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2019晒书单】乱读的一年
相关主题
[2014书单]古典文学 -- 乐斋词 (转载)
[2014书单]《留学生活》卖几本三联和中华书局的书
【2015晒书单】一些书新闻:习大大念叨的书,你看过多少?
【2017晒书单】读了大半年中学生读物的一年求推荐图书馆购买中文图书书单 (包子答谢) (转载)
来来,贴个余老师的大作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火爆朋友圈:看书看海能冥想
还有几本书要送《中国大历史》
[bssd]由吃螃蟹贴想起的文革周年纪念
傅高义:美国的问题就在于只觉得自己制度好 (转载)有一种文学带着伤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本书话题: 作者话题: 印本话题: 官窑话题: 公式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E
发帖数: 1977
1
年纪大了,对读书这件事看得越来越俗。除了文史工作者,一般人读闲书不过是消遣,
和打麻将吸大麻一样的。
本来以为今年读了不少画册,结果翻看读书笔记,还是历史书多
1.《资治通鉴(卷259-294)》,中华书局版。最近对于五代史发生兴趣,所以在去年
读《新五代史》的基础上,读了《资治通鉴》最后36卷,晚唐五代部分。不得不承认,
司马光著作的文学性还是比较强的。司马光很少直接跳出来评论历史事件,但是字里行
间都是儒家那一套世界观。
2.《南北战争三百年》,李硕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Kindle电子书。 这本书是作
者的博士论文,可以看出作者在尽他的所能在古代战争史研究中迈出科学的第一步。这
本书讨论的主题包括战争技术(第一编)、南北朝期间的具体战例(第二编)、战争背
后的社会结构(政权组织形式、财政、甚至文化)(第三编)。 第一编是讨论战争技
术,也就是战术问题的,是全书最“科学化”的一编,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这也是全
书最“反传统”的一部分。本书的研究方法不脱传统,基本上是读书-思考-写作。既然
要用科学方法研究,就应该借鉴一些理工科的方法,起码是数理方法。西方应该早有人
做重现冷兵器战争的实验,中国没有这个传统和能力的话,也应该借鉴别人的研究结果
。而全书唯一一个数学公式,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的动能公式,作者都错写成动量公式。
可见数理基础之差(包括作者的导师),这在理工科大学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出现,
是不应该的。 从论文的标准来看,第一编算是满足博士论文的部分要求,有创见、有
材料。而第二和第三编不光本身价值不高,更要命的是没有一个明确的逻辑线索,和第
一章的联系太弱,打乱了整个研究的框架,只能算是败笔。要从内容上打分的话,本书
大概在5/10到6/10之间。
3.《沈从文的湘西》,沈从文著,卓雅摄影,“作家与故乡”系列之一,生活书店出版
有限公司2016年7月1版1印本。正好这两天听高晓松说起沈从文,他说对沈从文文字的
印象就是水淋淋的。这正和我的印象一模一样。不记得这书里有没有提到太阳,但总觉
得书里的故事是昏黄的,仿佛每次回到中国的时候,太阳被水汽遮挡得轮廓不清,每个
毛孔都立刻浸润在潮湿中。全书的气味,特别像柳永《雨霖铃》里的几句“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同样是秋天,相比之下,老舍和郁达夫的北京
,就清爽,明快。
4.《冯骥才的天津》,冯骥才著,冯骥才等摄影,“作家与故乡”丛书之一,生活书店
有限公司2016年7月一版一印本。 印象里从来没有读过冯骥才的文字。 本书是个杂烩
。前半本是老老实实的个人回忆录和散文,到了中间忽然变成莫名其妙的一篇关于津门
文化的书序,后半本则都是小说的节选了(都是开头),或者是短篇小说。这些文字的
唯一共同点就是背景都是天津,从晚清到现代。 。文章收入的冯骥才的回忆录,其实
大部分和天津关系并不大(《逛娘娘宫》可以说是天津味最浓的了),放在当时时代背
景下的任何大城市中产以上阶级都可以。倒是小说部分,从对话到人物设置,有意地凸
显了“津味”。
5.《王安忆的上海》,王安忆著,陆宗寅等摄影,“作家与故乡”丛书之一,生活书店
有限公司2016年7月一版一印本。 忽然发现,我很少读女作家的书。我最近几年读的书
,除了几本英文书之外,中文书几乎都是男性作家的。是因为中国书的作者男女比例更
加悬殊么? 本书和《冯骥才的天津》一样,本质都是作家的回忆散文集。取同一名字
