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陈冲新片《英格力士》
相关主题
《天下无贼》 (转载)猜猜我昨晚看《小姨多鹤》看到几点?
新人来报道~贴个插画~严歌苓原著:幸福来敲门
[bssd] 【十强赛】猴豫记 by 干巴巴 ( 一,二)低调地奔一个
[夏夜纳凉]大都会的中国特展好挤啊中国当代电影史小测验(Ver. 2.0 Pro)
ZZ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道德深入人心的国家 (转载)海报,这个太赞勒
《末代皇帝》[伯克利征文]最难忘的春晚
看了太阳照常升起 不得不说 太阳 [剧透]中国八十年代的姑娘气场完爆今日一众妖孽(转) (转载)
陈冲哪位了解的给说说zz纯粹巧合?每一个海外电影海报都有一个中国宿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陈冲话题: 英格话题: 力士话题: 中山装话题: 刘爱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转个新片介绍——电影挺想看看;评论的政治味儿浓了点,不利于吸引各种政治立场的
观众……
柏林当地时间2月20日,陈冲执导新片《英格力士》首张国际版海报出现在《Screen》
电影节场刊上,这是这部电影自去年10月杀青后首次曝光。
(首张国际版海报)
陈冲与柏林电影节颇有缘分,1995年她曾担任电影节评委,「那时候是世纪之交,我在
柏林看到了非常多灰色、沮丧的电影,对我来说太没有意义,当时我就决定自己写剧本
,拍一部有意义的电影。」
于是《天浴》诞生了,她在回旧金山的飞机上完成了80%的剧本,一年后入围柏林主竞
赛。
自1998年《天浴》之后,陈冲再执导华语电影;特意选择在柏林作为《英格力士》的起
点,可谓用心良苦。
1998年世纪末的金马奖,《天浴》勇夺7项大奖,这部文革知青题材的影片让陈冲转型
导演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20年后,陈冲导演以同样是文革背景的《英格力士》归来,
无疑格外让人期待。
1 电影海报上的「中山装」
先从电影海报说起。
《英格力士》首次曝光的国际版海报颇为神秘,主体是一个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中山装
的雕塑。
这件雕塑作品就叫《中山装》,来自旅居澳洲的雕塑家隋建国。
(隋建国代表作,原名《衣钵》,更常以《中山装》为人所知)
隋建国经常被澳大利亚同行问起:「中国人拼命工作、赚钱、买房子,好像完全没有生
活一样,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他勾连起成长经历和家国记忆,尤其是毛时代的战争灾荒和十年
劫难,接续着,又激发他创作日后的《中山装》作品。
一开始是能摆上桌的十件,像是泥塑,正面残破不堪。后来改用铸铝材质,越做越大,
先是高140厘米,后来到了240,雕塑变得更坚硬、膨胀,甚至嚣张,人站在这件「衣服
」前明显感到压迫,方才达到目的。
雕塑是照着毛泽东在重庆和蒋介石合影时穿着的那件创作的,抽掉了穿着的主体,只剩
把风纪扣系紧到脖子的空壳衣服,兀自站着。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抵达重庆时穿中山装,让这个服装定格于历史)
栗宪庭后来评价这部作品,说它是坚硬的壳子,提供了一种束缚感。
机械冷冰的空壳不再表达雕塑家本人的气质或情绪,从而能成为某种「观念」的容器,
将历史与现实装进去,将每个人心里的阴影装进去。
那些革命年代留给人们在心理上的阴影。「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穿着一件你看不见的中山
装」,类似一种历史造就的国民性。
蓝色卡其布中山装曾是江浙沪一带男知青最爱的装扮。
衬上米黄色卡其布裤子,就是时髦和无可替代的青春。整齐划一的着装暗和着当时对集
体理想主义的崇尚。
那么,影像是否也和海报上这件雕塑一样,想要讲人心底的暗影?
