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蓝之旅】老拉萨的故事-读《西藏七年》
相关主题
文化系女子 [转贴]牛人盖茨比--004 (转载)
[征文]印象最深的几本书Gone with the wind女主人公好在哪?
Harry Potter 观后感书评:捅了马蜂窝的女孩
读社交动物 (the social animal)三体 - 这个是吵不完的架
【姑娘犹如带露邦锦, 顺便凭吊一下那些秋阳斑驳的瞬间】强推一本书,一口气读完
把后宫甄寰传看掉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很像《简爱》
【读书系列一】《万箭穿心》:小说与电影之比爱的力量——宫崎骏之《Kiki's Delivery Service》
梁锡华《香港大学生》---学院隽永的致青春【一叶一菩提 - 光明岗琼甜茶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西藏话题: 哈尔话题: 拉萨话题: 藏人话题: 书里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r
发帖数: 160
1
这是一本被拍成被禁电影的书。不过拜网络时代的力量,看到“禁电影”的几率似乎还
是挺大,而“禁电影”又非常符合常规的拍得不咋地。于是《西藏七年》这不幸的书在
现在的中国就被彻底埋没了。
八年前去过一次西藏,那时小小年纪什么也不懂,却很自然的被西藏的不一样感动。西
藏高原纯净的山水自不用说,布达拉宫前扣长头的虔诚的教徒是我上的第一次宗教课。
那次旅行用“刻骨铭心“来形容毫不为过。最近逛书店,挺偶然的在减价区看到这本书
,想也没想就搬了回来。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到了底。
我们不去谈电影,《西藏七年》是一本以记录个人经历为主的传记,不是小说。书里描
述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奥地利人在二战时期从印度的战俘营里逃出来(一共逃了
三次才成功),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了拉萨,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另外两
年在逃跑的路上)。书实事求是的讲,是挺写实的记录主人公哈尔和阿夫施耐得从印度
逃跑,后来在拉萨一路的经历。文笔朴素,几乎没有什么动人的描写。我们大部分人都
没有去亲眼见过1951年以前的西藏。所以有些评论说作者刻意“美化旧西藏,英雄化达
赖”,其实就跟说“西藏农奴制度多么悲惨,共产党解放西藏,翻身农奴把歌唱”一样
没有说服力。两种观点都被烙上了太多政治的印记。想要了解真相是不容易的,需要查
阅史料,客观的分析研究。仅仅看某个人的一本书来下结论,绝对过于主观。所以我不
下任何结论,只是看过《西藏七年》这本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前面提到的,哈尔和阿夫施耐得在拉萨生活了五年。不得不说,他们看到了,接触到
了我们大部分人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西藏和藏人。从藏西一个叫噶尔的地方,他们开始了
在西藏的旅程。先是慢慢学会了藏语,从开始的比划,到后来能自由表达,跟藏民自由
交流复杂思想。从藏西一个小小的村庄,在又冷又饿的绝望中走近第一个好客的游牧藏
人的帐篷,到后来终于长途跋涉到拉萨,并在拉萨安居下来。哈尔笔下的藏人,呈现出
我以前完全没有想象过的形象:孩子般的天真,傻乎乎的幽默。哈尔说,藏人从不放弃
任何一个可以大笑的机会。如果谁被绊倒或者滑了一跤,藏人能为此高兴好几个小时。
开其他人的玩笑,是全世界通用的笑料,在西藏更是如此,而且丝毫不带有“不敬”和
“嘲笑”的意味。哈尔和阿夫施耐得刚刚到拉萨的时候,藏人从四处跑来,为了看这两
个黄头发,大鼻子,穿得破破烂烂,却带着一口羌塘游牧藏民口音藏语的“怪物”讲他
们在西藏的故事。听完了再大笑着跑开,叫别人来看。真真是“孩子似的幽默”,我看
到这儿也忍俊不禁。
藏人对生命有天生的怜悯,每个生物都是另外一个生命的轮回,需要小心对待。哈尔曾
经在达赖的夏宫罗布林卡外修缮一条河坝,为保护“珍宝园林”不受夏天洪水的威胁。
哈尔一边要耐心的给藏人演示如何使用铁锹,另一边的藏人却在铁锹上发现了一只虫子
而大叫,马上丢掉所有的土,然后一起小心的安置好一个轮回成虫子的生命。
作为一个去过西藏旅游的人,我会很自然的被书里提到的,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吸引。布
达拉宫,八廓,罗布林卡。书里提到的关于这些地方的故事,却是那样陌生。八廓还是
一条贸易商业街,却是城市的中心,整个城市围绕着这条街展开,又有点像庙会,新年
的时候最热闹。甚至可以看到漂亮的女人在街上显摆她漂亮的新裙子,再抛个媚眼。布
达拉宫和罗布林卡都是达赖喇嘛的“皇宫”,冬天住布达拉宫,夏天住罗布林卡。现在
在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十六岁之前是真正住在这些地方的。老实说,哈尔的书里对达
赖的描写真的很难用“英雄化”来形容,在我看来,只是描绘了一个独自住在森严的布
达拉宫的,不能与家人在一起,却充满着好奇心的十几岁男孩。哈尔说,年轻的活佛拥
有好几个质量优良的望远镜,他每天都要在布达拉宫的平房顶上用这些望远镜看他的臣
民在城市里的生活。拉萨是一个快乐的城市,大家热衷于各种庆祝活动和相互走动。可
是年轻的达赖却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暗的房间里学习经文,诵经。对他来说,布
达拉宫是一座金色的监狱,他好奇城市里发生的鲜活的一切,却没有能参加的自由。哈
尔和阿夫施耐德在刚来到拉萨的时候,的确是城里的焦点,自然也是活佛在望远镜里关
