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发信人: octlin (司南), 信区: NJU
标 题: 悼三十年好友高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7 12:15:10 2011, 美东)
这两年的岁末成了不祥的日子。去年的12月27我刚在浦东机场降落,收到北大顾忻的第
一条短信, 告知杜克大学政治学系的朋友史天健逝去。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失语。去
年暑假还和他在北京欢聚,事情发生如此突然,让我无法相信。昨日又接到高华学生的
电话, 老友已辞世。我对高华最近病情的变化知晓一二。几个星期前在意大利时,还
和朋友商量募款让他去台湾治疗之事。但噩耗传来, 仍然觉得高华走的太早, 太快。
告诉妻子时,一时竟不知说什么为好。大哀无言,唯有一幕幕回忆在脑中跳跃飞转。三
十多年的跨度,在那片刻,我只感到沉重和心痛。
我和高华1980年相识于南京大学。我读中文,他学历史,比我高两级。从小醉心历史的
我,当时还在为被中文系录取感到些许懊恼,发现有个历史系的学生跑到中文系听课,
当然很高兴。这个学生就是高华。而我呢,也时常跑去历史系听课。两个人似乎都对
对方的专业更感兴趣。一来二去,我和高华就结成了“忘年之交”,因为他长我九岁,
上学前就已工作过八年。熟悉了之后,才发现高华的兴趣其实不在文学,而在新闻。
来中文系听课的真正目的是为考新闻系研究生做准备。如今高华以治史名闻天下,知道
他当年这个爱好的人不会很多。
也许高华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毕业时他考新闻系研究生的努力没有成功。在
工作了两年后,他又考回南大历史系读研究生, 和我成为同届同学, 相处的时间自然
就更多了。八十年代初中期, 国内思想学术界坚冰消融,堪称早春二月,当时青年学
子对新知识新思想可以说是饥不择食地“通吃”, 吞下之后再反刍消化。记得当时西
方的社科著作主要通过港台的渠道传入大陆, 一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先通过
渠道搞到译本,整本复印, 再请一个老鞋匠装订成册, 然后大家传阅。(要知道,
当年复印机不多且所费不赀,更没有当今的装订技术手段,复印整本书是一个大工程)
。我们读后高谈阔论, 意气飞扬。 也时常各抒己见,争个面红耳赤。同时还兴致勃勃
地举办系列讲座, 推介自己的囫囵吞枣所得。现在回想起来, 当年的环境使得我们这
一代知识分子自我认同为天之骄子,大有世界之大舍我其谁的气概。记得在那激情燃烧
的年代, 高华给我的印象始终是一位稍稍超然的“智者”,他的言辞没有激昂和情绪
化的论断,而是条分缕析, 娓娓道来, 摆出各种看法,同时表明他的基本判断。读过
高华著作的人, 应该都熟悉他的这种思考风格。
1987年高华和我毕业后一同留在南大任教, 但我们作为同事的缘分被两年后的政治风
暴生生打断。当年我的单身宿舍是青年教师们的聚会之所,高华常常来我宿舍,坐在床
沿,点上香烟,然后在烟雾缭绕中款款阐述他对时局的分析。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6
月初的一天,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如何判断未来形势,高华似乎也失去了自信。我当
时的决定是尽快出国, 他也选择暂时回避,我们俩在南大的南园侧门 道别,不知此生
几时能再见, 唯有相互嘱咐保重。三年之后,我回国做论文调查,在宁重逢,回忆往
事, 唏嘘不已。历史学家只能记录和分析完成时态的人与事,高华承认,重逢的时间
比他当年的估计提前了许多。
1995年至96年间, 高华在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学者,我曾专门从北卡罗来纳去华盛顿
去看他。他在美期间以自行车代步,我担心在闹市里骑车不安全, 特地买了一个头盔
给他送去。高华后来对我说,那个头盔他还一直保留着。当时他正在构思写作《红太阳
是怎样升起的》,一个人旅居美国,生活压力很大。也许是他已年届不惑,而我又在异
国他乡打拼, 记得那时我和他的长谈, 谈论最多的不是学术,反而是对人生起伏的感
悟,对命运无常的浩叹。没有生活阅历的积累, 想要成为史学大家 谈何容易!几年后
高华变得满头白发,和他在艰苦环境下治学不无关系,但越发显示出他人生的沧桑和学
者的睿智。
我在杜克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后, 受聘到威斯康星大学任教。高华得知, 欣喜之
情溢于言表。这么多年来, 他对我的学术研究一直是鼎力相助。2002年, 我回国收集
材料, 准备撰写《历史视野中的网络政治》一书,高华热心地介绍我访谈思想家李慎
之、 网络写手安替等人,对我的写作大有裨益。我在英文版的序言里感谢的第一人就
是他。2005 年左右高华告诉我他一度曾想去华师大任教, 最终没有成功,其中原因之
复杂, 我听 得惊愕不已。2006年在香港见到高华,他还特意主持了一场我在中文大学
的报告会。 当时他雄心勃勃,和我详谈了今后几年的学术研究计划。不料2009年我突
然听到他患病的消息。当年暑假我携妻女去看望他, 被告知是误诊,当时为他高兴,
暂时放下心来。
但后来得到的消息愈来愈不乐观。今年秋天我在意大利教书, 当年南大高华的挚友刘
广明发来邮件,告诉我高华的近况。 除了响应朋友们募款让高华去台湾治疗的行动之
外,我本想利用休假回国的机会探望高华,看看还能为他做些什么。刘广明也买好了元
旦去南京的车票, 想再见老友。25号圣诞节,我请学生们来家里吃饭, 也叫上了在威
斯康星访学的高华的一位博士生姜超。提到高华, 我们祈愿他能继续坚持下去。没想
到一天之后高华兄就驾鹤西去。上天这么薄情,不给我们再多一点点时间,看到三十年
的老友这样离开,心有不甘啊!
