135)之前。”按照这个推论,曾懂在编写《乐府雅
词》时,淑真最多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女童,以这个年龄来论,即使淑真当时再早熟,也不可
能写出像《元夕》词这样成熟的火辣辣的艳词来,此为其一;我们再来看看《元夕》词,
它写的是去年的欢会,如果此词是淑真所作,那么她和情人约会的年龄就还应该再往上推
一岁,试问一个六七岁的女童焉知情为何物?此为其二;更何况,曾懂在将《元夕》词收入
《乐府雅词》前,《元夕》词必定在民间流传过一段时间,而且这个时间也必定不会短,
否则它也不会那么脍炙人口,那淑真就更不可能去写《元夕》词了,此当为其三;最后,甚
至还有学者仅凭朱淑真的一首《月台》诗推证,认为朱淑真所作《璇玑图记》并非伪作,
进而以《璇玑图记》的创作时间为有力证据,认定她是南宋中后期人,此说虽证据有所不
足,推论也稍显牵强,但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曾懂收入《元夕》词时,淑真还未出世,又
怎能去作《元夕》词呢?
二、《元夜》诗有三首。不应孤立看待
持《元夕》词乃淑真所作之人,无外乎皆认为《元夕》词和《元夜》诗“词意相和
”,风格相似。张璋先生在文章里说:“诗在写相会时的暂欢情景, 词则写别后的回忆与
离情,一会一离,悲欢异趣。也可以看出,词之所指来自诗,词是诗的继续与发展。”当然
,从文本自身去分析,我们更有可能接近事实,但是,张璋先生只是将《元夜》诗的第三首
同《元夕》词进行比较,而淑真的《元夜》诗其实共有三首。它们一脉相承,孤立拈出任
何一首,都会断章取义,现将《元夜》诗的前两首抄录于下:
阑月笼春霁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争豪竞侈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片笑声连
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归来禁漏逾三四,窗上梅花瘦影横。
——《元夜》之一
压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香街宝马嘶
琼辔,辇路经舆响翠骈。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元夜》之二(之三见上页)
仔细揣摩这三首诗,竞觉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诗人在自怜、自叹,白忆。我甚至认为
它们应该写于同时同地,承载着同样的苦闷与彷徨。第一首,诗人从繁华笑声中归来,却
只见“梅花瘦影横”,这“瘦梅”不正是孤独忧郁的女诗人自己的写照吗!她的空虚再一
次无限扩大,回来后也是独守空房,也许还要面对那个像枯叶一般的男人,对于这个男人,
她的厌恶溢于言表。试看她的《黄叶》诗:“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
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个男人成了她一切不幸的根源。第二首,诗人对外面
的盛况变得漠不关心,归来后的她躲在高挂的危帘后凝望,她的思绪不知已飘到了哪里。
每读淑真的诗,我都会联想到南渡后的易安,易安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第三
首,我很怀疑,这时的淑真是不是已经有些衰老了,或者是在经历了一些前尘旧梦后,一切
都成了回忆。她说“旧事惊心忆梦中”,不知是何事让她就连回忆起来都会觉得那么惊
心动魄,她衰弱无力地想挽回点什么,最后却只是“但愿”,“不妨”。也许美好的欢娱
总是那么短暂,幸福像沙漏,转瞬即逝。诗的最后一句“未必明年此会同”竟和杜甫《九
月三日崔氏庄》中“明年此会知是谁,醉把茱萸仔细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圣叹解
此句说:“在今日必近君欢,不敢以一人之不欢,败诸少年之欢;在明年未知谁健。”如此
说来,这时的淑真应当不会有多年轻,她好像只是在靠着回忆生活,也只有在回忆里,她才
能觅到片刻的愉悦,否则,生命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这三首诗,读来一气呵成,却没
有情诗的味道,通篇似乎只是浸染着诗人自己的感物伤怀。而《生查子·元夕》却是一
