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Jiangsu版 - 苏南,1983
相关主题
四月的江南——回国探访琐录(下)(ZZ)转载] 苍天在上,哭唤公道!!!---请Re上十大
六千教授二十院士 教授之乡宜兴院士真不少有没有吴江的?
朱自清 南京宜兴和无锡的缘分
这里有镇江人么?这里有张家港人吗
有没有句容的兄弟姐妹?哈有湾区的张家港人啊
有没有句容的老乡啊。。VT的朱海洋是镇江人...
南京一带地震预警‏(一)江苏仨高考头名都在苏州
收集江苏的好听地名苏州本土企业首进世界500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个县话题: 无锡话题: 无锡市话题: 镇江话题: 苏州市
进入Jiangs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U
发帖数: 5492
1
历史长河中,有一些特殊年份会被格外的铭记。比如对于中国来说,1840、1937、1945
、1949、1976等等年份,无疑就都不是普通的数字。
如果缩小到苏南区域的话,那1983年就是一个尚未远去的、特殊重要的年份。
1983年1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地改市”。地盘大、大城市少的苏北设置了
六个市,这里略过不谈。地盘小、大城市多的苏南设置了五个市,这是本帖要解析的内
容。
时光飞逝,转眼间30年过去了。可以说,苏南五市除了原有的基础(行政地位、
城市规模、科教文卫等),1983年分配地盘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与之相关的质量
,是影响各市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等各领域的最大关键点。期间,虽也有些
变数,但苏南五市如今的整体格局,主要就奠定于1983年大调整确定的行政区域。
由于苏南地盘小、大城市多,当初分配时捉襟见肘,苏南的行政区划版图颇有些
怪异之处。多年来,网上常有质疑当初分配合理性、甚至要求重新调整的言论。那么,
当初为什么这样分配?真的不合理吗?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以下为一家之言,欢迎批
评指正。

一,“政治力”与“潜规则”奠定基本格局

先列一下当初是怎么分的吧,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国函字1号】批复:
1. 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常熟县,设立常熟市。将苏州地区的吴县、吴江
、昆山、太仓、沙洲、常熟6县(市)划归苏州市;江阴、无锡两县划归无锡市。
2. 撤销镇江地区行政公署,将原镇江地区的高淳,溧水两县划归南京市;宜兴县
划归无锡市;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常州市;丹徒、丹阳、扬中、句容4县划归镇江
市。镇江市改由省管辖。
再列一下大调整前苏南五市的基础情况:1,南京市:江苏省会,省辖市,非地区
行署所在城市,建国后已陆续划入江宁、江浦、六合3个县;2,镇江市:地区辖市,地
区行署所在城市;3,苏州市:省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4,常州市:省辖市,非地
区行署所在城市;5,无锡市:省辖市,非地区行署所在城市。
请各位网友务必看清楚上面的基本信息,因为非常重要!1983年的大调整,苏州
市是省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较好,在调整、划入地盘的问题上,拥有最强
的“政治力”;无锡市是省辖市、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较好,名列第二强;
常州市是省辖市、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较好,但弱于无锡,名列第三强;镇
江市是地区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一般,只能名列第四;南京贵为省会,但
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并且建国后已陆续划入与其关系较密切的3个县,缺少再次划
入较多地盘的理由,因此只能名列第五。
鉴于有些网友容易混淆概念,我再强调一下,这里提出的“政治力”,只是针对
1983年苏南五市划入地盘的能力,绝不是说苏州市最强、南京市最弱。
有些网友或许要质疑,镇江市作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为什么“政治力”不如无
锡、常州?很简单,因为“地改市”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要让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发挥
带动周边县(市)的作用。镇江市作为一个地区辖市,规模小、实力弱,并且区位也不
够好,因此当然不如无锡、常州。其实镇江已经很幸运了,如果大调整前不是地区行署
所在城市,那结局真的很难说会如何。
除了“政治力”,还有一条重要的“潜规则”与其共同奠定了1983年大调整后的
格局。那就是:1983年大调整时,苏南“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最多只分配3个县

