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suchkan(suchkan), 信区: Hubei
标题: 让学生多“吃点苦”还是有好处的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23 10:56:21 2017,GMT)
10月20日长江日报融媒体报道武汉学院出新规:该校在2017级新生中推出与体育考试资
格挂钩的跑步APP,通过跑步打卡模式累计跑步量并与课外体育成绩进行关联,男生每
学期要跑52公里才算合格,不合格拿不到学分。APP+体考,在少数大学早些时候就出现
了,要求男生一学期跑150公里的大学也有。这算个新技术条件下的小创举。学校为此
需要设置相应系统,选择跑步路线并设立打卡点,还得对学生规定个“有效跑步”的时
段。有用吗?对部分学生有用,这是被部分懒虫学生逼出来的。武大一学期跑52公里方
获得体育考试入门资格,要求高不高?日均下来,一天约520米,400米一圈的操场,跑
不到一圈半;一天要能跑1公里,52天完成。对每个青春年少没毛病的大学生男女,应
该是小菜一碟,有这个能力,不过一身体功能勉强正常的青年而已。我看这规定的好处
,主要不在于体考和学分考核方面。它能逼迫那些实在懒得动弹的青年老朽,让动一动
成为他们的日常功课,而后可能改变懒虫生活方式,养成保持一定运动量的良好习惯。
对部分学生来说,规定运动量略一多就坏事,他极可能会施展小聪明去作弊,比如找‘
代跑”、使用个工具什么的。
换成我,不同意学校出的这条规定。一来,我运动量自小大过别人,在体能、运动量和
体育项目方面无需考试方式的鉴定,不用任何监督就棒哒哒;二来,我最讨厌跑步项目
了,连个球都没有,还跑个球啊?跑几步就有傻乎乎的感觉。不过,我也不值得去对抗
校规,运动量太小,即便跑步外的运动项目不进入考核也没关系。
武大这规定还有个对学校而言的最科学之处——没风险,是很安全的体育活动。而我更
欣赏有实效也有点安全隐患的学校项目,比如游泳。前几年,有个名叫孟瑞鹏的老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遇见两个女童落水果断下水施救,他不幸溺亡,而女童获
救和他下水施救并无关系。这位好青年,虽然被当作见义勇为和“德育成功”的好典型
,但不会水却下水救人,其实是被“美德当头”的意识害死了,所以我感到特别惋惜,
于是公开发文讲,他不该下水救人,并呼吁学校教给学生保命求生的人类原始技能。今
年,清华大学正式提出2017级新生的游泳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这绝对好现象。清华的游
泳项目出过安全事故,提出该规定也是克服畏难情绪、放弃“因噎废食教学思想”的结
果。实际上,在1919年,清华就提出了“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赴美”;上世纪90年代之前
,国内各大学都对学生有游泳达标的要求。而今,复古,复有益之古而已。
从10月13日到17日,湖北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1200多名学生,寒风中徒步七小时,仓库
里打地铺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这样的“艰苦生活”,学生要体验5天,而该校这
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坚持了28年。这超出体育的范畴,通常把这类活动叫做“吃苦
课”或“吃苦教育”。其体育价值,还是重要的,因为,体育不光锻炼身体,它也练心
;体育的价值不仅在有益于生理健康,也是为了让人抗折腾、能吃苦,同时还能在危险
或困苦境地中保持健全精神、清醒理智。身心承受不住较恶劣环境的考验,有艰难困苦
的坎儿却迈不过去,家族、民族乃至全人类就绝种了,所以,轻看体育、运动能力和吃
苦耐劳万万不可。
“00后”孩子,营养充分,家长娇宠,人身值大钱,社会生存环境和个人生活条件,比
70后及以前的老家伙不知好多少倍。但经受挫折的能力确实差了些,胖墩墩、豆芽芽、
弱苗苗也太多了些。“好日子养出弱孩子”,这极不正常,很教人担忧。现在,学校主
动对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和“抗挫折教育”,对大家,对现在和将来都好,家长和孩子应
该予以理解、配合。当然,要求学校“科学进行”,也好。
人哪,说娇贵就娇贵无比,没准一磕一碰、一凉一热就挂了;说皮实也惊人皮实,经历
千难万险、开肠破肚都死不了。老百姓讲“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可不
是吗——受不了就是挂掉了,活下来就是受得了,并且,受得了的经历,还特么“财富
”了。“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无体育,不清华”,这口号是清华提出的。
延伸一下,我真心以为“无体育,不大学”,“无体育,无学校”,并且,“无体魄,
无男人”。哦,应该是“无体魄,不男女”。 |