首大胆露骨的描写男女恋情的词。去年的欢会,今年却是月圆人未圆,强烈的对比,淋漓
尽致的渲染,叫人如何不伤悲。由此看来,说《元夕》词同《元夜》诗第三首“词意相和
”,虽然也不无道理,但我们又怎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元夜》诗三首更是诗人自己写给
自己的挽歌! 与《元夕》词旨相去甚远。欧阳修作《元夕》词可信
我认为欧阳修作《元夕》词可信,理由有四:
(一)欧公虽为古文运动的大力倡导者,然其诗风却上承自冯延巳,而又比之更大胆、
爽净,更富于生活气息。《元夕》词写男女私情,与欧公的诗文相比,的确是判若两人,难
怪有人会将之误认作朱淑真的作品。但是,欧公的诗词题材向来有“诗庄词媚”的特点
。所谓庄者,乃庄严也;媚者,乃婉媚也。欧诗题材丰富,现实性很强,然他的词却仍以艳
情为主,不过这种“艳情”用力处已不再是体态色相,而是着力于细腻的神态描写与内心
的刻画上。所以,欧公能写出《元夕》词也不足为怪。从他现有的240多首词来看,“反
映男女恋情、闺中生活、离愁别绪,伤春怀远的大约有130首,超过了总数的二分之一。
近人丁传靖辑录的《宋人轶事汇编》中就有颇多欧公“亲妓”之事;宋赵令畴《侯鲭录
》也记有欧公与某妓约好来年相聚,妓却不复见,欧公也曾作诗感叹道:“柳絮已将春色
去, 海棠只恨我来迟”。这类欧词的产生,必定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那就是“当时
士大夫们的享乐生活和狎妓饮酒之类的风尚。”
(二)曾慥最早将《元夕》词列为欧词,并大刀阔斧地把欧词中认为可疑的“艳词”
一一删去。他在《乐府雅词序》中就说过:“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玄缈,世所矜
式。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悉删除。”而此词却在保留之列,当为可信之作
。更何况曾懂辑诗是有名的“特慎”,他又怎会以这种“艳词”来污蔑文忠公呢?而且,
在曾慥编写《乐府雅词》五十年后的庆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勘刊的《欧阳文忠公
集》也将此词收入,故该词的著作权实应属欧公。
(三)杨慎《词品》将《元夕》词归为淑真作其实并不可信。杨慎在《词品》中说此
词为淑真作,但《四库全书总目》随即指斥说“即不为考”。王幼安先生在《词品·校
点后记》中也指出:《词品》“成于(杨慎)谪戍之时”,“得书不易,故误引误考之处亦
颇有之”。我认为,无论从年代远近,还是成书的审慎程度,《词品》的可信程度都不如
《乐府雅词》。
(四)魏仲恭在《断肠集诗序》中说,他是听到旅人传说朱淑贞的诗词,感其“清新婉
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情她一生的遭遇,遂辑集朱淑真的诗作,名日《断肠诗
集》。而朱淑真所作诗词已被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存一”。可见,魏仲恭也
没有看到朱淑真的原诗集,他只是通过别人的传诵来辑录的,而这种传诵难免就有误人者
,而时人皆以《生查子·元夕》词为艳词,误为朱淑真所作也是情理之中的。
综上所述,《生查子·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作,把它归于朱淑真名下是一个历史的误
会,今天是返本归真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长湖外史.续草堂诗余[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2]方回.瀛奎律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
[3]王士桢.池北偶谈卷十四[M],学院出版社,1999.
[4]况周颐.慧风词话卷四[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5]杨慎.词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黄嫣梨.朱淑真事迹索引[J].文史哲.1992(6):23-30.
[7]邓红梅.朱淑真事迹新考[J].文学遗产.1994(2):66-74.