注的对象。哈尔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发现聚会爬梯上,人们会突然躲起来
,不让自己高兴,快乐,兴奋的样子被看见,因为不想要让年轻的活佛因为自己永远不
可能有相同的快乐而沮丧灰心!
在拉萨,每年夏天到来的时候,都有一项盛大的活动。城里所有的重要人物都要盛装打
扮,穿上最华丽的夏装陪同达赖喇嘛去他的夏宫罗布林卡,珍宝花园。在罗布林卡的一
间房间里,哈尔为好奇的活佛搭建了一个小型播放厅,用来看哈尔拍的照片,也偶尔有
从印度运过来的,西方影片。这些东西对一直用古老习惯生活的藏人来说,是新奇不已
的。他们看到自己出现在各种庆祝仪式的照片上,会害羞的笑出声,然后遮住脸。活佛
自己也照了一些照片,他却不敢在幻灯上放映,哈尔一边鼓励着眼前这个十四岁的男孩
,一边好奇着他会选择拍些什么东西。达赖喇嘛当然没有过多对拍摄物的选择,他照了
拉萨谷的风景照,曝光不够的远处穿越山口的商队,还有他自己的厨子。在珍宝花园的
放映厅里,哈尔成为了达赖喇嘛的老师,教他英文,地理,数学还有一切让达赖好奇的
东西。一直到他离开拉萨。
书里的哈尔其实并没有描写中国军队来到拉萨以后的事情。哈尔自己也在1951年前和达
赖一起离开了拉萨。关于达赖离开拉萨的部分,却让我最为惊讶。这个完全建立在“宗
教”上的“国家”,真的并没有太多能力应对当今世界的复杂的政治斗争。达赖还太小
,虽然是活佛,却还并没有实权。一切的决定都要听神的指示,看到神给的预兆。最后
没有人能够决定达赖到底是走还是留,他们只好让已经过世的十三世达赖来做这个决定
!把两个分别写上“是”和“否”的纸条揉进糌粑,用金的杆秤称过,保证重量一致,
再扔进一个金钵,由至高的神职一边念谕,一边跳神舞。最后一个糌粑团掉了出来,打
开一看,写的“是”。于是达赖要离开拉萨了。
哈尔不是历史学家,他开始是滑雪运动员,后来去印度登山。书里写的大多是他在印度
和西藏的亲身经历。所以他更清楚西藏和印度在那个时候的交流。哈尔的书也的确是真
实的描写了1951年前西藏的样子。书中非常仔细的讲述了拉萨的很多大型活动,运动会
,新年晚会,还有宗教仪式。他自己为了报答藏人的热情好客,也在拉萨办过一个“圣
诞节”的爬梯。网上很少有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和评论,却有一个“阿沛阿旺晋美”对同
名电影的访谈。他也提到了自己参加过哈尔在拉萨办的这个盛大的圣诞节爬梯。也算是
侧面印证了这本书的真实性。
当然,不是历史学家的哈尔写的西藏也有诸多遗憾,他完全不了解西藏(吐蕃)和中国
各朝代之间藩属国的关系(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这部分讲得特别清楚)。虽然书里也
提到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也知道十四世达赖实际是在青海找到的。但是他完全忽略
了藏传佛教从蒙古传播,并且在除西藏外的广大地方同样盛行的事实。中国和西藏在历
史上长时期的打打合合,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只可惜哈尔没写进这本流行书里的历
史,奠定了多少西方人对西藏的理解。再掰回来就难了。
不论是什么时候,人总是很怀念以前的时光,“the good old days”大概就是这么个
意思。哈尔怀念的是他年轻的经历,他所看到的那个西藏。虽然他在书里不断的提到西
藏实际多么低效,落后(倒不是指农奴制度),但他看到的西藏是在西方世界眼里的处
女地,没有人见过,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着新奇。写成书以后,自然博得了生活舒适的西
方人的猎奇心理。站着说话不腰疼嘛。于是书里的前言和后记变得很“藏独”,实际上
却并不是哈尔当时所写,是后来的怀念作祟吧。
不论如何,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特别是对西藏感兴趣的人来说。中国的教育实际也很
可憎,从来都只是灌输一种观点,不同的声音没办法发出来。我们看历史,也存在着太
多的偏见。所以现在学会“正着看”,再“反着看”。才慢慢知道事情的本来面貌。我
也在去过西藏八年以后,才开始慢慢知道西藏的各种样子。
wh
发帖数: 141625
2
赞快乐和怜悯。看过brad pitt的电影,读了你的帖子很想把原书找来看看。电影给我
的感觉的确有点失真,不过也有很共鸣的地方,比如西式的个人主义和东式的集体主义
。这篇要不要参加书歌影游的征文活动呀?我觉得挺符合的。要是参加的话选一个蓝之
旅或黄之旅吧?另外,看麦娘是池莉的小说?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一本被拍成被禁电影的书。不过拜网络时代的力量,看到“禁电影”的几率似乎还
: 是挺大,而“禁电影”又非常符合常规的拍得不咋地。于是《西藏七年》这不幸的书在
: 现在的中国就被彻底埋没了。
: 八年前去过一次西藏,那时小小年纪什么也不懂,却很自然的被西藏的不一样感动。西
: 藏高原纯净的山水自不用说,布达拉宫前扣长头的虔诚的教徒是我上的第一次宗教课。
: 那次旅行用“刻骨铭心“来形容毫不为过。最近逛书店,挺偶然的在减价区看到这本书
: ,想也没想就搬了回来。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到了底。
: 我们不去谈电影,《西藏七年》是一本以记录个人经历为主的传记,不是小说。书里描
: 述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奥地利人在二战时期从印度的战俘营里逃出来(一共逃了
: 三次才成功),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了拉萨,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另外两

