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JobMarket版 - 不要成为“搬砖”式“科研民工”!你的工作随时可能被抢走
进入JobMarke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i
发帖数: 1
1
上周三STS(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课,主讲人讲到齐曼指出的一个问题,引起大家
的注意:在后学院科学时代,科技界应该如何培养“接班人”呢?
这是个大问题,涉及到科研工作如何能薪火相传下去。
当科技活动从“小科学”变成“大科学”,科研活动持续向大型化、复杂化、实用化和
层级化发展,导致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普遍降低。为什么呢?
在庞大的组织化课题中,大部分人尤其是一线实验室人员所做的工作非常单调和重复,
基本没有什么创造性。
比如,在生物科技领域,一线实验人员培养某种基因编辑之后的细菌,或者观察某种药
物对小白鼠的效果,几个小时记录一下,最后把数据收集起来,用专用的软件处理数据
和形成图片,然后发表论文。
此类不断重复的工作可能持续很多年,实在缺乏创造性。
此时,一线人员不过是庞大“科研机器”上的螺丝钉,对整个机器的目标、方向和创新
并不清楚,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做此课题。你只是被动接受整个实验室和项目领导人的安
排,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
总之,创造性被有组织的巨型项目所压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很不幸,一线人员往往就是科技界的“学徒”,即硕士生和博士生。学生们对整个状况
基本“蒙圈”,所谓研究不过是执行老师交代的任务。
老师承接项目之后,把项目分解,然后一块块分配给学生。学生不需要选题,不需要考
虑基本方向和方法上的创新,老师一般将整个工作安排得“八九不离十”了。并且,老
师承接的项目,常常是更大项目中的“一块”。
现在问题是:如此培养的学生能有什么创造性呢?
说起来是科研工作者,其实主要做的重复性“体力劳动”,成了大家调侃的“科研民工
”。这种情况在工科和社会科学中似乎最为突出,文科和理科情况要好一些。
因此,“科研民工”不仅说的是钱挣得少,更要命的是工作没有创造性。
如果学生都被培养成“科研民工”,创新精神如何在科技界传承下去?长此以往,科研
活动缺乏创造性,会不会因此而消亡呢?
当整个科技界缺乏创新性人才,大家不知道往下要做什么新的东西,完全在低水平上重
复。
有人指出,去发达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印度学生,基本上都是“科研民工”,常年在
实验室中重复劳动。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科研强国对弱国的人力资源剥削。
当“科研民工”毕业,难以独立从事创造性科研工作,或者继续给导师“打下手”,或
者成为单位“大佬”的跟班。其中当然有承接项目方面的弱势的原因,也有不知道怎么
“自立”的原因。
更麻烦的是,“科研民工”形成有大科学的制度性原因,使得“科研民工”成为普遍情
况,而非个别特例。
此时,培养研究生的机构和老师,必须要思考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问题了,而不
能光想着安排学生把课题完成同时把学生“送走”了事。
研究生是不是也要明了自己在“科研流水线”中所处的位置,并想法设法提高自己创造
力呢?
如果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可不可以主动向导师询问选题艺术、科研方法以及
那种难以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默会知识”等问题呢?
无论如何,研究生不能不培养科研想象力、灵感和直觉。如果科研真的完全沦为“体力
活”,大家这么优秀,为什么要做挣得也不多的“搬砖”工作呢?
如今智能革命方兴未艾,机器人已经开始运用于科研工作中。可以想象,以后“搬砖”
式科研工作,基本上会被机器人抢走。
和机器人科研比起来,人类科研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答案很清楚:想象力、灵感和直
觉为基础的创造力。
究竟应该怎样破除量产“科研民工”的窘境?我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但是,问题提出来
,引起重视,大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是可能避免“科研民工陷阱”的。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
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1 (共1页)
进入JobMarket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