[8]欧阳修及其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9]《乐府雅词》[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10]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责任编辑:余树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

【在 y*******8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两种说法都有……

y*******8
发帖数: 1693
3
恩,多谢啦,我慢慢读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从明来就争论不休,比如下面这一篇,仅供参考:
: 《生查子.元夕》词作者考辩
: 张明霞
: 摘要:关于《生查子·元夕》词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曾健将《元
: 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贞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她的《元夜》诗三首和《元夕
: 》词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为,而非朱淑真之作。
: 最近,在《百家唐宋词新话》中读到张璋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无论从“意境”、
: “风格”,还是从“时间的叙事衔接上,《生查子·元夕》词都与朱淑真的《元夜》诗极
: 为相似,可称之为姊妹篇。”因此,他便认为:“既然一向都承认诗是朱淑真的作品,而又
: 不敢肯定词为朱淑真所作,似乎于情于理上说不通。”张先生此说未免有些武断了。为

y*******8
发帖数: 1693
4
恩,好不容易读完了……
对朱淑真就知道这首词,结果还不是她的……百度了一篇朱淑真的介绍
朱淑真.娇痴不怕人猜的幽怨才女
在李清照去世不久,南宋初年的词坛又出现一为才女.其才情及诗词不亚于李清照.她就是
断肠词人朱淑真.
朱淑真大约出生在绍兴十年左右.她是杭州城里普通的一个小户人家女儿.家资尚丰,幼时
随兄入馆,逐渐显示出过人的才情.虽是小家碧玉,少女时期的朱淑真在偶然的机会下结识
了当时文坛最出名但晚年落魄的李清照.绍兴晚年,李清照已是近七十岁的妇人.生活从无
着落.靠在青楼填词作曲,给富贵人家写喜贴为生.
在一次为某贵夫人祝寿,李清照填了<长寿乐.南昌生日>一首,有歌女当场演唱.十余岁的
朱淑真因天资聪慧,也被邀请在场.朱淑真早闻李清照的大名,对她的词也都熟记在心.两
人在酒宴上一见如故,长为忘年之交.从此,李清照的词风和文化思想影响了朱淑真的一生
.
绍兴二十六年,李清照七十三岁.把平生所有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知识都传给了朱淑真.不久
病重去世.李清照一生的浪漫生活对与少女时期的朱淑真影响很大.但她的家庭条件却让
她无法和李清照相比.在她的内心里幻想着将来也能嫁一个象赵明诚那样的儒雅男人.她
在闺中的生活处处都模仿李清照的痕迹.少女时期是天真浪漫,充满幻想,无忧无虑的.诗
词也走李清照的婉约清纯,又有怀春风情的风格.
李清照少女时游玩有<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朱淑真 <秋夜舟行宿前江>:扁舟夜舶月明秋,水面鱼游趁闸流。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
竿竹掷丝钩。
两人的风格和文笔及为相近.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朗万首诗。
——朱淑真《秋日偶成》
闺韵年华,情窦初开,对爱情的美丽想往悄然萌动,这两首诗词,就很真切地展现了她
对李清照的崇拜和少女对爱情的朦胧感悟与追求。在对爱情的幻想中,朱淑真比李清照又
更为大胆.李清照是大家闺秀,礼教让她稍有含蓄,可朱淑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家碧玉,所
有的礼节对她都没有什么作用.她所表现的是直白,火热.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
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浣溪沙》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
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朱淑真《前调》
一个是眼波才动就被人猜了出来自己所想的,也是含蓄地怕被人猜到.和情郎约会于月下
她也顾虑被人发现.而朱淑真则是"娇痴不怕被人猜"还要和衣睡在情郎的怀里.分手归来
懒倚在妆台旁回想刚才的缠绵情景.
可是幻想终究成为不了现实.她和李清照的最大差距就是身世不同.李出身于官宦豪门.而
她只是杭州最普通的一个小家少女.想和李清照一样钓得一个心仪的金龟婿实际不可能的
.父亲无甚文才,觉得能把女儿嫁出去,不愁衣衫和厨上盐米就可以了.在各种资料中都指
责朱淑真的"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其实天下父母心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在南宋,就是现
在我们的偏远农村,父母识字不多,不了解儿女心事的还大有人在.在他们的思想里儿女成
家后只要不愁吃穿,日子过的宽裕就是幸福.