,只是为了丛书的整齐罢了。本书和上海的关系其实并不大。虽然作者在上海长大,回
忆的内容也多为作者从儿童到少年的一小段,甚至主要局限在儿童时期。地域色彩并不
明显。考虑到当时全国城市一样灰扑扑,她的回忆可以套在当时相当多的家境较富裕的
城市儿童身上。这些散文与其说地域和时代色彩鲜明,还不如说是女性色彩鲜明。女性
作家的敏感、细致,表现无遗。选文之杂,和冯骥才那本有一拼。 对于文章内容都没
有什么印象了。只是觉得王安忆的那种匮乏时期的城市儿童生活,和我的童年略有仿佛
。有的时候,会闻到阳光的午后,那种从潮湿的水泥地面蒸发出来的味道,一辈子也忘
不了。
6.《从废园到燕园》, 唐克扬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8月1版1印本。多
年前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觉得清华校园规划远胜过北大校园。读了此书,才知道我那
些年的印象完全是错误的。燕大在设计和成型之初,从整体到局部,绝不逊色于近在咫
尺的清华园。 燕大和清华有很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由美国主导开办的大学。清华来
自于美国退赔的庚款,而燕大来自于美国教会募集的捐款。从硬件到软件,两校都相当
的“美国化”。仅仅这本燕京大学的校园建设史,让我觉得起码主持燕京大学规划和建
设的人们,是把燕大校园当成他们的私产来经营的(本来也是教会的私产),他们追求
尽善尽美,又精打细算。没有他们这种精神,不会有当时冠绝全国的燕园。彩云易散琉
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燕大条件美好得让人担心。果然,建立在乱世的燕大仿佛建立
在流沙上的塔。本书的插图质量太差。考虑到大量插图都模糊不清,我觉得不能完全怪
罪于原版图的质量,更像是编辑或者印刷的问题。这书的插图差到都没有办法传递信息
的地步了。
7.《巨婴国》,武志红著,PDF电子书。 有很多东西,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名字。
甚至只要大家喜欢这个名字,它本身是否有价值都无所谓。 《巨婴国》这部近50万字
的书的最大价值在我看来也就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这是个万能的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作者和读者也是这么做的。大多数和中国有关无关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以此解释,万有理
论? 在巨婴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案例,提出了很多看来很辣
眼的概念,比如“病态共生”、“共生绞杀”、“全能自恋”、“互害型社会”等等。
初看似乎也有道理,再推人及己,也出了些冷汗。这就是心理学的杀伤力吧。 其实武
志红把巨婴的观点扩大到“国”上,我想他也是有所指的。这大概是为什么这书被禁得
这么彻底的原因。
8.《爱看书的插画》,汪家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9月1版1印本。 在
三联书店的微信公众号里多次看见这本书的推荐。想来这种轻松文艺的风格正是三联擅
长的,回国买了一本带回来。有点小失望,这书的品质没有期待的那样好。 本书的作
者是老编辑,多年来对西方文学情有独钟。这么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西方文学翻译作品
,本书就是回忆这些读过的西方文学作品,并且每篇文章都有不少随着这些中译本出版
的插图,绝大多数插图都是外文版本有的。 但是本书的题目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我读
过的有插图的西方文学作品》。 本书作为休闲读物,特别是对和作者有同样阅读经历
的读者来说,是不错的。但是恐怕对于更广大的读者,缺乏惊喜和共鸣。这是因为本书
文章题材非常狭隘,而见识又没有特别出众之处,流于肤浅。大概处于成本考虑,一些
应该彩色的插图被印成了黑白,原作之美大打折扣(比如何多苓绘制的《带阁楼的房子
》)。 我非常阴暗地猜测,如果作者不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并且在三联书店担任过副
总编,恐怕以本书的品质,不会在三联出版并且得以重点推介。相比之下,由西泠印社
出版的,由爱好者编写的《鲁拜集插图精选》要良心得多了。
9.《唐五代宋元山水名迹》,谢稚柳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一版一印本。8
