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转】試析宋朝古文大家的時代背景-林淑惠
相关主题
杨二美国人对淮海战役的研究
清明上河图拥有10大密码与预言?zz【一年读完圣经】 8/20(1)《以西结书》第十七章
ZT每個國家的網友最常搜尋地點奥古斯丁《忏悔录》8
全球十大安全國家 台灣奪第2 (zz) (转载)香严智闲的故事
臭老九代表----韩寒爹和瘟相北韩6名士兵逃往中国
温家宝:中国改革开放方向和政策不会改变后来治蜀要深思
邓小平连王安石都不如说说吴禄贞案和张振武案
北辽为啥叫北辽?李自成率众活煮烹食明朝小福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北宋话题: 藩鎮话题: 文人话题: 宋朝话题: 軍隊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a
发帖数: 11067
1
試析宋朝古文大家的時代背景 林淑惠
壹、寫作動機
北宋優秀文人輩出:范仲淹、司馬光、歐陽脩、三蘇、王安石等,不勝枚舉,其佳
作名篇亦是中學國文教材中的常客。除文人本身的努力與天資之外,北宋的時代氛圍是
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北宋鼎盛的文風又是如何形成的?北宋的政經局勢又是如何牽動
著這些文人的遭遇?如何影響這些文人的人生觀念與處世態度?希望透過北宋時代背景
的分析介紹,能更深入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人心聲,了解文人的生命。
貳、北宋的時代背景
北宋自趙匡胤於西元九六O年稱帝起,到西元一一二七年徽宗、欽宗被金人俘擄止,凡
一百六十七年,史稱北宋。北宋雖然大致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五代十國七十餘年的分裂
割據之局,卻從來沒有強盛過。飽受契丹、党項、女真等外族的侵擾,歷盡迫害屈辱,
最後更亡於外族。這固然由於歷史給予它的負擔過分沉重,諸如契丹人的熾盛,燕雲十
六州的喪失等;但主要還在宋人的無法振作,這又與宋的國策有極密切的關係。
宋的國策,簡言之是「強幹弱枝」。其基本原則,約有二端:其一是中央集權,使中央
的各項權力如軍、政、財等權都超越地方。其二是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其目
的在糾正五代武人亂國的弊病,自太祖起,北宋的歷代君主一直謹慎遵行這個政策,直
到滅亡而後止。
一、 中央集權:
太祖為厲行「強幹弱枝」的國策所作的重要工作,是整頓禁軍和削弱藩鎮。在整頓禁軍
方面,太祖在酒宴間婉勸石守信、高懷德等人辭職,改授節度使,將禁軍兵權收歸中央
,史稱「杯酒釋兵權」;命諸州挑選精兵,送至京師以補禁軍之缺,又立更戍法,遣禁
軍戍邊,使往來道路,習勞苦,自是使全國精銳部隊多集中於京師附近,且「更戍法」
使將帥和兵士頻繁地調動,杜絕了晚唐五代以來將帥專兵,士卒驕惰的狀況。
與整頓禁軍並行的,是削奪藩鎮的權力。宰相趙普認為:
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太祖從其建議,逐步削減藩鎮權力,首先以文臣代替武將出任節度使;其次於首長之外
,別置通判,以節制藩鎮之權;其三收藩鎮財賦及刑法之權,太祖命諸州的死刑案件,
在行刑前,須將該案奏聞中央,交刑部詳覆,在財賦方面,太祖命諸州所收賦稅,除了
供給本州的用度之外,其餘錢帛均須輦送京師;更在開寶二年(九六九),撤消若干五
代殘餘的藩鎮,「強幹弱枝」的國策,至此已大致實現。
二、 文人政治:
太祖鑑於晚唐五代藩鎮的流毒,不但削奪藩鎮之權,將全國精兵集中於京城附近,更進
一步推行「與文教,抑武事」 的政策,《宋史‧文苑傳》記載:
自古創業垂統之君,即其一時之好尚,而一代之規撫可以豫之矣。藝祖革命,首用文吏
而奪武臣之權,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學之名;及其即
位,彌文日增。自時厥後,子孫相承。上之為人君者無不典學,下之為人臣者,自宰相