朱淑真出嫁后结束了她的少女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同时也破灭了她的浪漫幻想.她过早
地走入了李清照晚年时的忧郁情怀.她无力反抗这不和谐的婚姻,一个才情横溢的女人,和
一个斗大的字都不识一个的市井男人生活是多么的悲哀啊. 她在抑郁中煎熬,终日愁绪满
怀,所有的美好瞳景都化为了乌有.这中情绪在词中尽展无余.也成就了断肠词的流传.
诗: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愁怀》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黄花》
词: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
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减字木兰花·春怨》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
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x*****u
发帖数: 3419
5
这个。。。下面一篇是否要好一点?
朱淑真生平研究综述
by 魏秀琪 - 2002
摘要
朱淑真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但由于史料记载不全,其作品又遭父母烧毁,尽
管后来经人整理,却已非原貌,因此对其身世学术界仍争议颇多。从仅存的史料以及约
388首作品中寻找她的身世踪迹成为了解她的窗口。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朱淑真身
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人试图对其进行概括整理,希望对今后的朱淑真身世研究有所裨
益。
关键词:朱淑真 女词人 身世
朱淑真身世研究综述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号“幽栖居士”,工诗书、晓音律、精绘画,有《断
肠诗词》集传世,其中包括诗338首,词31首。正如陈廷焯所说“朱淑真词,风致之佳
,情词之妙,真可亚于易安。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
人也。”⑴
自宛陵魏仲恭于淳熙九年(1182)年作《朱淑真断肠诗词序》之后,关于朱淑真生平历
来颇多争议。一是由于其声名不如李清照,二是由于其诗词“一火焚之”“百不存一”
⑵后人在辑录她的诗文时,也曾对她的作品及遗闻轶事作过考证和记述,但大都是寥寥
数语,零星琐屑①史料记载少,导致进一步研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20世纪20年代以来,热衷研究朱淑真的学者逐渐增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学
术界各期刊杂志至今已发表相关论文130余篇,其中综合述其生平事迹的有约25篇、关
于其诗词鉴赏的约56篇、关于婚姻情感及女性形象的约32篇、与李清照对比的约19篇,
另外还有关于版本考述与作品辨伪、空白效应、风俗文化、对诗经的接受、理学色彩、
与吴藻魏夫人萨福等诗人对比等各方面的研究论文。港台方面也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
如香港的黄嫣梨女士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出版了《朱淑真研究》专著。
纵观朱淑真研究,可以发现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于其身世的考究和对其诗词的鉴赏。在身
世考究方面,由于史料缺乏,人们意见难以统一,出现了各成一家的局面;但在诗词鉴
赏方面,却得到了较好的统一与认同。以下将以其身世为重点分别介绍。
一.生卒年代
对于朱淑真的生卒年代,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北宋说、南宋说和南北之交说。
(一).北宋说
现存资料中,明代钱塘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香奁艳语》最早明确提及朱淑真的
生活年代问题:“与朱淑真同时,有魏夫人者,亦能诗,尝置酒以邀淑真,命小鬟队舞
,因索诗,以“飞雪满群山”为韵。淑真醉中,援笔赋五绝。”如淑真果真为北宋丞相
曾布之妻魏夫人之友,那么她们的生活年代应该相差无几,当同属北宋人。⑶
另外,推崇朱淑真为北宋人的有潘寿康和张玉璞。潘寿康主要是通过朱淑真流传的诗文
