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 发帖数: 74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Player 讨论区 】
发信人: eastcloud (RR), 信区: MusicPlayer
标 题: 【版庆】电影 “A Late Quartet” 和关于乐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1 17:02:41 2014, 美东)
最触动是一提Daniel Lerner被问到为什么不做独奏家。他说独奏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
个城市,与不同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合作,每一场排练三四次,每个曲目演奏一两次。只
有四重奏,在一起那么久,才能深入创作者的灵魂,找到有意义的解读。
另一个是Peter Mitchell给学生上提琴课时讲的故事。说他年轻时曾有幸在大师面前演
奏,自己觉得烂到家,满以为大师会拂袖而去,大师却说好得很。他很气,觉得大师是
个虚伪的人。后来与大师平起平坐了,再问,我当年拉得那么烂,您怎么能昧着良心叫
好呢?大师很气,说你是不是拉了这一段,这个指法我从没见过;又是不是拉了那一段
,那种处理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演奏大师只关心美好的他所欣赏的一面,而不去吹毛求
疵。
第一个故事是缘分,第二个是相处之道,二者缺一不可。 |
c*****d 发帖数: 7143 | 2 他还是有大师欣赏的一面啊,他自己不知道
不过看人的确应该多看别人好的一面。。。与人为善比较好
【在 e*******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Player 讨论区 】 : 发信人: eastcloud (RR), 信区: MusicPlayer : 标 题: 【版庆】电影 “A Late Quartet” 和关于乐队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1 17:02:41 2014, 美东) : 最触动是一提Daniel Lerner被问到为什么不做独奏家。他说独奏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 : 个城市,与不同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合作,每一场排练三四次,每个曲目演奏一两次。只 : 有四重奏,在一起那么久,才能深入创作者的灵魂,找到有意义的解读。 : 另一个是Peter Mitchell给学生上提琴课时讲的故事。说他年轻时曾有幸在大师面前演 : 奏,自己觉得烂到家,满以为大师会拂袖而去,大师却说好得很。他很气,觉得大师是 : 个虚伪的人。后来与大师平起平坐了,再问,我当年拉得那么烂,您怎么能昧着良心叫
|
R******k 发帖数: 4756 | 3 Like
【在 e*******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Player 讨论区 】 : 发信人: eastcloud (RR), 信区: MusicPlayer : 标 题: 【版庆】电影 “A Late Quartet” 和关于乐队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1 17:02:41 2014, 美东) : 最触动是一提Daniel Lerner被问到为什么不做独奏家。他说独奏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 : 个城市,与不同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合作,每一场排练三四次,每个曲目演奏一两次。只 : 有四重奏,在一起那么久,才能深入创作者的灵魂,找到有意义的解读。 : 另一个是Peter Mitchell给学生上提琴课时讲的故事。说他年轻时曾有幸在大师面前演 : 奏,自己觉得烂到家,满以为大师会拂袖而去,大师却说好得很。他很气,觉得大师是 : 个虚伪的人。后来与大师平起平坐了,再问,我当年拉得那么烂,您怎么能昧着良心叫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跟贴我很喜欢的杨绛的一段话,应和第二个故事: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
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钟书待乔木
同志是把他当书读。”
【在 e*******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Player 讨论区 】 : 发信人: eastcloud (RR), 信区: MusicPlayer : 标 题: 【版庆】电影 “A Late Quartet” 和关于乐队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1 17:02:41 2014, 美东) : 最触动是一提Daniel Lerner被问到为什么不做独奏家。他说独奏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 : 个城市,与不同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合作,每一场排练三四次,每个曲目演奏一两次。只 : 有四重奏,在一起那么久,才能深入创作者的灵魂,找到有意义的解读。 : 另一个是Peter Mitchell给学生上提琴课时讲的故事。说他年轻时曾有幸在大师面前演 : 奏,自己觉得烂到家,满以为大师会拂袖而去,大师却说好得很。他很气,觉得大师是 : 个虚伪的人。后来与大师平起平坐了,再问,我当年拉得那么烂,您怎么能昧着良心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