已至令錄,無不擢科;海內文士,彬彬輩出焉。
太祖不但以「文臣知州事」,而且大量拔擢文官,優禮文官,仁宗時蔡襄曾說: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轉呤梗氖恳玻恢
菘ぃ氖恳病
可知北宋文人政治概況,太祖還立下了「不欲以言罪人」,「不殺士大夫」和「優待文
士」 的誓規,太宗以下君主,更將此誓規奉為家法,遵行勿替,由於宋室的禮遇重視
,使得宋朝士大夫地位特別高,「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士大夫既有最高榮譽,也激發
了本身的責任感,所以宋代的士大夫特別重視氣節。」 在真宗、仁宗、英宗幾朝,名
臣輩出,吏治循良,這與皇帝的重視文治有莫大的關係,對宋代文化發達,也有極大的
鼓勵作用。但其中難免有不肖之徒,為務高名,在朝廷「不欲以言罪人」、「不殺士大
夫」的狀況,大放厥詞,好持苛論,時常使言事流於意氣之爭,這也是促成宋代黨爭的
原因。
宋朝優禮文士,以文人治國,並非意味著執政者,完全相信多數由文人出任的百官
,為提高君權,牽制官員,宋朝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監察制度。諫院由宰相屬官漸臻獨立
,職權由諫諍皇帝轉為監察百官,與御史台職事相混,合成一勢,共為「為人主之耳目
」。又「許風聞言事者,不問其言所從來,又不責言之必實」 「台諫合一」和「風聞
言事」使得監察機構與中書、樞院并立,使百官之間相互監控牽制,如此一來集結於中
央的權力,又自然落在君主一人身上。台諫制度對於「折奸臣之萌,救內重之弊」 固
然有其成效,但也造成群臣對立的流弊,權力過分制衡也造成政事效率不彰的後遺症。
太祖這套治國之策,在當時的確不失為救時良藥,它平息了五代擾攘的世局,奠定
宋朝文化昌盛的根基,自有其不可抹滅的價值,但太祖以後的皇帝們,只知墨守成法,
不能因時制宜,因此末流所及,衍生出許多弊端,使北宋國勢日趨貧弱。正如朱熹所說: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
一連串的軍事政策,使宋代國家太平,藩鎮不再成為威脅,但對外的戰爭卻屢次失敗,
甚至必須以納幣求和的方式,勉強維持一個暫安的局面;國家內部的經濟危機,也日漸
嚴重,政府入不敷出,漸至無法支持,造成此種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國家財政的困難。
換言之,軍事和財政問題,成為北宋兩大隱憂,且日趨嚴重,幾乎動搖國本。
一、軍事方面:
宋朝軍隊員額雖多卻積弱不振,實與中央集權的軍事制度以及宋室「信用文人」、「重
文輕武」的觀念有關。軍事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幾方面:其一軍隊素質低落,北宋採
取饑年募兵之策,以為「饑歲莫急於防民之盜,而防盜莫先於募兵為先」 。又認為「
方凶歲饑年,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 再加上「宋室
信用文人,造成士人在社會上地位的崇高,相反的,軍人遭輕視,其素質與社會地位,
也因而日益低落」 ,雖然有效地防止內亂,但卻使軍隊成了難民收容所,兵額雖然擴
大,但戰鬥力卻極弱;其二,宋朝將精銳的禁軍多數集中在京師,形成內重外輕之勢;
其三,採取統兵權與調兵權相分離的策略,雖賦予了三司(殿前司、侍衛馬軍司與侍衛
步軍司)統帥以統兵大權,但卻剝奪了調兵之力,「凡天下兵籍,武官選授及軍師卒戍
之政令悉歸樞院。」 而樞密院又直接向皇帝負責。遇有戰事,統兵的大將往往臨時委
派;其四,採取「更戍法」,更戍法雖有效地防止了武夫的叛亂和割據,卻嚴重損傷了
軍隊戰鬥力,將帥與士兵的頻繁調動,使上下互不相識,「出師數萬,而以生殺存亡之
柄,授人於倉卒之中,……而三軍之士不知其誰何,莫敢仰視其面,而欲與之同其死生
,攻取戰捷,不亦難乎?」
在軍事上所推行的這一整套措施,雖達到預期目的,但卻造就了一支冗弱的軍隊。軍隊
素質日益下降。到仁宗時,范鎮就曾指出:「今河北、河東養兵三十餘萬……就三十餘