及其交游考订其生于仁宗嘉佑八年(1063),还以此推断出魏玩年长淑真23岁,曾布长
淑真29岁;张玉璞则是通过结合朱淑真曾与北宋丞相曾布妻魏玩有诗酒唱和、她是个关
心时政的人却在她的诗词中无一涉及两宋之交或南宋前期时事、词风与易安前期相似以
及朱词中有北宋时习惯用语这四点来作考论。张玉璞把朱淑真的生年定在北宋神宗熙宁
九年——元丰三年(即1076——1080),对其卒年则未提出确切的观点,只提到死时仍
年轻,并未经历靖康之变。⑷
(二).南宋说
在有关朱淑真事迹的史料当中,认为其为南宋人的最早记载是田汝成之子田艺蘅的《断
肠集·纪略》:“淑真,浙中海宁人,文公侄女也。“但他并未出示有力的证据。黄嫣
梨《朱淑真事迹索隐》②辨出朱作品中有化用宋徽宗、张孝祥词句的明显例证,认为其
词中无干戈之气正好反映了南宋中后期的偏安局面;以张孝祥的卒年(1169)和魏仲恭
的作序时间(1182)来看,朱淑真卒年应该在1135—1180年前后。
另外,持此观点的还有近代的季工以及孔凡礼。季工根据魏仲恭《断肠集序》中提到的
“近时之李易安,尤显著名者”,朱诗词中有化用李清照名句,并且将杭州称为“帝城
”、“皇州”,因而认为朱淑真生于南宋;孔凡礼则是根据宋代做笺释的惯例判定朱淑
真晚于陈与义、康与之、胡仔、赵善扛四人,因为郑元佐为《断肠诗词》作注时引用了
此四人的诗句,并且认为前人所指朱诗作中出现的“魏夫人”乃牵强附会,并不是曾布
之妻。此外,为“魏夫人”非魏玩的还有金性尧和缪钺。⑸
邓红梅在《朱淑真事迹新考》中也论证了朱为南宋人。她认为魏仲恭作序时间不可信,
因为淑真集内有一首题为《月台》的诗,却必是晚于孝宗时作成。其诗云:“下视红尘
意渺然,翠阑十二出云颠。纵眸愈觉心宽大,碧落无垠饶地圆。”是为登眺之作。而邓
同时考证出来月台乃嘉定十四年至绍定元年由汪纲所建,如淑真真能登上月台远眺赋诗
,也一定是在这时或之后,魏仲恭则不可能著序于壬寅。③
(三).南北宋之交说
持此观点的主要为现代研究者,且广泛应用于朱淑真研究中,主要代表有冀勤、张璋以
及黄畲等。冀勤在其《朱淑真集注·校点说明》中整理了众多研究成果,提出朱淑真生
活年代大约在北宋神宗元丰二、三年至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间,共享年五十多岁;另张璋
、黄畲则是根据朱诗中出现的“魏夫人”等关键词来推断其在北宋神宗元丰初已有社交
活动,又从其《夜留依绿亭》中所说的“风传官漏到湖边”句得出在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时仍在世,最后推断出朱为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人。
二.籍贯考证
对于朱淑真的籍贯,一直是争议不断的重要议题。笔者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主要有
三种说法:钱塘说、海宁说以及归安说。归安说由于并不能出示有有力证据,后人多认
为其属穿凿附会,不足为信。
(一).钱塘说
钱塘说的持有者有田汝成、冯梦龙、王士祯等。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香奁艳语
》中说道:“朱淑真者,钱塘人。”⑹止如此,朱淑真作品也有不少是以杭州为背景的
,由此可见其确实曾在杭州生活。冯梦龙《情史》卷十三《朱淑真》条称:“朱淑真,
钱塘人。”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五《朱淑贞璇玑图记》:“……有记云:“绍定
三年春二月望后三日,钱塘幽栖居士朱淑贞书。””《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集部
·别集类存目一》:“《断肠集》二卷,宋朱淑贞撰。淑真,钱塘女子,自号幽栖居士
。”沈雄《古今词话》:“《女红志余》曰:钱塘朱淑真自以所适非偶,词多幽怨。”
陶元藻《全浙诗话》卷十九:“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下里人,世居桃村。”⑺
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里这样描述朱淑真的籍贯:“与李清照约略同时的,还
有一位能诗善词的钱塘(今浙江杭州)才女朱淑真。”也就是说,袁行霈是赞同钱塘说
的,但并未给出证据。
(二).海宁说
海宁说的持有者有明田艺蘅、明赵世杰、胡薇元等。如田艺蘅就在汲古阁刊本《断肠集
·纪略》中说道:“淑真,浙中海宁人。”赵世杰《古今女史》卷前的《姓氏字里详节
·朱淑真》条:“海宁人,文公侄女。”《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集部·词曲二》
:“淑真,海宁女子,自称幽栖居士。”胡薇元《岁寒居词话》:“海宁朱淑真,乃文