想必有网友会问,证据何在?抱歉,我无法提供证据。但是:1,我听多位江苏省
的相关人士说起这一规则;2,最终划归各市的辖县数量,完全符合这条规则。
无锡市、常州市这两个之前无辖县的“光杆省辖市”,都用足了政策,都分到了3
个县;南京贵为省会,但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并且种种因素导致其未能用足政
策,最终只分到了高淳、溧水2个县;镇江市是规模小、级别低的“地区辖市”,但作
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可以不受3个县的限制,因此分到了4个县;苏州市是省辖市,作
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也不受名额限制,最终分到了6个县(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能给出证据,但我相信,江苏省在大调整前应该会有
些“规定”,或者有文件,或者有默契。如果什么“规定”都没有,那苏南地区的区划
调整,将乱成一锅粥,斗得头破血流,这可能吗?
有些网友质疑,苏南五市为什么分得不“均匀”?这种质疑真的是滑稽透顶,地
球上各国的大小“均匀”吗?中国各省的大小“均匀”吗?周边省份的各市大小“均匀
”吗?不均匀才是正常的啊。不均匀的背后,是各自的力量大小、地理位置、历史渊源
等因素在起核心作用,同时,也有些时代机遇等偶然因素。
细致分析后,很让我惊讶的是:镇江分到了4个县,但扬中县极小且在长江中,如
果把“长江岸线以南定为苏南”的话,镇江在“苏南”等于也只分到3个县;南京1983
年后有5个县,但2个县在“苏北”,“苏南”同样只有3个县。也就是说,除了苏州市
,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在长江以南统统都只有3个县!这是巧合吗?有巧
合,但也是难以分配的情况下,大家都“凑凑数”的结果。
唯有苏州市,地处苏南最东部,不像无锡、常州、镇江那样夹杂在中间,位置最
超脱;是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不受3个县的名额限制;拥有历史悠久的“府县体系”
根基,并且“苏州府”境内没有可挑战苏州市的其他城市。这些因素,导致了苏州市可
以拥有苏南6个县。“苏南”的每一个县,都来之不易啊!当时的苏州,也真是天时、
地利、人和都齐备,才有了这个最理想的结果。

二,谁是最大赢家?

