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h 发帖数: 3219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Francisco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l (灵致),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原创】 二爷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1 03:40:51 2014, 美东)
题记:今天所要讲的这个人以及这些事,我自己并无意去全面的界定其好与坏,只是我
偶然听到了一些很小的故事片段,所以很想把它写下来。因为我知道,记忆对于大部分
人而言都很脆弱,唯有记下来才能有短暂的永恒。
---- by 灵致
想起来,我从美国回到故乡已经好几天了。这些天里,我四处游走,享受着故乡带给
我的各种气息,并不断的和过往的记忆磨合。每天夜里, 我睡在我从小就生活的乡村
,听着我熟悉的夏夜蛙鸣,恍惚中感觉我似乎从未离开过。
昨天上午,我骑着小电驴载着堂弟茂子去南湖,准备一起去黄谭看望前段时间生病的
姑妈。中午时分,母亲做了两道小菜,我自己做了两道,就围着一起吃饭。
[Note]:another version with picture and music is available at:
http://user.qzone.qq.com/176497662/blog/1403328291
父亲一直很忙,但是在我再三要求下,他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
父亲平时喜欢喝点小酒,啤的那种。他拿了两个杯子,问我,“你要喝么?”
我点了点头,“我陪你喝点吧。” 我接过他斟满的一杯啤酒,小酌了一口。
等我放下酒杯,他已然拿起筷子噜吧噜吧吃起了菜。
我告诉他我们下午要去看望他的姐姐。他停下手中的筷子,看了看我。
“嗯,那挺好。” 他扒拉了几下碗里的粥。
我突然很想知道他是如何看待他们八个兄弟姐妹的,就问他在这些人里面他觉得谁最好。
他抱着那碗粥,愣住了。他似乎很费力的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其实,我觉得你二爷
很好。”
这下轮到我愣住了。转过头,我看了看在身旁埋头专心扒粥的茂子。觉得很困惑,因为
父亲在我印象中也不是那种随便乱讲的人,也不会因为二爷是茂子的爸爸而故意如此说。
看我似乎有些困惑,父亲右手的筷子在空中划了两条线,说:“是的,虽然他没有读过
书,说话很冲,一辈子坎坷,但是对我而言,他是很好的。”
我哦了一下,想听听他继续讲一下为什么。茂子也抬起头,和我一起看着他。
他吧啦吧啦几口粥,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便成了我已经很久不写长文之后决定要把它写下来的动力。
首先,我简短交代一下背景。
爷爷奶奶总共有八个儿女,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在所有的兄弟姐妹里面,父亲排行老六
,二爷排行老五。兄弟里面,父亲老三,二爷顾名思义是老二。
因为家里祖上是当地的大户,有大片的田地。土·共进行阶级斗争的年代,家里被划为
富农。这个富农的帽子,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大家庭更加一贫如洗。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
,这个十口之家,以现在的人很难想象的方式维系着生存最基本的需求。
因为长期受贫困之苦,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很容易有沉重的心里负担,
以及渴望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出
生的这帮人,大部分都有着极其顽强的韧性,非常吃苦耐劳兢兢业业。
与一向想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肩负起家庭重担的父亲有所不同,二爷是一个矛盾体。他
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想读书,极其喜欢玩,年轻的他从来就没有正经做过啥事。
关于他的一些特点,我故事之后再作表述。此处背景交代完毕。
许久以前,时间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父亲二十大几岁刚结婚不久,二爷三十出点
头,当时还没有结婚。
因为儿子多而房子不够,父亲和二爷生活在同一个老房子里,二爷住西边,刚结婚的父
亲与母亲住西边。
据父亲说,奶奶非常讨厌脏,不愿意喂猪。爷爷也不愿意多喂猪,他们一年只养一头猪
,可以等猪长大后上交给人·民·公·社换回八十斤稻谷,从而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因为儿女众多,一家人吃不饱饭的情形可想而知。
父亲一直对此有所不满,他曾经对他的父亲我的爷爷说:“以后等我成家立业之后,我
一定不会这样。我要至少养两头猪,不让屋里人受这种苦!”