公族侄女。”⑻
以上各位专家均说到了海宁,但从古至今,海宁的称谓却是代表不同含义的。根据《中
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可以看出,海宁共指三个地方:广东惠来、安徽休宁以及今浙江海
宁。因此,诸家提出的海宁也具有一种不确定性。
魏秀琪则在其论文《朱淑真生平研究综述》中论证出朱淑真为海宁人,并且认为“海宁
之说的论证具有相当的分量,可以成为定论。今后在朱淑真的籍贯问题上,不应再含含
糊糊。”
三.身世考究
魏仲恭《断肠集序》里很清楚地说到朱淑真“嫁与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因
此有关朱淑真的身世,有统一的说法——生不幸,死亦不幸⑼,有存在许多争议的地方
——是否有婚外情、其夫是否官宦、死于何时,等等。
(一).婚外情问题
后人研究朱淑真的婚外情问题大多是从其诗词以及评论中推测的。其中一首《清平乐·
夏日游湖》中“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一句被认为就是生动地描述了朱与情人
幽会的场景。黄嫣梨认为朱淑真的诗词多是写相思缠绵的感情,应是为其恋人所写,但
从其诗歌中可以看出这些诗并非为其丈夫所写,因为她“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
秋风”,“纵有风流无处说”。由此可以推测,她在婚前应有一位恋人,并且持续联系
到婚后。
有论者根据“言为心声”的原则来考证朱婚外情的事实,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当代学者
陆家驹在《词人词事趣谈》中说道:“(朱淑真)由于丈夫不解风情,才幻想出另一境
界作为憧憬,也正是人之常情,岂可厚非?”的确,古代许多文人都写过代言体的恋情
之作,难道他们都有婚外情吗?我们不能将文学创作与实际生活划等号。如果现实中找
不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在作品中一泻自己的情感,求得心理的慰藉,那也很正常。而且
,朱生活在李清照之后,见证了其与其夫赵明诚有过的“江上共诗裁”的幸福生活,于
是心底里不可避免地会更强烈地渴望自己也能嫁给一个学识渊博、有共同兴趣爱好、能
互相支持和欣赏、志趣相投两情相悦的男子。但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得
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市井俗吏,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因此,
作为优秀女词人的她借作品反映自己内心的梦想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是很正常的,并
不能就此妄下推论说她有婚外情。
(二).所适何人
对于淑真所适何人,也是争议不断的议题。魏仲恭在《断肠集序》里明确地提到朱淑真
“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而后人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质疑。
邓红梅在《朱淑真事迹新考》中论证淑真其夫为汪纲——汪勃之曾孙,曾任司农卿,并
曾受诸官加身,甚得朝廷喜爱。这就是说,淑真所嫁之人并非魏仲恭所言“市井民家”
,而是一位门当户对的官宦人家。这是目前笔者所知唯一一篇明确提出朱淑真丈夫为何
许人的文章。她主要依据的是朱诗《卧龙》以及《代送人赴召司农》,因其诗中所言之
事与《宋史·汪纲传》内容一致,所以认为这是朱作与其夫汪纲的。
另外还有戚荣金、姜秀艳、郑新莉等人也对魏仲恭所言产生了怀疑,但只是纯粹的否定
,并无提出淑真所嫁何人。④
(三).死亡时间及原因
对于朱淑真的死亡时间及原因问题,许多研究者并无着意探究,只停留在对其身世、婚
姻及其诗词的研究上。只有少数的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总的说来,共有两种意见:一是青年死亡,二是中年死亡。
持青年死亡意见的学者认为淑真去世时其父母仍在,年纪尚小。如李承梅就根据魏仲恭
《断肠集序》推测出“(淑真)死时父母尚在,年龄不大”,并且其死并非正常死亡,
而是与水有关;又如经英美文说道“在饱尝了人间的甜酸苦辣,年轻的朱淑真愤然离世
。”罗时进认为她的父亲在她死时“以佛法并其生平著作荼毗之”。
而持中年死亡意见的学者则认为朱淑真去世时已年近五十。如黄嫣梨认为淑真不贞而死
于投水,其依据也是魏仲恭《断肠集序》,认为其对朱死因有暗示,即投水而死。根据