2 王刚与「英格力士」
2004年,《英格力士》出版,是《当代》和新浪合评的年度长篇,专家和读者都投了它
第一。
那阵子,王刚锋头正健。
头年,他编剧的《天下无贼》得了奖,在金马拿最佳编剧。他在博客生生写了五千字,
算是获奖感言。
有报纸说严肃文学界很激动,认为《英格力士》算中国第一部成长小说。
小说发表之时,曾有多个导演看重。辗辗转转,版权后来到了陈冲手里。导演和作家亲
自编剧,去年夏天在新疆塔城开机。
新华网还报道了这件事,就是通篇只用「特殊年代」,替代文化大革命。
终版有怎样改动还不得而知,但无怪陈冲会喜欢这个故事。《英格力士》讲的是新疆的
上海知青和下一代人。
3「英格力士」与「特殊年代」
「英格力士」即English,想必每个学过英语的中国中学生都有过用汉语标注英文读音
的经历,这四个字,很中国特色。
故事发生在天山脚下,用了孩子的视角。
十二岁的刘爱爱着迷人的女老师阿吉泰,腰肢扭起来像河边夏天的榆树叶,在风中轻轻
摇晃。
阿吉泰的影子会从清晨的窗户飘进来,温暖,诱发渴望。少年性意识的萌生象征着他对
如此多事物的向往。
(女教师阿吉泰,苏比努尔 饰)
「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呢?」刘爱想。他在蛮荒的边疆生长,孤独和脆弱
像与生俱来一样。
权力是刘爱总是念叨的词。
他没有成人的权力,没有出生在大城市的权力,没有读很多书的权力,没有听音乐的权
力。这让他愤怒,想要反叛。
我想,他其实是在谈权利。但在革命剥夺一切的时候,权力,这更能体现主动和斗争的
词,确实更符合实际。
书中占不小篇幅的性描写只有两类,一类是少年的幻想,一类是房间门缝传来的呻吟,
指向那个年代的压抑。
刘爱靠偷听和偷窥,知晓了很多成人的事情。
他的父母亲同为清华大学的设计师,会在夜里偷偷放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曲。
(穿着中山装的父亲,王志文 饰)
但日头里,原来设计大剧院的父亲,在墙面画主席肖像,对他就像上刑一样。
知识和专业低到尘埃。父亲有天被革委会的主任打了一巴掌,被刘爱看在眼里。
心疼父亲,更替他的软弱不争,刘爱对父辈的怜悯,更多时候以审视的样子出现,真实
得近乎残忍。
「人总是这样的,从来都是亲近的人互相伤害。最残酷的行为往往发生在亲人之间。」
他想。
父亲被扣上写反动标语的帽子,躺在地上,开始像个可怜虫一样哭泣。他边扇自己的耳
光,边说我活不长了,希望获得母亲的同情。可是,母亲没有动,因为恐惧而产生了对
父亲的仇恨。
她对父亲的失望,反过来让这个男人无地自容。他恨自己,也恨母亲,因为母亲的眼神
让他受不了。
这观感出自刘爱的内心。难怪他说,「童年的忧郁经常远远胜过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
而后他发现母亲在深夜换上高跟鞋踏着露水出去,和校长偷情。门后传来的呻吟,让他
茫然,也让他怨恨。
可能我们都快忘了,时代曾经是怎样的暴君,扭曲和践踏着几乎每一个人。
书的作者特别提起过刘爱的父亲,整本书最不合时宜的人。他有受难者的某种姿态,时
代又带来满身伤痕,连妻子都会不经意地捅他一刀。
「看到别人倒霉了,自己心里怎么会难过呢?是高兴的。」刘爱说,「我爸爸妈妈就是
这样。」
五月,满天雪花被阳光照射得欢喜。自我野蛮生长的刘爱,和生活在物质精神双重蛮荒
的同龄人,遇上了英语老师王亚军。
老师从上海来,优雅、谦和,就象是一首巴洛克时代的乐曲,平衡而中性。他爱穿笔挺
的毛料衣服,身上有雪花膏的香味,在浴室洗澡的时候要穿着泳裤。
他用录音机播放标准「林格风」的英语,还有一本很厚的、硬壳、墨蓝色的英语词典。
在戈壁的70年代学习英语是什么感受?就好像可以乘着戈壁滩上的大风,越过塔里木沙
漠,越过额阿尔泰那边的额尔齐斯河,一直漂到欧洲的英国,最后才落到美国。
(《英格力士》电影中的维族街)
那本英语字典,连同王亚军,代表着能通向世界的文明,一种不属于此处的高贵,教会
了他仁慈,还有灵魂的意味。
王亚军和字典都是意象,刘爱爱上了这些。他为此戴眼镜、喷香水,模仿王亚军,争取
他的注意,甚至为偷取字典摔断了手。
父母质问他,那个王亚军的房间里是不是有黄色东西?