很可惜的是,父亲虽然想的很好,但等到他结了婚,想要改变一下家里的现状的时候,
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一分钱都没有,除了分家的时候爷爷分给他的一屁股
债务。
他就劝说母亲去刚刚进城开始做生意的大舅那里借点钱好买俩猪娃,母亲也确实去了。
可惜她去的时候正好也有其他乡亲前去借钱。大舅妈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大意是
说我们就做点可怜巴巴的生意,谁他妈有多少钱可以借给这些人。
母亲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当然受不了弟媳这一番言语,一声不吭的回到家给父亲把情
况交代了一遍。
父亲从小就是个内心想法很多的孩子,一向老实巴交喜欢读书但因为家里缺钱无法完成
自己读完初中继续读书的愿景,本来就觉得生活沉重。如今他只是想养两头猪,好不让
跟家里人跟着自己饿肚子,可是依旧无法实现,所以那个时候他就愁啊。
记得村里的又大妈常说他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那个大磨盘上望着远方一动不动
,仿佛在思考人生。我想,那大概就是他发愁的模样。
而那个时候的二爷,虽然年纪不小也不曾完婚,依旧每天到处玩耍,乐此不疲。似乎从
来都没有担心过生活上的问题。
有一天,想起钱借不到,猪娃也无从养起的父亲又坐在家门口发愁。二爷从外面潇洒的
玩了回来看到他刚结婚不久的弟弟坐在家门口叹气,就站在他前面,问道:“你这是为
毛叹气?” (我尽量把家乡话根据当时的情形翻译成现在的普通话,大概就是这么个
翻法)。
父亲抬起头,一五一十的向他二哥交代了养猪而没钱,借钱又受挫的情况。
二爷当时嘟吧嘟吧嘴,笑了笑,说:“哎,我当是个什么大事,不就是借钱嘛,你如果
想要,我手上还有五十块!”
父亲瞪个老大的眼睛看着他二哥,惊为天人般说不出话来,似乎无法相信。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五十块对于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数目,可以办不少事了。而且
二爷整天没心没肺的到处混,谁都不会想到他会有这么多钱啊。
父亲就很急切的问:“真的假的啊?”
二爷说:“kao~, 当然是真的啦!”
“那你愿意借给我么?” 父亲有些心急。
“当然啦!”
父亲追问,“今天可以借么?”
“急个毛啊,明天。”
“不能今天么?” 父亲很怕这个好不容易出现的转机明天化为乌有。
“今天个头啊,明天!说借给你就借给你。” 二爷很认真的说。
于是,父亲很忐忑的等待着第二天这个诺言是否真的会兑现。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二爷就真给了他五十块钱。
如获珍宝的父亲赶紧去买了两个猪槽子(长了几个月的猪娃),一共花了三十八块。接
着用剩下的钱给穷得叮当响的家里置办了点必需品。
父亲做事情很认真,也吃得起苦。猪很快长大,然后他就卖了钱,立马还给了二爷。以
后生活才开始在他的努力下出现些许起色。
讲到这块儿的时候,正在边吃粥边讲的父亲停了下来,很严肃的表情看着我。我看到他
眼睛很红,虽然没有泪水,但是情绪有波动。他说,你要知道,那是我的启动资金。
父亲以前从未给我讲过二爷的事,这是第一次讲,在茂子--- 二爷唯一的亲生儿子面前。
这个故事让我突然很想了解一下他。于是,我昨天晚上专门去二妈家坐,让二妈给我讲
他的故事。二妈问我为何要谈他,我说虽然这个村子里已经有多少人不再记得起他,世
界上的人也只有极少几个知道他曾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活生生的一个人,但他毕竟在这个
世界上存在过,我们应该记住他。
二妈就兴致勃勃的给我讲了起来,但是因为她是在二爷三十五岁的时候与他结婚,许多
他年轻时的事都不曾知晓。幸好,后来年届八十的又大妈找过来加入了我们的聊天,和
我们深度八卦他以前的事。
她们讲了许多许多,我这里只是简短的综述一下。
二爷从小就调皮捣蛋玩世不恭,据说在他一直到结婚前,都是这一副臭脾气。家里虽然
穷,但是喜欢没心没肺的玩。最典型的特征,用又大妈和二妈的话来说,就是好的时候