x*****7
发帖数: 4749
3
这个书评写得太赞了,我暂时speechless了。
我看过这个电影的。会买这本书来看。
l*****f
发帖数: 13466
4
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电影这本书啊。。。。
反正很多年前看过这个电影,非常不喜欢
并且因此把Brad Pitt拉入黑名单
跟那个Richard Gere一样
而且这个作者年轻时候好象还做过纳粹吧
好吧可能我太民族主义了....
s**t
发帖数: 17016
5
赞。原来藏人连虫子的命都小心珍惜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一本被拍成被禁电影的书。不过拜网络时代的力量,看到“禁电影”的几率似乎还
: 是挺大,而“禁电影”又非常符合常规的拍得不咋地。于是《西藏七年》这不幸的书在
: 现在的中国就被彻底埋没了。
: 八年前去过一次西藏,那时小小年纪什么也不懂,却很自然的被西藏的不一样感动。西
: 藏高原纯净的山水自不用说,布达拉宫前扣长头的虔诚的教徒是我上的第一次宗教课。
: 那次旅行用“刻骨铭心“来形容毫不为过。最近逛书店,挺偶然的在减价区看到这本书
: ,想也没想就搬了回来。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到了底。
: 我们不去谈电影,《西藏七年》是一本以记录个人经历为主的传记,不是小说。书里描
: 述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奥地利人在二战时期从印度的战俘营里逃出来(一共逃了
: 三次才成功),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了拉萨,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另外两