什么是黄色东西,刘爱想,「在英语老师的房间里有什么吸引我的东西?仅仅是那本字
典吗?你们这些愚蠢的大人,你们难道真的不知道,在英文词典和香水背后的那些吸引
我的气息是什么吗?」
成年人的世界少有理解和接纳王亚军的。他的轻盈和现代是异类,换句话,就是作风有
问题。
后来,王亚军被污蔑为流氓罪受到批斗,由爱干净的上海老师变成了穿着胶筒、满身泥
水的建筑工人。
再后来,还是孩子的刘爱和同样是受难者的父母,为求自保,联手把英语老师送进了监
狱。
高贵的王亚军成了殉道士。他温柔的笑成了刘爱的伤痕回忆。他常问自己,在记忆里,
每当面对他的微笑时,为什么你总是伤心?
最终,晦暗的时代裹挟书里每一个人,无人成功逃脱,悲剧是整体性的。
但在这个体的全然失败中,那种人性深处的微妙细腻和对别处的追求,仍然成为美好事
物和情感的光亮,提供罕有的抚慰。
(袁泉 饰 刘爱母亲,王传君 饰 王亚军)
4 「英雄主义」陈冲
陈冲用「英雄主义」这个词形容《英格力士》,那种「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们依然
望向缕缕阳光的温暖和抚慰,一种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拥抱生活的英雄主义」。
陈冲在文革时期成长长,在80年代成名,尔后毅然抛弃名利场的热闹长居美国热烈拥抱
生活,有好本子才接拍电影。
大抵,她就是在实践这种「英雄主义」。
1979年,她还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念书时,被选为《小花》的主演,和另外两位主演刘晓
庆、唐国强成为中国最为人熟知的三张脸孔。
(《大众电影》1979年5月刊,封面「小花」陈冲)
随后陈冲赴美留学,刘晓庆在内地辗转。
陈冲最开始去美国时在中国餐馆当领班,老板会在所有客人进门时大声介绍「这是中国
最大牌的演员」。
在好莱坞,华人从来没有一张具有代表性的脸。陈冲开始学习改变自己的发型,穿着,
妆容以及走路姿态。
她变得美艳了。
《大班》是陈冲第一次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担任主演,片中有不少暴露的场景,电影传回
国内引起哗然。「小花怎么变了」,小时也从表兄嘴里听到过。
电影杂志的编辑则形容是「一种难堪」。地铁站的电影海报,把陈冲的蓬发、胸脯、胳
膊、长腿一样一样都掏出来,要她装配起来像配件一样,就这样搁到橱窗。
这种敌意在1985年的春晚开始弥漫,因为陈冲发言时提到「现在中国」,被报纸刊登出
来,「去美国四年,竟称我们为中国。」
如果你经历过那个时代,会感受到那种冲击。80年代的出国热,以及当时的影视作品反
映出来的,对留美华人的复杂态度。
在美国,陈冲曾拍过一套泳装照,作为试演时用。
提起那套照片时,陈冲的描述却呈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状态。
「初衷是拍一张性感的照片,结果留下了健康的模样。不是那种典型媚态,也没有半点
淫秽。我喜欢自己的单纯。」
1987年的奥斯卡,《末代皇帝》拿下了除了男女演员以外的各大奖项。
陈冲和尊龙站在颁奖台上,既兴奋,又紧张。她听到一个又一个得奖的消息,忍不住替
大家感到高兴。
陈冲的头发仅仅热烫了一下就上台了。那时候陈冲年轻,不需要太多粉饰,觉得打扮成
这样就足够好看了。