毫无疑问,如今的苏州市,是1983年大调整的大赢家。原苏州地区的8个县,有6
个划归苏州市,“苏州市”保住了原“苏州府”的所有地盘,张家港这个县甚至还带来
了“常州府”的部分地盘。划归无锡市的2个县,原本就不是“苏州府”的地盘,并且
无锡县是无锡市的附廓县,江阴县离无锡市近、离苏州市远,划出去天经地义。
摊开如今的长三角地图,苏州市的地盘之大、位置之佳、形态之好,都令人艳羡
。我一向认为,苏州市经济总量如今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市,1983年就已经决定了!后
来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等等,都只是成长道路上的战术过程罢
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州市这个地级市,经济总量搞这么大,其他各方面也都
还不错,于是,有些外地网友就惦记着“打土豪”了。什么苏州市分到6个县,不公平
啦;什么张家港离无锡更近一些,应该划过去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讲这种话的,都不了解“实力”、“位置”、“历史”三大客观要素。更不知道
,苏州市固然是大赢家,但1983年还有更大的、最大的赢家,那就是——无锡市!
有些网友要说了,看数量,苏州市分到6个县(市),无锡市分到3个县,怎么能
说无锡市才是“最大的赢家”?很简单:1983年起,无锡市真正拥有了三个属县,附郭
县无锡县不论,首次拥有了江阴县、宜兴县。而在1983年之前的二千年里,除了3年的
苏南行政公署驻地,无锡城内衙门的管辖范围,从来没超过无锡县的范围。苏州市则不
同,苏州市不过是继承了吴郡、苏州府、苏州地区的衣钵,保住基本地盘而已。不清楚
的网友,请在百度百科里浏览一下词条“苏州”、“无锡”,对比一下各自的历史演变
情况。
一个是获得了很大的“增量”,一个只是保住了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存量”
。请问,哪个是更大的赢家?
部分不了解情况的网友,言必称无锡3个县、苏州6个县。这是事实,但事实背后
还有“事实”!1983年无锡市分到的3个县,均为当时全国第一流的经济强县、人口大
县!苏州分到的6个县,当时只有常熟算是强县、大县(所以马上设为县级市),同为
综合实力较强的附廓县,吴县的经济实力当时没有无锡县强,吴江马马虎虎,其余张家
港、昆山、太仓当时都没什么实力。比如昆山和太仓,加起来人口也就与宜兴差不多,
土地面积还差得老远。
所以,如果不是简单看看“县的数量”,而是再对比一下面积、人口、产值等综
合指标,实际上约等于无锡市得到了“4.5个县”,苏州市得到了“6个县”。苏锡两市
的“土地面积”也与此基本相符。苏州、无锡的全市总面积分别是8488平方公里、4606
平方公里,乍一看,接近“6县:3县”,但刨掉太湖水面后,苏锡之间更真实的面积之
比,就相当接近“6:4”。并且,除了太湖,苏州还有星罗棋布的几百个较大湖泊,这
就不细说了。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的“地改市”大潮中,无锡因受限于地理位置、历
史渊源,得到的县数量不多。但这3个县都是极其精华的县,全国范围内无可匹敌!
再以历史演变来说,无锡得到的3个县,对应了历史上常州府“八邑名都”中的五
邑(无锡县、金匮县、宜兴县、荆溪县、江阴县)。昔日的“八邑”,靖江县因与长江
北岸连接,行政区划上已不可能再归到苏南;武进县(昔日的武进县、阳湖县)是省辖
市“常州市”的附廓县,按照1983年“地改市”的基本原则,绝对不可能归无锡市。
因此,除张家港带走了“约三分之一个江阴县”的地盘,其他能纳入的“常州府
”辖地,无锡市全部如愿以偿的都得到了。说得更直白一点,无锡市继承了大部分“旧
常州府”的辖地、人口,等于是“旧常州府”的府城搬迁到无锡城,并改名为“无锡市
”,这还不是巨大的成功?以中国之大,这样的例子并不多的!

三,谁是最大输家?