s****r
发帖数: 160
6
好呀,选蓝吧,我喜欢蓝色 :) 看麦娘 是池莉的小说,也是“狗尾巴草”的一个别
称。我觉得特别美:)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赞快乐和怜悯。看过brad pitt的电影,读了你的帖子很想把原书找来看看。电影给我
: 的感觉的确有点失真,不过也有很共鸣的地方,比如西式的个人主义和东式的集体主义
: 。这篇要不要参加书歌影游的征文活动呀?我觉得挺符合的。要是参加的话选一个蓝之
: 旅或黄之旅吧?另外,看麦娘是池莉的小说?

x*****7
发帖数: 4749
7
十几岁的达赖,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容易啊,完全违反人性,这一点上真是残忍。
“人们会突然躲起来,不让自己高兴,快乐,兴奋的样子被看见,因为不想要让年轻的
活佛因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快乐而沮丧灰心!”,这样的善意,还有对生命的怜
悯,孩子气的幽默,读到这些真的很有感触。
回忆起一件往事。我在美国读的大学,修大学学分的时候上过一个亚洲文化与历史的课
,由两个老师负责。一个是来自台湾的专教亚洲历史的男教授,一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教中文的女instrcutor. 学期末要做一个project,我就做了关于西藏的1951前后的介绍
。当然那时候我还很幼稚,文章也写得肤浅了,可是还是耗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找资料
的。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那位女instrcutor非常气愤,屡次打断我发问,质问我文
章里的sources,也很严厉的问我知不知道共产党在西藏花了多大财力物力搞的建设,
当时我几乎没法继续我的presentation. 那位台湾历史教授我上过旁听过他很多门课了
,后来跟我说那位女老师不肯让我得A,不过被他override了。中西方在西藏问题上要达
到一些理解和谅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wh
发帖数: 141625
8
好呀我去给你的标题加上。以前有个id也喜欢看麦娘,她很长时间没来,我记不清id,
以为就是你呢,刚刚找了找:
发信人: taolele (zhengxu),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池莉的中篇小说 看麦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 21:40:03 2009, 美东)
看麦娘实际就是狗尾巴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喜欢称呼为看麦娘,更加诗意
小说反应了在浮华的社会中,一个中年妈妈扎实的,沉静的,细腻的心理活动。
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读这篇《看麦娘》,读者的心会慢慢地沉静,脱离
功利。与讲究实效,凡事追求结果相反,小说的主人公更注重心灵的感知,所以别人认
为她是比较‘憨’的。适合睡前阅读。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呀,选蓝吧,我喜欢蓝色 :) 看麦娘 是池莉的小说,也是“狗尾巴草”的一个别
: 称。我觉得特别美:)