以上论证,分析可能是因为朱有婚外情,不堪忍受家庭与社会给自己带来的诽谤和攻击
而赴死。⑤
四.结束语
朱淑真是一位“生不幸,死亦不幸”的女诗人,她未能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所适非
偶,一生过着凄苦、寂寞的生活,却大胆向世人宣扬她的恋爱观,丝毫不忌讳,这点非
常值得人们的赞赏和敬佩。她把许多时间用在创作诗词上,并能以真动人。“真字是词
骨”⑾从朱词中可以看到这一特点。朱淑真以其女性特有的眼光来大胆表现自己的闺阁
生活和情感,比起之前的男性以女性角度来描写闺阁生活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人心。
她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女诗人。
注释: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 .仲恭.断肠集序【A】.冀勤.朱淑真集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3)、(4)、(5)、(6)、(7)、(8).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
报,2002:(09)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8)
(10).况周颐,蕙风词话
参考文献目录:
1.黄嫣梨.朱淑真研究
2.黄嫣梨.朱淑真事迹索隐【J】.文史哲,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1992年06期.
3.邓红梅.朱淑真事迹新考【J】.文学遗产,1994.(02)
4.近10年朱淑真研究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03.(12)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2年5期

就是
幼时
结识
从无

【在 y*******8 的大作中提到】
: 恩,好不容易读完了……
: 对朱淑真就知道这首词,结果还不是她的……百度了一篇朱淑真的介绍
: 朱淑真.娇痴不怕人猜的幽怨才女
: 在李清照去世不久,南宋初年的词坛又出现一为才女.其才情及诗词不亚于李清照.她就是
: 断肠词人朱淑真.
: 朱淑真大约出生在绍兴十年左右.她是杭州城里普通的一个小户人家女儿.家资尚丰,幼时
: 随兄入馆,逐渐显示出过人的才情.虽是小家碧玉,少女时期的朱淑真在偶然的机会下结识
: 了当时文坛最出名但晚年落魄的李清照.绍兴晚年,李清照已是近七十岁的妇人.生活从无
: 着落.靠在青楼填词作曲,给富贵人家写喜贴为生.
: 在一次为某贵夫人祝寿,李清照填了<长寿乐.南昌生日>一首,有歌女当场演唱.十余岁的

y*******8
发帖数: 1693
6
恩恩,我啥也不懂,谢谢指教啊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下面一篇是否要好一点?
: 朱淑真生平研究综述
: by 魏秀琪 - 2002
: 摘要
: 朱淑真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但由于史料记载不全,其作品又遭父母烧毁,尽
: 管后来经人整理,却已非原貌,因此对其身世学术界仍争议颇多。从仅存的史料以及约
: 388首作品中寻找她的身世踪迹成为了解她的窗口。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朱淑真身
: 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人试图对其进行概括整理,希望对今后的朱淑真身世研究有所裨
: 益。
: 关键词:朱淑真 女词人 身世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李清照在杭州生活很久 为何只字不提西湖unidentified_title
终于明白为啥大才子都喜欢喝酒醉酒了古代是不是全民整体写作文水平都很高?
自古文人多酒瘾,李白李清照鲁迅皆如此《金石录后序》和我 (转载)
等下班啦,随笔一篇,大家一笑了之从李清照到沈祖棻 z
【合集】风满楼社之上元佳节Re: 为什么王国维不喜欢李清照?
元宵诗句《香奁集》和《漱玉词》z
沔水诗话 (卷三)跟风出个谜题
三国鲜有“高富帅”:曹操刘备孙权都不达标古代才女的化妆境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淑真话题: 元夕话题: 李清照话题: 元夜话题: 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