开大画册。
这书初版于1957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绝版已久。由作者的女儿谢小珮整理
出版。本书结构简单,是谢稚柳对于三十五幅古画的简评。谢稚柳看见这些画时多是私
藏品,而今天已基本流入各大博物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画大多数流入美国的博
物馆。谢的点评很精简,而且往往做不同画家的横向比较。说实话光看这三十五幅画很
多评语难以消化理解:大概要和谢一样仔细研究过大量名画原本的细节才能有体会,一
般人根本做不到。本书的重头部分是三十五幅画的图版。谢小珮女士和责任编辑的大多
数时间是同各大博物馆联系,以取得这些画的高质量扫描图片。有意思的是可以找到的
原图,大部分在美国三家博物馆:大都会、纳尔逊、弗利尔。我发现来自于这三家的图
,都非常规范,图版质量极高。而且每幅图的英文部分,都有详细的信息:馆藏编号,
图的尺寸,还有入藏信息。来自于上海博物馆的图就没有这些信息,只有画名。但是也
还有不错的局部放大图。来自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也没有任何类似美国博物馆的详细
信息。感觉中国博物馆坐拥大量国宝级文物,结果连具体的收藏整理工作也不细致:或
者不公布这些信息。
10.《宋瓷笔记》,刘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9月1版,Kindle电子书
。 这是一部非常松散的文集,前半部分是半学术性质的论文,后面是类似游记的散文
。作者刘涛,大概是深圳文物管理办公室的调研员。他本行不是学考古或者文物,后来
工作中接触了瓷器。本书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反复强调了他个人的两个发现:
一是钧瓷并不是北宋的,最早发源于金。它可能是汝瓷变化来的。二是哥窑要更晚,可
能要迟至明初,所以传世哥窑都不可靠。总的来说,本书干货不多。
11.《晚年周恩来》,高文谦著,PDF电子书。 不同于海外大多数的大陆政治揭秘书籍
,本书出版时候引起了一些反响。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相对来说质量较高,同政治八
卦书不在一个层面上;另一方面作者高文谦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
生平研究小组组长。是因为作者曾经的官方身份,他得以接触到被官方封存的档案;又
因为他研究的黄金时期是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而写书在美国,两者的奇妙结合产生了
这部书,既有别人接触不到的史料做依托,又完全跳出官方意识形态粉饰。从学术角度
上来说,本书作者作的多,述的少。较少引用原始资料,而多是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
一个缺陷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作者在不少地方引用了李志绥的回忆录。李志绥的书,
特别是中文版,已经被很多人证实添油加醋过甚。
12.《中国社会政治史·隋唐五代卷》,萨孟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
月北京1版1印本。 这是一本专门史,其实叫做《中国政治制度史》似乎更合适。社会
方面,讨论得远没有政治制度详细。本书和《国史大纲》一样,都是透过现象谈本质的
,值得一读再读。本书的精妙之处全在于细节。大量引用史书原文,而作者的评论其实
也是摘抄自原文,所以没办法做一个整体的评论。
13.《宋代官窑瓷器》,李辉柄著,故宫出版社2013年6月北京1版1印本。本书作者不同
意刘涛观点,干脆推倒重来。这书223页,其实文字部分不多,内容也简单。他的观点
如下: 1.所有汝官哥钧都应该称为“宋代官窑”。所以本书包括了除了定窑外的四大
名窑。 2.宋代官窑分北宋和南宋。传统意义上的“北宋官窑”根本不存在。北宋官窑
就是汝窑+均窑。 3.均窑是实实在在的宋代瓷器,产自河南禹县。他不同意那个刘涛先
生指认“宣和元宝”钱模为作伪铁证,认为还有待辨认。 4.南宋官窑分为修内司窑和
郊坛窑。修内司窑窑址找不到,考虑到著名的“哥官不分”,修内司窑就是哥窑,民间
的龙泉哥窑是另外一个类别。被认定为修内司窑窑址的老虎洞官窑,其实是郊坛窑的一
个分店,产品一样。郊坛窑的产品似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官窑”(我的理解)。不知
道是学术训练、思维方式、还是文笔的原因,作者的几篇论文尽管观点明确,读起来却