高华是一位当今中国难得的学者。他具备思想批判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多重侧面。批判者
的品质使得他以深刻犀利的眼光审视历史,鞭辟入里,发常人所不能言。他的心血之作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独立思考学者的风采。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使
得高华对现实更持批判态度,愤不公之世,嫉低下之俗。凭心而言,高华心目中的理想
社会似乎只能存在于不可及的将来和他的精神世界之中,这和身为史学家的他构成了无
解的悖论。我曾和高华戏言,不论他身处何时何地,以其这种秉性,他永远注定了要充
当让当权者感受不悦甚至愤怒的角色。
如今你已彻底超脱尘世, 进入另一个世界。愿你现在的世界充满爱,智慧与真诚, 因
为那是你一生的理想。安息吧, 我的三十年老友!
周永明
2011年12月27日 于麦迪逊
(*作者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教授。因没有mitbbs ID,所以代为转发。) |
wh 发帖数: 141625 | 2 看到南大版好几篇纪念文章都用了“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真是虎虎生风。现在看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 发信人: octlin (司南), 信区: NJU : 标 题: 悼三十年好友高华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7 12:15:10 2011, 美东) : 这两年的岁末成了不祥的日子。去年的12月27我刚在浦东机场降落,收到北大顾忻的第 : 一条短信, 告知杜克大学政治学系的朋友史天健逝去。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失语。去 : 年暑假还和他在北京欢聚,事情发生如此突然,让我无法相信。昨日又接到高华学生的 : 电话, 老友已辞世。我对高华最近病情的变化知晓一二。几个星期前在意大利时,还 : 和朋友商量募款让他去台湾治疗之事。但噩耗传来, 仍然觉得高华走的太早, 太快。 : 告诉妻子时,一时竟不知说什么为好。大哀无言,唯有一幕幕回忆在脑中跳跃飞转。三
|
M**********t 发帖数: 1842 | 3 怕过时就读去年新鲜出炉的《革命年代》吧。。。 呵呵
其实何必为了赶时髦去读那些你未必感兴趣的近代史
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南大版好几篇纪念文章都用了“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真是虎虎生风。现在看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
s**********n 发帖数: 3199 | 4 zan 虎虎生风
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南大版好几篇纪念文章都用了“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真是虎虎生风。现在看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
p***r 发帖数: 20570 | 5 hehe,辛弃疾写给朱熹的,高要是知道,可能会不好意思我怀疑。
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南大版好几篇纪念文章都用了“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真是虎虎生风。现在看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不是为了赶时髦啊。近代史想绕也绕不过去,读近现代文学总要涉及政治史。我还做过
革命文学研究,哈哈,黄子平写的革命、历史、小说给我印象深一些。专做革命史的不
怎么看。你们放假出去玩了吗?