陈冲曾形容自己。「我脑子里可爱的女人是恬静的,也常常渴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可爱
的女人。但是在耻辱的熔炉里,炼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女人。她刚强固执,不撞南墙不
回头。她爱大笑,却笑得很不文雅。」
回头看当年的照片,当时的那个女孩真的是非常非常漂亮的一个孩子。
陈冲对这个剧本的选择,总让人想起当年她拍的《天浴》。
严歌苓的原著,跟少年生活百分贴近,她说读时仿佛就看到了电影。
陈冲出身医学世家,幼时听「林格风」唱片学英语。
1967年,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因曾留学欧美,被指为外国间谍和反革命。外祖父是著名药
理学家,不愿意承认自己从未犯的罪行,当年自杀。
世界颠倒了,有种恐惧。陈冲后来几次提起,说这是生活当中特别刻骨铭心的回忆,连
带着敏感和不安全。
到了她10岁,不让小孩插队是家里的讨论中心。眼见着有人插队就再也见不到了,回来
的面目全非。
所以要演戏,为了留在城里。
1997年,也是隋建国开始创作《中山装》的年份,演员陈冲筹资100万美金,独立制片
,拍摄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处女作的意味是生理上的。她说导的时候身上每个毛孔都长着,有那种婚嫁之夜的敏感
、期待、恐惧,前所未有的感受力。
由于剧本牵涉文革,《天浴》未能获得有关部门的拍摄许可。它在西藏偷偷拍,像打游
击一样,每天都害怕哪哪冲出来些人,把机器给没收。
从严歌苓小说到电影的《天浴》,拿下第35届金马影展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
男女主角等多项大奖,这是陈冲的导演处女作
这个聚焦知青上山下乡悲剧的故事,因为袒露的政治批判和情色场景被禁,同时又在金
马上拿了历史第一次大满贯,揽获七项。
李小璐那时还不是什么「平嘻王」和塑料花姐妹,初出茅庐,演那个纯洁陷入肮脏的文
青秀秀,看哭了许多人。
秀秀死了,象征着一代人,包括陈冲,对文革的狂热、牺牲和最终的幻灭。
理想主义的旗帜倒下,有种残酷的诗意。
陈冲自己讲,拍《天浴》是起码提醒一下自己,曾有过一个神圣的时代,哪怕自认为神
圣。而非许多影片爱描绘的那些现代生活,那些猥琐、变态和精神萎靡。
这大概,是理想主义的教育出身会怀有的那种浪漫,精神追求上的,即便有时显得虚幻。
《天浴》里那个逮谁睡谁的女孩,最后被一种无能但高贵的力量所枪杀。
有些散散落落的情节,小说里没有,陈冲加了进去,大都是关于那个被阉割的牧马人老
金的。
老金帮秀秀铺床,去找陷入大雨的秀秀,带着怀孕的她找场部的坏人算账。抬高他高贵
又纯洁的爱,才有末了拯救无力的痛,于是要毁掉一切,震撼人心。
这种放大特殊年代纯洁感的笔法,跟《英格力士》有种接近。
5 王刚与陈冲
王刚用了八年,构思写作这部小说。它是王刚的半自传。里面大部分人物都有原型,若
干还是真名出场。他出生在新疆,父母亲在文革也受过冲击,孩子看多了冷眼和欺凌。
写的时候王刚年过四十,收敛了之前总想要向上爬的野心。
王刚在八十年代从新疆漂到北京,入读鲁迅文学院,跟莫言、余华、刘震云和严歌苓当
了同学。
下海热那阵,他靠给影视项目拉赞助赚了第一桶金,可炒地打了水漂,屡屡受挫,又回
头写剧本。有那种无法出人头地,得不到权力的惆怅和委屈。
他想像余华、严歌苓那样被改编而火起来,没想得当了两次电影(《甲方乙方》和《天