1983年大调整前,镇江地区何其广大;1983年大调整后,论土地面积、辖区人口
,镇江市都是苏南乃至江苏省最小的。
须知,镇江市与苏州市同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同样不受3个县的名额限制。
但与苏州地区6个县归苏州市、2个县归无锡市不同,镇江地区被彻底拆散了,2个县归
南京市、1个县归无锡市、3个县归常州市。镇江市名义上分到4个县,但扬中县只是长
江中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一个孤岛,人口仅20万左右(一个江阴县等于5个扬中县!)
,除了丹阳县好一点,丹徒县、句容县都一般。
这样的结果,是否意味着镇江市是大输家?“地改市”之前的“镇江市”不是省
辖市,是镇江地区管辖的“地区辖市”。西面的南京,东面的苏州、无锡、常州则都是
省辖市。论市区规模、居住人口、综合实力,镇江市都是最弱的,并且偏居长江南岸向
北凸的一块地方。“地改市”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要实现“市带县”啊。既然“镇江
市”实力最薄弱,又怎么能多分到地盘和人口呢?夹在东端苏州、西端南京之间的无锡
、常州、镇江,得到的地盘、人口依次递减,这正是其综合实力的合理表现。
因此,镇江市只是表面上的大输家。可以说,镇江市能在苏南“险恶”的环境下
,凭借地区行署驻地的身份,顺利得到地级市的地位,还分到4个县,就应该烧香拜佛
了。
那谁是大输家?常州市吗?调整之前,常州与无锡同为“光杆省辖市”,但无锡
的实力要高出一筹,并且在这一轮区划调整时,无锡市的地理位置也比常州市要好,常
州争不过无锡是正常的。试想,假如常州市的实力胜过无锡市,常州市可以有挑选的“
优先权”。那常州市必定选择武进县、江阴县、宜兴县。问题是,接下来无锡市怎么选
?除了无锡县,可选的只有常熟市和沙洲县。无锡市来领导常熟市?那是根本不可能出
现的事情!
“旧常州府”境内,随着近代“府县制”的取消,以及无锡县的崛起,“常州府
”本来就不可能维持昔日的格局,只能走向分裂。事实上,昔日的“常州府”就一直是
县强、府城不够强,为什么叫“八邑名都”?突出的是八邑阿!苏州府什么时候有过“
X邑名都”之类的称呼?“苏州府”的府城是超强的,县虽然也不错,但从无挑战府城
的能力。
常州市也应该很庆幸了。正因为有“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最多只分配3个县
的规定,常州市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从“镇江地区”分到了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
,其中,除了武进县是附廓县、“常州府”故地,金坛县、溧阳县可均是昔日“镇江府
”的辖县。
谁是最大的输家,其实根本不用猜测,1983年大调整,真正的最大输家就是南京
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南京军区驻地,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教育中心,建国后
,江南的江宁县(附廓县),江北的六合县、江浦县已陆续划归南京市。也就是说,
1983年前,江苏省内其他省辖市都是没有辖县的,只有南京市有3个辖县,并且横跨江
南江北。但是,1983年,南京仅仅新获得了高淳、溧水这两个偏远的丘陵地带人口小县
(目前高淳区、溧水区的人口仍仅有40万出头)。是这一轮大调整时,新获得土地、人
口最少的市,并且土地的含金量,也是苏南各县中最低的。查阅历史,高淳、溧水本来
就是“江宁府”的辖县;对照地图,又可以看到,高淳、溧水两县离镇江市、常州市都
很远,除了划给最近的南京市,本来就无处可去。这意味着,南京仅仅是得到了只能给
、必须给南京的2个县,其他什么都没得到。
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产值大的工商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城市的城区、郊区,
更外围的土地和人口,似乎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甚至还可以说“农村人口少一点,
负担轻一点”。但到了今天,当年大调整对南京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最适合与之对比
的,是浙江省会杭州市,建国后生吞活剥了大量的地盘,如今,杭州市拥有江浙沪二省
一市最大的行政区域面积。
弱者的失败,往往不能算失败;强者的失败,才是真正惨痛的失败。昔日的“江
宁府”辖县句容县,1983年没有回归南京,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看,这是多么大的失
败!
那么,1983年,难道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故意不肯多给南京地盘?我想也不是。这
应该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的。简要来说:1,南京之前已有3个县,调整后拥有5个县
,并且纵贯长江南北岸,不算小了;2,南京市官员当时有较强的“城墙意识”,未预
见到地盘大的重要性(当时全国各地也没几个大城市官员会有这意识!),应该是没有
极力争取;3,苏南确有特殊性,地域狭小,重要城市多,为当时全国所无,实在很难
给南京分配更多的辖县,除非是牺牲掉镇江。
从市民过日子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排名不重要。但对于一座有历史地位、有雄
心壮志的城市来说,排名确有价值,并且绝非与民生毫无关系。如果当年再拿到句容县
,那南京就可以更好的整合江南片区的资源(高淳、溧水至今都是难以整合的),在很
多重要榜单上,早就可以“更上一层楼”。

四,无锡不要张家港?