【在 M**********t 的大作中提到】 : 怕过时就读去年新鲜出炉的《革命年代》吧。。。 呵呵 : 其实何必为了赶时髦去读那些你未必感兴趣的近代史 : : 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是啊,以前qicheji写辛弃疾就用了这句话,看得人豪气顿生。我也觉得稍有点过……
给你看qicheji写的辛弃疾/朱熹的两段: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做场游戏——小谈辛弃疾 by qicheji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6 12:51:56 2011, 美东)
谈起辛弃疾,通常人们都会想起他的词,都会用“豪放”一词来形容他。这样的概括,
就好像一说到法国人就“浪漫”,说德国人就“严谨”一样,是非常非常粗线条的。粗
线条当然不意味着完全不正确,但是如果满足于粗线条,就不可能真正立体地了解一个
人。而要从细节来了解辛弃疾,就首先要谈到他和宋代理学的关系。
虽然几乎没人真正了解理学究竟为何物,但是人人都会不假思索地把理学和“万恶”的
“封建礼教”相联系,似乎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理学家们带来的。而首当其冲担受这
个罪名的,无疑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如何为理学正名,当然不是本文的目的,
不过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朱熹的思想在其有生之年并没有受到朝廷的器重而成为正统的
意识形态,恰恰相反,包括陈来、田浩(Hoytt Tillman)等中外学者都早已指出,由
于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朱熹的学派受到了很大的压制,甚至被称为“伪学”。在朱熹
过世之时,很多人包括门生旧友都不敢送葬。而有一位朱熹生前的好友,慨然题写了“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如生”这十六个字来赞美刚刚西去的理学大师。
此人,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对朱熹的这番赞誉,和理解他自己的词有什么关系?辛弃疾的弟子范开曾经这样
说他的老师:“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所谓气节和功业,一般都会
理解成为辛弃疾的渴望抗金的雄心。这自然不错。从陶渊明到李白到辛弃疾,对功业的
态度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从陶渊明所谓的“隐逸”,到李白的半遮半掩在自称
要“功成身退”的同时又整日哀怨地自比被流放的屈原崔骃,最后到辛弃疾明确地宣称
“功名本是,真儒事”。这样的一个转变,在我看来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潮有所联系
的。魏晋的隐逸成风,唐朝的道教侠风,都对陶渊明和李白对于功业的态度或多或少有
着影响。而有宋一代,北宋词人代表苏轼就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壮年时的他也
曾豪言“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为君王出谋划策以泽被百姓
,显然是苏轼的愿望。苏东坡九岁时读《后汉书•范滂传》时,曾对母亲说:“
我如果做个像范滂那样的人,您会同意么?”苏母回答说:“你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
做范滂的母亲么?”这是一则著名的故事,年幼的苏东坡以慨然赴死的东汉名臣范滂为
榜样,而没有对母亲说自己长大要成为司马相如那样的文人,这足以说明对于苏轼来说
,最初的理想抱负正在于治国。
在这一点上,辛弃疾和苏轼是一脉相承的。辛弃疾强调自己的理想就是“为祖宗、为社
稷、为生民”。这样的抱负显然和北宋理学家张载著名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相呼应。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和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治国平天下的朱熹是好友,从
而对朱熹有着如此高的评价。而宋代理学对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辛弃疾的诗歌上。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hehe,辛弃疾写给朱熹的,高要是知道,可能会不好意思我怀疑。 : : 红太阳升起那本书会不会觉得过时?
|
M**********t 发帖数: 1842 | 8 呵呵,娃小就在附近玩玩。你们呢?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为了赶时髦啊。近代史想绕也绕不过去,读近现代文学总要涉及政治史。我还做过 : 革命文学研究,哈哈,黄子平写的革命、历史、小说给我印象深一些。专做革命史的不 : 怎么看。你们放假出去玩了吗?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只出门买菜,哈哈。costco的所有玩具都卖光了。娃咳嗽。精神还好,希望不会像去年
一样肺炎住院。
【在 M**********t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娃小就在附近玩玩。你们呢?
|
M**********t 发帖数: 1842 | 10 hehe, 出门注意保暖。 买玩具上amazon啊。 弟瓜喜欢啥?
俺娃现在最喜欢遥控的小直升机,当然,是看我玩,呵呵。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只出门买菜,哈哈。costco的所有玩具都卖光了。娃咳嗽。精神还好,希望不会像去年 : 一样肺炎住院。
|
p***r 发帖数: 20570 | 11 昨天陪老婆逛街,也看到遥控直升机卖,有点动心。
【在 M**********t 的大作中提到】 : hehe, 出门注意保暖。 买玩具上amazon啊。 弟瓜喜欢啥? : 俺娃现在最喜欢遥控的小直升机,当然,是看我玩,呵呵。
|
j******n 发帖数: 21641 | 12 安替也火过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只出门买菜,哈哈。costco的所有玩具都卖光了。娃咳嗽。精神还好,希望不会像去年 : 一样肺炎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