d*****d
发帖数: 10658
9
那么rude的老师也有啊,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演讲,有什么问题应该结束以后再问,而
且她说的又不一定对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十几岁的达赖,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容易啊,完全违反人性,这一点上真是残忍。
: “人们会突然躲起来,不让自己高兴,快乐,兴奋的样子被看见,因为不想要让年轻的
: 活佛因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快乐而沮丧灰心!”,这样的善意,还有对生命的怜
: 悯,孩子气的幽默,读到这些真的很有感触。
: 回忆起一件往事。我在美国读的大学,修大学学分的时候上过一个亚洲文化与历史的课
: ,由两个老师负责。一个是来自台湾的专教亚洲历史的男教授,一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 教中文的女instrcutor. 学期末要做一个project,我就做了关于西藏的1951前后的介绍
: 。当然那时候我还很幼稚,文章也写得肤浅了,可是还是耗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找资料
: 的。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那位女instrcutor非常气愤,屡次打断我发问,质问我文
: 章里的sources,也很严厉的问我知不知道共产党在西藏花了多大财力物力搞的建设,

d*****d
发帖数: 10658
10
那是啥电影啊?找来看看。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书评写得太赞了,我暂时speechless了。
: 我看过这个电影的。会买这本书来看。

相关主题
把后宫甄寰传看掉了牛人盖茨比--004 (转载)
【读书系列一】《万箭穿心》:小说与电影之比Gone with the wind女主人公好在哪?
梁锡华《香港大学生》---学院隽永的致青春书评:捅了马蜂窝的女孩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x*****7
发帖数: 4749
11
电影批声很高,seven years in Tibet.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啥电影啊?找来看看。
x*****7
发帖数: 4749
12
当时我说不能继续是我脸皮太薄,当时还没有什么public speaking的经验,美国读大
学几乎每门课都要搞presentation,是苦差事,要是美国学生肯定就应付过去了。我当
时应该是涨红脸不知所措吧,好几次是那位台湾教授让我go on的。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么rude的老师也有啊,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演讲,有什么问题应该结束以后再问,而
: 且她说的又不一定对

d*****d
发帖数: 10658
13
也没啥的,主要看老师,以前有个老师每堂课都买一堆披萨donut的,学生上去演讲没
一个紧张的。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我说不能继续是我脸皮太薄,当时还没有什么public speaking的经验,美国读大
: 学几乎每门课都要搞presentation,是苦差事,要是美国学生肯定就应付过去了。我当
: 时应该是涨红脸不知所措吧,好几次是那位台湾教授让我go on的。

l*****f
发帖数: 13466
14
那么西方有没有尊重东方的看法呢?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十几岁的达赖,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容易啊,完全违反人性,这一点上真是残忍。
: “人们会突然躲起来,不让自己高兴,快乐,兴奋的样子被看见,因为不想要让年轻的
: 活佛因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快乐而沮丧灰心!”,这样的善意,还有对生命的怜
: 悯,孩子气的幽默,读到这些真的很有感触。
: 回忆起一件往事。我在美国读的大学,修大学学分的时候上过一个亚洲文化与历史的课
: ,由两个老师负责。一个是来自台湾的专教亚洲历史的男教授,一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 教中文的女instrcutor. 学期末要做一个project,我就做了关于西藏的1951前后的介绍
: 。当然那时候我还很幼稚,文章也写得肤浅了,可是还是耗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找资料
: 的。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那位女instrcutor非常气愤,屡次打断我发问,质问我文
: 章里的sources,也很严厉的问我知不知道共产党在西藏花了多大财力物力搞的建设,