对别人掏心挖肺,不好的时候拳打脚踢,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狠。
他一直个头并不高,家里穷的吃不饱,自然也瘦。但是他年轻的时候,每次村里和其他
村起了冲突,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像一个不要命的流氓,所以对方看到他就跑。
我问又大妈为什么他并不高大威猛,别人怕啥。又大妈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坏得名声在
外,酷爱打架人家都知道,而且他从来不和人讲道理,能动手就不动嘴,谁遇到这么个
不要命的熊孩子不得撒开丫子跑哇。
二妈补充了一个他打架的例子。有一年他去看田里导水,发现村里导来的水进了左右两
边的田,就他的田里没有水。本来他是有道理可以说的,他二话不说就和那个夜晚负责
导水的耀星干了起来。村里和他们年纪相差不太大的长儿(李涛他爷爷)去劝架,他打
的正起劲,一拳把长儿的眼睛打鼓起来了,后来估计是一阵混战。结局是长儿被抬去医
院了,耀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自己一个人在夜色中摸回了家,等到二妈看他,脚上鞋
子里全是血,都已凝固成块,脱了一看,脚上是一块手指长的口子。二妈埋怨说他为啥
不和人家讲道理,为何要打架,他说有啥好讲的,干一架再说。
我问又大妈,在他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他有没有打过或者骂过他爸妈,或者他的兄弟姐
妹以及屋里人,又大妈摇了摇头,说他从来不打屋里人。无论他在外面如何的坏,从来
对自己屋里人都是好的。我沉默很久没有说话。
在我印象里,二爷一直过得挺苦,他的兄弟们都住上像样的住房的时候,他还和二妈以
及三个孩子住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面。他一辈子劳苦奔波,不识字,也不太会算账,大
部分时候以杀猪为生,从来都没有多少钱。军丽姐小时候得过一次黄疸肝炎,那时候是
重病。他可能很难过,到处借钱去医治,估计那时候也欠了一屁股债。后来交不起田地
的公粮水费,二妈被人抓去关起来了。他急的不得了,又四处借钱去把她保了出来。二
妈怪他去借了钱,责问他为啥要去借,他嘟吧嘟吧嘴,说:“我担心你关在那里被蚊子
咬!”
此外,虽然说前两个孩子并非亲生,但据二妈说,他对待三个孩子并无明显区别。
他很早就弄好了宅基地,可是很多年都没有盖房子。后来盖都是因为二妈带过来的两个
大一点的孩子---勇军哥和军丽姐---长大后去打工挣来的加上借来的钱盖了起来。现如
今茂子已经把房子弄得很好了。
从自己的角度而言,我对二爷的感知一直很复杂。我记得他脾气不好,小时候看到他和
二妈打架打得挺凶。而且在记忆里,虽然我只是他侄儿,他总吼我。
小时候的我喜欢玩耍,各种调皮加上喜欢自娱自乐。他总说我九斤八怪。这是句家乡话
,大意是说我相当嘚瑟。我当然不爽,但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他在李涛们家门口喝喜酒,看到才不到十岁的我在附近不远的沙堆边玩沙子,他
就隔着老远吼我:“XX,你能不能消停点,不要顽皮!” 我很无语。
记忆里,还是个小屁孩的我和他起过冲突,大概是有次我爸挖藕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很新
鲜的藕拱头(莲藕最前面的一节,白嫩,可生食,脆口味美)。我就乐得不行的跑去大
堰洗藕准备吃。那是一个在他家附近的池塘。洗好之后我就一边往回走,一边啃着。那
拱头确实很好吃,我感觉非常开心。正好路过他家,他正在和家里人在露天的地基台上
吃晚饭,看到路过的我,就向我招手,“XX,来来来,把拱头给我尝尝!”
我虽然很不情愿,但是还是挪着步子走过去,颤颤的把手上的拱头给他尝一口。结果,
他接过拱头,一口下去,那个本来不大的拱头就剩下三分之一还不到。我的泪水和情绪
就如同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我伤心的拿着那个还剩下一点点的拱头哭啊。
我一小屁孩不懂事,就一边哭一边骂他,他就在那里呵呵笑。我哭到最后感觉很累,就
开始往回走,然后转过来说:“我以后‘水’都不给你喝了!”