下无贼》)编剧都是改编别人的作品,还都得了奖。
他一度是作家圈里最有钱的那个,但始终未能像他的同学那样成名。而当他经商不断失
败,他的同僚已经开始持续产出好作品。
到了不惑的年纪,他满怀失败感。文学重新提供慰藉。
他重新开始长篇小说的写作,就有了《英格力士》。
《英格力士》卖得不错,中文再版6次,企鹅买下了全部的海外发行。
王刚说,这部小说的成功让他受宠若惊。
这个形容自己在人生不停错过饭点的人,觉得他总被命运开玩笑。
陈冲比他小一岁,都从那个年代走过来,对只手覆人的命运都有着巨大体认。
不过陈冲不断突出重围,牢牢把握住了自己。
而王刚,好像总是棋差一招,得不到命运垂青。
(陈冲在《英格力士》片场,右二为王刚)
无论是得到命运垂青还是天意弄人,在翻云覆雨的大时代下,任何人都走不出那道阴影。
时代的阴影里,个体的卑微与光芒,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命题,也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永
难背弃的主题。
这是他们性格的底色,经历整整十年对热切与纯洁的追求,经历余下几十年的折返与长
考,你会发觉有的东西早已根深蒂固,就像是火焰燃烧过后的余烬。
或者,你可以称之为一种年代的共通感。
是以,作为编剧、小说家的王刚,和作为演员、导演的陈冲,才会在这一刻有了交集。
为了不能忘却,我们尤为期待这部电影。
wh
发帖数: 141625
2
看到中山装,我最先想到的是张明敏……
查了一下雕塑家隋建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他自己对中山装的
体会比上面那篇评论更含蓄委婉些:
http://art.ifeng.com/2015/0813/2471514.shtml
《衣钵》:中国人身上穿着一件看不见的衣服
记者:1996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你做了一批非常有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其中
之一是那件巨大的中山装《衣钵》。有意借用带有伟人痕迹的公共符号并无限放大,是
要针对什么问题?
隋建国:这个阶段我主要在考虑社会主义文化。我1956年出生,已经是社会主义时期了
,我两岁的时候“大跃进”就开始了。10岁的时候毛主席倡导“文化大革命”,20岁“
文革”结束,我最好的时间都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度过的,所以我当然要考虑毛主席和
社会主义的关系。《衣钵》、《衣纹研究》、《睡觉的毛主席》就是思考这些问题的产
物。
记者:你现在对“文革”还有什么记忆?
隋建国:“文革”开始时我10岁。其实1966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有很重的“文革”味道了
,只不过1966年爆发得很厉害。
小学叫做红小兵,中学时叫做红卫兵,但那时候的红卫兵跟1966-1968年毛主席在天安
门广场接见的红卫兵不一样。1966-1968年的红卫兵破坏力非常强,他们不受任何控制
。我加入红卫兵的时候,“文革”的最高潮已经过去了,已经有点体制化了。所谓红卫
兵很像后来的青年团。
记者:身处“文革”的年代并不觉得“文革”是一件负面的、扭曲的事?