感觉逻辑不强,特别是证据不强。本书制作算是中规中矩,大部分图版质量不错,但是
都是呆板的瓷器三视图(侧视、俯视、仰视),很少细节图。而图版编辑质量太差,只
提供一个名字,没有收藏信息,没有实物尺寸、没有博物馆编号。
14.《宇宙的创生》,方励之著,台湾凡异出版社民国91年(2002年)10月初版。方励
之先生在中国大陆的时候,本职工作之外竭力于思想启蒙。不光是政治思想启蒙,也包
括科学思想启蒙。当然以他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身份,做这类工作最合适不过了。他
写过两本科普小册子《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后续篇《宇宙的创生》。
有的人是科学家做科普,但是表达能力不行,科普文章佶屈聱牙,读者难以体会。 方
励之先生却兼有两者之长。特别是他属于学“通”了的人物,所以讨论话题真的是深入
浅出,比喻和举例都直白而恰当。科普文章如何引入公式一直是个难题,公式越多,读
者越少。但是没有公式,很多逻辑又讲不透。方励之先生不沉溺于公式又不逃避公式,
简繁之间,选择恰当。本书中,特别是公式部分,不少错讹。我对比了大陆1987年科学
出版社版本的PDF扫描文件,发现绝大多数错误都是科学出版社版就有的。当年中国出
版质量之低劣,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把近三十年的成果再增益上去。如今
方先生已经逝去好几年,这书就如同阿西莫夫的科普著作一样,永远停留在那个思想活
跃光辉灿烂的1980年代了。
15.《白沙宋墓》,宿白著,“宿白集”之一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月
1版2印本。 全书篇幅不大,正文+注释只有154页, 勤力的话半天就可以读完。 全书
结构非常清晰。第一部分属于“述”,是严谨的考古报告。三座宋墓,一二三号写下来
,一号详细而二三号简略。并不是因为作者故意取舍,而是因为一号墓等级明显高,可
写的东西多。第二部分是“作”,是对三座墓做的两篇总结性研究,包括年代,墓主人
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身份,以及本墓葬对于其它考古研究的资料贡献。 读考古报告的
部分,首先的印象是作者学问广博。光是介绍墓室仿木构的名词就让人目接不暇。那些
宋代服饰、用具的专有名词,光是生僻字就让普通读者头大。好在作者并不故作高深(
本来也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的书),仔细对照图版还是能读懂个大概。 本书的一个特点
是注释极多,旁征博引,各类古书、古画、考古资料互相印证,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网
。本书在考古界很有名,大概有范式的作用。本书展示了一个好的考古发掘工作样板,
也给后人写科学的考古报告一个清晰的样板。图版部分确实是本书最需要提高的部分。
重回1956拍摄现场图片是不可能了。听说白沙宋墓一号墓的墓室壁画与墓砖整体切割,
现在还封存在国家博物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开重新拼接,再拍摄一些高水平的图片

16.《二十世纪物理学》。这书我先买了中文版,然后买了英文原版。原版从任何意义
上都胜过中文版。都没有读完。中文翻译者名单一大串,我还怀疑这里面多是贴牌,有
大量代工的学生做了无名英雄。整体中文版的翻译不忍卒读,感觉是先用google翻译然
后人工润色的。一个怪现象,中文版不使用中文的句号“。”,而是英文的“.”多年
读书似乎只此一例,这符合规范么?所有图版质量都不如原版而且缩小了。以我浅薄的
物理知识,对比英文原版,已经发现公式有错排,或者竟然整个公式遗漏的。出版社是
好心,但是出了个半成品。
S***E
发帖数: 1977
2
年纪大了,对读书这件事看得越来越俗。除了文史工作者,一般人读闲书不过是消遣,
和打麻将吸大麻一样的。
本来以为今年读了不少画册,结果翻看读书笔记,还是历史书多
1.《资治通鉴(卷259-294)》,中华书局版。最近对于五代史发生兴趣,所以在去年
读《新五代史》的基础上,读了《资治通鉴》最后36卷,晚唐五代部分。不得不承认,
司马光著作的文学性还是比较强的。司马光很少直接跳出来评论历史事件,但是字里行
间都是儒家那一套世界观。
2.《南北战争三百年》,李硕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Kindle电子书。 这本书是作
者的博士论文,可以看出作者在尽他的所能在古代战争史研究中迈出科学的第一步。这
本书讨论的主题包括战争技术(第一编)、南北朝期间的具体战例(第二编)、战争背