这句话当时是挺狠的,以至于后来军丽姐在其他场合批评我,就略去不表。
我儿时对他的印象不好,多半就起源于他经常吼我。初中的时候,我已经去城里读书,
有次回家和茂子吵起了架,我就告诉茂子:“你以后让二爷少说我,我很不爽!” 这
话,据茂子后来告诉我,他告诉了二爷,但他并没有讲二爷当时作何反应。但是此后的
二爷,确实也不曾说过我啥。
再后来我长大,考上大学那年,全村人都为我而骄傲。有三个人送给我钱做路费:又大
妈给了我二十块,想娥姨给了二十块,二爷给了五十块。
清晰的记得那天,我在前面家里院子里站着,哥哥在烧火屋(厨房)里做饭。二爷挑着
一个空的水桶来到家里,估计他是去打水特意路过。我叫他二爷,他应了一下。
不一会儿,他走到烧火屋,颤颤的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十块,把它捋平,递给哥哥
,说:“这是给XX的,就当点路费吧!”
哥哥接过这笔钱,对他说:“要不要在这西吃咔饭?”
他摇了摇头,点起一根烟,站在院子中间,说:“不了。”
那两只空的水桶挂在扁担上,扁担挂在他肩上,他用右手护着扁担,左手护着烟使劲吸
着。
他回过头来看我,我不知道说何为好,就冲他笑了笑。
我忘了他当时有没有和我说啥,只记得很长的时间沉默,他站在院子里离我不远的地方
安静的抽完了那根烟,将烟屁股丢在了院子里,然后就去挑水了。
那似乎是我现在能够努力回想起来的,关于二爷的最后映像。
我从没有太在意别人送我钱或者没有送我钱。但是我内心知道,二爷的那五十块钱,来
之不易,特别是他生活很困苦,这点或许在其他人看起来不足道的五十块,够他抽上至
少几个月的烟,买上他喜欢吃的东西。
两年后,在外地上大学的我暑假回家,在南湖刚刚放下行李箱正打开准备整理衣服。在
旁边的妈妈突然说,“XX,有件事要告诉你,你二爷过世了。”
我听了,感觉心头一沉,手上的衣服也塞了回去。“什么时候?”我问她。
“一个多月前,我们并没有告诉你。”
我很沉默,因为他年纪不大,为何这么早就离去?
后来给他烧五七,在茂子家里,我才了解到大致的原委。
他在离去之前几年,一直和他一个叫西儿的亲戚合伙杀猪。那天凌晨,他和西儿在他们
院子里杀猪,他一刀下去放倒了那头猪,估计用力过猛有点头晕。他就一个人扶着墙走
到前面的堂屋,看到一个椅子。他一屁股坐上去,想要休息一下。
有人听到他嘟哝了一句:“好晕好累!” 就看到他头往后倒,胳膊垂了下去,还滴着
血的杀猪刀滑落在地,撞击出清脆的响声。
他就这么走了,脑溢血,享年五十七岁。
在他们四兄弟里面,他不是最大的,小他大哥十岁左右,却是最先离开的人。
我仿似记得那个时候我安慰茂子说,这或许于他不是件坏事,因为他还好没有经历病痛
的折磨,虽走得突然,但没有太大的痛苦。
但是如今想起来,他这辈子,奔波流离,被多少人瞧不起却不认怂,可曾真正享受过他
的生活?
现在茂子很好,如果他活着,军丽姐们这三个孩子多少可以孝敬他,但是他没有等到就
走了,转眼间,距离现在已是十年。
我从不愿意在公开的地方透露我周围的亲人以及好友的个人信息,但是这一次,我想要
更多的人看到他的名字,了解他简单而又坎坷的一生,记住他的好和他的坏。
二爷
本名李东堂
中国湖北人
生于1947年,去于2004年
虽然许多人说他简单粗暴,但是他有他的内心热肠,也有着属于他的并不简单的故事。
全文完
灵致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于中国·故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