无锡市当年的选择,曾是苏南行政区划的最大变数之一。但命里注定的是,无锡
市当年的选择,与苏州地区、苏州市当年的选择,是高度一致的,是毫无冲突的,是皆
大欢喜的,因此也是省委省政府丝毫不必头痛就确定了的。
“1983年,无锡不要张家港。”这是一些无锡网友喜欢说的话。这句话是对的,
但只说了一半!完整的说出来,应该是“1983年,无锡市在选择了附郭县无锡县和必然
选择的江阴县后,在只能选3个县的前提下,另一个名额选择了宜兴县,没选择张家港
(沙洲县)”。
对于当年的无锡市来说,这是正确的、必然的、唯一的选择。宜兴占据了太湖西
岸,其面积、人口、经济、文化、旅游等任何方面,当年都远远胜过张家港,更何况,
无锡市有极其浓厚的“太湖情结”,但并没有太强的“长江情结”,没有任何一个无锡
市的领导人会脑袋发晕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
无锡选择了宜兴后,无锡政区的形态虽然有点怪异,但是北达长江,南接浙江、
安徽,同时,无锡与苏州基本瓜分了太湖资源。这难道不是最佳选择?唯一不如意的,
是无锡搞不定常州的雪堰镇,导致无锡与宜兴在陆地上有一段小间隔。但在现代交通设
施下,将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假设一下,当年无锡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那会怎么样?苏州的地盘、实力固
然要小一些,但无锡的面积将从4606平方公里缩小到3606平方公里。而且,无锡将不再
与邻省交界,成为一片“圆润的”、“内化的”区域。常州则将获得宜兴,由于武进、
宜兴有类似无锡、江阴的交通关系,将很有利于常州市的经济整合、协调发展。对无锡
最最不利的是,太湖东岸由苏州把控,太湖西岸由常州把控,无锡的发展空间能有多大
?太湖旅游方面,常州与宜兴将可联手,就算仍是不如无锡太湖,局面也会有很大的不
同;港口方面,苏州开发常熟港、太仓港的进程也将大大提前,张家港的吞吐量未必能
一枝独秀。
无锡当年的选择,固然大大有利于苏州,但对无锡自身,也从来都是正确的。有
些网友不知道选了张家港就不能要宜兴,所以“很惋惜”无锡当年没要张家港。但综合
分析的话,无锡当年真要了张家港,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让“今天的苏州没这么强”,但
完全不会让“今天的无锡更强”,并且“常州毫无疑问会更强”。
在我看来,如果有个“月光宝盒”让无锡再选一次,无锡也应该仍然维持之前的
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苏州市、苏州地区当年就是齐心协力、想法设法将“能保住”的
地盘都保住,并且成功了。据我所知,苏州地委的领导曾经与张家港官员多次沟通,确
保了在征求意见时,张家港官员要求划到苏州市。这其实合情合理,动物界有个法则,
一只幼崽出生时睁眼看到的第一个动物,会觉得这是它“亲妈”。行政领域也有类似现
象,1962年,在苏州地区范围内,从江阴县和常熟县各划出若干个公社建立了沙洲县,
因此,沙洲县“一出生”就看到的是“苏州地区”,再加上诞生20年与“苏州地委”的
行政往来,已基本奠定了“沙洲县”是“苏州一个县”的法理、情理基础。这与暂时属
于苏州地区的江阴县、无锡县有很大的差别。
1983年,苏州市、无锡市的选择高度一致,完全没有冲突。最终,双方都“得偿
所愿”,都实现了“地盘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堪称皆大欢喜!在苏州、无锡的
共同选择下,无力扭转局面的常州市,只能把眼光向西看。除了附廓县武进县,最终选
择了西南方向的金坛、溧阳。
现在,一些网络言论喜欢拿张家港说事,这也合情合理。1983年,张家港(沙洲
县)的归属,是苏南如何划分地盘的“东”关键点,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多米诺骨牌”
。如果张家港归了无锡市——那宜兴就会归属常州市;现属常州的金坛,就会归属镇江
;现属镇江的句容,也颇有可能因此划入南京。整个苏南的区划,就完全不一样了。