后的社会结构(政权组织形式、财政、甚至文化)(第三编)。 第一编是讨论战争技
术,也就是战术问题的,是全书最“科学化”的一编,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这也是全
书最“反传统”的一部分。本书的研究方法不脱传统,基本上是读书-思考-写作。既然
要用科学方法研究,就应该借鉴一些理工科的方法,起码是数理方法。西方应该早有人
做重现冷兵器战争的实验,中国没有这个传统和能力的话,也应该借鉴别人的研究结果
。而全书唯一一个数学公式,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的动能公式,作者都错写成动量公式。
可见数理基础之差(包括作者的导师),这在理工科大学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出现,
是不应该的。 从论文的标准来看,第一编算是满足博士论文的部分要求,有创见、有
材料。而第二和第三编不光本身价值不高,更要命的是没有一个明确的逻辑线索,和第
一章的联系太弱,打乱了整个研究的框架,只能算是败笔。要从内容上打分的话,本书
大概在5/10到6/10之间。
3.《沈从文的湘西》,沈从文著,卓雅摄影,“作家与故乡”系列之一,生活书店出版
有限公司2016年7月1版1印本。正好这两天听高晓松说起沈从文,他说对沈从文文字的
印象就是水淋淋的。这正和我的印象一模一样。不记得这书里有没有提到太阳,但总觉
得书里的故事是昏黄的,仿佛每次回到中国的时候,太阳被水汽遮挡得轮廓不清,每个
毛孔都立刻浸润在潮湿中。全书的气味,特别像柳永《雨霖铃》里的几句“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同样是秋天,相比之下,老舍和郁达夫的北京
,就清爽,明快。
4.《冯骥才的天津》,冯骥才著,冯骥才等摄影,“作家与故乡”丛书之一,生活书店
有限公司2016年7月一版一印本。 印象里从来没有读过冯骥才的文字。 本书是个杂烩
。前半本是老老实实的个人回忆录和散文,到了中间忽然变成莫名其妙的一篇关于津门
文化的书序,后半本则都是小说的节选了(都是开头),或者是短篇小说。这些文字的
唯一共同点就是背景都是天津,从晚清到现代。 。文章收入的冯骥才的回忆录,其实
大部分和天津关系并不大(《逛娘娘宫》可以说是天津味最浓的了),放在当时时代背
景下的任何大城市中产以上阶级都可以。倒是小说部分,从对话到人物设置,有意地凸
显了“津味”。
5.《王安忆的上海》,王安忆著,陆宗寅等摄影,“作家与故乡”丛书之一,生活书店
有限公司2016年7月一版一印本。 忽然发现,我很少读女作家的书。我最近几年读的书
,除了几本英文书之外,中文书几乎都是男性作家的。是因为中国书的作者男女比例更
加悬殊么? 本书和《冯骥才的天津》一样,本质都是作家的回忆散文集。取同一名字
,只是为了丛书的整齐罢了。本书和上海的关系其实并不大。虽然作者在上海长大,回
忆的内容也多为作者从儿童到少年的一小段,甚至主要局限在儿童时期。地域色彩并不
明显。考虑到当时全国城市一样灰扑扑,她的回忆可以套在当时相当多的家境较富裕的
城市儿童身上。这些散文与其说地域和时代色彩鲜明,还不如说是女性色彩鲜明。女性
作家的敏感、细致,表现无遗。选文之杂,和冯骥才那本有一拼。 对于文章内容都没
有什么印象了。只是觉得王安忆的那种匮乏时期的城市儿童生活,和我的童年略有仿佛
。有的时候,会闻到阳光的午后,那种从潮湿的水泥地面蒸发出来的味道,一辈子也忘
不了。
6.《从废园到燕园》, 唐克扬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8月1版1印本。多
年前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觉得清华校园规划远胜过北大校园。读了此书,才知道我那
些年的印象完全是错误的。燕大在设计和成型之初,从整体到局部,绝不逊色于近在咫
尺的清华园。 燕大和清华有很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由美国主导开办的大学。清华来
自于美国退赔的庚款,而燕大来自于美国教会募集的捐款。从硬件到软件,两校都相当
的“美国化”。仅仅这本燕京大学的校园建设史,让我觉得起码主持燕京大学规划和建
设的人们,是把燕大校园当成他们的私产来经营的(本来也是教会的私产),他们追求
尽善尽美,又精打细算。没有他们这种精神,不会有当时冠绝全国的燕园。彩云易散琉
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燕大条件美好得让人担心。果然,建立在乱世的燕大仿佛建立
在流沙上的塔。本书的插图质量太差。考虑到大量插图都模糊不清,我觉得不能完全怪
罪于原版图的质量,更像是编辑或者印刷的问题。这书的插图差到都没有办法传递信息