s****r
发帖数: 160
15
那你一定要去看看这本书。我看完以后想了想,的确,我算是对西藏很感兴趣的人了,
也去过西藏。但是我现在作为旅行者,几乎没有跟真正的藏人有过任何实质上的接触。
我们对西藏的了解大多是宣传得来的。不管是西方,东方都一样。这是很不可靠的了解
。这本书至少提供了一个渠道让我们能去看看真正的藏人,在没有其他政治压力的状态
下,是如何生活的。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十几岁的达赖,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容易啊,完全违反人性,这一点上真是残忍。
: “人们会突然躲起来,不让自己高兴,快乐,兴奋的样子被看见,因为不想要让年轻的
: 活佛因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快乐而沮丧灰心!”,这样的善意,还有对生命的怜
: 悯,孩子气的幽默,读到这些真的很有感触。
: 回忆起一件往事。我在美国读的大学,修大学学分的时候上过一个亚洲文化与历史的课
: ,由两个老师负责。一个是来自台湾的专教亚洲历史的男教授,一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 教中文的女instrcutor. 学期末要做一个project,我就做了关于西藏的1951前后的介绍
: 。当然那时候我还很幼稚,文章也写得肤浅了,可是还是耗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找资料
: 的。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那位女instrcutor非常气愤,屡次打断我发问,质问我文
: 章里的sources,也很严厉的问我知不知道共产党在西藏花了多大财力物力搞的建设,

x*****7
发帖数: 4749
16
所以说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都是各说各的。
我并没有偏袒哪一方,我承认这个暂时不是我能了解的,我知道的太少了。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么西方有没有尊重东方的看法呢?
x*****7
发帖数: 4749
17
谢谢,我会找时间看的,谢谢你的书评呢。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一定要去看看这本书。我看完以后想了想,的确,我算是对西藏很感兴趣的人了,
: 也去过西藏。但是我现在作为旅行者,几乎没有跟真正的藏人有过任何实质上的接触。
: 我们对西藏的了解大多是宣传得来的。不管是西方,东方都一样。这是很不可靠的了解
: 。这本书至少提供了一个渠道让我们能去看看真正的藏人,在没有其他政治压力的状态
: 下,是如何生活的。

l*****f
发帖数: 13466
18
不好意思
看的第一本是王力雄的天葬。这本书好象在国内也是禁书,至少曾经是。
另外后来看到汪晖的,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觉得总结的挺好的,推荐。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说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都是各说各的。
: 我并没有偏袒哪一方,我承认这个暂时不是我能了解的,我知道的太少了。

wh
发帖数: 141625
19
汪晖是那个读书的前主编吗?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好意思
: 看的第一本是王力雄的天葬。这本书好象在国内也是禁书,至少曾经是。
: 另外后来看到汪晖的,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觉得总结的挺好的,推荐。

l*****f
发帖数: 13466
20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汪晖是那个读书的前主编吗?
相关主题
三体 - 这个是吵不完的架爱的力量——宫崎骏之《Kiki's Delivery Service》
强推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一叶一菩提 - 光明岗琼甜茶馆】
《哈尔的移动城堡》很像《简爱》NYC,new jersey附近狗狗求包养12/24-1/2 (转载)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x*****7
发帖数: 4749
21
好的,加入书单中了,谢推荐。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好意思
: 看的第一本是王力雄的天葬。这本书好象在国内也是禁书,至少曾经是。
: 另外后来看到汪晖的,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觉得总结的挺好的,推荐。

b***e
发帖数: 15201
22
电影我看过。前面冒险历程部分还好,后面加入了解放军入藏,角色就比较脸谱化了。
藏人杯具化,放军红匪化,这是好莱坞一贯的风格,共产党那边的军警嘴脸都差不多。
当然也难怪,因为能演的也就那几个人,可能有些还是越南柬埔寨难民来的。
所以看书我觉得会更好一些。其实汉人去藏区旅游,和白人去也差不多。反正也是语言
,文化不通。抛开政治,冒险新奇的味道是一样的。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一本被拍成被禁电影的书。不过拜网络时代的力量,看到“禁电影”的几率似乎还
: 是挺大,而“禁电影”又非常符合常规的拍得不咋地。于是《西藏七年》这不幸的书在
: 现在的中国就被彻底埋没了。
: 八年前去过一次西藏,那时小小年纪什么也不懂,却很自然的被西藏的不一样感动。西
: 藏高原纯净的山水自不用说,布达拉宫前扣长头的虔诚的教徒是我上的第一次宗教课。
: 那次旅行用“刻骨铭心“来形容毫不为过。最近逛书店,挺偶然的在减价区看到这本书
: ,想也没想就搬了回来。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到了底。
: 我们不去谈电影,《西藏七年》是一本以记录个人经历为主的传记,不是小说。书里描
: 述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奥地利人在二战时期从印度的战俘营里逃出来(一共逃了
: 三次才成功),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了拉萨,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另外两