萬中,半皆老弱怯懦。老弱怯懦之人,遇敵則先自敗亡。……」更戍法,使將帥們處於
頻繁的調動之中,特別是西北邊陲的將帥,一年間換三、五人,使軍隊「失於訓練,今
每指揮,藝精者不過百餘人,其餘皆疲弱不可用。」 打仗時,將帥又都是臨時受命,
「所統皆非素撫之兵」,「首尾不能相顧,號令不能相通,所以多敗也」。太祖以下的
君臣,一味遵從祖制,未能細思兵敗之因,以圖改革之策,一旦對外戰爭失利,便大增
軍隊員額,不旦未能解決軍事問題,反而深重國家的財政負擔。
二、 財政方面:
北宋的財政負擔,主要來自三方面,即冗兵、冗官和歲幣。
1、 冗兵
北宋軍隊數量不斷膨脹,太祖末年,全國有兵不過三十七萬,到仁宗時,全國兵數增至
一百二十五萬,其中禁兵佔八十二萬。英宗時,兵數略減,但仍有一百一十六萬,其中
禁兵佔六十六萬。從太祖到仁英時代的百年間,兵額竟然增加三倍以上。 兵額既然增
高,軍費自然增加,「竭民賦租以養不戰之卒,靡國歲廩以優坐食之校」,嚴重地影響
了國家財政。宋代軍隊之多,固然由於外患,而宋室為推行國策,一意擴充禁軍,也是
主要原因之一。仁宗慶曆年間,富弼指出:「自下財貨所入,十中八九贍軍。」三司使
蔡襄依據仁宗末年狀況,指出「臣約一歲總計,天下之入不過緡錢六千餘萬,而養兵之
費約五千(萬)。是天下六分之五物,五分養兵,一分給郊廟之奉、國家之費,國何得
不窮?民何得不困?」北宋用傾國之力,供養無用之兵積貧之勢不可扭轉。
2、 冗官
冗官是因為宋室的重文輕武所造成的。「宋代科舉,以進士科為主,及第者立即任官,
待遇遠較唐代為優,錄取名額也遠較唐代為多。唐代進士科歲取不過數十人,宋代雖為
三年一試,但錄取多至百數百人,其高第者,多仕至公輔。至於官吏的俸祿,宋初甚薄
,真宗以後,逐漸增添,漸至異常優厚,此外更時有額外的恩賞。」 除科舉外,恩蔭
也是得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唐代,蔭補的範圍較小,數量也有限,而且「不著為常例
」 北宋恩蔭之廣遠遠超過唐朝,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
(北宋)荐辟之廣,恩蔭之濫,遂至不可紀極。
「某人任大官,其子孫甚至異姓親屬及門客,均可獲得官祿,因此官吏愈來愈多。真宗
時,全國的官不過一萬餘員。到英宗,增至二萬四千員;宗室吏員,也有一萬五千人。
官吏的俸祿既厚,員額又多,自然造成財政上的沉重負擔。」
3、 歲幣
宋朝時,遼國、西夏勢盛,長年寇邊侵擾,北宋兵員雖多,卻缺乏戰鬥力,幾乎
每戰皆敗,只好納幣求和,以維持短暫的和平。不斷增加的歲幣,也成為宋朝財政的沉
重負擔。以宋真宗時,打敗遼國之後所簽訂的澶淵之盟為例,宋許歲遺遼絹二十萬匹,
銀十萬兩,其後宋遼雙方保持和平達一百一十七年(一OO五~一一二一),和平時期
雖然維持甚久,但其間亦曾發生糾紛,仁宗時,西夏連年寇邊,遼乘機要脅,結果宋予
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盟約才得以維持。
北宋另一個強敵是西夏,尤其是仁宗時,元昊稱帝,大舉侵宋,使宋必須大肆擴軍
,禁軍從四十餘萬增至八十餘萬,兵費和戰費,以及西夏求和之後,宋朝所賜的歲幣銀
七萬二千兩,絹十五萬三千匹,茶三萬斤。
北宋政策的流弊,衍生出軍事、財政問題。冗官、冗兵,造成政府財政嚴重的負擔
,對外敵屈辱的求和納幣,更雪上加霜,拖垮了國家的經濟,到了宋仁宗時,國庫空虛
「惟存空簿」, 只得加重一般百姓的稅役,杖缵w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上所說的:
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財取于萬民者,不留其有餘。
國家積貧積弱,不得不竭力搜括民脂民膏,然而人民的高租厚賦,并沒有解決政府的財
政困難,而是通過國家之手流入官吏、軍隊以及遼人、西夏人的手中,真宗時受到西夏
和遼國的侵擾後,國用感覺不足,民生更加困苦,加上武備廢弛,吏治腐敗,已成積弱
不振之局,且政治、社會問題日趨嚴重。仁宗時程頤曾上書說:
國家財用,又多不足,京師緣邊,以至天下,率無二年之備。卒有歲連歲凶災,如明道