的地步了。
7.《巨婴国》,武志红著,PDF电子书。 有很多东西,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名字。
甚至只要大家喜欢这个名字,它本身是否有价值都无所谓。 《巨婴国》这部近50万字
的书的最大价值在我看来也就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这是个万能的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作者和读者也是这么做的。大多数和中国有关无关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以此解释,万有理
论? 在巨婴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案例,提出了很多看来很辣
眼的概念,比如“病态共生”、“共生绞杀”、“全能自恋”、“互害型社会”等等。
初看似乎也有道理,再推人及己,也出了些冷汗。这就是心理学的杀伤力吧。 其实武
志红把巨婴的观点扩大到“国”上,我想他也是有所指的。这大概是为什么这书被禁得
这么彻底的原因。
8.《爱看书的插画》,汪家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9月1版1印本。 在
三联书店的微信公众号里多次看见这本书的推荐。想来这种轻松文艺的风格正是三联擅
长的,回国买了一本带回来。有点小失望,这书的品质没有期待的那样好。 本书的作
者是老编辑,多年来对西方文学情有独钟。这么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西方文学翻译作品
,本书就是回忆这些读过的西方文学作品,并且每篇文章都有不少随着这些中译本出版
的插图,绝大多数插图都是外文版本有的。 但是本书的题目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我读
过的有插图的西方文学作品》。 本书作为休闲读物,特别是对和作者有同样阅读经历
的读者来说,是不错的。但是恐怕对于更广大的读者,缺乏惊喜和共鸣。这是因为本书
文章题材非常狭隘,而见识又没有特别出众之处,流于肤浅。大概处于成本考虑,一些
应该彩色的插图被印成了黑白,原作之美大打折扣(比如何多苓绘制的《带阁楼的房子
》)。 我非常阴暗地猜测,如果作者不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并且在三联书店担任过副
总编,恐怕以本书的品质,不会在三联出版并且得以重点推介。相比之下,由西泠印社
出版的,由爱好者编写的《鲁拜集插图精选》要良心得多了。
9.《唐五代宋元山水名迹》,谢稚柳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一版一印本。8
开大画册。
这书初版于1957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绝版已久。由作者的女儿谢小珮整理
出版。本书结构简单,是谢稚柳对于三十五幅古画的简评。谢稚柳看见这些画时多是私
藏品,而今天已基本流入各大博物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画大多数流入美国的博
物馆。谢的点评很精简,而且往往做不同画家的横向比较。说实话光看这三十五幅画很
多评语难以消化理解:大概要和谢一样仔细研究过大量名画原本的细节才能有体会,一
般人根本做不到。本书的重头部分是三十五幅画的图版。谢小珮女士和责任编辑的大多
数时间是同各大博物馆联系,以取得这些画的高质量扫描图片。有意思的是可以找到的
原图,大部分在美国三家博物馆:大都会、纳尔逊、弗利尔。我发现来自于这三家的图
,都非常规范,图版质量极高。而且每幅图的英文部分,都有详细的信息:馆藏编号,
图的尺寸,还有入藏信息。来自于上海博物馆的图就没有这些信息,只有画名。但是也
还有不错的局部放大图。来自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也没有任何类似美国博物馆的详细
信息。感觉中国博物馆坐拥大量国宝级文物,结果连具体的收藏整理工作也不细致:或
者不公布这些信息。
10.《宋瓷笔记》,刘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9月1版,Kindle电子书
。 这是一部非常松散的文集,前半部分是半学术性质的论文,后面是类似游记的散文
。作者刘涛,大概是深圳文物管理办公室的调研员。他本行不是学考古或者文物,后来
工作中接触了瓷器。本书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反复强调了他个人的两个发现:
一是钧瓷并不是北宋的,最早发源于金。它可能是汝瓷变化来的。二是哥窑要更晚,可
能要迟至明初,所以传世哥窑都不可靠。总的来说,本书干货不多。
11.《晚年周恩来》,高文谦著,PDF电子书。 不同于海外大多数的大陆政治揭秘书籍
,本书出版时候引起了一些反响。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相对来说质量较高,同政治八
卦书不在一个层面上;另一方面作者高文谦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
生平研究小组组长。是因为作者曾经的官方身份,他得以接触到被官方封存的档案;又
因为他研究的黄金时期是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而写书在美国,两者的奇妙结合产生了
这部书,既有别人接触不到的史料做依托,又完全跳出官方意识形态粉饰。从学术角度
上来说,本书作者作的多,述的少。较少引用原始资料,而多是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
一个缺陷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作者在不少地方引用了李志绥的回忆录。李志绥的书,
特别是中文版,已经被很多人证实添油加醋过甚。
12.《中国社会政治史·隋唐五代卷》,萨孟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
月北京1版1印本。 这是一本专门史,其实叫做《中国政治制度史》似乎更合适。社会
方面,讨论得远没有政治制度详细。本书和《国史大纲》一样,都是透过现象谈本质的
,值得一读再读。本书的精妙之处全在于细节。大量引用史书原文,而作者的评论其实
也是摘抄自原文,所以没办法做一个整体的评论。
13.《宋代官窑瓷器》,李辉柄著,故宫出版社2013年6月北京1版1印本。本书作者不同
意刘涛观点,干脆推倒重来。这书223页,其实文字部分不多,内容也简单。他的观点
如下: 1.所有汝官哥钧都应该称为“宋代官窑”。所以本书包括了除了定窑外的四大
名窑。 2.宋代官窑分北宋和南宋。传统意义上的“北宋官窑”根本不存在。北宋官窑
就是汝窑+均窑。 3.均窑是实实在在的宋代瓷器,产自河南禹县。他不同意那个刘涛先
生指认“宣和元宝”钱模为作伪铁证,认为还有待辨认。 4.南宋官窑分为修内司窑和
郊坛下窑。修内司窑窑址找不到,考虑到著名的“哥官不分”,修内司窑就是哥窑,民间
的龙泉哥窑是另外一个类别。被认定为修内司窑窑址的老虎洞官窑,其实是郊坛下窑的一
个分店,产品一样。郊坛窑的产品似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官窑”(我的理解)。不知
道是学术训练、思维方式、还是文笔的原因,作者的几篇论文尽管观点明确,读起来却
感觉逻辑不强,特别是证据不强。本书制作算是中规中矩,大部分图版质量不错,但是
都是呆板的瓷器三视图(侧视、俯视、仰视),很少细节图。而图版编辑质量太差,只
提供一个名字,没有收藏信息,没有实物尺寸、没有博物馆编号。
14.《宇宙的创生》,方励之著,台湾凡异出版社民国91年(2002年)10月初版。方励
之先生在中国大陆的时候,本职工作之外竭力于思想启蒙。不光是政治思想启蒙,也包
括科学思想启蒙。当然以他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身份,做这类工作最合适不过了。他
写过两本科普小册子《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后续篇《宇宙的创生》。
有的人是科学家做科普,但是表达能力不行,科普文章佶屈聱牙,读者难以体会。 方
励之先生却兼有两者之长。特别是他属于学“通”了的人物,所以讨论话题真的是深入
浅出,比喻和举例都直白而恰当。科普文章如何引入公式一直是个难题,公式越多,读
者越少。但是没有公式,很多逻辑又讲不透。方励之先生不沉溺于公式又不逃避公式,
简繁之间,选择恰当。本书中,特别是公式部分,不少错讹。我对比了大陆1987年科学
出版社版本的PDF扫描文件,发现绝大多数错误都是科学出版社版就有的。当年中国出
版质量之低劣,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把近三十年的成果再增益上去。如今
方先生已经逝去好几年,这书就如同阿西莫夫的科普著作一样,永远停留在那个思想活
跃光辉灿烂的1980年代了。
15.《白沙宋墓》,宿白著,“宿白集”之一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月
1版2印本。 全书篇幅不大,正文+注释只有154页, 勤力的话半天就可以读完。 全书
结构非常清晰。第一部分属于“述”,是严谨的考古报告。三座宋墓,一二三号写下来