五,“西”关键点是句容

除了张家港,当年大调整的“西”关键点,就是句容。句容的去向,对当年的镇
江市堪称“生死攸关”。
正如上面所言,省会南京并没有用足“3个县”的政策,只分到了苏南最穷、最偏
、还只能跟南京的2个县。想想看,假如南京力争句容会如何?镇江市固然会反对,但
句容必定是拼了命也要跟南京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江苏省委省政府能怎么办?
须知,大变革的时代,最容易把内心的渴望激发出来,最容易实现相关的诉求,
特别是与强者的利益一致时!但过了这个村,可就不容易找到店了。如今,南京市想方
设法全方位打通与句容的交通等联系,句容也自称“南京东”。但真要实现区划调整,
相当难。
如今看南京当年的态度,给人一种“无所谓”的感觉。这也不奇怪,当年,政治
经济、科教文卫等资源要素,都集聚在中心城区、周边郊区,农业县多一个、少一个有
多大关系呢?高淳、溧水是想推也推不掉的,那就收下吧。
我个人揣测,南京的这种态度,还与其历史上的“六朝古都”、现实中的“江苏
省会”这两大身份有关。南京这座城市的繁荣程度、发展水平,自古与周围各县有多大
关系呢?做首都时,钱来自全国;做省会时,自身发展了较好的工商业,同时,也能借
助省的力量。
这里不妨也假设一下:当年南京用足“3个县”的政策,得到了句容县。那镇江怎
么办?镇江市虽弱,好歹也是“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阿,并且,扬中实在是太小了
,镇江名义上还剩3个县,实际等于只有丹徒、丹阳两个县。这很不讲“政治”嘛!并
且,江苏省是第一个全面搞“地改市”的,并不知道后续其他省(比如邻居安徽省)会
搞出不少微型地级市来。
按照合理的平衡之道,如果南京市得到了句容县,我认为镇江市得到金坛的概率
极大(本就是“镇江府”的辖县,并且与丹徒、丹阳均接壤);常州市得不到金坛,那
武进与溧阳之间就成了飞地,并且常州也只有2个县了,于是,常州就很有可能喜滋滋
的得到宜兴;宜兴没有了,那无锡也就只能选张家港。
以上,虽只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推论,但这是非常合理的。
必须认识到,1983年的大调整,苏州、常州、镇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有南京、
无锡有选择权!南京的选择权,体现在要不要争句容;无锡的选择权,体现在要宜兴还
是张家港。微妙的是,无锡的选择权,依附于南京的选择权。如果南京选择了争句容,
并且争到了,那无锡就很有可能无奈的失去宜兴、被迫选张家港;如果南京不争句容,
镇江、常州都能顺利摆平,此时无锡就可以安稳地选宜兴,而绝不会选张家港。
或许有网友要问了,不是说“苏州的政治力最强”吗?怎么会没有选择权?没有
选择权,那还能叫强?没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苏州市的政治力最强,上面已经说过了,只有苏州市是“省辖市”、“地区行政
公署所在城市”双剑合璧的,其他四市都不具备。也正是因为政治力最强,地理位置又
最超脱,因此苏州市可以确保划入吴县(附廓县)、吴江县、昆山县、太仓县、常熟市
5个县(市)。确保划入5个县(市)阿,这如果还不是最强?那谁最强?
但对于张家港,苏州的确没有选择权!道理很明显,苏州已经确保了5个县,如果
无锡主动或被动的要张家港,苏州市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面前,怎么可能拒绝?因此,如
果南京要了句容,多米诺骨牌向东滚过来,张家港归无锡几乎是必然的。
再说得直白些:很多网友谈到1983年张家港的归属,总是围着苏州市、无锡市打
转转,这是错误的!是南京没有力争句容,才导致了张家港没划入无锡市!

六,没有“3个县”的规定又如何?