隋建国:没有啊,那时候觉得“文革”非常重要,毛主席说,“文化大革命”要有好多
次,要继续革命,因为党内的资产阶级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会不断产生
的,所以要发扬继续革命的精神。小时候没有学到很多的知识,但革命精神还是被培养
起来了。
到了80年这个启蒙时代,我们这代人有很多反省。因为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生命力很
强,很多苦都没有把我们压倒。我16岁就进工厂,再累再苦,睡一觉就歇过来了。就是
因为年轻,多少年之后回忆起来,好多苦都忘了,记住的都是热闹,今天这个时代所没
有的事,它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根据。当然经过反省也会知道,在这些背后是什么
在起作用?我们为什么会那样生活?明明该上学,该获得知识却没有获得,导致后来的
生活遇到很多困难。知识不能更新,这代人后来又遇到下岗,文化水平不行,都没法重
新就业,慢慢地被这个时代抛弃。所以我们这代很多人把心思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甚至
强迫孩子去成功。
记者:在做《衣钵》这个系列的时候,是有这一段人生经历做根据的。
隋建国:对,我是有我的情感在里边的。你的生命经历过了,想忘掉也忘不掉的,不继
承也得继承。那个时代已经把你塑造成型了。所以我说《衣钵》是中国人身上穿的一件
看不见的衣服,它永远在你的身上,在你的灵魂里。
记者:《衣纹研究》把中山装穿到了西方的古典雕塑上,是一种带有讽喻的对话方式。
隋建国:《衣纹研究》谈的是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的文艺其实就是把西方的文艺系
统移植到中国来,芭蕾舞、美术、电影、音乐都是如此。但是,又要用它来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服务。光着屁股的大卫是没法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得穿上件衣服,那就穿上
中山装。
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裸体雕塑,那是反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虽然意识形
态说那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但咱们还是把它放在学校里,因为它需要被拿来当工具
使用。学校里还是要画人体,画石膏像。如果你把人体拿出来,等于把西方文化直接搬
到中国来,那是不行的。必须给它穿上衣服。把一个裸体穿上工人、农民的衣服,于是
它就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了。
记者:外国人看到这件作品是什么反应?
隋建国:他们觉得社会主义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太深,居然拿一件中山装来给大卫穿上
。为什么把一件中山装拿到我们巴黎来?干吗把我们的艺术品穿上中山装?这是强行改
造我们。但是不改造如何为社会主义服务呢?
记者:“中山装”是你卖得最好的作品,我听说那时候是做一件卖一件,也采用过不同
的材质。如今回看,你觉得这件作品的意义在哪里?
隋建国:它为中国当代艺术确立了一个形象。什么叫中国当代艺术?一看,这就是。王
广义的《大批判》也是借用“文革”的形式,又有跨国资本主义的符号,反映了今天中
国的现状。不过艺术家之间尽量避免互相影响,让自己个性更强,自我发展更完整。艺
术就是自我完成。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个新片介绍——电影挺想看看;评论的政治味儿浓了点,不利于吸引各种政治立场的
: 观众……
: 柏林当地时间2月20日,陈冲执导新片《英格力士》首张国际版海报出现在《Screen》
: 电影节场刊上,这是这部电影自去年10月杀青后首次曝光。
: (首张国际版海报)
: 陈冲与柏林电影节颇有缘分,1995年她曾担任电影节评委,「那时候是世纪之交,我在
: 柏林看到了非常多灰色、沮丧的电影,对我来说太没有意义,当时我就决定自己写剧本
: ,拍一部有意义的电影。」
: 于是《天浴》诞生了,她在回旧金山的飞机上完成了80%的剧本,一年后入围柏林主竞
: 赛。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zz纯粹巧合?每一个海外电影海报都有一个中国宿敌!ZZ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道德深入人心的国家 (转载)
纯文学角度讨论一下《步步惊心》,从《咱们结婚吧》想到的《末代皇帝》
毛主席的最后的芭蕾舞演员(转载) (转载)看了太阳照常升起 不得不说 太阳 [剧透]
Netflix 今天出的新鲜热辣新剧《马可·波罗》陈冲哪位了解的给说说
《天下无贼》 (转载)猜猜我昨晚看《小姨多鹤》看到几点?
新人来报道~贴个插画~严歌苓原著:幸福来敲门
[bssd] 【十强赛】猴豫记 by 干巴巴 ( 一,二)低调地奔一个
[夏夜纳凉]大都会的中国特展好挤啊中国当代电影史小测验(Ver. 2.0 Pro)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陈冲话题: 英格话题: 力士话题: 中山装话题: 刘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