(年號)中,不知國家何以待之?坐食之卒,計逾百萬,強敵乘隙於外,奸雄生心於內
,則土崩瓦解之勢,深可慮也。
為救亡圖存,變法改革成為不得不然的辦法,講究氣節的士大夫目標一致,皆欲「富國
強兵」、「改善民生」,然在施行的方法與步驟上,卻存在重大分歧,尤其是神宗熙寧
年間王安石變法,其政治主張更引起朝臣之間的爭辯,使朝中形成兩大黨派,一是以王
安石為首,與附王共事,主張變革者,是謂新黨;一是以司馬光為首,主張祖宗法度不
可遽改者。韓琦、富弼、范純仁、蘇軾兄弟屬之,是謂舊黨。神宗朝,新黨得勢,故不
乏急功躁進,迎合附會之徒,故多小人;舊黨多元老重臣,朝中之有德者,故後世目之
為君子。新舊黨初以政治主張不同而互不相讓,其後遂純為意氣的黨派之爭,二者形同
水火,相互傾軋,杖缢抉R光所云:
臣之與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
為了消弭反對勢力,新黨不惜芟除老成,罷黜政敵,揭開北宋「新舊黨爭」的序幕。
北宋的文人在文人政治的型塑下,特別重氣節,對社會國家有著捨我其誰的使命感
,眼見北宋後期各種問題紛陳,社會擾攘不安,自然不得不吐地形諸文字,「得罪遷謫
」幾乎是文人們必然也是共同的命摺br />
但值得敬佩的是:政治的挫敗反成他們思想
的圓融的催化劑,顛沛的貶謫生活、困窘的經濟壓力,並未削弱他們對百姓、對生命的
熱愛,他們或在山巔或在水涯,以生命完成一篇篇傳唱千載不朽之作。
R******k
发帖数: 4756
2
作者这是把文化的繁荣和社会政治的动荡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逻辑上是有漏洞的。文
化的繁荣也有可能是因为统治者比较开明,对言论的限制少。
x*******a
发帖数: 11067
3
我倒觉得她偏题了,洋洋洒洒一大片,都是讲政治经济的,最后才说到这几个人。不过
我主要是好奇北宋的经济到底如何,为啥总要改革。
wh
发帖数: 141625
4
这人是谁呀?看“一”我以为是一本书的简介,分一二三章……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試析宋朝古文大家的時代背景 林淑惠
: 壹、寫作動機
: 北宋優秀文人輩出:范仲淹、司馬光、歐陽脩、三蘇、王安石等,不勝枚舉,其佳
: 作名篇亦是中學國文教材中的常客。除文人本身的努力與天資之外,北宋的時代氛圍是
: 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北宋鼎盛的文風又是如何形成的?北宋的政經局勢又是如何牽動
: 著這些文人的遭遇?如何影響這些文人的人生觀念與處世態度?希望透過北宋時代背景
: 的分析介紹,能更深入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人心聲,了解文人的生命。
: 貳、北宋的時代背景
: 北宋自趙匡胤於西元九六O年稱帝起,到西元一一二七年徽宗、欽宗被金人俘擄止,凡
: 一百六十七年,史稱北宋。北宋雖然大致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五代十國七十餘年的分裂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李自成率众活煮烹食明朝小福王臭老九代表----韩寒爹和瘟相
诸葛亮“贤相”名不副实 治下的百姓负担沉重 (ZZ)温家宝:中国改革开放方向和政策不会改变
转载: 汉族是如何融入少数民族中的邓小平连王安石都不如
田明建,吊暴了啊北辽为啥叫北辽?
杨二美国人对淮海战役的研究
清明上河图拥有10大密码与预言?zz【一年读完圣经】 8/20(1)《以西结书》第十七章
ZT每個國家的網友最常搜尋地點奥古斯丁《忏悔录》8
全球十大安全國家 台灣奪第2 (zz) (转载)香严智闲的故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北宋话题: 藩鎮话题: 文人话题: 宋朝话题: 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