或许有网友要问:你说有“3个县”的规定,但是又拿不出证据来,凭什么相信确
实有过?
那好吧,我们再来推演一下:假如非地区行署驻地的“省辖市”无锡市、常州市
都可以分4个县。对照地图,无锡市必定是分到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沙洲县;常
州市必定是分到武进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
这样的话,镇江市还剩几个县?还有丹徒县(附廓县、地盘小人口少)、扬中县
(江中微型县,地盘极小人口极少)、句容县(面积较大,人口中等)。加起来的面积
,比宜兴县大一点。
但是,如果规定可分“4个县”,那南京还会甘心只分“2个县”吗?还会连“江
宁府”旧地句容县都不力争吗?
长篇大论下来,估计网友们也累了。来个模拟的情景短剧吧:
南京:镇江,跟你说个事。句容以前一直是我的小弟,如今不能再跟你了,现在
我要领走。
镇江:南大哥,我昔日的兄弟们如今各奔前程,但句容可不能领走了阿。那样,
我就没什么人了阿,呜呜呜。。。
南京:不行。这次我一定要把句容领走。(看了看边上含情脉脉的句容),你也
说句话吧。
句容:我心爱的、日夜思念的南京,我离开你太久了。这次,我一定要回到你温
暖的怀抱!(瞥一眼镇江),镇江,今天你放我走,我也要走;不放我走,我也一定要
走!
镇江:(茫然中)怎么会这样?你们,也太欺负人了!我要去江帮主那儿告你们

江苏:(清清喉咙,理好说辞)最近镇江分舵收成如何?这次来有什么事阿?
镇江:(含着悲痛)江帮主,这次全帮重新调配人马,我没话说。该给南京分舵
、无锡分舵、常州分舵的人马,我都给了。但如今,南京分舵仗着财雄势大,您老人家
又住在南京分舵,竟然说要把句容也领走。现在,镇江分舵已经是全帮最小的了,再把
句容也弄走,我镇江分舵就真的没几个人了阿,呜呜呜。。。
江苏:这个事情,本帮主也考虑过了。南京分舵的发展,对全帮意义重大。并且
,句容以前也确实是南京分舵的人马,要不,你那里以大局为重,就再奉献一下吧。
镇江:(吐出一口淤血)帮主。。。,你。。。,我。。。
如果当初不是规定“3个县”,那镇江市就很有可能只剩丹徒、扬中两个县。说白
了,庞大的“镇江地区”就一夜间几乎退回小小的“丹徒县”。按照当时江苏省的思路
、以及当时的政治情况,显然还不至于彻底牺牲掉镇江。既然不能牺牲镇江,那出台“
3个县”的规定是必然的!
S*********s
发帖数: 105
2

1945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6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历史长河中,有一些特殊年份会被格外的铭记。比如对于中国来说,1840、1937、1945
: 、1949、1976等等年份,无疑就都不是普通的数字。
: 如果缩小到苏南区域的话,那1983年就是一个尚未远去的、特殊重要的年份。
: 1983年1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地改市”。地盘大、大城市少的苏北设置了
: 六个市,这里略过不谈。地盘小、大城市多的苏南设置了五个市,这是本帖要解析的内
: 容。
: 时光飞逝,转眼间30年过去了。可以说,苏南五市除了原有的基础(行政地位、
: 城市规模、科教文卫等),1983年分配地盘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与之相关的质量
: ,是影响各市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等各领域的最大关键点。期间,虽也有些
: 变数,但苏南五市如今的整体格局,主要就奠定于1983年大调整确定的行政区域。

1 (共1页)
进入Jiangs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苏州本土企业首进世界500强有没有句容的兄弟姐妹?
快讯:蒋宏坤同志任苏州市委书记 zz有没有句容的老乡啊。。
苏州政坛很培养人才啊南京一带地震预警‏(一)
[合集] 苏州并入无锡v.s. 无锡并入苏州:最佳方案探讨:zz收集江苏的好听地名
四月的江南——回国探访琐录(下)(ZZ)转载] 苍天在上,哭唤公道!!!---请Re上十大
六千教授二十院士 教授之乡宜兴院士真不少有没有吴江的?
朱自清 南京宜兴和无锡的缘分
这里有镇江人么?这里有张家港人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个县话题: 无锡话题: 无锡市话题: 镇江话题: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