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s 发帖数: 2555 | 1 1970年4月20日,蒋经国应邀访美。这次访美的主要目的在于“争取美国继续支持台湾
在联合国中的席位”;向尼克松表明蒋介石对美国的新亚洲政府??即所谓的“尼克松主
义”持审慎的态度,向美国提出台独分子的关切和更新军事装备问题;同时分析中国大
陆在当时“文革”中的实况。
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中,尼克松极为动容地表示:“我可以向你保证,美国永远信守条
约义务,我决不会出卖你们。”蒋经国说:“中华民国决不放弃反攻大陆的政策。”尼
克松亲热地说:“美国永远是贵国忠实的朋友。我希望亚洲的问题,应该由亚洲人自己
解决。”
其实,这只不过是例行的外交辞令。
当时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欢迎,如美国反对向台湾提供战斗
机,在军事援外法案中,将原“提供台湾购买飞机用的5400万美元经费予以删除”;“
尼克松还下令第七舰队停止巡逻台湾海峡”等等,美国政府的理由是“经济困难”,蒋
经国当时就指责这不过是遁词,台湾驻美大使向美国提出抗议,抱怨其受到的“不公正
待遇”。
这一系列事态的变化,对台湾当局无疑是晴天霹雳。如今,华盛顿向蒋经国发出邀请正
式访问,而且以隆重的礼节接待,诚如一位大使说的“这可能是尼克松向他在中华民国
的友人”一种“告别”的方式。
事实上,蒋经国心里明白的,因为他在访问的第二天,基辛格在与他会谈中就直率地问
到:“如果美国政府决定将与中共的大使级会谈地点,从华沙转移到华府或北平,蒋副
院长有何意见?”
蒋经国当然拒绝美国这种构想,但他心里清楚,世界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布莱萨大酒店枪声
1970年4月24日上午,美国布莱萨大酒店,以新的面貌迎接前来访问的台湾新任“行政
院副院长”的蒋经国,这次蒋经国代表其父访问,却是忧心忡忡的,因为他知道以所谓
“政府”的面目出现在美利坚国土的宴会已是“最后的晚餐”。
中午11时30分,蒋经国从纽约的皮耶饭店,参加远东美国协会为他举行的午宴。
然而这时的气氛却有点煞风景,有几十个台独分子,怀者不可告人的目的,手持所谓“
台湾要独立”的标语,向蒋经国示威。
12时10分,蒋经国在严密的护送下驾到。
布莱萨大酒店正门,有八级铺红色地毯的台阶。蒋经国车抵门前,即由美国国家安全机
关自华盛顿派遣随同前来纽约的两名特工左右护从,以及纽约市两位便衣警探殿后,步
上台阶。正当蒋经国走完台阶将要步入正门之际,突然从正门两侧闪出两个刺客,其中
一个迅速冲过警门进入门内,正处在有效射程内。就在刺客将扣动扳机时,美方一便衣
警察一把扼住左边刺客的手腕向上一举,只听到“砰”的一声枪响……
经美国联邦调查局审讯,刺客叫黄文雄,另一个凶犯叫郑自财,都是台湾青年,系台独
联盟的狂热分子。
当天蒋经国仍按计划进行。布莱萨大酒店门前的枪声,也震撼了各界人士,当天晚报几
乎都推出头条新闻:《蒋经国遇刺未遂》、《
可怕的布莱萨大酒店前的枪声》、《凶手黄文雄逮捕归案》……
当天夜里零点30分,消息传到台北,84岁的蒋介石惊喜交集。
谜底在“绝密档案”
蒋经国从4月20日至24日的美国之行,是他的第五次访问美利坚合众国,这也是他当上
“行政院副院长”后第一次访美。美国当时在接待礼仪上有过不寻常的表演:以接待“
国家元首”的礼仪,包括动用三军仪仗队,十九响礼炮,接待一位将要退出联合国的“
台湾副首相”。蒋经国此次访美的目的之一,是急于想知道美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的代表举行的华沙双边会谈,打算作何种让步。但是尼克松、基辛格和蒋经国的会
晤,除了惯常的外交辞令,没有露一点信息。对蒋经国的其他要求,如更新军事装备等
,也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承诺。接待规格如此之高,却不给任何实惠,这对于台湾当局来
说,不能不说是“未来关系的谜团”。
但令人费解却是安全上的“漏洞”。蒋经国此次访美安全上的措施,看上去是非常严密
的。在公共场合都是内、中、外三围警卫。“以蒋经国为中心的10米半径内为内圈,除
美国的礼宾人员外,全是台方贴身保镖;10米到20米之间,由美方警察局武装人员和便
衣特工混合编组负责;20米到50米外由美国警察局武装人员负责。”就是这样的三层警
卫,竟使“两名刺客混进外围,突进中围,接近内围,在距离蒋经国10米多的地方开枪
射击。”这确实叫台湾警方对赫赫有名的美国特工人员和武装警察迷惑不解,不能不说
这是一个“安全谜团”。
另外还有一个谜团,这就是被海外称作“马康卫之谜”。马康卫当时是美国驻台湾大使
,他对蒋经国访美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蒋经国访美动身前,他先行访美去做“妥
善安排”,结果却使蒋经国险些送命。如果把这次事件和马康卫过去处事的情况联系起
来,又会使人产生新的疑团。马康卫在担任美国驻韩国大使任内,发生了军事政变,总
统李承晚被赶下台,在马康卫“道义”的“保护下脱险”,被秘密送往夏威夷,老死在
那里。以后马康卫继任驻越南大使,又发生了军事政变,总统吴庭艳在马康卫“道义”
的“通知”下,乘座车逃亡,在离开总统府的半途被叛军乱枪射杀……
总而言之,使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马康卫到哪里,哪里就会有灾星出现?马康卫为
蒋经国访美的“妥善安排”与遇刺有没有联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马康卫之谜”。
以上的种种谜团,随着光阴潮汐的流逝,时间老人已作了证实。如“未来关系的谜团”
,在尼克松1972年2月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已作过说明,“那次邀请台湾政权核心人
物之一蒋经国访美,是向台湾作‘道别的一种方式’。”“安全谜团”也已有了头绪,
擒拿刺客的美方警卫与行刺阴谋无关,那位及时抓住凶手手腕而使蒋经国遇刺未遂的警
官詹姆士?沙德,确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为此蒋经国将自己当时所戴的贵重手表赠送给
了他,“以谢其救命之恩”。
至于“马康卫之谜”,则是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团,正如美国有的报纸所言“也许谜底在
联邦调查局的绝密档案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