r**m
发帖数: 1825
23
你在美国找资料当然是一边倒了,就像你随便问个老美,他们肯定知道free tibet,但
是不知道达赖的灵童的选定是要中央政府驻藏大臣主持掣签的。
这就是西方媒体的邪恶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十几岁的达赖,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容易啊,完全违反人性,这一点上真是残忍。
: “人们会突然躲起来,不让自己高兴,快乐,兴奋的样子被看见,因为不想要让年轻的
: 活佛因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快乐而沮丧灰心!”,这样的善意,还有对生命的怜
: 悯,孩子气的幽默,读到这些真的很有感触。
: 回忆起一件往事。我在美国读的大学,修大学学分的时候上过一个亚洲文化与历史的课
: ,由两个老师负责。一个是来自台湾的专教亚洲历史的男教授,一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 教中文的女instrcutor. 学期末要做一个project,我就做了关于西藏的1951前后的介绍
: 。当然那时候我还很幼稚,文章也写得肤浅了,可是还是耗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找资料
: 的。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那位女instrcutor非常气愤,屡次打断我发问,质问我文
: 章里的sources,也很严厉的问我知不知道共产党在西藏花了多大财力物力搞的建设,

R******k
发帖数: 4756
24
赞书评
a*******p
发帖数: 1955
25
你记性真好啊,这么多文章你都记得住!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呀我去给你的标题加上。以前有个id也喜欢看麦娘,她很长时间没来,我记不清id,
: 以为就是你呢,刚刚找了找:
: 发信人: taolele (zhengxu),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池莉的中篇小说 看麦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 21:40:03 2009, 美东)
: 看麦娘实际就是狗尾巴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喜欢称呼为看麦娘,更加诗意
: 小说反应了在浮华的社会中,一个中年妈妈扎实的,沉静的,细腻的心理活动。
: 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读这篇《看麦娘》,读者的心会慢慢地沉静,脱离
: 功利。与讲究实效,凡事追求结果相反,小说的主人公更注重心灵的感知,所以别人认
: 为她是比较‘憨’的。适合睡前阅读。

a*******p
发帖数: 1955
26
真有不少人做事风格是这样的。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么rude的老师也有啊,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演讲,有什么问题应该结束以后再问,而
: 且她说的又不一定对

a*******p
发帖数: 1955
27
写得真好!不过也许再过八年,你又会有不同的感想了。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我只记得住喜欢的……

【在 a*******p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记性真好啊,这么多文章你都记得住!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一叶一菩提 - 光明岗琼甜茶馆】【姑娘犹如带露邦锦, 顺便凭吊一下那些秋阳斑驳的瞬间】
NYC,new jersey附近狗狗求包养12/24-1/2 (转载)把后宫甄寰传看掉了
网络作家富豪榜,看来还是小白文+网游才是王道啊 (转载)【读书系列一】《万箭穿心》:小说与电影之比
天路及其各种版本梁锡华《香港大学生》---学院隽永的致青春
文化系女子 [转贴]牛人盖茨比--004 (转载)
[征文]印象最深的几本书Gone with the wind女主人公好在哪?
Harry Potter 观后感书评:捅了马蜂窝的女孩
读社交动物 (the social animal)三体 - 这个是吵不完的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西藏话题: 哈尔话题: 拉萨话题: 藏人话题: 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