,一号详细而二三号简略。并不是因为作者故意取舍,而是因为一号墓等级明显高,可
写的东西多。第二部分是“作”,是对三座墓做的两篇总结性研究,包括年代,墓主人
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身份,以及本墓葬对于其它考古研究的资料贡献。 读考古报告的
部分,首先的印象是作者学问广博。光是介绍墓室仿木构的名词就让人目接不暇。那些
宋代服饰、用具的专有名词,光是生僻字就让普通读者头大。好在作者并不故作高深(
本来也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的书),仔细对照图版还是能读懂个大概。 本书的一个特点
是注释极多,旁征博引,各类古书、古画、考古资料互相印证,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网
。本书在考古界很有名,大概有范式的作用。本书展示了一个好的考古发掘工作样板,
也给后人写科学的考古报告一个清晰的样板。图版部分确实是本书最需要提高的部分。
重回1956拍摄现场图片是不可能了。听说白沙宋墓一号墓的墓室壁画与墓砖整体切割,
现在还封存在国家博物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开重新拼接,再拍摄一些高水平的图片

16.《二十世纪物理学》。这书我先买了中文版,然后买了英文原版。原版从任何意义
上都胜过中文版。都没有读完。中文翻译者名单一大串,我还怀疑这里面多是贴牌,有
大量代工的学生做了无名英雄。整体中文版的翻译不忍卒读,感觉是先用google翻译然
后人工润色的。一个怪现象,中文版不使用中文的句号“。”,而是英文的“.”多年
读书似乎只此一例,这符合规范么?所有图版质量都不如原版而且缩小了。以我浅薄的
物理知识,对比英文原版,已经发现公式有错排,或者竟然整个公式遗漏的。出版社是
好心,但是出了个半成品。
d********m
发帖数: 3662
3
读完这贴感叹一下
矮油我的妈喂
wh
发帖数: 141625
4
赞美勤力!
修内司不是凤凰山那个窑吗?以前听考古老师说刚挖出来时很多碎片,天天有人去捡漏
,几年后碎瓷一片不剩。本来说郊坛下是修内司的分店啊,怎么而今倒过来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年纪大了,对读书这件事看得越来越俗。除了文史工作者,一般人读闲书不过是消遣,
: 和打麻将吸大麻一样的。
: 本来以为今年读了不少画册,结果翻看读书笔记,还是历史书多
: 1.《资治通鉴(卷259-294)》,中华书局版。最近对于五代史发生兴趣,所以在去年
: 读《新五代史》的基础上,读了《资治通鉴》最后36卷,晚唐五代部分。不得不承认,
: 司马光著作的文学性还是比较强的。司马光很少直接跳出来评论历史事件,但是字里行
: 间都是儒家那一套世界观。
: 2.《南北战争三百年》,李硕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Kindle电子书。 这本书是作
: 者的博士论文,可以看出作者在尽他的所能在古代战争史研究中迈出科学的第一步。这
: 本书讨论的主题包括战争技术(第一编)、南北朝期间的具体战例(第二编)、战争背

S***E
发帖数: 1977
5
行家啊。谢谢纠正一个错误,是“郊坛下”不是“郊坛”。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赞美勤力!
: 修内司不是凤凰山那个窑吗?以前听考古老师说刚挖出来时很多碎片,天天有人去捡漏
: ,几年后碎瓷一片不剩。本来说郊坛下是修内司的分店啊,怎么而今倒过来了。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朗读《别丢掉》林徽因来来,贴个余老师的大作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这书怎么这么hot? (转载)还有几本书要送
饭岛爱这书咋看 那么长 300多PAGE[bssd]由吃螃蟹贴想起的
转载:一本极烂的穿越小说-你猜到是谁了没有? (转载)傅高义:美国的问题就在于只觉得自己制度好 (转载)
[2014书单]古典文学 -- 乐斋词 (转载)
[2014书单]《留学生活》卖几本三联和中华书局的书
【2015晒书单】一些书新闻:习大大念叨的书,你看过多少?
【2017晒书单】读了大半年中学生读物的一年求推荐图书馆购买中文图书书单 (包子答谢)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本书话题: 作者话题: 印本话题: 官窑话题: 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